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5)
- 2023(11364)
- 2022(8991)
- 2021(8354)
- 2020(6959)
- 2019(15673)
- 2018(15344)
- 2017(30022)
- 2016(15744)
- 2015(17620)
- 2014(17394)
- 2013(16134)
- 2012(14106)
- 2011(12135)
- 2010(11688)
- 2009(10192)
- 2008(9549)
- 2007(7896)
- 2006(6464)
- 2005(5481)
- 学科
- 济(63130)
- 经济(63056)
- 业(43803)
- 管理(43237)
- 企(35573)
- 企业(35573)
- 方法(29085)
- 数学(25768)
- 数学方法(25414)
- 农(18888)
- 中国(18303)
- 财(15431)
- 业经(15217)
- 农业(12673)
- 地方(11822)
- 贸(10734)
- 贸易(10727)
- 易(10456)
- 学(10444)
- 制(10189)
- 技术(9902)
- 务(9796)
- 财务(9752)
- 财务管理(9730)
- 理论(9643)
- 企业财务(9244)
- 融(9000)
- 金融(8998)
- 和(8960)
- 环境(8810)
- 机构
- 大学(206567)
- 学院(206118)
- 济(87058)
- 经济(85594)
- 管理(83655)
- 理学(73540)
- 理学院(72820)
- 管理学(71548)
- 管理学院(71162)
- 研究(65142)
- 中国(47298)
- 京(41184)
- 财(38104)
- 科学(37795)
- 财经(31638)
- 中心(31150)
- 农(29602)
- 所(29583)
- 经(29180)
- 业大(28989)
- 江(28553)
- 经济学(27743)
- 范(27357)
- 研究所(27283)
- 师范(27097)
- 经济学院(25189)
- 北京(24597)
- 院(24228)
- 财经大学(24037)
- 农业(23009)
- 基金
- 项目(151166)
- 科学(121827)
- 研究(112834)
- 基金(112591)
- 家(98218)
- 国家(97082)
- 科学基金(85007)
- 社会(74681)
- 社会科(70909)
- 社会科学(70891)
- 基金项目(59870)
- 省(58113)
- 自然(53748)
- 自然科(52577)
- 自然科学(52565)
- 教育(52477)
- 自然科学基金(51599)
- 划(49042)
- 编号(45039)
- 资助(43793)
- 成果(34990)
- 重点(34149)
- 部(34139)
- 发(32779)
- 创(32437)
- 国家社会(32087)
- 创新(30287)
- 教育部(30253)
- 课题(29972)
- 人文(29675)
共检索到286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爱勇 韩保江
历史主义、微观主义、结构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不能对亚洲悖论产生的根源做出合理解释。东亚国家的"整体关联性"在于均处于国家现代化进程之中。它们在追求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亚洲悖论"的深层根源。一方面,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就成为东亚国家最为显著的特征,由此造就地区国家间日益紧密的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合作,甚至高度的经济相互依赖。另一方面,东亚国家在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与发展之后所出现的问题,虽然以国内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又不可避免地以集体诉求和集体心理的形式反映到国家对外政策层面,导致国家间政治与安全合作严重滞后。但是,即便东亚国家完成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也并不必然意味着亚洲悖论就不存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视角只能解释亚洲悖论的源起,并不能预测亚洲悖论的消失。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钱喆
本文认为 ,我国与东亚几个迅速现代化的国家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有着一定的可比性 ,研究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将有利于规范我国的政府行为 ,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东亚国家 现代化 经济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海青
文章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人均GDP之间互动发展的关系;然后通过构造衡量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和金融结构的不同指标,检测东亚各国的金融体系的规模、行为及效率,结论是三个指标都证明了中国和日本属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而对其他东亚国家则因不同的指标,结论有不相一致的地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铭辉
贸易便利化是目前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关注点之一。本文对贸易便利化的内涵及福利影响进行综述式回顾,并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等多种商业调查数据,对东亚地区多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在此基础上,针对东亚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现状,对今后东亚自贸区谈判以及建设中的贸易便利化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境内障碍 海关环境 规制环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温丽 刘昭媛
介绍了东亚国家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城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认为城镇化是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借鉴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城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将有益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具体经验包括政府的适度引导、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培育城市主导产业并形成多极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关键词:
城镇化 东亚国家 模式 经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丽莉 丁东洋
本文采用Lane and Milesi-Ferretti的数据,运用实际指标和理论指标来衡量东亚国家对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并与欧洲国家及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进行比较。在衡量结果的基础上,文章从东亚国家的资金双边对流及资本结构两方面对东亚与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东亚国家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与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在上升。
关键词:
金融一体化 资金双边对流 资本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建中 陆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志昂 胡贤龙 朱秋琪
本文实证研究显示,在我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单位劳动成本下降,名义汇率小幅上升的条件下,我国相对东亚四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大幅上升。其原因为东亚国家的名义汇率贬值,以及工资增幅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脱钩。据此,我们认为人民币对发达国家货币具有升值条件,但受供应竞争的制约,并提出调节实际有效汇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亚经济 实际有效汇率 出口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林 任勇
后发展国家在经济腾飞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腐败、精英流动、社会问题、文化危机等挑战。通过对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这四个东亚国家民主化转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政府对以上挑战的不同应对情况,决定了不同类型国家民主化的动力强弱,同时也使得所在国家的民主化转型呈现出不同的路径,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制度的政治变迁。
关键词:
民主化 腐败 社会政策 精英流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程新章
东亚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跨国公司加国外直接投资加不断扩张的全球市场最终导致了国家总体的发展面临着两方面挑战:一是企业进入全球生产的方式,二是国家保持收入增长的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东亚国家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集群,提升竞争力,在国家之间组建区域一体化生产体系,避免出口收入的下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玉红
从东亚国家双边FTA伙伴选择的范围来看,伙伴国不属于本地区的的情况在大大增加。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东盟为例,展现东亚各国区域FTA和跨区域FTA并行发展的现实。跨区域FTA政策动机包括经济动机、安全和外交动机和平衡动机,而每一种动机又有自己的具体内涵。跨区域FTA的发动已经内化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和进程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为最大化我国的综合利益,应尽早明确中国的跨区域FTA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重力 杨宏
美国通过加入TPP从实质上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干涉。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国的整体和局部FTA战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FTA战略做出合理的调整。中国的FTA战略重心仍应保留在东亚地区,提高国内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同时跟踪研究TPP的最新进展,为以后加入TPP谈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海青
对亚洲货币合作进程的具体设想是现阶段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中期目标是通过建立“华元圈”和“人民币———日元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长期目标是实现以人民币和日元为核心的单一货币。中国应为这一进程创造良好的自身条件。
关键词:
亚洲货币合作 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视角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邱松
健全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稳定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欧洲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及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各具特色。
关键词:
欧洲 东亚社会保障 比较 借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世伟 巴曙松
有些西方经济界人士认为,多数西方国家正在进入一个低通胀的新时期,事实上,从1985年至今,OECD国家多数年份通胀都低于5%,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则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比较产重的通胀。本文从东亚国家通胀的经历及其一些新特征分析认为: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是诱发通胀的直接原因,其次国际因素、东亚国家的经济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减少、某些特定的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瓶颈作用等屯是造成通胀的原因,另外从需求角度看,需求增大,导致供不应求也引发了通胀。但通胀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为此提出了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