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6)
2023(12508)
2022(10621)
2021(9763)
2020(8462)
2019(19207)
2018(18552)
2017(35810)
2016(19937)
2015(22286)
2014(22179)
2013(22008)
2012(20605)
2011(18744)
2010(18871)
2009(17764)
2008(17874)
2007(16579)
2006(14578)
2005(13256)
作者
(62992)
(52821)
(52805)
(50051)
(33297)
(25658)
(24046)
(20663)
(19870)
(18758)
(18108)
(17762)
(16899)
(16725)
(16650)
(16461)
(16357)
(15632)
(15421)
(15304)
(13295)
(13168)
(13003)
(12150)
(11913)
(11795)
(11732)
(11669)
(10616)
(10563)
学科
(78697)
经济(78616)
管理(52631)
(52230)
(42537)
企业(42537)
方法(37611)
数学(32812)
数学方法(32513)
(21273)
银行(21127)
(21045)
(20913)
(20649)
(20489)
中国(19968)
(19747)
(17979)
贸易(17969)
(17516)
业经(17172)
(15739)
金融(15735)
农业(14055)
地方(13864)
(12850)
财务(12825)
财务管理(12791)
理论(12736)
(12220)
机构
大学(298818)
学院(293693)
(116796)
经济(114350)
管理(106927)
研究(103510)
理学(91816)
理学院(90668)
管理学(88993)
管理学院(88463)
中国(83522)
科学(67815)
(63182)
(62724)
(55647)
(54572)
研究所(51208)
农业(50381)
业大(49834)
中心(48518)
(45860)
财经(44061)
(39973)
(39578)
北京(39157)
师范(39042)
(36720)
经济学(36687)
(36048)
经济学院(33481)
基金
项目(196677)
科学(152948)
基金(143540)
研究(134179)
(129445)
国家(128405)
科学基金(107350)
社会(84948)
社会科(80542)
社会科学(80512)
基金项目(76437)
(76150)
自然(72443)
自然科(70775)
自然科学(70749)
自然科学基金(69539)
(66039)
教育(62092)
资助(58273)
编号(52697)
重点(45511)
(43249)
成果(43074)
(41629)
(40600)
科研(39068)
计划(38968)
创新(38070)
课题(36485)
教育部(36226)
期刊
(124068)
经济(124068)
研究(86008)
学报(58964)
(55289)
中国(55095)
科学(49771)
(42522)
大学(42299)
(40411)
金融(40411)
学学(40121)
管理(35449)
农业(34987)
教育(28449)
财经(23066)
技术(21545)
经济研究(20202)
(19671)
业经(19495)
(19198)
问题(17170)
(16395)
(15272)
业大(14768)
理论(14715)
技术经济(14158)
图书(14157)
国际(14131)
科技(13785)
共检索到438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邓鑫   冯育宁   金昭煜  
本文以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2016—2021年14个亚洲经济体银行业的跨境信贷数据为样本,利用欧式距离对各经济体银行业之间的信贷联系进行测度,由此构建亚洲跨境信贷网络,分析网络结构的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6—2020年亚洲跨境信贷网络结构呈现出高密度、高聚类系数的特征,中国、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等是网络核心,外围经济体具有向核心靠拢的趋势,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网络聚类系数小幅回落。中国银行业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尤其是资金贷出方的角色显著增强,与其联系最紧密的经济体为土耳其、澳大利亚和印度,而中国港澳台地区与内地(大陆)的关联强度不如预期。日本银行业一直是亚洲重要的资金贷出方,与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银行业紧密关联。此外,新加坡、澳大利亚、巴林银行业在网络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QAP回归分析显示,亚洲经济体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和政府治理水平差异越小,越容易形成跨境信贷联系。本文为中国银行业跨境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及亚洲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推进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梦根  赵雨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对跨境金融风险传染缺乏有效监测手段,跨境金融联系已成为危机信息缺口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4—2016年信贷统计数据,采用复杂网络理论测度和分析中国银行业的跨境联系,以及国际银行业网络结构的动态特征。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不断提升,金融稳定性逐步增强,对冲击的敏感性降低。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合作的加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银行间跨境联系愈发紧密,但不同时期银行跨境联系存在结构性变化。受地缘因素等影响,国际银行业网络结构呈现出地理区域化特征,且该趋势不断增强,而危机发源地或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及地区在跨境金融联系中往往表现出特殊性,国际影响力下降,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金融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梦溪  
跨境银团贷款是金融业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日本和中国两国银行业在亚洲发放银团贷款的对比,发现虽然中国银行业对亚洲业务的支持近年来增长迅速,但参与银行群体数量和地域覆盖范围还不能与日本银行相比,在业务支持领域上也存在一定差别。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领、商业银行的大胆扩张、项目融资技术和规模的提升以及"集群式"境外融资模式是日本银行业在亚洲银团贷款覆盖较广的主要原因。最后,对中国银行业的境外业务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暮紫  张小溪  段海峰  
银行业的跨境资金流动风险被认为是多次金融危机传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构建了2003—2018年长周期动态跨境银行业资金流动网络,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分析了跨境银行网络的动态演化,并基于Map Equation方法研究了跨境银行业间的模块结构,分析了模块的风险传染情况。研究表明,国际银行业资金网络的关联,主要与经济地位有关,次贷危机比欧债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网络的影响更大,危机后网络连通度有所降低,但融合大趋势没有改变;中国、印度等在国际银行业的资金流动影响越来越重要;美国、加拿大、日本和瑞士是资金流动关系最紧密的模块,总风险、模块内风险传染和模块间风险溢出的占比都较高。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解释各地区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前后影响力变化,同时,传染性分析可以为国内和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雪冰  
论亚洲银行业的改革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当今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动荡不定,但改革和创新一直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主流。回顾过去几年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亚洲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中引人注目,亚洲银行业的改革和创新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纵观亚洲金融业,各国或地区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果  
有关的实证研究显示,影响银行跨国并购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借助计量经济模型,以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为研究样本,通过四组变量假设,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在该地区发生的银行跨国并购活动。研究表明,传统的"引力模型"对亚洲范围内银行跨国并购的解释力有限,银行跨国并购活动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洪波  
文章以Bankscope数据库中2000—2015年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尼日利亚、土耳其、哥伦比亚这11个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分析了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这一跨境经营方式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规模大的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并不会显著降低业绩,但规模小的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绩。该结论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洪波  
文章以Bankscope数据库中2000—2015年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尼日利亚、土耳其、哥伦比亚这11个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分析了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这一跨境经营方式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规模大的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并不会显著降低业绩,但规模小的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绩。该结论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晏  
在欧盟内部,银行跨境并购通常十分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欧盟各国的监管当局对银行跨境并购持反对态度,以及欧盟各国在文化、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差异。尽管如此,我们预期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加深、德国政府淡出银行业,欧盟银行有望掀起一轮并购浪潮。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对德国HVB的并购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伟深  
亚洲金融风暴使区内的银行体系备受关注。有学者指出,亚洲国家的银行体系不健全是金融风暴的主因。如麻省理工的克鲁明(PaulKrugman)教授认为亚洲危机的起因缘于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Intermediaries)的“道德危险”问题(Mor...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金莹  吴晋峰  唐澜  杨新菊  
亚洲入境旅游市场是中国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研究亚洲各国入境中国的旅游流在全国的分布和流动规律对于巩固和拓展亚洲入境旅游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亚洲各国入境中国的旅游流的空间分布、转移及网络结构特征,并对旅游目的地城市在网络中的位置特征、网络关系互惠性、子群内外部联系等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①亚洲入境中国的游客中以男性为主,散客居多,青少年比例较高,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大学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重访率高、停留时间长、选择相同的城市出入境等特点;②亚洲入境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密西疏"的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集群现象,集群内目的地城市间旅游流联系更紧密,集群间旅游...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东明  方馨  
日本银行业从被动开放、政策管制到主动开放、制度放松,经历了复苏、繁荣、泡沫、萧条和再恢复的奇异怪圈,其中又发生诸多风险。对中国银行业来说,从外资银行的引入到2000年中资银行的走出,再到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中外资银行同台竞争,资本流出入方式不断增多。原因是金融管理部门采取了防控措施,将中国银行业开放的风险损失降低或化解。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倪东明  
日本银行业从被动开放、政策管制到主动开放、制度放松,经济经历了复苏、繁荣、泡沫、萧条和再恢复的奇异怪圈,其中又诞生诸多风险。难道是日本银行业主动对外开放的决策路线错误了吗?对中国银行业来说,从外资银行的引入到2 0 0 0年中资银行的走出,再到加入W T O后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中外资银行国内同台竞争,资本流出入方式不断增多,因当局采取的防控措施,将中国银行业开放的风险损失降低化解。这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决策比日本好吗?如此问题,通过中日银行业风险调控的对比以揭开其"面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言  
本文基于2 399家银行机构样本数据,从信贷供给方视角实证分析农户正规信贷配给变化影响因素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风险管理能力、区域信用环境等因素通过改变银行机构担保管理、审贷管理等行为,进而影响农户的贷款需求行为,导致数量配给、担保配给、风险配给、交易成本配给、社会资本配给等各类信贷配给现象强弱变化,最终表现为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松紧变化。而政府干预因素可能主要通过改变银行机构担保管理行为的途径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松紧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超  范志国  
文章从全球中心经济体提取全球信贷周期因子,根据量价变化组合,将全球信贷周期划分为需求扩张、供给扩张、供给收缩、需求收缩四个阶段,研究了全球信贷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及其动态特征。从周期特征看,需求扩张提高了跨境资本流动,供给扩张降低了跨境资本流动,供给收缩影响不显著,需求收缩降低了跨境资本流动。从动态影响看,需求扩张对跨境资本流动具有先促进后抑制再促进的动态影响,供给扩张对跨境资本流动具有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动态影响,供给收缩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长期影响不显著,需求收缩对跨境资本流动具有长期负向的动态影响。进一步检验发现,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未发挥“稳定器”作用,并不能隔绝全球信贷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信贷周期扩张阶段(需求扩张、供给扩张)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反应更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