- 年份
- 2024(5741)
- 2023(8333)
- 2022(7044)
- 2021(6606)
- 2020(5387)
- 2019(11874)
- 2018(11454)
- 2017(22311)
- 2016(12464)
- 2015(13797)
- 2014(13673)
- 2013(13463)
- 2012(12716)
- 2011(11767)
- 2010(12172)
- 2009(11468)
- 2008(11326)
- 2007(10415)
- 2006(9781)
- 2005(9065)
- 学科
- 济(49736)
- 经济(49677)
- 管理(35337)
- 业(30160)
- 企(23178)
- 企业(23178)
- 农(16483)
- 方法(15360)
- 地方(15245)
- 中国(14369)
- 数学(13207)
- 学(13206)
- 数学方法(12894)
- 财(12668)
- 环境(12155)
- 农业(10718)
- 业经(10523)
- 制(10379)
- 贸(10070)
- 贸易(10066)
- 易(9771)
- 策(9707)
- 地方经济(8965)
- 银(8606)
- 融(8591)
- 金融(8589)
- 银行(8576)
- 行(8258)
- 及其(8222)
- 和(8072)
- 机构
- 学院(180211)
- 大学(178068)
- 研究(72153)
- 济(71574)
- 经济(69816)
- 管理(62397)
- 中国(54535)
- 理学(52093)
- 理学院(51397)
- 管理学(50291)
- 管理学院(49984)
- 科学(46548)
- 所(39601)
- 京(39545)
- 农(37989)
- 研究所(35729)
- 财(34735)
- 中心(32115)
- 江(30616)
- 农业(30193)
- 业大(28985)
- 院(26224)
- 财经(25826)
- 范(25731)
- 北京(25446)
- 师范(25420)
- 省(24678)
- 州(23961)
- 经(23249)
- 科学院(22693)
- 基金
- 项目(117240)
- 科学(91085)
- 研究(83719)
- 基金(82651)
- 家(74707)
- 国家(74106)
- 科学基金(60907)
- 社会(51189)
- 社会科(48389)
- 社会科学(48376)
- 省(47360)
- 基金项目(42357)
- 划(40819)
- 自然(40246)
- 自然科(39153)
- 自然科学(39137)
- 自然科学基金(38411)
- 教育(37627)
- 资助(34724)
- 编号(33750)
- 成果(28687)
- 重点(27985)
- 发(27667)
- 课题(25317)
- 部(25035)
- 创(23760)
- 计划(23005)
- 科研(22368)
- 创新(22332)
- 发展(21664)
共检索到290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国樱
水稻主要种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高温干旱、淹涝、低温、低磷是它遇到的主要非生物逆境。水稻耐逆境生态育种主要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改良的主要对象是杂交水稻亲本。不育系侧重于耐涝、耐旱、耐寒性状的分子设计,同时兼顾抗病性状的改良。恢复系主要开展耐低磷和抗除草剂性状的分子设计,同时兼顾抗虫性状的改良。通过不育系与恢复系的合理配组,获得耐多种逆境的杂交稻组合,利用耐逆境杂种优势。
关键词:
亚热带 水稻 耐逆境 分子设计 育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水稻课题组
4月11日,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隆平高科亚华种业研究院院长杨远柱研究员等陪同下,考察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海南水稻育种基地。袁院士认真听取了亚热带生态所肖国樱研究员关于基地开展水稻耐逆境分子设计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介绍,实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水稻课题组
4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研究员,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钱前研究员,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武汉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一行考察了中国科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润林 王久荣 陈正法 刘永胜 彭晚霞 彭佩钦 汤宇
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夏秋季高温时茶园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茶园害虫天敌数量,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N、P、K等养分的有效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结合农业和物理技术,做到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实现亚热带丘山区茶园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
亚热带 丘陵山地 复合生态茶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君 谢小立
亚热带丘岗区降水丰沛 ,全年降水总量大于蒸发量。以试区为例 ,平均年降水量是蒸发量的1.32倍 ,每年 4~ 7月下旬降水在时间上的分布较为均匀 ,降水频数大 ,8~ 10月底 ,则会出现水分亏缺 ,降水频数少 ,时间上分布不匀。对于第一季水稻的生产 ,耕灌雨养 (天灌 )与传统的灌溉方式在产量形成方面没有多大的差异 ,最大减产率仅为传统灌溉方式总产量的 6.68% ,晚稻则会造成大量减产 ,减产率达 2 0 .98%。因此 ,考虑到在广大的亚热带丘岗区水分调蓄的特殊性 ,可针对区域内具体的水分条件适时插秧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完成第一季水稻的生产 ,第二季则可种植旱地作物以避开季节性干旱 ,这...
关键词:
亚热带 丘岗区 雨养水稻 减产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Kwak Kang-Su 杨天梅 吕宏斌 杨从党
2001—2002年,对在中国宾川(亚热带)和韩国水原(温带)两生态区8个籼稻品种的产量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比温带条件下高1.25和4.43t/hm2,差异极显著.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潜力,是因为具有较多的生物产量和颖花量,分别比温带条件下多2万/m2和422.25g/m2.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温带生态条件下则是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在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增产途径应是在保证足够有效穗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粒数而增加结实率;温带生态条件下应在提高千粒重的基...
关键词:
籼稻品种 产量潜力 亚热带 温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金水 李勇 童成立 肖和艾 刘守龙 葛体达 周萍 沈健林 祝贞科 黄习知
稻田是我国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稻土有机碳循环既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和土壤肥力的基础,又与土壤固碳功能、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密切相关。近10年来,本研究团队以探讨水稻土固碳(肥力提升)与减排科学原理为目标,瞄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控制阀"假说与"激发效应"、水稻土固碳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机理等前沿性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遵照以典型案例(典型景观单元和长期定位试验监测)揭示区域水稻土有机碳演变基本规律与固碳潜力,借助模拟试验阐明水稻土长期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机理的整体研究思路,运用同位素示踪和生物分子技术,系统研究了亚热带水稻土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与长期固碳效应。研究表明,过去30年间,水稻土有机碳处于持续增加状态,增幅达60%,年平均固碳速率为0.28 t/hm~2,具有明显固碳效应;且水稻同化"新碳"的输入抑制了水稻土原有有机碳的矿化,表现出明显的负激发效应,证实了亚热带水稻土的"阻滞效应"。量化了水稻生长期间光合碳对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贡献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特征;发现水稻光合碳向土壤微生物快速转移,同化根际碳的微生物主要为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发现稻田土壤具有微生物光合同化大气CO_2并将其转化为土壤有机碳的能力;农田土壤固碳功能种群主要包括固碳细菌和藻类。阐明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周转过程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揭示了"水稻—微生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机理,以及土壤C、N、P等元素耦合的微生物计量学调控机制。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土壤芯片并实现了土壤微界面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动态模拟和监测。提出基于丘陵区稻草"易地还土"和稻田施用生物质炭的固碳减排新措施。研究成果为亚热带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生产力提升和农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国樱 邓力华 翁绿水 肖友伦 李锦江 于江辉 孟秋成
十多年来,我们围绕中国南方水稻生产遇到的主要逆境因素,开展了水稻种质挖掘和创新研究。克隆或优化了耐旱基因AtDREB1A和CbDREB1A,抗除草剂基因Epsps~#、Pat~#和Mat~#,抗螟虫基因Cry2Aa~#和Cry1Ca~#,以及植酸酶-牛乳铁蛋白肽融合基因PhyLf。培育出了抗除草剂早籼稻新种质Bar68,抗2种除草剂水稻新种质EB7001S,抗除草剂、具植酸酶和抗菌肽活性的水稻新种质BPL9K,抗螟虫、抗除草剂的水稻新种质B2A4008S、B2A68、B1C893和B1C106,以及一些耐旱、耐盐、耐低温并抗除草剂的水稻新种质。从爪哇稻、籼爪交重组自交系、粳稻中筛选出了一些耐高温、耐旱性较好的种质资源。改良了华占、岳恢9113、Y58S、广占63S等骨干杂交稻亲本的褐飞虱和白叶枯病抗性。培育出了耐涝中间材料Sub-1BS。这些耐逆境新种质的创制,将为水稻耐逆境育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兆年 刘澄静 角媛梅 徐秋娥 张洪森 陶妍
【目的】中国亚热带季风区水稻梯田是南方山区精耕细作农业的代表,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化其景观格局并识别主要自然因素的影响是实施合理保护并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方法】文章以地处亚热带季风山区的贵州加榜、广西龙脊、湖南紫鹊界、福建联合和云南哈尼梯田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其景观水平和垂直格局分析基础上,讨论地形、土壤和岩性等自然因素对梯田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各梯田景观中主要包括林地、梯田、建筑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其中梯田分布面积哈尼>紫鹊界>加榜>龙脊>联合,且都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各梯田景观在垂直梯度上呈明显的层级分布,其中梯田结构占比最大,林地次之,村寨最小;加榜、龙脊、紫鹊界和联合梯田都集中分布在海拔1200 m以下(>80%),坡度在5°~24°(>70%)光热条件较好的东、东南和南坡方向(>60%),而哈尼梯田主要是分布在海拔1900 m以下(>90%),地势较为平缓的东北、东、东南、西、西北方向(>60%);哈尼和紫鹊界梯田分别以蓄水性较好的片麻岩(59.04%)和花岗岩(89.65%)为主,联合梯田以保水性能中等的流纹岩(40.27%)为主,加榜梯田和龙脊梯田都是以透水性较强的砂岩(79.84%和51.74%)为主;红壤、黄壤和水稻土是哈尼、加榜、龙脊、紫鹊界和联合梯田景观的主要土壤类型,在各梯田景观中分别发育了78.2%、97.8%、71.63%、87.66%和99.9%的梯田。【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亚热带季风水稻梯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为今后梯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红妮 王学春 陈永军 李军
【目的】研究四川常用杂交水稻耐低温潜沼性逆境的差异性,为该逆境下水稻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四川盆地常用的36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四川遂宁分别选择低温潜沼性稻田和非低温潜沼性稻田(CK)进行同期种植,观测并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的分蘖动态、株高和穗部性状等农艺指标。【结果】1)与非逆境相比,低温潜沼性逆境下,杂交水稻分蘖数和成穗率均显著降低;分蘖数降低程度与T值(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指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86(P<0.01),成穗率降低程度与T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88(P<0.01)。2)与非逆境相比,所有参试杂交水稻的穗长在低温潜沼性逆境...
关键词:
低温潜沼性逆境 杂交水稻 农艺性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段辉良
采用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及全球再分析数据NNRP1,对中国亚热带地区进行了10年、水平分辨率为10km的数据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全球模式,区域模式提供了气温和降水更详细的空间分布信息。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型 中国亚热带地区 数值模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葛体达
3月22-28日,英籍著名土壤学家、泰国Mae Fah Luang University的J.Keith Syers教授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葛体达
3月26日,日本高知大学(Kochi University)农学部(Faculty of Agriculture)副学部长KōzōIwasaki教授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梦霞 周脚根 黄新 谢可军 李冀 吕殿青 李裕元
化学需氧量(COD)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长沙县9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5 a(2011-2015)的定位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亚热带典型小流域COD浓度与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5 a来COD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31-42.63 mg/L,平均值为12.95 mg/L。不同类型小流域COD平均浓度的变化顺序为:种养>养殖>森林-种植>森林,从季节变化来看,COD浓度夏秋季节较高,而冬季与春季相对较低;从年际变化来看,从2011年到2015年COD浓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