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4)
- 2023(10309)
- 2022(8094)
- 2021(7180)
- 2020(5778)
- 2019(13181)
- 2018(12944)
- 2017(25703)
- 2016(13794)
- 2015(15937)
- 2014(16233)
- 2013(15886)
- 2012(15188)
- 2011(14184)
- 2010(14574)
- 2009(13731)
- 2008(13607)
- 2007(12702)
- 2006(11826)
- 2005(11245)
- 学科
- 济(82327)
- 经济(82253)
- 管理(32564)
- 业(30461)
- 方法(25781)
- 企(23478)
- 企业(23478)
- 数学(22067)
- 数学方法(21900)
- 银(21437)
- 银行(21291)
- 中国(20500)
- 地方(20410)
- 行(20068)
- 制(19332)
- 融(17430)
- 金融(17428)
- 农(16648)
- 业经(16126)
- 学(15273)
- 地方经济(13226)
- 贸(12678)
- 贸易(12665)
- 易(12192)
- 财(11841)
- 农业(11053)
- 度(11025)
- 制度(11018)
- 体(10788)
- 发(10534)
- 机构
- 大学(213985)
- 学院(210424)
- 济(102212)
- 经济(100307)
- 研究(83562)
- 管理(73630)
- 中国(70714)
- 理学(60981)
- 理学院(60205)
- 管理学(59268)
- 管理学院(58858)
- 财(46465)
- 京(46418)
- 科学(45904)
- 所(43449)
- 研究所(38980)
- 中心(37163)
- 财经(36400)
- 农(35288)
- 经济学(34147)
- 江(33686)
- 经(32999)
- 经济学院(30405)
- 北京(30117)
- 院(29176)
- 范(28366)
- 师范(28123)
- 农业(27663)
- 银(27539)
- 财经大学(27059)
- 基金
- 项目(126277)
- 科学(99548)
- 基金(93191)
- 研究(93034)
- 家(81059)
- 国家(80475)
- 科学基金(67616)
- 社会(61764)
- 社会科(58611)
- 社会科学(58591)
- 基金项目(47770)
- 省(46289)
- 教育(41611)
- 自然(40900)
- 自然科(39956)
- 自然科学(39943)
- 划(39667)
- 自然科学基金(39248)
- 资助(38761)
- 编号(36010)
- 成果(31358)
- 发(29373)
- 重点(29192)
- 部(28737)
- 国家社会(26712)
- 课题(25813)
- 创(25207)
- 教育部(24921)
- 性(24589)
- 发展(24333)
- 期刊
- 济(124373)
- 经济(124373)
- 研究(76048)
- 中国(43713)
- 融(40326)
- 金融(40326)
- 财(33840)
- 农(33427)
- 学报(30518)
- 管理(30064)
- 科学(29764)
- 大学(23523)
- 学学(22162)
- 农业(21202)
- 经济研究(21061)
- 财经(19937)
- 教育(19294)
- 经(17316)
- 国际(16792)
- 技术(16731)
- 问题(16424)
- 业经(16182)
- 贸(15093)
- 世界(14374)
- 业(11878)
- 技术经济(11528)
- 理论(11092)
- 现代(10456)
- 统计(10118)
- 商业(9827)
共检索到355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宋玮
本文在研究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亚洲新兴市场强劲增长的原因及其内部经济复苏结构,并揭示了该区域未来所面临的五大短期风险。为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是亚洲新兴市场中长期的必要选择和战略发展方向,进而指出在发展层面要发展低碳经济,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内贸易,扩大内需,深化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推动金融机构的综合化和国际化进程,制定配套政策支持则是实现该战略目标的五大支柱,最后文章从六个层面分析其对中资银行进一步拓展亚洲新兴市场的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玮
2012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其经济金融面临欧债风险冲击加大、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和货币政策困境三大短期风险。新兴市场在中长期发展中还将面临四大挑战和风险,包括发展模式及其未来转型、"赶超效应"边际递减、深陷发达经济体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以及贫富差距拉大加大社会和经济风险。中资银行应把握新兴市场内部区域风险特点,规避网络拓展进程中的风险;实施新兴市场之间的区域和国家差异化战略;将服务"走出去"企业作为新兴市场经营机构的业务重点;加大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未来发展前景的研究和预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樊志刚 马素红 王婕
作为国际金融市场新生力量的伊斯兰金融,不仅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色,而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其商业原则与中资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有契合点,其核心分布区域也与中资银行境外目标市场有较高重合度,从而为中资银行开展跨国经营提供了新的业务蓝海。中资银行拓展伊斯兰银行业务可考虑以下策略:及早建立伊斯兰教义委员会;首先从国内的适宜区域展开伊斯兰银行业务的尝试;结合不同市场的政策要求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在伊斯兰世界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应特别强调员工本地化;适当弱化"盈利"的口号,而更多强调"客户基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新 赵幼力
本文从美国、欧洲和日本选取10家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先进银行作为样本,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10家银行和我国三大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1998~2005年的财务指标及综合得分,得出11家银行2005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综合竞争力排名的结果显示我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证分析,归纳出国际先进银行近8年来各主要经营指标走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国际银行业的主要运行趋势及成功经验。
关键词:
国际银行业 中资商业银行 综合竞争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苑春
目前中资银行创新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主要靠外力推动,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对外资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简单"复制",缺乏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的变化进行再创的意识。中资银行要想获取市场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还需提高创新的科技含量,加大创新的"不可复制性"。本文从博弈角度对中外资银行的市场行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中资银行的创新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博弈 外资银行 金融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君潞 陈科 吕剑 冯学峰
运用随机边界分析法(即SFA),采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银行并购样本,实证分析并购行为对促进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亚洲新兴市场间的银行并购行为显著改善了并购方银行的利润效率,但与国内银行并购相比跨国并购的改善程度较为逊色;同时,多数股权并购与少数股权并购在促进并购方银行效率方面并无明显区别。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程实 宋玮
危机期间,国际银行业同业竞争与宏观经济趋势之间的关系更趋紧密,宏观经营背景的演化对国际银行同业竞争的趋势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适应这些变化,中资银行应尽早采取措施,顺势而为,在区域竞争方面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大力发展新兴市场;在模式竞争方面,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合理配置利息收入业务和非利息收入业务比例;在效率竞争方面,挖掘潜力,集约发展,多渠道提升经营效率;在业务竞争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大力发展个人业务和新兴业务,促进业务结构转型调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怀邦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经历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阵痛之后,全球金融体系面对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经济基本格局,开始了危机后的秩序重构与整合。英国《银行家》杂志近期公布的2010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显示,全球银行业呈现"西方既白东方更亮"、新兴经济体银行快速崛起的特点,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表现引人注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玮
随着中国与南美各国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南美之间的金融联系和合作也日趋紧密,中资银行拓展南美市场的步伐逐步加快。论文将以南美经济领头羊巴西和资源型国家委内瑞拉为例,分别分析南美区域的经济、金融风险和政治、社会风险,并针对南美区域风险分布和特点对中资银行拓展南美市场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祥功 张丽丽
银行国际化是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际化经营,构建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任务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中资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政策形势以及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不利因素,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方式、业务、人力资源以及文化建设等策略选择。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中资银行 国际化 经营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苹
亚洲进出口银行的演变及其启示李晓苹一、亚洲进出口银行经营目标和业务范围的演变情况迄今为止,亚洲共有7家进出口银行,以成立时间先后为序,它们分别是:日本输出入银行(1950)、韩国输出入银行(1976)、台湾输出入银行(1979)、印度进出口银行(19...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罗宁 王婕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欧元区制度问题的激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呈愈演愈烈之势,逐步从边缘国家扩散至核心国家,并从主权债务危机向银行业危机演化。目前,欧元区重债国采取的财务整顿政策难以在短期发挥缩减赤字的作用,反而加大复苏风险;对重债国援助资金总量有限,其发放门槛徒增短期违约风险;欧洲央行购买国债虽有利于缓解危机恶化,但量化宽松的政策与其控制通胀的设立宗旨存在矛盾。在此背景下,中资银行应调整涉欧资产配置,进一步加强国别风险研究和管理,积极稳健地推进国际化经营,打造资产、业务和经营地域多元化的国际化银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谷澍 张红军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沉重打击,2008年众多欧美国际大型银行出现大幅亏损,而汇丰却实现了微弱的盈利。能够盈利是由于汇丰长期以来秉承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而利润大幅下滑则是因为2008年汇丰在美国市场出现巨额亏损。汇丰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功推进全球化战略,使得其资产、利润来源分布于全球,主要得益于两大重要支柱:一是全球并购,二是全球上市。汇丰的全球化经验对中资银行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启示有三:一是全球化战略要与银行的整体战略协调一致;二是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方式拓展海外业务;三是要重点着眼于海外并购后的整合。
关键词:
汇丰 全球并购 全球上市 全球化战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肖建军
本文以汇丰集团为例,通过分析其资产规模与经营业绩、股东收益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汇丰集团的并购绩效。实证研究表明,汇丰集团并购行为与集团经营业绩、股东收益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购对提升集团经营业绩、增加股东收益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集团经营业绩,并购在增加股东收益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汇丰集团并购成功带给中资银行的启示主要有四点:一要注重集团资本运作,二要借助资本市场,三要注重客户基础的相似性,四要具备先进的经营理念。
关键词:
汇丰集团 并购绩效分析 对中资银行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