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0)
- 2023(4937)
- 2022(4522)
- 2021(4114)
- 2020(3852)
- 2019(9125)
- 2018(8985)
- 2017(17635)
- 2016(10098)
- 2015(11711)
- 2014(12166)
- 2013(12251)
- 2012(11787)
- 2011(10837)
- 2010(10891)
- 2009(10286)
- 2008(10543)
- 2007(9791)
- 2006(8239)
- 2005(7401)
- 学科
- 济(43979)
- 经济(43939)
- 业(25079)
- 管理(24734)
- 方法(23195)
- 数学(20915)
- 数学方法(20702)
- 企(19361)
- 企业(19361)
- 农(12188)
- 学(11450)
- 财(10551)
- 中国(9774)
- 贸(9546)
- 贸易(9546)
- 易(9278)
- 地方(8474)
- 农业(7891)
- 业经(7538)
- 制(7205)
- 和(6788)
- 务(6447)
- 财务(6430)
- 财务管理(6408)
- 融(6065)
- 金融(6062)
- 企业财务(6006)
- 理论(5996)
- 银(5991)
- 银行(5960)
- 机构
- 大学(155380)
- 学院(153245)
- 济(61183)
- 经济(59794)
- 研究(55933)
- 管理(55181)
- 理学(47381)
- 理学院(46804)
- 管理学(45800)
- 管理学院(45527)
- 中国(40468)
- 科学(37728)
- 农(35274)
- 京(33340)
- 所(31350)
- 研究所(28868)
- 农业(28442)
- 业大(27960)
- 财(27048)
- 中心(25327)
- 江(23964)
- 财经(21659)
- 北京(21061)
- 范(20111)
- 师范(19851)
- 院(19593)
- 经(19543)
- 经济学(19015)
- 州(18748)
- 农业大学(18334)
- 基金
- 项目(101444)
- 科学(76967)
- 基金(71659)
- 研究(69336)
- 家(64573)
- 国家(64065)
- 科学基金(52148)
- 社会(41337)
- 省(40617)
- 社会科(39071)
- 社会科学(39054)
- 基金项目(38134)
- 自然(35415)
- 划(34584)
- 自然科(34549)
- 自然科学(34531)
- 自然科学基金(33907)
- 教育(32167)
- 资助(30591)
- 编号(28243)
- 成果(23477)
- 重点(23453)
- 部(22502)
- 发(21909)
- 计划(20846)
- 科研(20436)
- 创(20273)
- 课题(19835)
- 创新(19082)
- 科技(19014)
共检索到223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渠云芳 黄晋玲
为了验证杂种的真实性,利用常规压片法和RAPD技术对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研究。细胞学研究表明,3种杂种(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的核型公式为:2n=4x=52=44m(2SAT)+8sm(2SAT),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6.91%~1.99%,臂比值为1.01~2.31之间,平均臂比为1.37,核型类型为2B。RAPD分析表明,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1共扩增出60条DNA带,其中具亚洲棉特异带的占总带数的3.3%;来自比克氏棉的带占8.3%;具海岛棉特异带占18.3%;来自亚比棉的特异带占10%;杂种的特异带占8.3%。
关键词:
亚比棉×海岛棉 杂种 遗传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拥军 张改生 叶子弘 郭伟锋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9个海岛棉亲本及其20个F1组合(5×4)2个皮棉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的F1和F2代5个纤维性状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具有负向群体超高亲优势。F1和F2纤维强度具有正向群体平均优势,细度具有负向群体平均优势,但优势都较低;皮棉总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F1达到42.1%,F2达21.0%。一般来说,F1和F2代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较弱,但存在着F1品质性状具有优势,F2优势衰退很慢的组合;F1和F2均存在着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全 王学德 蒋培东 朱伟
【目的】在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海岛棉种质材料进行测恢筛选时,选得一个对不育有恢复力的海岛棉材料"海R",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方法】构建23种不同的F2群体和回交群体,分析和明确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海R"恢复基因属孢子体遗传,由一个主效显性基因(RfB)控制。在恢复基因呈隐性时不育胞质不但对雄配子的传递有影响,而且对雌配子的传递也有影响。【结论】推测此海岛棉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来源于哈克尼西棉基因组,在陆地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海岛棉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邓忠 孙济中 刘金兰
以4个陆地棉作母本与4个海岛棉杂交,配制16个F1代进行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与推广陆地棉品种比较,种间F1代子棉产量、铃重、衣分和衣指的竞争杂种优势为较高的负值,而纤维长度和强度表现较高的正向优势。鄂荆1号和B2(海岛棉)产量配合力高,两者杂交F1代产量高于其他组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渠云芳 段永红 黄晋玲
为将原产澳洲的棉属野生种比克氏棉(Gossypium bickii)具有的子叶腺体延缓形成基因导入栽培种,将亚洲棉(G.arboreum)与比克氏棉(G.bickii)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获得亚比棉异源四倍体,然后再用异源四倍体与陆地棉(G.hirsutum)、海岛棉(G.barbadense)杂交获得具有[ADG]3个染色体组的三种杂种。本研究以三种杂种与其亲本为材料,对参试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并采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亚比棉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小于亚洲棉和比克氏棉,且变异范围较小,亚比棉的LC/SC值高于亲本亚洲棉和比克氏棉;亚比棉×陆地棉和亚比棉×海...
关键词:
棉花 种间杂交种 核型 似近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芙蓉 张军 刘任重 刘勤红 张传云 刘国栋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海7124的基因组总DNA导入陆地棉(G.hirsutumL.)栽培品种石远321中,获得了纤维品质优良的新种质系,并且在导入后代中发现了1个形态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体。对突变体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可能受1个纯合致死的显性基因控制,利用SSR对变异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外源DNA已经整合在陆地棉的基因组中,并推测某些DNA片段可能是通过同源重组的机制整合到陆地棉染色体上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周岐 王章荣
对中国马褂木、北美鹅掌楸及其种间杂种 F113个花果数量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花被片长度 (LP)等 9个性状在类群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程度 ,可用于类群识别 ;花药长度 (L A)等 11个性状在类群内个体间差异达极显著程度 ,说明类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杂种 F1在雄蕊数 (NS)等8个性状上 ,中国马褂木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优势 ,花被片宽度 (WP)等 4个性状表现为偏父遗传或偏父超亲遗传 ;从性状间的相关性来看 ,聚合果气干质量主要由果宽决定 ,大花个体其雌蕊数较少但果实较大。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有效地对 3个类群进行识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伟锋 曹新川 胡守林 梅拥军
应用包含基因型×环境互作的ADM遗传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的分析方法对海岛棉开花性状的双列杂交2年数据进行发育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开花性状在多个时期存在显著的加性、显性和母体环境互作方差。条件遗传分析发现,在某些无法检测到非条件遗传方差的时期存在显著水平的条件方差。不同时期的条件相关分析表明,在大部分时期存在显著的加性和母体环境互作相关。但开花性状表现型在各个发育阶段之间的非条件相关系数几乎均为零。时期间的相关程度及相关性质随着发育进程的改变而呈动态变化。各时期最终时刻的相关表现无法完全体现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
开花性状 非条件和条件方差 相关系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志敏 贾永义 叶金云 陈立侨 朱俊杰 黄鲜明 杨元杰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王书文 邹明烈 王苏
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012%,变幅为-1895%~1757%。竞争优势平均为-496%,变幅为-2424%~1774%。选用粒重较高的Rht3矮秆系如ND35和ND37作母本,粒重超过对照的品种(系)作父本,较易获得粒重具正向竞争优势的杂种。14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针对选育高粒重的杂交组合育种目标,矮秆系中ND35和ND37利用价值较高,10个品种(系)中邯分8613、鲁895023和鲁89...
关键词:
千粒重,杂种优势,竞争优势,配合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涛 黄雅婕 李生梅 任丹 崔进鑫 庞博 于爽 高文伟
【目的】研究海岛棉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优异性状的海岛棉种质,为海岛棉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75份海岛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权重和利用隶属函数产生综合评价值D进行海岛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6.40%—28.10%,海岛棉类型较丰富;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2.05,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国内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国内,新疆与疆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转换为3个综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34%、18.03%和10.63%,累计贡献率为78.00%,第一主成分荷载较大为株高、始节数、始节高、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株籽棉重和单株皮棉重,代表生长及有效产量因子;第二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衣分、单铃籽棉重和单铃皮棉重,代表单铃产量因子;第三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蕾铃脱落数,代表蕾铃脱落因子;海岛棉资源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极端种质差异不大,表现中等的海岛棉资源材料国内较多,在国内,疆外极端种质所占比例较高,新疆与疆外中间型种质差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将175份海岛棉资源分为4个类群,Ⅰ类群是矮秆、低产的较差种质;Ⅱ类群是高衣分、单株皮棉重较高的潜在增产种质;Ⅲ类群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Ⅳ类群低重心、衣分较高的极端特殊种质,综合评价筛选到综合性状较优的2个品种:XH30和270;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到海岛棉种质评价的5个关键性指标(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结论】参试海岛棉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但遗传多样性较差;株高、果枝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其余性状呈偏态分布;参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5个指标可作为海岛棉种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黛珍 王曙光 李炳林
三元杂种 [(亚洲棉×比克氏棉 )×陆地棉 ]及其反交的回交后代在性状上发生疯狂分离 ,在育性上分离出 3种类型 :可育型、不完全可育型、不育型。对这 3种类型及三元杂种F1减数分裂及其花粉的形成过程观察表明 ,三元杂种F1及回交后代的不育型 ,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 ,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等分配 ,从而产生多分孢子和微核 ,最终导致不育花粉的产生 ;不完全可育型 ,大部分染色体联合配对成二价体 ,仅个别为单价体 ,这些单价体在后期随机向两极分离 ,产生的二分孢子有的正常 ,有的不正常 ,进而形成的花粉粒仅个别正常 ;可育株染色体配对正常 ,因而形成的花粉粒...
关键词:
棉花 三元杂种 育性 回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于和 张天真 唐灿明 潘家驹 靖深蓉
研究了显性无腺体基因在3种不同的遗传背景上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无腺体基因对棉花的产量、纤维长度和种仁营养品质等主要性状均无明显影响,但皮锦产量有下降,纤维长度有伸长的趋势。对棉花其它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的背景上表现不尽一致,在泗棉2号背景上,铃重显著下降;在CAUCS-2-81背景上,铃重、衣分、衣指和纤维伸长率均显著增加;而在中棉所12号背景上,衣分和纤维伸长率显著下降。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朱映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