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1)
- 2023(9956)
- 2022(9001)
- 2021(8586)
- 2020(7203)
- 2019(17010)
- 2018(16889)
- 2017(32596)
- 2016(18152)
- 2015(20372)
- 2014(20545)
- 2013(20279)
- 2012(18511)
- 2011(16700)
- 2010(16466)
- 2009(15009)
- 2008(14447)
- 2007(12552)
- 2006(10900)
- 2005(9434)
- 学科
- 济(69422)
- 经济(69348)
- 管理(49764)
- 业(47273)
- 企(40441)
- 企业(40441)
- 方法(34507)
- 数学(29686)
- 数学方法(29267)
- 学(18436)
- 农(17704)
- 中国(16352)
- 财(16066)
- 业经(15352)
- 地方(14508)
- 理论(12384)
- 和(12241)
- 农业(11882)
- 贸(11817)
- 贸易(11808)
- 易(11443)
- 环境(11346)
- 技术(11118)
- 制(10966)
- 务(10458)
- 财务(10396)
- 财务管理(10375)
- 划(10060)
- 企业财务(9808)
- 教育(9778)
- 机构
- 大学(257304)
- 学院(254729)
- 管理(102958)
- 济(92841)
- 经济(90614)
- 理学(89659)
- 理学院(88651)
- 研究(87275)
- 管理学(86943)
- 管理学院(86530)
- 中国(61439)
- 科学(59229)
- 京(55961)
- 农(47008)
- 所(45718)
- 业大(43796)
- 研究所(42327)
- 财(40722)
- 中心(38170)
- 农业(37120)
- 江(36391)
- 北京(35528)
- 范(34172)
- 师范(33859)
- 财经(33168)
- 院(32240)
- 经(30103)
- 州(29772)
- 技术(28108)
- 师范大学(27518)
- 基金
- 项目(183224)
- 科学(141630)
- 基金(130549)
- 研究(129400)
- 家(116286)
- 国家(115363)
- 科学基金(97090)
- 社会(77584)
- 社会科(73349)
- 社会科学(73325)
- 省(72697)
- 基金项目(70360)
- 自然(66373)
- 自然科(64777)
- 自然科学(64757)
- 自然科学基金(63528)
- 划(62054)
- 教育(58992)
- 资助(54281)
- 编号(52651)
- 成果(42271)
- 重点(41471)
- 部(39282)
- 发(38533)
- 创(37553)
- 课题(36695)
- 科研(35761)
- 计划(35646)
- 创新(35001)
- 大学(33130)
共检索到360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萍 王兵 戴伟 王丹 邓宗付 赵超
以江西省大岗山地区的天然次生林及其更新后的杉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林和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林型下土壤肥力的整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更新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土壤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Km值外,其他各项酶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评价意义;天然次生林的更新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各林型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天然次生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杉木林>马褂木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瑞恒 刘勇 于海群 李国雷 刘辉 王玉江
为探讨山地森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对北京延庆山区6种植被类型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林分类型之间所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均表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蔗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在不同林分类型中均表现出阔叶林优于针叶林,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所测5种酶活性在6种林分类型A层表现出聚集分布,以脲酶最具代表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与所测5种酶活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显著相关,而有效磷与各种所测酶活性均呈负相关。运...
关键词:
土壤酶 理化性质 针叶树种 阔叶树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忠厚 李有清
[目的]为提高黑老虎产量及品质,提高红壤肥力,本研究探讨在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对黑老虎人工栽培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林下小区栽培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生物炭添加量10 t/hm~2(T1)、20 t/hm~2(T2)、30 t/hm~2(T3)和不添加生物炭(CK);试验过程中测定土壤指标,黑老虎生长和生产指标。[结果]施用生物炭能够改良红壤肥力状况,与对照相比,最高分别提高土壤全氮达13.3%,速效氮4.2%,有机质为20.4%,阳离子交换量为14.9%,土壤含水率为19.5%,全磷为65.3%,pH为46.1%。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黑老虎生长和根药用品质,与对照相比,最高分别提高黑老虎株高达15.6%,地径为13.8%,生物量为25.8%,根总木脂素含量为43.0%。[结论]施用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状况,保水保肥,提高黑老虎产量,促进黑老虎药用成分的累积,是黑老虎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红壤区林下推广的良好栽培措施。
关键词:
生物炭 黑老虎 土壤肥力 红壤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蔡丽平 谢锦升 林锦仪 陈光水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土壤肥力的各项指标较差 ,植物难以生长。以生物措施为主 ,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后 ,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土壤的养分库、养分供应强度和保肥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土壤的强酸性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明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 ,土壤的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南岭黄檀是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一种较好的水土保持树种 ,改土效果较好。种植果树等开发性的治理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应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 ,增施有机肥 ,并注意保留地表植被 ,以促进园地土壤结构改良与土壤肥力恢复 ,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优化。表 2参 1 0
关键词:
南亚热带 赤红壤 治理措施 土壤肥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彩虹 叶道碧 吴际友 王旭军
基于野外调查和土壤样品分析数据,应用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法,讨论了长沙市城乡交错带五种典型林分类型(枫香纯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湿地松纯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樟树纯林)土壤的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各林分林地均为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中等,有效钾含量缺乏.五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樟树林>枫香林>湿地松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林华 方晰 项文化 石俊 刘兆丹 李雷达
【目的】探讨亚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阐明亚热带次生林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森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湘中丘陵区杉木人工纯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作为1个恢复系列,分别在其1 hm~2的长期定位观测样地内,沿着坡面选择6块10 m×10 m小样地,每块小样地随机设置2个1.0 m×1.0 m样方,采集地表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枯落物和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C,N,P含量并计算C,N,P的化学计量比。【结果】随着森林恢复和阔叶树比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钱颖颖 马翔 夏建军 王萝萍 刘馨芮彤 张志明 闫辉 李枝武 倪明 王炽
【目的】云南北中亚热带气候区烤烟与其它作物种植区域交错重叠。明确该气候区植烟土壤的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该区作物养分管理和土壤肥力调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019年云南北中亚热带2548个植烟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隶属函数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造成肥力差异的主控因子,并通过GIS空间插值确定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平均值为0.65,处于较高肥力水平。土壤SOM、TN、AP和AK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6.84%、48.69%、75.64%和52.34%,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且含量较为丰富。土壤AP是影响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限制因子。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呈中部高、东部或西部部分区域低的分布格局,局部地区有零星分布。【结论】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较适宜烟草生长。平衡施肥时应注意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有效平衡并协调土壤养分,提高植烟区土壤肥力和烟叶品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翕 党鹏
【目的】探究亚热带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变化特征及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为该地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的营林管理及土壤养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杉木和马尾松,以及次生林甜槠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优势真菌门类群为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真菌科为红菇科与蜡伞科。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表现为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混交林>甜槠林;群落的β多样性在4种林分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真菌功能群,杉木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土壤真菌的优势营养模式具有显著差异。杉木林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其次为共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比例最低;而马尾松林、甜槠林和混交林主要以共生营养型为主,其次是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比例最低。在以共生营养型为主的林分中,马尾松林的真菌共生营养型相比阔叶林和混交林减少,而病理营养型增加。土壤pH、速效钾(AK)及铵态氮(NH~+_4)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差异明显,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字春光 钱颖颖 倪明 李枝武 赵新梅 胡万里 夏建军 雷雯 王莲 闫辉
【目的】明确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肥力状况。【方法】以2019—2022年该区域的3033个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和地貌类型下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并采用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植烟区土壤肥力等级和空间分布。【结果】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空间差异大,黄棕壤耕层养分含量优于其它土壤类型,坝区和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山地。整体来看,研究区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和缓效钾(SAK)平均含量分别为(29.68 ± 18.99) g/kg、(1.28 ± 0.85) g/kg、(30.90 ± 32.03) mg/kg、(178.38 ± 138.18) mg/kg和(406.78 ± 467.52) mg/kg,平均储量分别为(96.54 ± 111.11)、(4.03 ± 3.50)、(0.11 ± 0.15)、(0.60 ± 0.72)和(1.35 ± 1.82) t/hm2,养分储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红河州的石屏、建水、开远、个旧等县(市)和德宏州。经纬度、海拔、耕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SOM含量和储量、容重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空间变化的重要因子。植烟区土壤SOM、TN、AP、AK含量整体偏高,丰缺等级处于高等级以上的样点占比分别为72.0%、64.2%、73.2%和68.0%,土壤pH整体呈酸性,酸性土壤占比达84.2%。Fuzzy评价结果显示云南南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处于I—V级占比分别为15.0%、31.0%、30.0%、21.0%和3.0%,整体呈现出良好趋势,土壤肥力低值区主要集中于红河州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土壤肥力高值区则主要集中于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结论】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适宜植烟土壤肥力占比适中,东部整体土壤肥力均有待提升,研究区还应减少酸性肥料施用,采取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同时防止耕地的水土流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提出了模糊数学方法与半定量评价法相结合的农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 Arc View GIS3.1地理信息系统和 Visual Basic软件 ,实现了对试验田内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评价 ,生成了土壤单项养分空间分布图和土壤综合肥力空间分布图。经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准确
关键词:
半定量评价 综合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家胜 曾燕如 黎章矩
为探明油茶丰产原因,并为低产林改造提供依据,对以往调查研究认为典型的17块油茶丰产林的土壤肥力、林分结构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丰产林产茶油180~540kg/hm2,是一般油茶林的4~10倍,其中0.67hm2以下的小面积丰产林平均产油量高达420kg/hm2以上。丰产林的土层厚度、土壤全氮和速效磷、钾肥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土壤有效钙含量和盐基饱和度与油茶产量密切相关。丰产林的郁闭度为0.81~0.94,叶面积指数为2.36~5.37,叶效指数为7.15~16.57g/m2;坡地油茶林及树高、冠幅变异大的油茶林透光性好,受光面积大,叶效指数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雨虹 刘易 张艺帆 谢伟东
【目的】南亚热带滨海过渡带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开展滨海沙地原生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其分解速率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揭示滨海脆弱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地力恢复机制,为气候变化下滨海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安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北仑河口海湾的海岸带沙地区域的高山榕-假苹婆-细枝龙血树-沿阶草(FSDO)、红鳞蒲桃-九节-沿阶草(SPO)两种天然林和马占相思-乌药-沿阶草(ALO)人工纯林中,设置凋落物收集网和分解袋,在一年内每月固定时间收取样品,测定月凋落物量、残留量,计算凋落物的月失重率和月损失量,与5个气候因子的月平均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3种林分类型的年凋落量在8.58~23.40 t·hm-2·a-1之间,大小依次为FSDO> SPO> ALO,仅ALO的凋落物量与FSDO和SPO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SPO>FSDO,其他组分表现为FSDO> SPO> ALO。2)在5个气候因子中,仅月平均气温(AT)与FSDO的月凋落物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 SPO> ALO;3种林分类型中仅ALO的凋落物月损失量与月平均降水量(AR)呈极显著相关(P <0.05);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SPDO、ALO、AT、AR、AD五个因子,累计贡献值为97.52%。【结论】南亚热带滨海的森林植被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年凋落物蓄积量。原生天然林的年凋落物总量和分解速率均优于马占相思纯林;林分类型、平均气温和平均降雨量是凋落物量及分解速率的主导因子。在滨海生态安全保护中,保护现有天然林植被和根据乡土树种的特性营造近自然复层林,更有利于滨海沙地的地力恢复和维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易 曹雨虹 张艺帆 谢伟东
[目的]分析我国南亚热带滨海沙地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养分动态及养分归还量,揭示南亚热带滨海沙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方法]在广西防城港滨海沙地的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天然林、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天然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中设置凋落物收集网和分解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每月月底收取样品,对样品按叶、枝、花果和杂物进行分组,80℃烘干后测其质量及各组分C、N、P、K、Ca、Mg等养分元素的含量,对所测数据按需求经过整理计算后,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各养分含量及其月动态变化、各养分的年归还量特征和月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组分各养分年归还量特征,最后对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C、N、P、K、Ca、Mg含量,C/N、C/P、N/P以及C、N、P归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表现为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次生林>红磷蒲桃天然林>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大小均表现为C>Ca>N>K>Mg>P;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间除C、Mg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顺安 常庆瑞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龄油松和刺槐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超过其幼龄林;成龄油松林和刺槐林土壤几乎无石灰反应;在树龄相同的条件下刺槐林对土壤培肥效应优于油松林。
关键词:
林龄 油松 刺槐 培肥效应 土壤肥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