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8)
- 2023(16836)
- 2022(13916)
- 2021(12916)
- 2020(10649)
- 2019(24162)
- 2018(23596)
- 2017(44802)
- 2016(24081)
- 2015(26876)
- 2014(26440)
- 2013(26697)
- 2012(25334)
- 2011(23019)
- 2010(23371)
- 2009(21955)
- 2008(21892)
- 2007(20049)
- 2006(18281)
- 2005(16976)
- 学科
- 济(112853)
- 经济(112705)
- 业(92265)
- 企(72860)
- 企业(72860)
- 管理(72416)
- 农(49084)
- 方法(40208)
- 中国(35811)
- 业经(33556)
- 农业(32879)
- 数学(31467)
- 数学方法(31192)
- 财(29922)
- 地方(26207)
- 制(23407)
- 贸(21731)
- 贸易(21707)
- 易(21097)
- 技术(19900)
- 学(18950)
- 务(18852)
- 财务(18823)
- 财务管理(18792)
- 策(18377)
- 和(18194)
- 融(17897)
- 金融(17894)
- 银(17823)
- 银行(17778)
- 机构
- 学院(351086)
- 大学(348303)
- 济(157748)
- 经济(154955)
- 管理(132965)
- 研究(130925)
- 理学(112730)
- 理学院(111425)
- 管理学(109878)
- 管理学院(109213)
- 中国(103663)
- 京(76075)
- 科学(76011)
- 农(72507)
- 财(71096)
- 所(67593)
- 研究所(60699)
- 中心(58531)
- 农业(55786)
- 江(55610)
- 财经(54958)
- 业大(53364)
- 经(49984)
- 北京(48894)
- 经济学(48497)
- 院(46331)
- 范(46082)
- 师范(45624)
- 州(43573)
- 经济学院(43560)
- 基金
- 项目(225028)
- 科学(178612)
- 研究(167218)
- 基金(164769)
- 家(144776)
- 国家(143227)
- 科学基金(121493)
- 社会(110109)
- 社会科(104065)
- 社会科学(104039)
- 省(86902)
- 基金项目(85792)
- 自然(75217)
- 教育(73988)
- 自然科(73440)
- 自然科学(73416)
- 划(72929)
- 自然科学基金(72164)
- 资助(66589)
- 编号(66494)
- 成果(54761)
- 发(54318)
- 部(50978)
- 重点(50974)
- 创(48885)
- 国家社会(46643)
- 课题(46384)
- 业(46141)
- 创新(45090)
- 发展(44377)
- 期刊
- 济(191173)
- 经济(191173)
- 研究(112100)
- 中国(82571)
- 农(73418)
- 财(55131)
- 学报(54620)
- 科学(53805)
- 管理(53562)
- 农业(49732)
- 大学(42656)
- 学学(40156)
- 融(39229)
- 金融(39229)
- 教育(36762)
- 业经(34497)
- 技术(30641)
- 经济研究(29647)
- 财经(27973)
- 业(27166)
- 问题(25135)
- 经(24391)
- 世界(21948)
- 贸(20922)
- 国际(19490)
- 技术经济(19415)
- 版(17533)
- 现代(16642)
- 经济问题(16553)
- 资源(16059)
共检索到566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舫
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与启示张舫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地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和地区,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共同存在的现象。二战前,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长期奴役下,经济发展一分缓慢,农业劳动力转...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项松林 赵曙东 魏浩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09年的贸易数据,研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理论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降低了制造业实际工资,为低效率的老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了无形保护;老产品出口企业国际市场地位的巩固,削弱了潜在生产者进入市场的动机,减缓了研发和出口新产品的进程;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出口增长以老产品集约边际为主。经验研究结果发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确实具有促进老产品出口增长的作用,不利于新产品出口扩大。然而,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人民币升值、区域经济一体化、外部冲击、语言相通性及政治体制等因素对新老产品出口机制的影响不完全相同,说明实现中国出口增长向以新产品...
关键词:
出口贸易 产品固化 结构转型 企业异质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全银华 柯宓 曹斌 IM Jeongbin
欧盟、美国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多年来实行引进外籍农业劳动力政策。基于本区域发展现状和特点,这三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制定政策方面各有侧重。欧盟对于外籍农业劳动力工作许可的有效期限较短,注重外籍农业劳动力的权益保障和职业培训。美国赋予外籍农业劳动力弹性入境期限,引进过程体现雇主主导、政府监督配合的自下而上型特征。韩国向外籍农业劳动力提供的签证种类多样且具有互补性,且因农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引进过程呈现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型特征。此外,相较于欧盟和美国,韩国在引进外籍农业劳动力数量方面配额特征明显,对申请条件规定得更为具体且明确。鉴于此,本文建议在农业“用工荒”警报拉响前做好引进外籍农业劳动力的政策制度设计,同时构建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统计监测体系有效辅助相关政策制定和落实,并充分利用人文及地理优势条件实现农业劳动力优化配置,以缓解中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实现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笑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翟振武 杨江澜 陈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趋势发生转变,自然增长率与总和生育率降低。在这种大趋势背景下,对世界人口形势的判断有过于乐观之嫌以及针对人们对妇女更替生育水平的误解,利用亚洲一些国家(或地区)1990~2000年期间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和死亡模式等数据资料,计算得到各国妇女更替生育水平,表明各国之间妇女更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与其实际总和生育率比较,可以发现在发展国家中绝大部分国家实际生育水平依然高于妇女更替生育水平,发展中国家人口潜在的增长能量依然很大,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依然强劲。因此,在注意生育率下降所带来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全球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立新
本文认为,托达罗的两部门理论主要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和间接性,尽管发展城市传统部门会对城市环境和市容造成某些不利影响,但其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对我国存在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指出,我国应坚持走多元化、浅层次、渐进性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发展城市非正规就业,增大农业劳动力转移空间;发展小城镇,发挥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发展城镇弹性就业,尽可能地增加农业劳动力及其家属的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杰,赵韩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世纪之初 ,面对 2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 ,如何成功地实现转移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日本在战后初期 ,也曾遇到过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但日本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 ,成功地实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 ,从一个传统型的人口产业结构发展到了高度现代化的人口产业结构 ,日本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关键词:
日本 中国 农业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邓志清
一、稳定宏观经济与调整经济结构两者相辅相成。为了宏观经济的平衡,发展中国家一般都采取压缩进口、削减赤字、控制货币发行、限制物价和工资的上涨幅度等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压缩出口和削减赤字。发展中国家实施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一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希 钟宇平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技术赶超,需要以提升人才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重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财政具有差别化的成本分担、集中资源的一流大学建设、充足的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建立公立高校绩效问责机制等特点。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在技术赶超阶段的高等教育财政改革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刃刚
根据著名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将依次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这一规律已被许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所证实。但萨博洛(Y·Sabolo)、戈德(J·Gaud)和韦雷(R·Wery)合著的《第三产业活动中就业增长比较分析》(1974)一书中指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自力
在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是非常紧密的。事实上,高等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是这些新兴工业国家实现工业化、推动教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尽管各国(地区)对此提法不一,但各国对其实质的理解和做法是一致的:在新技术革命时代,高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同作为生产的基础和导向的科学技术的结合。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和直接参与科学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在社会生产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技术的水平以及自身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杜方利
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杜方利战后,世界迎来了本世纪最长的和平发展时期。发达国家较长期和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利用的有利条件,如容量可观的市场、较充裕的资金、先进的工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鸿阶 刘霞
利用外资具有双重作用,如何趋利避害,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这是摆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面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外资利用 发展中国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勇红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处的最新统计,全世界现在共有40,000家跨国公司,它们在境外的分支机构约有250,000家,它们的生产总值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5%。1994年,跨国公司的全球销售额达52,000亿美元,超过了世界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额高达2,350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来自大型的跨国公司,而且还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企业。虽然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基地均设在发达国家,但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仍有近15%是来源于发展中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