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0)
2023(5397)
2022(4450)
2021(4405)
2020(3671)
2019(8657)
2018(8328)
2017(15613)
2016(8492)
2015(9967)
2014(9746)
2013(9898)
2012(9558)
2011(9015)
2010(8911)
2009(8522)
2008(8563)
2007(7556)
2006(7085)
2005(6871)
作者
(24482)
(20415)
(20349)
(19768)
(13023)
(9804)
(9285)
(8004)
(7910)
(7386)
(7356)
(6896)
(6892)
(6781)
(6606)
(6406)
(6166)
(6085)
(5913)
(5559)
(5449)
(5011)
(4807)
(4659)
(4639)
(4591)
(4584)
(4347)
(4179)
(4143)
学科
(38153)
经济(38101)
管理(18726)
(16953)
方法(16133)
(14852)
银行(14834)
数学(14823)
数学方法(14719)
中国(14485)
(13974)
(13630)
(12537)
企业(12537)
(10403)
贸易(10391)
(10264)
(9551)
金融(9551)
(8882)
(8563)
制度(8561)
业务(7839)
(7799)
(6976)
银行制(6805)
关系(6579)
(6376)
业经(6156)
(5823)
机构
大学(125938)
学院(119498)
(60866)
经济(59927)
研究(51712)
中国(46768)
管理(41345)
理学(33812)
理学院(33394)
管理学(33016)
管理学院(32778)
(28585)
(28371)
科学(27082)
(26341)
研究所(23805)
中心(23506)
财经(22127)
经济学(21075)
(20898)
(20422)
北京(19441)
经济学院(18944)
(18645)
(18458)
(18131)
银行(17994)
(16860)
财经大学(16743)
农业(16506)
基金
项目(72895)
科学(57663)
基金(56056)
研究(53523)
(49714)
国家(49374)
科学基金(40776)
社会(36480)
社会科(34756)
社会科学(34750)
基金项目(27830)
资助(24705)
教育(24527)
自然(24461)
自然科(23920)
自然科学(23913)
自然科学基金(23543)
(23127)
(21589)
编号(18957)
中国(18821)
(18707)
成果(17489)
重点(16976)
国家社会(16838)
教育部(16305)
(15713)
大学(14528)
人文(14513)
(14485)
期刊
(67005)
经济(67005)
研究(47268)
中国(28254)
(26640)
金融(26640)
(20590)
(19442)
学报(18740)
科学(18074)
管理(16552)
大学(14534)
教育(13322)
学学(13229)
财经(12176)
农业(11926)
经济研究(11904)
国际(11218)
(11072)
世界(10983)
(10588)
问题(9265)
技术(8384)
(7906)
业经(6946)
(6513)
论坛(6513)
图书(5974)
理论(5932)
技术经济(5738)
共检索到210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达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筹建有着深刻的宏观背景。中国意在以亚投行为战略支点,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助推新一轮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降低对美元本位制的过度依赖。亚投行的成立不仅有利于补充完善现行的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促进亚洲经济融合与一体化发展,还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亚投行的运作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特别是经济问题政治化带来的困扰。"亚投行热"现象折射出了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各国对推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强烈愿望与事实上的改革不可得性之间的尖锐矛盾。因此,美国需要深刻反思。面对"亚投行热"及其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逻辑,中国需要冷静思考,扎实推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中国经济的崛起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世界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所呼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银忠  杨柏  
由中国主导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今年底就将宣布正式成立,并投入营运。截止2015年4月15日,申请加入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达到57个,其中包含37个亚洲区域内国家,以及20个亚洲区域外国家,遍及全球5大洲。由于申请加入意向创始成员国具有广泛性,亚投行的筹建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引发各方的热评,其中毁赢参半。针对"亚投行热"现象,本文理性地分析了中国倡导设立亚投行的战略考量,并进一步思考了亚投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国际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吉洁  国世平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同样作为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本文将三者在职能定位、组织结构、资金来源、主要业务以及其他方面做出比较,从而借鉴亚行和世界银行的成功经验,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运行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型货币形态,设计者必须重点考察它对央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变迁、货币供需、利率水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研究,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很多央行都在关注和探索的问题,我国也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周密论证,全面考量,审慎推进。从各方的研究成果看,我国在推动数字货币的设计时应高度关注如下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数字货币的内涵外延、模式,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以及数字货币发行的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阔  郭克莎  
当前产业政策争论主要在新结构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演化发展经济学三大学派间展开,聚焦于产业结构范畴考察产业政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不同学派的理论逻辑与政策主张具有不同的阶段适用性:新结构主义理论主要适用于经济快速追赶阶段的前期,演化发展经济学理论主要适用于经济快速追赶阶段的后期,新自由主义理论主要适用于经济超越阶段。后发经济体在由快速追赶阶段前期向快速追赶阶段后期再向经济超越阶段的转换过程中,其产业政策属性应相应地由选择性向更加积极型再向功能性持续转换。国际产业政策实践也呈现出由选择性向功能性方向演进的一般趋势。新时代之初的中国经济依然处在快速追赶阶段后期,不应盲目加速产业政策属性的转换进程,适于当前阶段的转换力度是把产业政策属性总体上由选择性转换为更加积极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莹  
最近,"亚投行"无疑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有趣的是,"亚投行"新闻刚刚出炉之际并没有受到太大关注。而随着近来英国等西方国家"倒戈"加入,亚投行"朋友圈"迅速扩容,"亚投行"和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的焦点。人们不禁要问,"亚投行"到底是什么样的银行?"亚投行"全称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缩写AIIB),是一个中国占主导地位,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政府间性质的金融投资机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詹姆斯·莱茵哈德  夏青  
大数据使组织以不可估量的能力利用信息,但同时也产生了如何从中获取最大价值以及如何对大数据加以保护等问题。以往,组织是将其数据存储到不同的地方,并在筒仓中进行分析。随着技术的发展,组织将各种数据进行合并,形成了更大的数据集进行评估。现在,技术正在打破各种限制——组织获取和分析大量数据的界限,从而产生了一个新名词:大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叶  朱彤  
文章分别通过单一方程和联立方程估计方法,来研究世界原油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是拉动原油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而高油价和技术进步能够有效抑制原油消费需求的膨胀;原油消费需求是影响石油价格的重要因素,原油探明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涨,而OECD库存水平和OPEC剩余产能对国际油价影响不显著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碧珺  张明  
作为位于亚洲的多边开发机构,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不仅吸引了20多个亚洲国家加入,而且开始对西方发达国家展现出巨大魅力。继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申请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之后,3月17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发表联合声明,申请加入亚投行。至此,欧洲最大的4个经济体均已决定加入亚投行。3月18日和20日,卢森堡和瑞士分别发表声明,也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斐  钱正  李容德  
现行《中国人民银行法》在立法思想、规则体系和制度机制等各方面内蕴金融公平份量不足,导致现有"存量金融公平"供给不能很好满足公民社会的"增量金融公平"需求。在更加关注公平、追求正义的时代语境和社会公共政策导向下,我们在再度修正《中国人民银行法》时,应考虑注入足够的金融公平要素,对公民社会的期待做出积极回应,为建设和谐金融生态、和谐社会、美丽中国供给价值动力、制度助力和伦理魅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郭代模  
~~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顾宾  
在创设国际金融机构过程中,在确定资本分配和决策机制之后,还需要决定组织与治理结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是我国倡议并主导的第一个区域性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作为国际金融家族的新成员,亚投行继往开来,需借鉴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机构的实践经验。笔者从资本份额与决策机制、组织与治理结构两方面对亚投行进行了法律解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洪俊杰   陈洋   杨志浩  
全球产业链格局正在加速重塑,全球经贸格局或将经历剧变,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到来。中国作为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核心参与者,在这一进程中呈现加工制造环节加速外迁、跨国资本流动朝资本流出方向集中、国内产业转移承接的空间不饱和以及新兴产业尚未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等典型特征。文章在深入剖析不确定性风险、跨国企业主动国际化布局、国内需求不足、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技术变革驱动等影响中国产业外迁的重要因素基础上,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应对我国产业过早过快跨国转移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晓声  吴玲  
新工业化道路是我国本世纪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人力资源的考量是这一进程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只有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才可能迎来下一阶段新工业化进程的新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