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
- 2023(1506)
- 2022(1130)
- 2021(1195)
- 2020(982)
- 2019(2231)
- 2018(2177)
- 2017(4512)
- 2016(2323)
- 2015(2634)
- 2014(2728)
- 2013(2518)
- 2012(2343)
- 2011(2195)
- 2010(2151)
- 2009(1999)
- 2008(2142)
- 2007(2052)
- 2006(1960)
- 2005(1902)
- 学科
- 银(9980)
- 银行(9977)
- 行(9184)
- 制(7683)
- 济(7643)
- 经济(7630)
- 业务(6457)
- 制度(5834)
- 度(5834)
- 银行制(5621)
- 管理(5419)
- 业(4960)
- 融(4748)
- 金融(4748)
- 企(4532)
- 企业(4532)
- 方法(3361)
- 数学(2884)
- 数学方法(2868)
- 体(2047)
- 中国(1994)
- 体制(1847)
- 财(1726)
- 学(1684)
- 业经(1603)
- 关系(1574)
- 贸(1464)
- 贸易(1460)
- 易(1430)
- 技术(1336)
- 机构
- 大学(32049)
- 学院(30151)
- 中国(14319)
- 济(12820)
- 经济(12495)
- 银(12283)
- 银行(11892)
- 管理(11361)
- 行(11237)
- 研究(11163)
- 理学(9367)
- 理学院(9219)
- 管理学(9036)
- 管理学院(8981)
- 农(7238)
- 财(7217)
- 京(6942)
- 科学(6242)
- 融(6005)
- 所(5971)
- 农业(5933)
- 金融(5928)
- 中心(5779)
- 财经(5460)
- 研究所(5355)
- 江(5187)
- 经(5021)
- 人民(4997)
- 州(4573)
- 北京(4510)
共检索到57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兰
亚投行的建立可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一带一路"的构建,同时还将在宏观层面上提升我国及亚洲地区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作为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的重点项目,在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下,于2014年10月24日正式启动。截至4月15日,有57个国家将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在这些国家中,既有域内国家,也有域外国家;既有新兴经济体,也有发达经济体,包括了亚洲、欧洲、拉美、非洲及大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莹
最近,"亚投行"无疑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有趣的是,"亚投行"新闻刚刚出炉之际并没有受到太大关注。而随着近来英国等西方国家"倒戈"加入,亚投行"朋友圈"迅速扩容,"亚投行"和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的焦点。人们不禁要问,"亚投行"到底是什么样的银行?"亚投行"全称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缩写AIIB),是一个中国占主导地位,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政府间性质的金融投资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少平
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多重作用北京经济学院吴少平一、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多重作用的基本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施,企业财务分析更加体现出扩展辐射的多重作用。市场经济的生态环境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机制,强化了现代企业财务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顾宾
在创设国际金融机构过程中,在确定资本分配和决策机制之后,还需要决定组织与治理结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是我国倡议并主导的第一个区域性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作为国际金融家族的新成员,亚投行继往开来,需借鉴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机构的实践经验。笔者从资本份额与决策机制、组织与治理结构两方面对亚投行进行了法律解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江
要打造一家区域特色鲜明、内部治理高效、运营可持续的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需着重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作为中国主导筹建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备受世界瞩目。如何立足全球视角,打造一家区域特色鲜明、内部治理高效、运营可持续的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无疑任重道远,未来仍需在战略定位、治理架构、内部管理等方面继续努力,特别是要着重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英
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议设立的亚投行正式开张营业。这一由57个创始成员国组成的多边政府间金融机构正蓄势待发,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全球经济治理开创新格局。亚投行的成立可谓一呼百应,当前世界经济的低迷也令人们对亚投行充满期待。亚投行自倡议提出到协定签字不足21个月时间,作为中国首次倡导成立的国际金融机构,亚投行的成立是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创新,将有助于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亚洲每年高达五千多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亚投行的开业对亚洲地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近日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标志着设立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进入新阶段。随着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申请加入亚投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扩大至33个,预计最终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会超过35个。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意在探索新的融资机制,将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弥补亚洲发展中国家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纯威 石巧荣 戴本忠
通过对亚投行运营前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演进路径的变化状况及其动因的考察发现,亚投行运营同步于OFDI持续增长推动下的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路径快速转型,促进了中国对亚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投资,加快了中国OFDI行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演进机理分析发现,寻求市场是中国OFDI演进的首要动机类驱动力,东道国税费负担主要考虑的是环境类因素,对亚洲及"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的敏感性正在增强。因此,进入业务扩张阶段后亚投行应提高放款速度和规模,扩大贷款范围,改进贷款结构;中国OFDI应基于亚投行贷款见效状况调整区位及行业布局,并保持规模上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助推经济战略转型和"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亚投行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罗伯特·M.奥尔 李笑然
由中国发起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引起多方关注,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一些人将亚投行的建立看成是对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霸权的挑战,一些人将其看作亚洲区域权力转移的标志,还有一些人则对亚投行是否会遵循国际监管和公开采购政策表示担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东民 高蓓
我国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论是对于推动自身的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推动区域金融治理,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全球经济处于"新平庸"的时代,亚投行的发展既承载着希望,也将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如何把自身发展的经验与全球多边金融机构的治理实践相结合,为区域发展融资做出自己的贡献,国际社会将拭目以待。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强武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和开业运营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不仅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亚投行作为国际发展领域的新成员,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亚投行意义重大亚投行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发展合作事业的担当,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达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筹建有着深刻的宏观背景。中国意在以亚投行为战略支点,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助推新一轮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降低对美元本位制的过度依赖。亚投行的成立不仅有利于补充完善现行的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促进亚洲经济融合与一体化发展,还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亚投行的运作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特别是经济问题政治化带来的困扰。"亚投行热"现象折射出了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各国对推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强烈愿望与事实上的改革不可得性之间的尖锐矛盾。因此,美国需要深刻反思。面对"亚投行热"及其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逻辑,中国需要冷静思考,扎实推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中国经济的崛起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世界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所呼应。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欣 郭辰
TPP和亚投行作为分别由美国和中国主导的经济一体化平台,在中美战略博弈中具有重要作用。亚投行虽然从提出倡议至今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发展势头迅速。与之相比,当前TPP的发展则遇到了障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二者在原动力与立足点、利益契合度以及运行准则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反映出中美两国对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以及战略思路方面的差异。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后认为,亚投行的成立使中国目前在与美国的战略博弈中占据了一定优势,而日本成为最大的输家。尽管如此,亚投行未来的运行与发展仍将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曙辉
世界经济格局在发生新的变化,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占比越来越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所占的份额比重却偏低,因而投票权和话语权也偏低,全球金融秩序呈现出一种结构上的非正义。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道德批判分为两类:基于后果的批判包括对贷款的条件性和国际债务的批判;基于过程的批判则指向决策过程中民主的缺乏。纠正它们的道德错误有三种方式:废除、改革或超越。在废除与改革都不畅通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开始寻求超越,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方面做出的尝试和努力。作为多边金融格局中的一种新力量,亚投行有助于构建全球正义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