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9)
- 2023(1915)
- 2022(1767)
- 2021(1617)
- 2020(1366)
- 2019(3071)
- 2018(3040)
- 2017(5760)
- 2016(2964)
- 2015(3316)
- 2014(3147)
- 2013(3091)
- 2012(2859)
- 2011(2564)
- 2010(2515)
- 2009(2489)
- 2008(2254)
- 2007(2057)
- 2006(1838)
- 2005(1805)
- 学科
- 济(13354)
- 经济(13342)
- 贸(10994)
- 贸易(10992)
- 易(10858)
- 出(7773)
- 口(7514)
- 出口(7496)
- 出口贸易(7496)
- 管理(6187)
- 业(5818)
- 企(5196)
- 企业(5196)
- 方法(4505)
- 数学(3738)
- 数学方法(3691)
- 关系(3262)
- 地方(2906)
- 业经(2643)
- 世界(2566)
- 学(2488)
- 国际(2460)
- 中国(2398)
- 融(2375)
- 金融(2373)
- 概况(2091)
- 农(1947)
- 理论(1945)
- 进出(1942)
- 进出口(1942)
- 机构
- 大学(43980)
- 学院(41974)
- 济(19271)
- 经济(18965)
- 研究(16917)
- 管理(15342)
- 理学(13133)
- 理学院(12946)
- 管理学(12769)
- 管理学院(12665)
- 中国(11511)
- 科学(9482)
- 京(9142)
- 所(8603)
- 研究所(7960)
- 中心(7115)
- 财(7064)
- 院(6394)
- 经济学(6298)
- 范(6275)
- 江(6262)
- 师范(6222)
- 财经(5915)
- 经济学院(5827)
- 北京(5661)
- 农(5543)
- 经(5504)
- 贸(5457)
- 国际(5339)
- 师范大学(5246)
共检索到66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福 史砚磊 徐梦俏 张小玲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中节点重要性的分析方法,从班轮公司全球海运服务网络的角度对亚洲集装箱港口的地位进行评估。通过对中远集运和马士基全球班轮海运服务网络中港口节点的度、点强度和特征向量指标计算,发现上海、新加坡、深圳、宁波、香港和釜山几个亚洲港口在两个网络中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同时,广州、天津、大连等中国港口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最后,为中国港口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斐 刘承良 游小珺 肖泽磊
在科学估测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0位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的时空演化格局,并从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的角度揭示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网络的等级结构。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全球已经形成以北美、西欧、东亚—东南亚三个区域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主体,三个区域内部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支撑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空间格局;2全球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的复杂性与完整性大大增加,各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在研究期内经历一个由近及远的空间递减过程,地理邻近依然是有利于促进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的一个重要因素;3全球多数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比较松散,仅少数港口的联系紧密,这种全球集装箱运输贸易港口分布格局等级差异的形成是世界海运贸易网络区域分异、组合特征的反映;4港口集装箱运输贸易首位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港口的相邻或接近以及集装箱运输贸易组团核心强大的经济吸引力,成为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的首位联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温馨 丁一 林国龙
为了优化班轮公司航线网络,降低运营成本,针对始发地或目的地位于内陆,且内陆与港口间存在转运OD流的班轮航线进行网络设计。基于Logit和整数线性规划等方法,将内陆OD流转化为港到港需求,建立集装箱班轮航运网络评估模型。模型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同时满足货运需求、装卸港转运时间以及合理安排运力等约束,利用IOLG CPLEX优化软件进行求解。将模型用于某班轮公司航线网络设计,与现有结构相比优化结果显示:在保持总运量大致持平的基础上,可将原有船队规模从81条航线、289只船舶有效缩减到77条航线和269只船舶。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降低班轮航线运营成本,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江涛 钟铭
对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网络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解决枢纽港选择、支线港配置和备选枢纽港选择三个问题。在模型中引入决策备选枢纽港的变量,并设置枢纽失灵产生的惩罚成本。设计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枢纽港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备选枢纽港,作为应急预案,有效地提高了航线网络的可靠性,提升了班轮公司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弥补事后干扰恢复的被动性和高成本。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可辅助班轮公司在航线网络规划阶段进行决策,并为海运网络可靠性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述芬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航运业造成很大影响,我国集装箱班轮运输也经历了一段严峻时期。目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市场有所复苏,班轮运价有也有一定回升,集装箱班轮公司要从容应对危机,仍需不断在经营中做出调整。本文主要分析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集装箱班轮运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并对班轮公司的经营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集装箱班轮运价 影响因素 运输成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建科 何瑶 侯雅洁
沿海港口是"一带一路"海陆双向通道的交汇点,航运网络则是港口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载体,其空间联系及一体化水平是港口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对2005年与2015年航运网络联系进行定量刻画和空间分析,探讨近10年来中国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的空间联系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具有较高的集聚系数与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整体服从小世界模型。各港口间的网络可达性与中转衔接功能差异性较小,各地的区域性枢纽港较为稳定。(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UCINET)呈现的最强联系航运网络看,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网络演变为全国性的轴—辐空间网络,航运网络的一体化程度显著提升。(3)从区域差异来看,四大区域港口间的联系强度增强,台湾地区各港口的最强联系区域由珠三角变为长三角,其网络可达性及中转衔接功能有所提升,并形成以高雄港为区域性枢纽的区域性网络。整个台湾地区港口与大陆其他区域的联系强度上升79.46%,而香港港虽保持了与深圳港的最强联系,但与大陆港口的整体联系强度却下降了22.99%,从全国性枢纽港弱化为珠三角区域性枢纽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寿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瑶 杨永春 郭建科
双循环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有望进一步增加港口内贸集装箱比例,而海洋集装箱运输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国内海洋集装箱运输网络脆弱性的研究必要而紧迫。本文在港口中断模拟下,运用复杂网络特征指标从网络结构和节点抗干扰性能两方面,分析2005年和2017年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脆弱性,并探讨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相较于2005年,2017年有较高比例的节点分别失效,使网络集聚系数上升、平均路径长度减小和网络独立路径数量增大,这表明当网络中有较多节点分别中断失效,剩余节点仍具有紧密联系,具有较多备用路径,能够以较快反应速度顺利应对干扰。港口节点间的平均路径长度、支路数量和联系受到同步影响,产生叠加效应。(2)2017年,最大干扰状态下港口的抗干扰性能差异较2005年减小。轴辐模式下枢纽港作用增强,上海港和深圳港的中断使网络中节点处于最大干扰状态下的比例增加,脆弱性节点增多。(3)航运网络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突出表现在外界多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导致网络节点瞬时中断、轴辐式航运组织模式的强化、区域竞合与一体化的发展三方面。本文结果对于认清国内航运网络的脆弱性及影响因素、保障港口间有效联通和提升航运网络安全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艺婕 彭勃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港口集装箱海运业务的迅速增长,同时也给港口集装箱的仓储量和运输成本施加了压力。本文以集装箱运输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基于客户满意度探究港口集装箱的出港运输优化路径,并以舟山-宁波北仑港口某集装箱物流运输为例,建立结合实际的VRP数学模型,运用节约算法讨论不同情况下的运输路径优化,对比分析最佳运输路径,降低港口集装箱运输总成本。
关键词:
集装箱物流 运输成本 时间窗 节约算法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郑斐峰 梅启煌 刘明 张小宁
配载计划是集装箱运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中对多港口单个贝位的配载情形进行研究。以航线中最小翻箱数量和贝位两侧装载平衡为优化目标,把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作为约束,建立混合整数规划的双目标优化模型。为了精确求解该问题的Pareto前沿,开发出Epsilon精确算法,通过实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我国长江沿岸港口集装箱配载计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艾亚钊 周坤晓
为了弄清集装箱港口的最优规模,改进规模效率水平,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我国珠三角的5个集装箱港口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改进集装箱港口规模效率的两个途径:(1)改变投入水平,(2)调整投入比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艾亚钊 周坤晓
使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比较集装箱港口的纯效率值和全效率值,对我国珠三角的5个集装箱港口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港口腹地进出口贸易总额直接影响效率,而不影响生产技术,其对港口效率起正强化作用,大型港口抵抗海运市场变化的能力优于小型港口;港口机械的科学管理和机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提高集装箱港口产出和效率的关键因素;职工人数的多少对产出的影响微弱,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条件下,降低职工人数不影响产出;珠三角集装箱港口在总体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蹇令香 李东兵 刘玲玲
从集装箱港口数量、吞吐量、空间布局、市场集中度几个角度,利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来分析1979—2011年我国集装箱港口体系及市场结构的演变,指出1979—1989年是快速分散阶段,为高度集中的寡占市场;1989—2009年是缓慢分散和缓慢集中相互更替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中度集中的寡占市场;2010—2011年延续了分散的趋势,HHI值已经小于1 000,出现了形成非集中竞争市场的趋势。这要求港口企业随着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强,需要不断提升质量、建设软环境,提高竞争力,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敏捷化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方志雄
对港口物流中集装箱检验作业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检验过程中的设备利用不合理现象,设计优化方案,分析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的随机性和动态性,利用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对检验作业进行仿真和改造,平衡设备与人工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极大地提高了集装箱检验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