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6)
- 2023(9028)
- 2022(7324)
- 2021(6648)
- 2020(5316)
- 2019(12341)
- 2018(11694)
- 2017(22168)
- 2016(11649)
- 2015(13162)
- 2014(13207)
- 2013(12944)
- 2012(12425)
- 2011(11827)
- 2010(12340)
- 2009(11710)
- 2008(11675)
- 2007(11191)
- 2006(10392)
- 2005(10070)
- 学科
- 济(75531)
- 经济(75481)
- 管理(32836)
- 业(30109)
- 企(25674)
- 企业(25674)
- 方法(22102)
- 地方(18835)
- 数学(18296)
- 数学方法(18097)
- 中国(17977)
- 学(14949)
- 业经(14824)
- 农(14107)
- 地方经济(13216)
- 制(11817)
- 融(10871)
- 金融(10869)
- 财(10802)
- 理论(10473)
- 贸(10017)
- 贸易(10005)
- 银(9760)
- 银行(9747)
- 易(9556)
- 和(9495)
- 行(9486)
- 策(9381)
- 农业(9350)
- 体(9209)
- 机构
- 大学(189137)
- 学院(185515)
- 济(87118)
- 经济(85413)
- 研究(71502)
- 管理(64328)
- 中国(54121)
- 理学(53258)
- 理学院(52601)
- 管理学(51717)
- 管理学院(51312)
- 京(40583)
- 财(40164)
- 科学(38978)
- 所(36469)
- 研究所(32333)
- 财经(31351)
- 江(30031)
- 中心(29731)
- 经济学(28438)
- 经(28263)
- 范(27041)
- 师范(26879)
- 北京(26643)
- 农(25484)
- 院(25379)
- 经济学院(24970)
- 州(23971)
- 财经大学(22981)
- 师范大学(21759)
- 基金
- 项目(106934)
- 科学(83943)
- 研究(81276)
- 基金(77268)
- 家(66625)
- 国家(66032)
- 科学基金(55478)
- 社会(53809)
- 社会科(51055)
- 社会科学(51038)
- 省(39738)
- 基金项目(38306)
- 教育(37669)
- 划(33795)
- 资助(32428)
- 自然(32238)
- 编号(32107)
- 自然科(31512)
- 自然科学(31504)
- 自然科学基金(30956)
- 成果(28588)
- 重点(24610)
- 发(24557)
- 部(24113)
- 课题(24102)
- 国家社会(22718)
- 性(21395)
- 教育部(21341)
- 创(21108)
- 发展(20638)
共检索到314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怀国
亚当.斯密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成之初,首次提出了系统描述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理论。斯密的经济理论,是对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主流学术"、尤其是自然法哲学(欧洲大陆)和道德哲学(苏格兰)的继承和发展,但却被学术界长期忽略。本文试图在西方"主流学术传统"中,梳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学术发展脉络,即"苏亚雷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卡迈克尔—哈奇逊—斯密"之间的继承关系。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斯密的学术思想和经济理论,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完整地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并为思考现代经济理论和中国目前面临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启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莉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陈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归为分工和资本积累,并指出它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是自由的经济制度。这种自由的经济制度,在我们今天看来,本质上就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我国历来对斯密的研究均很少涉及这方面,本文试图对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刘婷 张越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思想历久弥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及中国,构建了传统中国“富裕”且“停滞”的形象,并论述了发展经济的独特看法。从《国富论》中与中国相关的论述入手,比较其呈现的中国形象与实际情况的异同,探讨这些论述的认知来源、社会背景和经济观点对于亚当·斯密构建中国形象所造成的重要影响。研读亚当·斯密的相关论述与见解,对于当代中国深化改革和开放也有诸多启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漆光瑛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与市场经济的拜物教漆光瑛所谓“经济人”,是指以追求私人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并按经济原则进行活动的主体,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明确提出“经济人”概念的,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然而,最早系统地运用“经济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峻极
转轨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就是要把曾经严重扭曲的经济进程中的思想和实践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与方法论、所有制与财产权利悖论以及自发性秩序与人为设计的对立,转轨到经济顺向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进程中来。由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一种观念指导下传统计划体制的起源与命令性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以及在另一种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市场经济基本价值观和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重点强调了经济过程的自发性秩序理念。
关键词:
经济顺向的逻辑 经济学方法论 传统体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建树
亚当·斯密不仅是西方现代经济学之父,还是思想深邃的伟大战略理论家。他认为,在享有商品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实行自由放任的贸易政策是英国实现富国的最佳途径。不过,尽管斯密主张自由放任,但他仍然认为"国防比国富重要得多",须对涉及国防的产业进行保护和干预。此外,斯密还认为,已进入商业时代的英国,传统的民兵制度已不能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建立世界霸权的需要,必须建立强大的常备军。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分工 战略 国家安全 常备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大新
一、"经济人"的涵义随着西欧商业社会的兴起,经济学在18世纪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显学"。如今,经济学的一些专门术语为社会科学各领域所广泛使用。"经济人"(Homo oeconomicus或economic man)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概念之一。不过,概念的广泛使用并不必然意味着对它的真正理解。直到现在,将"经济人"等同于"自私自利之人"的看法仍然存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董平均
天下"皆为利"与善因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前提,肯定人们求利、求富的合理性,在等级森严,"小不得僭大,贱不得踰贵"的秦汉社会,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亚当.斯密"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假设亦强调尊重个人的求利行为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司马迁与斯密研究求富、逐利行为,尽管皆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前提条件,但因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及视角各异,二者又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经济思想。前者代表了庶民地主和工商业地主的利益和要求,而非为替资本主义辩护,后者则是上升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反对重商主义和国家干预政策,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冰 谭庆刚
中国正处于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研究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端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历史具体分析计划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解释了在一定条件下中国市场化改革发生的合理性。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既是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的过程,也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本文结合马克思和新制度主义对制度变迁的分析,分别指出了传统体制下存在的阻碍和促进市场化改革的因素,以及二者地位转化的关键步骤,从而说明了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政府行为 非计划经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立君
用经济学的概念及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被称之为"法律的经济分析"。在经济学说史上,亚当.斯密第一个把经济学分析扩展到法律制度,成为当代法经济学的真正鼻祖。在《国富论》中,斯密通过对学徒法、谷物法等一系列法律的经济分析,揭示了法律制度对经济系统运行的影响。
关键词:
亚当.斯密 法律的经济分析 《国富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伯重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经济史学的开创之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经济史学赖以建立的基础。今天的经济史学界,虽然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问题不断涌现,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话语体系仍然是亚当·斯密创立的。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史学 话语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开太
亚当·斯密为了建立一个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体系 ,在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考察了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 ,中国是他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对他的经济思想有着重要影响。斯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这一研究对他的思想有什么影响 ?对这一研究应如何评价 ?作者以为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更准确地把握斯密及其经济思想是有意义的 ,因此根据《国富论》 ,结合十八世纪中国的实际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分析。然而作者的主要结论却是斯密对中国的研究符合其整体理论需要 ,但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关键词:
《国富论》 中国 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尽管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假设——经济人是一个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抽象个体,但这一概念却源于功利主义哲学;功利主义的原初出发点是从社会角度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自利"仅仅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手段。然而,随着"无形的手"的流行导致了功利主义的蜕化,结果,行为功利主义逐渐排斥了"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而片面强调"自利"这一手段;最后,"自利"手段也蜕变为"目的",从而导致了"自利人"也为"经济人"所代替。
关键词:
经济人 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 为他利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大新
道德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丰富遗产长期被片面地理解为"自由放任+夜警政府"。实际上,斯密的理论意在解决他所面对的建立"理想社会"的"时代课题"。斯密早年的理论表现为一种对新兴商业社会的"乐观的探索",认为以正义的法律为保障的"同感机制"和自由竞争能够"自发"地实现"理想社会";而晚年所观察到的由经济自由所带来的社会乱象促使斯密深思并大幅修正了其理论体系,表现为对"克己自制"的强调和从"夜警政府"的国家观向由"伟大的立法者"确立竞争秩序的新国家观的转变;这种"无奈的转折"根源于斯密理论对"起点不公"问题及早期对"吏容奸豪"倾向的"善意的忽视"。斯密之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无非是不同时代对同一"时代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