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4)
2023(2995)
2022(2606)
2021(2566)
2020(2364)
2019(5338)
2018(5052)
2017(9773)
2016(5416)
2015(6133)
2014(6150)
2013(5931)
2012(5413)
2011(4946)
2010(5099)
2009(4839)
2008(4811)
2007(4401)
2006(3898)
2005(3623)
作者
(14290)
(12076)
(12049)
(11477)
(7586)
(5634)
(5550)
(4672)
(4478)
(4204)
(4122)
(3905)
(3891)
(3792)
(3767)
(3566)
(3516)
(3494)
(3448)
(3421)
(2985)
(2892)
(2836)
(2782)
(2670)
(2605)
(2595)
(2569)
(2436)
(2432)
学科
(21239)
经济(21179)
管理(21121)
(16956)
(15700)
企业(15700)
(9103)
方法(8422)
(7372)
数学(7228)
数学方法(7161)
(6366)
国家(6212)
(5552)
中国(5196)
人事(5169)
人事管理(5168)
财政(5159)
体制(4762)
(4549)
业经(4267)
技术(4263)
(4220)
(4215)
(3960)
(3856)
(3812)
金融(3812)
机关(3693)
国家机关(3692)
机构
大学(78113)
学院(74732)
(33101)
经济(32498)
管理(30844)
理学(26782)
理学院(26519)
管理学(26285)
管理学院(26121)
研究(25891)
中国(19507)
(18615)
(15730)
科学(13645)
财经(13641)
(12783)
(12429)
中心(11737)
研究所(11329)
(10724)
经济学(10270)
财经大学(10079)
北京(9939)
(9893)
(9433)
(9321)
师范(9252)
经济学院(9150)
业大(9123)
商学(8484)
基金
项目(48544)
科学(38940)
基金(36901)
研究(36450)
(31714)
国家(31479)
科学基金(27070)
社会(24787)
社会科(23468)
社会科学(23461)
基金项目(19487)
(17361)
教育(16681)
自然(16561)
自然科(16195)
自然科学(16192)
自然科学基金(15933)
(15125)
资助(14641)
编号(13851)
成果(12346)
(11948)
(11285)
重点(10883)
教育部(10713)
国家社会(10493)
(10347)
人文(10074)
(9840)
创新(9683)
期刊
(38482)
经济(38482)
研究(24655)
(16082)
中国(15882)
管理(11905)
科学(10083)
学报(9854)
(8984)
大学(8078)
学学(7572)
财经(7169)
(6947)
金融(6947)
教育(6715)
(6128)
经济研究(6102)
农业(5910)
问题(4998)
业经(4960)
技术(4930)
世界(4919)
(4344)
国际(4237)
财会(3802)
会计(3677)
(3655)
论坛(3655)
(3617)
现代(3320)
共检索到116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正绪  苏世军  
文章利用《亚洲晴雨表》2008年的数据,检测影响亚太六个国家的国民对政府满意度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国民对他们所接受的公共服务相关联的项目如教育、医疗和公安的满意度在他们对政府绩效的评价中占有最重要的份量。个人对收入、工作和住房的满意度也占有重要的份量。受访者如果认为政府严重腐败或官员一旦当选就再不关心国民,他们就会对政绩表现加以否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条件似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当一国经济迅速发展时,国民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就会大很多。中国和印度等国的不同城市或地区的国民可能会对政府有不同的评价,这表明许多相关变量并没有在这次调查中得到反映。最后还要指出,国民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似乎与国际组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宁夏  
1985年,亚太地区六个成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主持拟定了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APEID)有关女童教育的方案,集中研究了有关女童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促进女童教育的措施和方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办事处(UNESCO,ROEAP)的要求倡导下。各国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了该项目的协作研究。本文拟对六国女童初等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女童教育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以及改善女童教育现状的政策、计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能对我国女童教育的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婷婷  梁昌勇  朱龙  徐枞巍  
公众满意度由顾客满意度引申而来,可作为政府绩效的评价标准之一,也是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效果的重要依据。文章依据全面性、层次性和科学性原则,在美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绩效公众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传统的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改进,利用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一级模糊评价值进行修正,最后根据实际案例对改进前后的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和评价。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保卿  李文娟  
公众满意度是对公众心理状态的测量结果,可以作为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之一,这是市场经济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在要求。政府绩效公众满意度的评价通常是通过对公众满意度的调查来进行的。调查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该调查方法可以将定性指标通过模糊数学定量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许琳  
21世纪初亚洲地位的迅速提升正在引起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东移。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目标,是要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里,"保持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能力,改善安全,扩大繁荣,促进美国的价值观"。为此,美国将以"前沿部署外交"为开端,按照"六条关键性的行动路线"向前推进:增强美国的双边安全同盟;深化美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发展与区域性多边机构的接触;扩大贸易和投资;打造基础广泛的军事存在;增进民主和人权。这表明,"现实的理想主义"构成了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战略理念。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柴智慧  赵元凤  
农业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通过介绍亚太国家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概况、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出可供中国政府支持农业保险开展的几点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红灿  喻凯西  
以经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特点,阐述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的内涵,讨论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模型的合理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迎红  张杏  
文章对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传统阅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壮  
以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为选题对象,采用公民满意度的主观测量方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实证所需模型,以成都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2个共识性理论结论,探索性地提出了1个论点。2个共识性理论结论是:第一,加强和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第二,以加强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推进社会建设事业的重点工作和基础抓手。1个探索性论点是:结合对成都市社会建设状况的实际调查研究,认为成都市社会建设绩效满意度的高水平与其持续8年的统筹城乡工作密不可分,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城乡社会体制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加强和推进社会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段尧清  宋硕  骆小兰  布和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分析调查问卷人口学变量的特点、特征结构、信度和各个维度的关系,得出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中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对已构建的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模型进行校验,给出基于结构方程的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修订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段尧清  冯骞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的相关概念,从中总结出与公众满意度较高程度相关的潜变量:感知价值、预期、政府形象等,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理论模型。同时,探讨下一步研究的大致方向和所需条件,为下一步的调查验证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国洪  
基于我国各级政府农业信息网站建成启用,且不断加大后续资金的投入力度,本文提出对泛珠三角九省区的省级农业信息网进行用户认知度、满意度和粘性度调研,作为其绩效改善的有效路径选择,更好地发挥我国各级政府农业信息网站的成本效益。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逄锐之  
离岸制衡战略是美国基于其相对孤立的地缘政治优势、雄厚的国家实力和全球同盟体系所制定的,旨在维持和延长其全球霸权优势、削弱潜在地区霸权国家影响,同时避免与其发生直接冲突的国家安全大战略。从小布什政府开始,美国在亚太地区开始奉行以对华制衡为中心的战略,其要义是在防止与中国产生直接对抗的同时,在该地区扶植与中国邻近的国家,以达到削弱中国在该地区影响、防止中国成为该地区主导国家、维持美国在该地区主导地位的目的。奥巴马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印太"政策战略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亦体现了离岸制衡战略的思路。美国的亚太战略今后将长期遵循这一战略的基本逻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佩尧  
90年代以来 ,美、中、日、俄和东盟“四国五方”关系构成了亚太多极格局的大体框架 ,并对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全局产生影响。中国必须在对外关系中趋利避害 ,谋求发展。冷战后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同时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和不利的因素 ,将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