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5)
2023(10117)
2022(8427)
2021(8242)
2020(6758)
2019(15597)
2018(15325)
2017(28877)
2016(15527)
2015(17998)
2014(18046)
2013(17816)
2012(17236)
2011(15854)
2010(16256)
2009(15279)
2008(15512)
2007(14239)
2006(13019)
2005(11785)
作者
(45105)
(37837)
(37575)
(36199)
(24448)
(18051)
(17172)
(14847)
(14572)
(13833)
(12967)
(12666)
(12311)
(12241)
(12225)
(11617)
(11160)
(11151)
(10726)
(10693)
(9779)
(9270)
(9215)
(8610)
(8559)
(8415)
(8414)
(8318)
(7697)
(7550)
学科
(68524)
经济(68463)
管理(43584)
(39828)
(31825)
企业(31825)
方法(27545)
(23813)
贸易(23798)
数学(23334)
(23172)
数学方法(23034)
中国(23003)
(19715)
(15928)
地方(14648)
(14372)
业经(14132)
(13109)
(12840)
农业(12259)
(11806)
银行(11798)
(11454)
(11008)
金融(11007)
关系(10696)
(10654)
环境(10546)
(10204)
机构
大学(231055)
学院(230197)
(106309)
经济(104317)
研究(87212)
管理(83788)
理学(70261)
理学院(69469)
中国(68444)
管理学(68377)
管理学院(67939)
(50394)
科学(48982)
(48319)
(43823)
研究所(39336)
中心(38766)
财经(37275)
(35336)
(35211)
(33973)
经济学(33733)
北京(32947)
(31739)
(30902)
师范(30667)
经济学院(30294)
业大(29414)
(28042)
财经大学(27388)
基金
项目(142863)
科学(112664)
研究(108009)
基金(104304)
(90700)
国家(89987)
科学基金(75825)
社会(69578)
社会科(66001)
社会科学(65987)
基金项目(52818)
(51912)
教育(49646)
自然(46643)
自然科(45473)
自然科学(45459)
资助(45114)
(44956)
自然科学基金(44667)
编号(43261)
成果(37224)
(33517)
重点(32529)
(31737)
课题(31355)
中国(29590)
国家社会(29561)
教育部(29006)
(28429)
(28112)
期刊
(123243)
经济(123243)
研究(77464)
中国(50414)
(35181)
管理(33337)
(32907)
学报(32152)
科学(31519)
教育(27989)
大学(25392)
(25305)
金融(25305)
学学(23448)
农业(22637)
经济研究(21140)
(20932)
技术(20109)
国际(19324)
财经(19174)
业经(18156)
问题(17341)
(16778)
世界(15052)
(12845)
技术经济(11430)
图书(11367)
(11233)
论坛(11233)
统计(10608)
共检索到372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保建云  李俊良  
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的亚太自贸区建设过程,是大国主导、中等国家作为关键参与者、中小国家或者经济体作为参与改变者的多元动态博弈过程,主要在两个层次展开:一是亚太地区主要战略力量在政治与经济领域的多元跨期动态博弈;二是亚太地区非战略力量关键经济体参与或者阻碍亚太自贸区建设的贸易与投资博弈。中美两国之间的大国竞争博弈成为影响亚太自贸区建设的关键力量,大国竞争博弈陷阱则是亚太自贸区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效化解多元动态博弈风险和大国竞争博弈陷阱是中国制定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绍媛  李国鹏  
一、引言随着多哈谈判陷入僵局,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自由化前景一片渺茫,众多成员另辟蹊径,寻求双边及区域自由贸易合作,尤其近年来,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如雨后春笋,活跃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双边和区域贸易自由化逐渐成为贸易自由化的主流方向。以中国为例,近些年一直在不断地推动中澳、中韩、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震宇  
中国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从经济互补性的角度与大量贸易伙伴建立了双边和次地区的自由贸易安排,已经开始向建设高水平自贸区迈进,这为中国推动高水平的FTAAP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FTAAP的推动面临一定难度,本文分析了中国开展自贸区建设的原因和成就,以及自贸区战略的形成和布局,试图为中国推进FTAAP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震宇  
中国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从经济互补性的角度与大量贸易伙伴建立了双边和次地区的自由贸易安排,已经开始向建设高水平自贸区迈进,这为中国推动高水平的FTAAP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FTAAP的推动面临一定难度,本文分析了中国开展自贸区建设的原因和成就,以及自贸区战略的形成和布局,试图为中国推进FTAAP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东旭  
文章首先通过引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亚太各经济体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发现发达经济体的比较优势集中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发展中经济体则集中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然后文章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亚太各经济体间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发现除了各经济体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不断增强以外,各经济体出口与其他经济体进口的互补性总体都呈下降趋势。接着以中国为参考标准,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定其他亚太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结构竞争性,发现中国与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北之间的出口竞争性较强,而与文莱、智利、中国香港、柬埔寨、新西兰和俄罗斯的出口竞争性较弱。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在参与推进亚太自由贸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学新  马君潞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为中国带来了广泛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在战略调整中,如何利用自贸区,在动态发展中实现产业结构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上从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环节到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制造、研发和营销环节升级,成为中国自贸区建设中巨大挑战。文章通过产业政策和产业竞争力角度,分析了在自贸区战略中中国的产业发展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庄芮  张国军  
一、当前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形势与特点1998年之前,亚太地区仅有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澳大利亚-新西兰紧密经济关系协定(CER)等少数几个区域贸易安排。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加速于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亚太各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APEC成员之间已达成的FTA(自由贸易协定)有27项,成员与非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殷华方  
核心竞争力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还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障碍,使企业陷入核心竞争力的陷阱。日本企业竞争力的衰退就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袁晓莉  
本论文运用TC和Ck ij指数模型,对中国与日韩两国在农业和制造业主要行业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策略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在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加深发展的趋势中,亚太经济将以何种态势与国际竞争,无疑是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和亚太经济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世界经济中心是否转到亚太地区和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前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保建云  
畅通国内大循环与贯通国际循环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新西部大开发与亚太自贸区建设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选择,可以从分布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解释。新冠肺炎疫情、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全球蔓延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制造业大国和市场大国的综合比较优势则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基础。大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必须根据其对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依靠程度适时调整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相互关系。新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我国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市场基础、产业基础、经济安全基础和经济增长动力基础,RCEP的签署和亚太自贸区建设则是贯通国际循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选择。供应链安全性、产业链完整性和价值链增值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自由贸易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贯通国际循环的关键条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裘越芳  李波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流动性陷阱理论,尝试从通货紧缩风险、公众对经济悲观预期风险以及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边际弹性是否持续扩大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的"流动性陷阱"进行定量识别,探索其产生根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Divisia广义货币供给量流通速度的利率边际弹性的半参数估计结果显示,真实资金成本较低,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边际弹性逐渐扩张,中国经济存在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优质投资和消费"机会"缺乏才是中国式"流动性陷阱"的产生根源,宏观调控政策应注重"机会"的创造。而从成本端刺激通货膨胀预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裘越芳  李波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流动性陷阱理论,尝试从通货紧缩风险、公众对经济悲观预期风险以及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边际弹性是否持续扩大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的"流动性陷阱"进行定量识别,探索其产生根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Divisia广义货币供给量流通速度的利率边际弹性的半参数估计结果显示,真实资金成本较低,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边际弹性逐渐扩张,中国经济存在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优质投资和消费"机会"缺乏才是中国式"流动性陷阱"的产生根源,宏观调控政策应注重"机会"的创造。而从成本端刺激通货膨胀预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难以摆脱中国式"流动性陷阱"的困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君潞  刘学新  
面临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以及环太平洋、东亚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威胁以及发展契机,上海自贸区的推行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先行意义。文章通过对我国在各类特殊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积累经验的角度,分析了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框架下,中国逐步进行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上海拓展到全国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涛  赵彦云  
本文基于国际竞争力结构动态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竞争优势结构仍然是基于要素驱动型,还没有实现向效率驱动型转交。竞争力结构局部赤字已经形成,整个竞争力结构已显现出了一些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征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加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