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8)
- 2023(4968)
- 2022(4518)
- 2021(4133)
- 2020(3818)
- 2019(9090)
- 2018(9123)
- 2017(17699)
- 2016(10012)
- 2015(11574)
- 2014(11892)
- 2013(12024)
- 2012(11450)
- 2011(10522)
- 2010(10616)
- 2009(10061)
- 2008(10183)
- 2007(9507)
- 2006(7985)
- 2005(7142)
- 学科
- 济(44162)
- 经济(44121)
- 业(24667)
- 管理(24351)
- 方法(22983)
- 数学(20742)
- 数学方法(20548)
- 企(18866)
- 企业(18866)
- 农(12180)
- 学(10853)
- 财(10503)
- 中国(9776)
- 贸(8816)
- 贸易(8814)
- 易(8554)
- 地方(8445)
- 农业(7846)
- 业经(7428)
- 制(7173)
- 和(7000)
- 务(6395)
- 财务(6382)
- 财务管理(6361)
- 融(6158)
- 金融(6153)
- 银(6023)
- 银行(5994)
- 企业财务(5963)
- 理论(5797)
- 机构
- 大学(153208)
- 学院(151146)
- 济(61545)
- 经济(60205)
- 管理(54187)
- 研究(54113)
- 理学(46690)
- 理学院(46105)
- 管理学(45146)
- 管理学院(44878)
- 中国(39646)
- 科学(35926)
- 农(33554)
- 京(32383)
- 所(29866)
- 研究所(27392)
- 农业(27160)
- 财(27044)
- 业大(26629)
- 中心(24808)
- 江(23147)
- 财经(21770)
- 北京(20360)
- 范(20064)
- 师范(19822)
- 经(19667)
- 经济学(19453)
- 院(18546)
- 州(18068)
- 经济学院(17751)
- 基金
- 项目(98848)
- 科学(75461)
- 基金(70381)
- 研究(68426)
- 家(62752)
- 国家(62273)
- 科学基金(50903)
- 社会(41366)
- 省(39127)
- 社会科(39064)
- 社会科学(39044)
- 基金项目(37535)
- 自然(34075)
- 划(33659)
- 自然科(33219)
- 自然科学(33206)
- 自然科学基金(32593)
- 教育(31897)
- 资助(29429)
- 编号(28069)
- 成果(23361)
- 重点(22997)
- 部(22163)
- 发(21638)
- 计划(19991)
- 创(19957)
- 科研(19873)
- 课题(19444)
- 创新(18782)
- 大学(18483)
共检索到219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严善春 谭安江
为了深入了解piggyBac转座子家族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进化特点,采用简并PCR、反向PCR、RT-PCR和RACE等方法在农业害虫亚洲玉米螟中克隆到2个piggyBac类似因子,分别命名为OfPLE1和OfPLE2。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Of-PLE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构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OfPLE1全长1 866 bp,编码607个氨基酸;OfPLE2全长1 724 bp,编码434个氨基酸。两者同源性高达70%,与粉纹夜蛾piggyBac同源性分别为32%和26%,亲缘关系较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纪年 邓雪华
根据G enB ank中昆虫P 450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以亚洲玉米螟田间自然种群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一条长度为603 bp的特异性DNA片段,编码201个氨基酸。将此氨基酸序列与G en-B ank中已知序列采用B last及C lusta lW EB I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CYP 4家族的同源性较高,达37%~53%,初步推测此序列为CYP 4家族的一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晓娟 严善春 黄勇平 谭安江
【目的】克隆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蛋白酶激活受体类转录因子pdp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domain protein1)(Ofpdp1)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C857457),明确其基因结构特征,并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亚洲玉米螟的遗传控制提供潜在的靶标基因。【方法】采用RT-PCR和PCR技术,克隆Ofpdp1 cDNA序列,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研究卵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从经 戴华国 符文俊
利用昆虫酚氧化酶原 (PPO)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采用RT PCR方法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扩增了一段 5 2 2个核苷酸的cDNA片段 ,编码 174个氨基酸。经Blastp分析表明 ,该段氨基酸序列同鳞翅目和双翅目中PPO的相同区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 39%~ 6 3% )。其中与烟草天蛾PPO的相似性最高 ( 6 3% ) ;与家蚕、大蜡螟、惜古比天蚕蛾PPO也有较高的相似性。在该片段中含有 1个该类酶原中保守的 2个铜离子结合位点之一 (含 4个组氨酸残基 )。据此推断克隆的片段为PPO基因片段。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酚氧化酶原 基因克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晓东 安世恒 王海亭 王甜甜 罗梅浩 郭线茹 原国辉
【目的】克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OBP2(OfurGOBP2)的cDNA。【方法】以亚洲玉米螟触角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克隆OfurGOBP2的cDNA序列,并在pGEX-4T-2/BL21(DE3)系统中进行原核表达,进一步利用制备的抗体检测OfurGOBP2蛋白。【结果】从亚洲玉米螟触角中获得了GOBP2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673101),序列分析表明,OfurGOBP2开放阅读框489 bp,编码162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中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具有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一致性分析显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志凤 邢玥 张统书 董辉 丛斌
热休克蛋白基因(heat shock proteins,HSPs)Hsc70及Hsp90是目前认为与昆虫抵御环境压力及温度适应有关的指标,为了检测较大日温差对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抗寒性的影响,本研究模拟东北地区昼夜温差效应,对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进行6h的-20℃低温诱导和随后18h的4℃恢复处理,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其过冷却点,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Hsc70及Hsp90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SPSS对最终的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Hsc70及Hsp90在低温诱导阶段的表达出现下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鹏 屈明博 杨君 杨青
【目的】克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漆酶-1(OfLac1)和漆酶-2(OfLac2)基因;研究OfLac1和OfLac2在亚洲玉米螟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分析蜕皮激素处理亚洲玉米螟后OfLac1和OfLac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比较OfLac1和OfLac2表达模式的差别,推测其生理功能。【方法】根据已知的其他昆虫中Lac-1和Lac-2的保守氨基酸序列分别设计引物,以亚洲玉米螟白蛹时期提取的RNA反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OfLac1和OfLac2的保守区。然后根据所得的保守区片段分别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RACE方法分别克隆Of...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漆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鹏 刘富洋 张丛 邰付菊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了6个玉米ERF(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FactoR)基因,分别命名为ZmERF4、ZmERF26、ZmERF28、ZmERF64、ZmERF89和ZmERF202。基因结构分析显示,ZmERF与拟南芥的atERF可能存在差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ZmERFs与osERFs的亲缘关系更加亲近,而与atERFs的关系则稍远。Rt-pcR表达分析表明,在乙烯利(Et)处理之后,这6个ZmERFs的mRnas水平在叶中都是先积累后下降的,但其中4个基因(ZmERF4、ZmERF28、ZmERF64和ZmERF89)在玉米根中都是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元喜 戴华国 姜金林 符文俊 孙智婵
观察研究了以米蛾卵和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 ,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 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 (T dendrolimi)等 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及羽化情况。结果发现 :以米蛾卵为寄主时 ,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均为 10 0 % ,其中寄生卵粒数、子代蜂数及子代蜂的羽化率以松毛虫赤眼蜂最高 ;蜂的死亡率以玉米螟赤眼蜂最高 ,达 10 4 2 % ,且死于预蛹期以前的蜂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 ,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蜂 ,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其...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米蛾 赤眼蜂 寄主适合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兴伟 蒋兴川 陈斌 董文霞 张秀歌 肖春 严乃胜 李正跃
为了研究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的差异及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采用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并分析了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挥发物,并通过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其中16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分别有37、39和41种化合物,其中有22种化合物共同存在于3个部位,分别有8、9和5种化合物为玉米须、玉米苞叶和玉米雌穗中特有。玉米不同部位挥发物种类主要包括绿叶气味、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和脂肪族化合物(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烃类),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在玉米果穗不同部位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智辉 陈守文 郭志红 喻子牛
以振荡摇瓶培养法培养17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分析其总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产生水平,同时用这些菌株的分生孢子粉作为样品,用人工饲养的亚洲玉米螟5d龄幼虫作为试虫,作毒力生物测定。并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各个酶活性指标作为毒力的生物测定的替代或者补充指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菌株间同代毒力、酶活之间的差异比较大,LT50的变化范围为4.82~10.06d,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范围是0.86×10-2~3.66×10-2IU/mL,胞外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范围是0.012~1.47IU/mL。将后二者分别与各个菌株对玉米螟的LT50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胞外蛋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建军 钟国华 简美玲 徐齐云 刘萱清 胡美英
以闹羊花素-Ⅲ点滴亚洲玉米螟成虫,确定其亚致死剂量为0.02μg/头;用该剂量闹羊花素-Ⅲ点滴亚洲玉米螟成虫后,离体检测其触角电位(EAG)反应值。结果表明,药剂处理的亚洲玉米螟成虫与未用药剂处理的正常试虫相比,EAG值增高,EAG反应有向增高方向漂移的现象,且随叶醇浓度增高EAG反应漂移越明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荣 李晓峰 高飞 黄继昌 周宜君
【目的】克隆盐芥STZ转录因子基因,对其进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ThSTZ转录因子在逆境应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盐芥STZ转录因子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3′RACE技术克隆ThSTZ基因的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亚细胞定位等进行预测,并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结果】盐芥STZ转录因子基因全长717bp,编码238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含有2个C2H2型锌指结构域,位于细胞核内,属于C2H2家族转录因子;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盐芥STZ转录因子与拟南芥属植物同源蛋白的相似性最高。【结论】获...
关键词:
盐芥 C2H2型锌指蛋白 转录因子STZ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灿星 张青文 徐静 熊延坤 周明■
利用 3株转 Bt cry1A(c)基因的抗虫工程菌 ,对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进行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在相同浓度下 ,工程菌对玉米螟的杀虫活性均高于 Bt野生菌株 ;幼虫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体重、体长与浓度呈负相关 ;工程菌 RPT4 0、RPT5 0、RPT5 5和野生型 Bt菌株 HD- 73对玉米螟的 L C50 值分别为71.2 6 ,36 .33,84 .71和 172 .36μg.g-1。在以 RPT5 0注射接种的活体生测中 ,处理株对玉米螟具有明显的抗性 ,虫体重减轻 2 4 .5 %~ 5 2 .3% ,体长降低 2 2 .6 %~ 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正跃 卢美榕
记载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在永德地区1995年的季节变化情况。利用黑光灯和性诱剂诱捕成虫,利用田间调查得到幼期数据。报道了亚洲玉米螟各虫态发生与有效积温的关系。测定单条正弦曲线下的面积获得田间有效积温,而正弦曲线在10.35℃和32.0℃范围内拟合日最低温和日最高温而得。亚洲玉米螟各虫态的每周调查数据显示其发育进展符合在室内测定的各虫态对积温的要求。建立了成虫累积捕获量正规偏差值与有效积温对数值(log(10))的回归公式。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季节变化 发生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