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0)
2023(10620)
2022(9252)
2021(8812)
2020(7832)
2019(18081)
2018(18278)
2017(35818)
2016(20396)
2015(23660)
2014(24189)
2013(23611)
2012(22371)
2011(20460)
2010(20908)
2009(19961)
2008(20205)
2007(18522)
2006(16310)
2005(15175)
作者
(59180)
(49498)
(49339)
(47506)
(31547)
(23570)
(22944)
(19316)
(18571)
(17839)
(16741)
(16697)
(15832)
(15761)
(15531)
(15390)
(15308)
(14650)
(14443)
(14425)
(12688)
(12299)
(12002)
(11417)
(11195)
(11185)
(11168)
(11104)
(10101)
(9892)
学科
(77984)
经济(77865)
管理(57529)
(53516)
(42942)
企业(42942)
方法(35747)
数学(31654)
数学方法(31292)
(24017)
中国(23565)
(22070)
(21503)
(16985)
贸易(16979)
(16575)
(16206)
业经(16201)
(15758)
银行(15720)
(14965)
(14627)
金融(14623)
(14104)
财务(14070)
财务管理(14026)
农业(13938)
(13875)
企业财务(13250)
地方(13186)
机构
大学(301820)
学院(294191)
(121704)
经济(118933)
管理(107509)
研究(101513)
理学(91267)
理学院(90144)
管理学(88515)
管理学院(87950)
中国(79376)
(64582)
(61812)
科学(59962)
(52759)
(50604)
财经(47894)
研究所(47190)
中心(46921)
(46481)
(43147)
业大(42374)
北京(41765)
(40774)
师范(40373)
农业(39951)
经济学(38153)
(36766)
(36166)
财经大学(35287)
基金
项目(182617)
科学(142066)
研究(136907)
基金(129982)
(112269)
国家(111292)
科学基金(93260)
社会(84934)
社会科(80252)
社会科学(80225)
(71035)
基金项目(68424)
教育(65862)
(60825)
自然(58372)
编号(57409)
自然科(56914)
自然科学(56897)
自然科学基金(55883)
资助(54075)
成果(50211)
(42443)
重点(41663)
课题(40745)
(38971)
(37700)
(37228)
大学(36665)
教育部(36447)
(36147)
期刊
(137132)
经济(137132)
研究(95752)
中国(62466)
(49141)
(46328)
学报(45592)
教育(42501)
科学(40248)
管理(38931)
大学(35688)
(34932)
金融(34932)
学学(32144)
农业(30321)
财经(24462)
技术(24368)
经济研究(21573)
业经(21354)
(20951)
问题(19125)
(17054)
(16310)
理论(15361)
国际(14648)
图书(14432)
技术经济(14050)
(13891)
实践(13793)
(13793)
共检索到459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英  
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是政府通过金融手段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自 1 999年我国实行助学贷款制度以来 ,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通过对比介绍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 3个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 ,指出目前我国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借鉴它们的经验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助学贷款制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敬宝  
本文从在校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识出发,参考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设计,对如何深化助学贷款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晓云  沈琪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制度推行多年,期间也经历过拖欠率高达22.4%的时期,但是随着联邦助学贷款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已然成为多数美国学生完成学业的最佳选择。本文通过浅析美国联邦助学贷款中的信用保障制度,更将之与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立相联系,论述完善我国个人征信认识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征信认识的必要性,从而促进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实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薛文治  
借鉴其他国家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现状,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仲晓东  
推行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是国家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性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由于现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设计存在缺陷:如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缺乏有效措施防止贷款学生的高违约率,退款方式和期限的不合理等,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遭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陷入供求矛盾困境。因此应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进行国家助学贷款新制度构思:(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负责助学贷款的管理发放,具体的发放目标群体及贷款数额由其自行确定;(2)将银行重新定位,从原来的风险承担主体退出改由政府承担风险主体;(3)将社会保障机构作为国家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闫屹  程晓娜  
本文简单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的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并对这三个国家的助学贷款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助学贷款体系里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涛  陈松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在利率方面还存在着可完善的地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助学贷款利率方面的情况各有特点,了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助学贷款利率情况,并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利率进行一些对比分析,有利于我们的借鉴改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秀梅  毛祖桓  
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背景与实施现状出发 ,分析了银行“惜贷”的原因 ,着重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对策 ;依托专业网站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 ;加强信用立法 ,出台相关政策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树立大学生信用观念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蔡洁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过几年的恢复和发展,经济逐渐回升到了战前水平。为刺激经济的进一步高速发展,弥补市场机制存在的种种缺欠,日本政府大量投资于基础产业、公共事业等领域,并加强了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在这方面,日本独有的财政投融资(以下简称财投)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一、财投形成的背景日本财投就是通过国家的制度和信用活动,吸收邮政储蓄等公有资金,由政府基于一定的政策目的而进行的投资贷款活动。它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世宏  
“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 ,它是指在商业银行出现危机和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或流动资金援助 ,这个职能通常由中央银行提供。在信用货币制度下 ,中央银行具有酌情发行货币进行信用创造的功能 ,当金融机构或金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克瑞  
国家助学贷款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无疑应该加强其制度建设。但由于认识的偏差,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践与理论形成了强大的反差,所引起的问题更令人关注。放眼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尝试对制度有全新的解读,在此基础上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建设,是我们政策分析的基础,也是制度建设的起点。作为建设性反思,本文提出了开发家庭及生源地贷款制度、完善学生减免制度、强化银行责任制度、建立国家担保制度四点制度建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士伟  
现阶段,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发放与人们的期望尚有很大的差距。对此,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供求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国家助学贷款的供不应求是由其特殊的制度安排决定的,并提出解决这种不均衡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由政策性银行行使这项职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艳  罗洋  
德国与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制度有较大差异,由此导致两国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具有不同的弹性,金融危机对其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的冲击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从抵押贷款利率、贷款评估方法、资产证券化方式、追索权四个方面对德、美两国房地产贷款抵押制度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提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模荣  刘春廷  
通过对亚太实业信息披露违规事实的梳理,着重分析了违规案例中存在的对"质量索赔款"的处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等重大违规事项,并通过财务报告数据的比较,揭示了其会计违规的动机。文章在总结类似违规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普遍藐视会计准则现象的基础上,就本案例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对联营企业会计违规应承担的特殊会计责任与参与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质量的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此类会计违规问题的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