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2)
2023(6214)
2022(5168)
2021(4614)
2020(3563)
2019(8103)
2018(7870)
2017(15005)
2016(8042)
2015(8992)
2014(9084)
2013(9111)
2012(8872)
2011(8333)
2010(8473)
2009(7836)
2008(7852)
2007(7187)
2006(6811)
2005(6660)
作者
(24460)
(20317)
(20161)
(19090)
(12927)
(9659)
(9220)
(7903)
(7803)
(7435)
(7027)
(6768)
(6615)
(6612)
(6565)
(6200)
(6026)
(5895)
(5832)
(5713)
(5331)
(4989)
(4917)
(4691)
(4652)
(4624)
(4609)
(4587)
(4152)
(4008)
学科
(40791)
经济(40752)
(18546)
管理(17501)
地方(16564)
(15565)
银行(15556)
中国(15409)
(14712)
(12772)
企业(12772)
(11942)
(11768)
(11320)
金融(11320)
业经(10372)
地方经济(9462)
方法(8906)
(8798)
农业(8408)
(8140)
制度(8139)
业务(8009)
数学(7294)
数学方法(7247)
(7210)
贸易(7198)
(6870)
银行制(6854)
发展(6602)
机构
学院(114492)
大学(112528)
(49801)
经济(48634)
研究(47300)
中国(41262)
管理(39031)
理学(31183)
理学院(30725)
管理学(30304)
管理学院(30070)
科学(27165)
(26073)
(24865)
(23508)
研究所(22111)
(21778)
中心(21596)
(20000)
(19030)
银行(18303)
北京(17570)
(17371)
(17280)
财经(17232)
师范(17197)
(16990)
(16836)
农业(16788)
(15739)
基金
项目(66798)
科学(51947)
研究(51844)
基金(45598)
(39197)
国家(38785)
社会(32407)
科学基金(32293)
社会科(30761)
社会科学(30756)
(27448)
基金项目(23372)
教育(22894)
(22766)
(21554)
编号(21460)
资助(18647)
自然(18512)
成果(18287)
自然科(18037)
自然科学(18035)
发展(17771)
自然科学基金(17684)
(17426)
课题(16359)
重点(15469)
(14103)
(13989)
(13440)
(13155)
期刊
(67103)
经济(67103)
研究(43662)
中国(31401)
(26801)
金融(26801)
(22220)
管理(16554)
教育(16530)
(16323)
科学(15622)
学报(15474)
农业(14150)
业经(12116)
大学(11914)
学学(10998)
经济研究(10476)
技术(10401)
财经(8533)
问题(8341)
国际(7500)
(7485)
(7310)
(7220)
论坛(7220)
世界(7027)
(6880)
(6196)
商业(6129)
农村(6034)
共检索到208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东民  高蓓  
我国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论是对于推动自身的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推动区域金融治理,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全球经济处于"新平庸"的时代,亚投行的发展既承载着希望,也将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如何把自身发展的经验与全球多边金融机构的治理实践相结合,为区域发展融资做出自己的贡献,国际社会将拭目以待。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宏春  
2015年6月29日,亚投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北京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标志着亚投行筹建迈出了最关键一步。亚投行筹建得到包括英、法、德、意等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既是相关国家看好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亚洲基础设施融资中蕴含的巨大"商机"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推动国际金融秩序变革的利益诉求的体现。亚投行成立后,中国将面临制定治理规则、防范地缘政治风险、推进融资机制改革和应对大国博弈等四大挑战。为此,中国需要做好准备,正确研判并化解地缘政治风险,建立公平、合理、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推动亚投行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强武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和开业运营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不仅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亚投行作为国际发展领域的新成员,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亚投行意义重大亚投行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发展合作事业的担当,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储东涛  
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人民与贫困进行了一场坚决的斗争,2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全国人民总体上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贫困依然困扰着中国,发达地区也有反贫困的任务。进入新世纪,我们仍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向贫困发起新一轮声势浩大的宣战,打好反贫困的“攻坚战”,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军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正式成立并开业运营。毫无疑问,这是我国经济外交领域的一次重大胜利。但是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所承载的巨大历史使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智慧和汗水。展望未来,亚投行在运营过程中必须直面和应对四个方面的艰巨挑战。(一)大国间的政治经济博弈将始终如影随形亚投行在筹建过程中获得了全世界的响应,特别是英、法、德等西方国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世清  胡东  
分析了亚投行在公司治理和运营模式方面的内部挑战,以及由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和地缘政治导致的外部挑战;提出了以资产负债管理、PPP运营、项目标准和流程管理应对内部挑战,同时通过与其他金融组织的业务互补,以经济发展实现各国互利共赢来应对外部挑战;最后展望了亚投行有望推动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促进新的多边金融体系的形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世清  胡东  
分析了亚投行在公司治理和运营模式方面的内部挑战,以及由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和地缘政治导致的外部挑战;提出了以资产负债管理、PPP运营、项目标准和流程管理应对内部挑战,同时通过与其他金融组织的业务互补,以经济发展实现各国互利共赢来应对外部挑战;最后展望了亚投行有望推动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促进新的多边金融体系的形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鹏  
AIIB作为真正由发展中国家发起、主导的政府间多边金融机构,其成功筹建、发展壮大对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全面阐述A IIB的筹建背景与历程、机构性质、宗旨定位、设立意义的基础上,研讨A IIB面临的四大挑战,并提出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振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但金融供需失衡;沿线国家外汇储备量大,但利用率低;在金融服务中缺少一个联通资金供需双方的组织者,导致资产配置效率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国际金融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这个组织者重任,但其本身的资金配置、经营风险以及大国博弈带来的政治压力等使其自身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亚投行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建设中,必须要积极发挥其融资媒介功能,扩大资金来源;尽可能地降低信用、市场、安全及政治风险;加强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进而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及金融建设效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荆菊  
绿色金融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投行自从其成立以来,在开展绿色金融建设经验交流,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开展绿色信贷项目,构建绿色金融合作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然而亚投行在推动绿色金融建设中还面临着资金不足、制度缺失、风险要素和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挑战。为此,亚投行应该积极构建多层次的绿色金融资金来源体系,不断提升绿色金融实施的透明度和法治化,打造绿色金融区域合作机制和对话平台,成立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构建绿色金融实施标准和信批机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雳  赵继尧  
智能投顾专注于简化操作和提升投资效率,一经推出即受到各国投资者关注。当前智能投顾在我国的应用可主要归纳为效仿域外Betterment的主流模式、资产配置建议模式以及证券投资模式。作为舶来品和新生事物,智能投顾在市场准入、账户全权委托、机器人严格责任、投资顾问信义义务等方面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借鉴美国相关经验,我国对智能投顾的监管应当奉行包容性原则,以改革证券投资咨询制度为突破口,以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信义义务为主线,以信息披露为重点,寻求金融科技和金融监管的协调统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现代以降,学术自由成为西方大学发展的金科玉律。但在现代性的"尾迹"中,今天学术自由的命运值得三思。其一,作为现代性的成年,在后现代性视野中,伴随着真理观的逐渐多元化以及学术研究中道德探究的兴起,价值不再中立,源于近代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面临挑战。其二,面对现代性逻辑诱惑与压制的双重策略,今天西方国家的大学里学术自由面临"温水煮青蛙"的可能。其三,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当科学已成为国家的事业,当小科学为大科学所取代,在各类科学规划与基金资助的控制下,学者个体的学术自由面临着组织化的困境,洪堡模式的学术自由逐渐有被架空的危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良芳  
在论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特点、互联网金融的功能与对银行的挑战基础上,相应对商业银行要勇于改革、敢于同互联网金融展开全面竞争提出了十条对策与建议,供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秀军  
自2015年12月正式成立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创造了良好的业务运营纪录,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截至2018年6月,亚投行经过6次扩容后成员总数达到87个;投资项目达到28个,覆盖13个成员国;先后获得穆迪、惠誉和标普三家国际评级机构的最高信用评级,并获得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零风险权重的认定。作为新成立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投行之所以取得如此不菲的成绩,主要在于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金华  
从1980年起至今的30多年里,数量经济学在中国是按两条主线发展的:一是数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二是现实经济问题的应用研究。其间,主要的学术纷争有三个,即数量经济学的学科属性,数量经济学的范式,数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迄今,数量经济学的范式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不清晰,学科发展方向多元化,主要方向不明确;数量模型应用泛化,研究结果常常受到质疑;方法的创新性研究滞后,已有成果中创造发明的少;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许多新问题理论上不能给出答案,方法上没有破解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