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5)
- 2023(10766)
- 2022(9574)
- 2021(9088)
- 2020(7624)
- 2019(17582)
- 2018(17675)
- 2017(34314)
- 2016(18769)
- 2015(20978)
- 2014(21056)
- 2013(20859)
- 2012(18935)
- 2011(17023)
- 2010(16821)
- 2009(15161)
- 2008(14684)
- 2007(12665)
- 2006(10767)
- 2005(9315)
- 学科
- 济(72008)
- 经济(71924)
- 管理(52881)
- 业(50153)
- 企(42485)
- 企业(42485)
- 方法(36240)
- 数学(31372)
- 数学方法(30885)
- 学(18614)
- 财(17814)
- 农(17477)
- 中国(16920)
- 业经(15581)
- 地方(13637)
- 理论(12768)
- 贸(12094)
- 贸易(12089)
- 务(12087)
- 财务(12022)
- 制(12020)
- 财务管理(12000)
- 和(11927)
- 技术(11877)
- 农业(11773)
- 易(11737)
- 企业财务(11437)
- 环境(10921)
- 银(10224)
- 银行(10184)
- 机构
- 大学(266019)
- 学院(262535)
- 管理(105911)
- 济(98520)
- 经济(96229)
- 理学(92886)
- 理学院(91807)
- 管理学(90006)
- 管理学院(89541)
- 研究(87993)
- 中国(62413)
- 科学(57974)
- 京(56790)
- 所(44869)
- 农(44667)
- 财(44027)
- 业大(42598)
- 研究所(41439)
- 中心(39275)
- 江(36446)
- 财经(36369)
- 北京(35595)
- 农业(35494)
- 范(34625)
- 师范(34265)
- 经(33171)
- 院(32249)
- 州(30070)
- 经济学(28668)
- 技术(28277)
- 基金
- 项目(188499)
- 科学(147493)
- 基金(137209)
- 研究(133918)
- 家(120790)
- 国家(119834)
- 科学基金(102523)
- 社会(82276)
- 社会科(77967)
- 社会科学(77943)
- 省(73312)
- 基金项目(73261)
- 自然(69537)
- 自然科(67945)
- 自然科学(67930)
- 自然科学基金(66686)
- 划(62559)
- 教育(61345)
- 资助(57324)
- 编号(53826)
- 成果(43482)
- 重点(41885)
- 部(41168)
- 发(38989)
- 创(38861)
- 课题(36925)
- 科研(36736)
- 创新(36238)
- 计划(35353)
- 教育部(34857)
- 期刊
- 济(101937)
- 经济(101937)
- 研究(73598)
- 学报(46645)
- 中国(45053)
- 科学(41504)
- 农(39655)
- 管理(37504)
- 大学(34344)
- 学学(32446)
- 财(31975)
- 教育(28632)
- 农业(28276)
- 技术(21984)
- 融(18848)
- 金融(18848)
- 财经(16808)
- 业经(16252)
- 经济研究(16086)
- 图书(14757)
- 业(14344)
- 经(14171)
- 科技(13677)
- 理论(13398)
- 问题(13023)
- 版(12702)
- 实践(12558)
- 践(12558)
- 技术经济(12418)
- 业大(12328)
共检索到366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俊 周凌云 姜雅慧 孙鹏 沈维军 杨永新
过食大量谷物日粮或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后易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它是反刍动物在生产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患SARA的奶牛生产性能降低,淘汰率提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目前,牛场通常使用瘤胃穿刺术并结合牛群的临床症状来诊断SARA的发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可行的方法也可用来共同诊断SARA的发生,笔者综述了通过反刍动物患SARA时的临床症状以及瘤胃、血液中相关指标共同诊断SARA的发生,并对这些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诊断 奶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智安 牛骁麟 李飞 李发弟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 SARA)是高产反刍动物较为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尽管饲喂水平与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但动物个体患SARA风险有高有低。因此,解析反刍动物瘤胃变异性机制,筛选相应生物标志物对保障动物高效生产及增加其使用年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动物咀嚼行为、挑食行为和瘤胃上皮吸收能力来阐述引起SARA严重程度差异的原因,并且综述目前关于衡量SARA风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生产中识别SARA风险及挖掘相应的标志物提供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姚静 周定刚 艾晓辉 袁科平 徐进
研究了吡喹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浸泡时吡喹酮对鲫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4.80 mg/L、51.07 mg/L、50.78 mg/L;按每千克鱼体重10 g吡喹酮的剂量灌胃时,96 h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亚急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给药方式下,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吡喹酮未对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造成显著影响(P>0.05);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较高浓度的吡喹酮使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LT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开朗 王加启 卜登攀 李旦
反刍动物瘤胃内由古菌驱动的甲烷生成不仅消耗了6%~10%的日粮能量摄入,而且生成甲烷气体是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瘤胃古菌甲烷代谢调控成为关系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全面认识瘤胃中古菌多样性是寻找广谱、长效的瘤胃产甲烷调控方法的基础。通过对公共数据库中收录的3 112条瘤胃古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类和多样性预测分析,发现现有的古菌特异性引物与一些古菌种属的16S rRNA基因序列之间存在许多错配。瘤胃古菌群落在种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较低,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占到总数的70.1%,嗜酸球菌(Picrophilus)和甲烷球形菌(Me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大菊 周诗其 陈品
将九灵胃康胶囊的生药粉给昆明种小鼠以 10 .0 0、7.6 9、5 .92、4 .5 5、3.5 0、2 .6 9、2 .0 7g/kg剂量 1次灌胃 ,试验结果用Bliss法计算 ,得LD50 为 4 .37g/kg(3.74~ 5 .0 9g/kg) ;九灵胃康粉以 2 .10、1.0 5、0 .5 2 5g/kg给Wistar大鼠连续饲喂 10周 ,停药恢复观察 2周 ,结果显示 ,各组动物在给药期和恢复期均存活 ,无一死亡 ,大剂量组少数动物在给药期出现轻度腹泻 ,其他各组动物在给药期和恢复期的饮食、体重、外观特征、行为活动、粪便性状均正常 ,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主要脏器重...
关键词:
九灵胃康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晶晶 张春华 陈山乔 吴文惠
本研究从海藻/昆布药对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以海藻/昆布药对的粗多糖组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药对粗多糖对大鼠的经口亚急性毒性以及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通过试验设计,以雌雄各半SD大鼠连续经口给药2周不同剂量的药对粗多糖,记录给药期间大鼠生理状态和行为变化,末次给药后收集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做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以探针底物体外温孵法测定给药后大鼠肝药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给药后低剂量处理组[10.8 g/(kg·d)]和高剂量处理组[86.4 g/(kg·d)]大鼠的生理体征及脏器系数未见显著异常。在显微结构下,低剂量组各脏器形态基本正常,而高剂量组肝组织出现水肿、脂肪变及肝...
关键词:
海藻/昆布 亚急性毒性 HE染色 肝药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端钦 贺志雄 谭支良
饲料中的脂肪除了供能以外,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方面。笔者就反刍动物饲料中脂肪组成,瘤胃内脂肪水解、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的微生物氢化和脂肪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瘤胃 脂肪 氢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洁 徐晓锋
瘤胃菌群与反刍动物机体具有紧密的共生关系,稳定的菌群结构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动物机体自身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调节瘤胃菌群的结构,可使机体代谢、免疫等机能发生改变。但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的构建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随着反刍动物日龄的增加其瘤胃菌群会逐渐趋向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局面。本文旨在综述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构建过程中,母体、日粮及环境等对其的影响,为生产实践中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瘤胃菌群的调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瘤胃 瘤胃微生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娟 汪水平 谭支良
瘤胃内氮代谢过程主要包括蛋白质降解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由瘤胃微生物来完成,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瘤胃及其内容物的特性均影响蛋白质降解。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限制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能准确地表示微生物对可利用能量的利用率,而瘤胃氮利用率能准确地表示微生物捕获可利用氮的效率,两者互补,可全面显示微生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细菌细胞对氮的分配随发酵速度而变化,故以微生物氨基酸氮的质量作为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或氮利用率的衡量标准可能较微生物氮更准确。
关键词:
瘤胃 氮代谢 微生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军臣 李少昆 明博 王娜 王克如 谢瑞芝 高世菊
据统计,由病害引起的作物产量损失平均在12%以上,病害不仅直接影响产量,而且也严重降低农产品的品质。通过快速诊断识别作物病害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作物病害的诊断水平是保证有效防治病害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病害诊断和识别提供了快捷、低廉、无损检测的可能手段。本文综述了面向多种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诊断研究的进展,归纳了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诊断的识别模式,分析了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作物 病害 机器视觉 诊断 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丹丹 周凌云 赵圣国 孙鹏
植物提取物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蛋白利用率、减少甲烷排放等功能。这些功能的调控往往是通过改变瘤胃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来实现的,因此,更多的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植物提取物对微生物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如皂苷、单宁、香精油对瘤胃细菌、原虫、真菌及古菌的调控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小伟 王加启 卜登攀 崔海 李旦 周凌云 李发弟
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源性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的生物氢化作用,限制UFA向反刍动物产品中转化的效率,从而使乳脂肪酸组成的调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UFA作为一类具有独特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物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下面就瘤胃中UFA氢化发生的原因、参与氢化的瘤胃微生物及氢化的中间产物作一综述。
关键词:
瘤胃 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氢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科南 杜海东 娜仁花
羔羊刚出生时,瘤胃在生理和代谢方面发育不健全,主要依赖母乳满足维持和生长的需要。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及固体饲粮的采食,瘤胃生理功能逐渐成熟。近年来研究发现,羔羊仅饲喂精料容易引起瘤胃pH降低、瘤胃乳头凝集和角化不全等症状,而在精料基础上添加干草可以提高瘤胃pH,增加瘤胃容积,减少瘤胃乳头凝集,维持瘤胃乳头正常形态。目前虽然已有关于干草对羔羊瘤胃发育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但认识并不全面。本文对羔羊瘤胃发育过程和干草影响羔羊瘤胃发育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1)羔羊断奶前补饲干草有助于纤维分解菌在瘤胃定植;2)羔羊断奶前补饲干草可以促进瘤胃上皮发育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3)干草促进断奶前羔羊瘤胃发育的机制与干草调节细胞内钙信号通路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代谢网络,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和IGFBP4的基因表达量,抑制活化B细胞的核因子kappa-轻链增强子(NF-kB)信号通路,提高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裂解酶(HMGCL)、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Ⅱ(HMGCS2)、3-羟基丁酸脱氢酶1(BDH1)和单羧酸转运载体1(MCT1)的基因表达量,激活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RRA)参与能量产生的基因通路有关。本综述为全面深入了解干草促进羔羊瘤胃发育及其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羔羊 干草 瘤胃发育 机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荣珍 谭支良
氮素是反刍动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蛋白质代谢实质上是氮素代谢。准确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氮素代谢会更真实的反映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在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同时减少氮素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助于完善反刍动物整体蛋白质周转体系,同时对于动物饲养标准的修订、饲料原料营养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配制日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综述了微生物氮素循环机制、微生物氮合成量的测定方法、氮素循环模型和影响微生物氮素循环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瘤胃微生物 氮代谢 同位素标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闵聪聪 候强强 于凡淞 项志杰 陈颖钰 胡长敏 郭爱珍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是危害国内外养牛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致病因素包括病毒、细菌以及支原体等病原体和多种应激。养殖一线人员常常只能通过观察牛的呼吸异常而做出初步诊断,对病原体诊断的准确率低。而且,由于该病具有多病因混合感染的特征,实验室诊断也常常针对性不强,导致难以对患病动物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做出精准判断。为了给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流行和危害以及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包括常见病原,临床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常用诊断方法,以及含有急性期蛋白和应激相关激素的宿主生物标志物诊断、转录组学诊断等新型诊断方法,简述其实际应用情况和优缺点,并对未来诊断方法的方向及待解决问题等提出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