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9)
- 2023(10489)
- 2022(8695)
- 2021(7915)
- 2020(6270)
- 2019(14105)
- 2018(13824)
- 2017(25888)
- 2016(13954)
- 2015(15473)
- 2014(15488)
- 2013(15582)
- 2012(15224)
- 2011(14142)
- 2010(14733)
- 2009(13755)
- 2008(13445)
- 2007(12281)
- 2006(11477)
- 2005(10907)
- 学科
- 济(83398)
- 经济(83330)
- 管理(33155)
- 业(32430)
- 地方(25764)
- 中国(23150)
- 企(23081)
- 企业(23081)
- 方法(22652)
- 农(20019)
- 数学(19131)
- 数学方法(18950)
- 业经(17436)
- 学(16892)
- 地方经济(15982)
- 农业(14338)
- 贸(12831)
- 贸易(12816)
- 融(12767)
- 金融(12765)
- 发(12615)
- 易(12264)
- 银(11914)
- 银行(11888)
- 制(11880)
- 财(11815)
- 环境(11688)
- 行(11657)
- 和(10196)
- 理论(9556)
- 机构
- 学院(212697)
- 大学(210926)
- 济(97540)
- 经济(95671)
- 研究(86966)
- 管理(71926)
- 中国(65276)
- 理学(59850)
- 理学院(58979)
- 管理学(57945)
- 管理学院(57546)
- 科学(51982)
- 京(46809)
- 所(46024)
- 财(42570)
- 研究所(41486)
- 农(37729)
- 中心(36775)
- 江(34799)
- 财经(32601)
- 范(31618)
- 师范(31315)
- 院(31264)
- 经济学(31021)
- 北京(30629)
- 经(29411)
- 业大(29272)
- 农业(29065)
- 州(27499)
- 经济学院(27488)
- 基金
- 项目(131110)
- 科学(102517)
- 研究(96915)
- 基金(92898)
- 家(81867)
- 国家(81159)
- 科学基金(67410)
- 社会(62462)
- 社会科(59213)
- 社会科学(59198)
- 省(51866)
- 基金项目(47986)
- 划(43578)
- 教育(43037)
- 自然(40860)
- 自然科(39847)
- 自然科学(39832)
- 自然科学基金(39099)
- 编号(38268)
- 资助(37960)
- 发(35692)
- 成果(32345)
- 重点(30814)
- 发展(29026)
- 课题(28717)
- 展(28555)
- 部(28203)
- 创(26434)
- 国家社会(26167)
- 创新(24862)
- 期刊
- 济(125983)
- 经济(125983)
- 研究(73525)
- 中国(48790)
- 农(36651)
- 学报(33230)
- 科学(32023)
- 财(30867)
- 管理(29791)
- 农业(25253)
- 大学(25050)
- 教育(24624)
- 学学(23607)
- 融(23473)
- 金融(23473)
- 经济研究(21068)
- 业经(19463)
- 技术(18790)
- 财经(16941)
- 问题(16050)
- 经(14883)
- 业(13232)
- 贸(13065)
- 世界(13046)
- 国际(12759)
- 技术经济(11960)
- 商业(10537)
- 资源(10535)
- 经济问题(10146)
- 现代(10102)
共检索到353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万小红
亚洲经济已经见底回升,但目前仍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通货紧缩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亚洲国家经济基础较好,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努力扩大内需,经济正在持续好转,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关键词:
经济结构 金融危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何建武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前景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伯平
江苏省世界经济研究会于1992年12月24日在南京召开了世界经济形势讨论会。于会40余名专家学者,对"1992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及"关贸总协定与中国和江苏"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将部分同志的口头或书面发言摘登如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江勇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25年。从现在到2020年的十几年中,中国经济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还将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结构转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本文主要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前景。根据国际比较和历史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三大条件:稳定而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开放,进而中国在未来10-15年仍将具备7%或以上中高速增长的潜力。释放潜力需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中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带来年均1%的GDP增长潜力。第二,通过改革充分发掘我们定义的有效劳动供给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有效劳动供给的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长潜力。第三,合理应对TPP等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挑战。从"十三五"前期经济增长前...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世锦 刘培林 何建武
近期有学者提出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以往高速追赶过程中贡献很小,且低于相似阶段的东亚经济体的水平。本报告通过文献梳理、实证研究和国际比较,对中国生产率提升的历史贡献和未来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对高速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考虑到进口中间投入品技术含量的提升,生产率提升的贡献将更加显著;近年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确实呈现放缓趋势,这与成功追赶的经济体类似阶段的经验规律是相吻合的,但与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情形有着根本区别;今后中国生产率的提升,应由过去主要依靠技术追赶和要素跨部门流动,向更加注重原始性创新和部门内部竞争转变。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追赶 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解三明
在进行模型预测时,要根据我国实际来确定今后20~30年的改革因素、后发优势、投资率变化和外资流入的规模及大小。同时考虑环境治理所占用GDP的份额,以及资本设备利用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综合对未来20~30年的GDP进行预测。在今后13年中,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仍可保持8.0%左右。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预测 经济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徕
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增速放缓,金融发展逐渐脱实向虚。在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潜力之间的循环作用机制,并归纳金融脱实向虚的原因基础上,提出金融发挥经济增长效应关键在于金融资源被配置于高生产效率领域。继而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和构建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宏观政策框架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在经历最近十年的两位数增长之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逐步减弱,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逐步增强。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和外汇储备风险不断积聚,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沙化等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能源成本不断上升,改革遇到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增大。然而,改革红利仍然是巨大的,人口红利阶段并没有结束,城市化、教育、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我国经济仍具备实现7%-9%中高速增长的潜力。维持经济在此区间内运行需要转变宏观调控思路和发展方式,围绕改善民生和建设美丽中国这个主题,处理好总需求管理和总供给管理的关系,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依...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霞
亚洲开发银行在4月11日发布的半年度《亚洲发展展望2012》报告中表示,全球经济需求的疲软将影响亚洲(除日本外)201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但随着私人部门消费逐渐提供支持,该地区2013年的经济增速将实现反弹。该行预计亚洲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将达6.9%,低于该行在去年12月份公布的7.2%,明年的经济增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旭
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鸿阶
东南亚金融危机具有潜伏期长、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和危害性大等特点。它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鉴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基础比较牢固,各国政府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措施,国际社会又给予积极支持,国际经济环境比较有利,东南亚各国经济将会重新出现好转,其发展前景仍是光明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