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3)
- 2023(9519)
- 2022(7801)
- 2021(6984)
- 2020(5568)
- 2019(12455)
- 2018(12473)
- 2017(23234)
- 2016(12873)
- 2015(14701)
- 2014(15349)
- 2013(14641)
- 2012(13849)
- 2011(12936)
- 2010(13245)
- 2009(12468)
- 2008(12265)
- 2007(11363)
- 2006(10461)
- 2005(9807)
- 学科
- 济(69310)
- 经济(69227)
- 管理(35941)
- 业(28372)
- 企(24212)
- 企业(24212)
- 方法(19660)
- 地方(18242)
- 制(18210)
- 银(16726)
- 银行(16709)
- 数学(16298)
- 数学方法(16161)
- 中国(16019)
- 行(15732)
- 学(14139)
- 业经(13646)
- 财(13636)
- 农(13452)
- 融(12724)
- 金融(12717)
- 地方经济(12655)
- 体(12149)
- 理论(10734)
- 度(9963)
- 制度(9960)
- 环境(9011)
- 和(8689)
- 农业(8656)
- 业务(8222)
- 机构
- 学院(187559)
- 大学(186103)
- 济(82066)
- 经济(80131)
- 研究(68574)
- 管理(64361)
- 中国(57404)
- 理学(52612)
- 理学院(51985)
- 管理学(51110)
- 管理学院(50740)
- 财(40491)
- 京(40049)
- 科学(38349)
- 所(35139)
- 江(32079)
- 中心(31374)
- 研究所(31034)
- 财经(30747)
- 农(29710)
- 经(27572)
- 经济学(26490)
- 北京(25783)
- 州(25511)
- 范(25149)
- 师范(24869)
- 院(24783)
- 经济学院(23404)
- 业大(23101)
- 农业(22865)
- 基金
- 项目(110295)
- 科学(85108)
- 研究(85017)
- 基金(76936)
- 家(66235)
- 国家(65640)
- 科学基金(55053)
- 社会(53628)
- 社会科(50613)
- 社会科学(50597)
- 省(43792)
- 教育(39511)
- 基金项目(38899)
- 划(35767)
- 编号(35493)
- 自然(32238)
- 资助(31950)
- 自然科(31410)
- 自然科学(31401)
- 成果(30954)
- 自然科学基金(30820)
- 课题(26299)
- 重点(25248)
- 发(24771)
- 部(23995)
- 性(22479)
- 国家社会(22236)
- 创(22054)
- 年(21652)
- 项目编号(21409)
共检索到318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沈铭辉 张中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多边机构,是对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致力于以更合理的资本结构、决策、运营等新型治理机制,探索构建开放、高效和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不仅有助于弥合地区发展融资缺口,进一步联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利益,而且实现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塑造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振洪
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具有合作主体优势互补、合作目标互惠多赢、合作领域多元拓展、合作体制科学合理、合作机制灵活高效等特征。同时,以校企利益共同体为平台构建高职育人机制,能有效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兴顺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之上,利益是双方产生合作驱动力的根源。根据专业特点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是调动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有效途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施,需要采取教学组织柔性化、教学方式行动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策略,并构建师徒型师生关系和开放型教学环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双主体 利益共同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娜
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内卷化的风险与挑战,以权力结构的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可以发现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着从想象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的演变。通过对我国乡村治理研究与实践的回顾,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三种权力模式:宗族式治理模式、公司型治理模式以及灰色化治理模式。这三种治理结构中暗含着"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的"合谋"与"博弈",包含着精英结盟与精英俘获的权力格局与权力运作模式。伴随着传统乡村熟人社会行为逻辑的消解,乡村治理的支配规则正在由传统礼俗与规范向经济理性转变,而乡村治理中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由想象共同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最终导致乡村治理的内卷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宇
全球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经济繁荣,但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面对甚嚣尘上的逆全球化思潮,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思考全球治理问题,因为发展关乎经济,发展成果分配则关乎政治。本文梳理了逆全球化的表现,指出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得到大幅改善,但一国之内的贫富差距问题却日益突出。经济分化引发政治极化,当各国民粹主义政客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把自身问题归咎于他国,便有了国际层面的逆全球化乱象。本文从经济、政治制度和国际秩序等方面分析了逆全球化的成因,指出要弥合技术变革造成的经济分化,解决制度供给与改革需求的错配,摆脱全球经济治理的"两难悖论",即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与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治理体系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进行再定位,对自由民主制进行再思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对全球治理路径进行再探索,让全球化再出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樊凡 赵浴卉
从古今中外比较的视野并从基层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广大农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新道路。其中,“革命性动员”是起点,“政治性统合”是关键。在党的领导下,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先后经过主体奠基、制度赋值、改革创新等重要阶段,当前正处于加强与改进、健全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其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革命性动员”来鼓励农民当家作主,不仅奠定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主体方面的基本前提,还探索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不同实现形式;其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不仅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还对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进行了曲折的探索;其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不仅以村民自治为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成长和发展,还通过放权和让利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其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仅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路径,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而且在破解大国“三农”难题的伟大实践中彰显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社会治理效能。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完善“政治性统合”的方式、充分释放“政治性统合”的效能,不仅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成熟的关键所在,而且是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治理共同体 动员 统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劲松 万伟平 聂挺 王文彬 胡筠
基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需要,国家明确提出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研究显示,这是一种具有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社会属性和产业属性,交织着各种类型共同体的校企关系体。目前,利益主导的校企关系体仍存在功能局限,比如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空间不足和非利益联结的维护与引导缺失;校企利益共同体内的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难以完全匹配,利益自足和协商自治难以充分实现。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中的校企合作呈现多元主体责任和活动领域相互交集的生态结构,其中的教育组织方式应跨越传统的三大基本教育形态。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国家政策,重点是将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具体化并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将校企合作内容和方式交由校企双方协商决定,赋予校企合作中非权力影响力和非利益联结的合法地位。校企合作地方政策设计应明确三个目标和内容:一是责任和义务的具体化;二是主体地位的维护;三是发展环境的优化提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响 易鑫 胡旭
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先后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本质来看,是由于重大流行疾病爆发导致世界各国封锁边境、限制人员流动造成全球需求萎缩和供应链中断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叉融合背景下,任何一国无法靠"单打独斗"遏制住疫情并重拾经济增长。为有效控制疫情,化解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需要世界各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惯有"傲慢与偏见",通过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互享、携手合作,尽最大努力巩固全球化成果,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才能共同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当前,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疫情、稳定经济秩序、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案。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郭毅 李爱军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使半个多世纪以来快速推进的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相应引发了人们对于既往全球经济系统所依托的社会生态及其建构的历史逻辑关系的再思考。全球经济系统并非一个封闭、孤立的存在,而是依托于更为广泛、更具基础性并处于动态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社会生态,包括良好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共识,以及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等等。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以来经历了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三次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全球经济系统与其社会生态之间的一次次“建构—危机—崩溃—重构”过程。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梳理人类社会各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在分析既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全球社会生态构建历史逻辑基础上,阐明全球化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其特点和成因,并立足于新发展理念,指出应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合作目标,以多边主义为行动原则,构建未来经济全球化应当遵循的价值导向、国际合作目标与基本行动原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若凡 史铭之
技术教育视域下的项目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情境,也是一种实践化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命彰显的存在状态,是技术本科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项目学习共同体促进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内在机制是,在项目实践的探究关系中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师生交往的合作关系中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在技术伦理的自我反思关系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建松 陈正江
教师、学生和校友是自然形成的各类学校所共同具有的最重要的三类主体。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乃至普及化背景下,教师、学生和校友这三种相对独立又密切相连的行动者在高校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复杂性越来越凸显出来。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了教师、学生、校友既存在于学校内部,又存在于学校外部,发展共同体基于三者之间的各种互动关系构建而成,其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工具。本文在对发展共同体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个案展开研究,提出基于教师学生校友发展共同体的高职院校治理新模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平
我校于2007年9月开展"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这是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我校情,运用"实践共同体"的理论,促进校本层面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尝试与创新。在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校聚焦"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晓华
"校企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产学研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校企共同体",共同规划,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发展规划和专业方向;共构组织,实施校企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共同建设,全面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方式;重构课堂、联通岗位、校企联动、双师共育;这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合作、共融共进"的紧密型"校企共同体"产学研合作模式,克服了以往校企合作在理念、管理、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双方共赢的结合点,增强了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校企共同体 产学研合作 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孟志宏 张祖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纲要”“概论”为主体的“可逆形态教学共同体”建立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思政课“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意之上,坚持以“八个统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原则,旨在充分发挥本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一线教学经验,集两课程之优势力量,全面推进教学方法一体化,拟创设“教—学”横纵向穿透回流的模式、逻辑、运用、回访的全局式可逆形态,从而构建异课同建的“术”“学”“道”三位合一、框架清晰、层次丰富、收效明显的“教学共同体”。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可逆形态 教学共同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志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等特征,构建高职院校"治理共同体"需探讨建设性和可操作性两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治理共同体 类型教育 高职教育 创新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