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4)
- 2023(7714)
- 2022(6425)
- 2021(6103)
- 2020(5094)
- 2019(11702)
- 2018(11420)
- 2017(21588)
- 2016(11646)
- 2015(13314)
- 2014(13097)
- 2013(13018)
- 2012(12170)
- 2011(11226)
- 2010(10986)
- 2009(10577)
- 2008(10452)
- 2007(9036)
- 2006(8017)
- 2005(7594)
- 学科
- 济(51087)
- 经济(51002)
- 管理(36639)
- 业(31326)
- 企(25424)
- 企业(25424)
- 方法(20254)
- 数学(18242)
- 数学方法(18109)
- 中国(17036)
- 制(14865)
- 财(14656)
- 农(12959)
- 贸(11623)
- 贸易(11616)
- 易(11472)
- 体(10442)
- 学(10351)
- 业经(10309)
- 银(9462)
- 银行(9455)
- 行(9146)
- 土地(9044)
- 体制(8923)
- 融(8761)
- 金融(8759)
- 环境(8578)
- 农业(7883)
- 务(7874)
- 财务(7853)
- 机构
- 大学(172227)
- 学院(167882)
- 济(80929)
- 经济(79693)
- 研究(64099)
- 管理(62991)
- 理学(53755)
- 理学院(53106)
- 管理学(52483)
- 管理学院(52153)
- 中国(51792)
- 财(38708)
- 京(37493)
- 科学(34690)
- 所(31618)
- 财经(30317)
- 研究所(28461)
- 中心(28220)
- 经(27832)
- 经济学(27188)
- 农(25856)
- 经济学院(24335)
- 北京(24123)
- 江(23872)
- 院(23354)
- 财经大学(22740)
- 业大(21963)
- 范(20421)
- 农业(20282)
- 师范(20258)
- 基金
- 项目(110841)
- 科学(89261)
- 基金(85203)
- 研究(81627)
- 家(74864)
- 国家(74361)
- 科学基金(63322)
- 社会(56451)
- 社会科(53717)
- 社会科学(53707)
- 基金项目(44082)
- 自然(38749)
- 省(38063)
- 自然科(37831)
- 自然科学(37819)
- 自然科学基金(37191)
- 教育(36709)
- 资助(34794)
- 划(33971)
- 编号(30125)
- 部(27424)
- 制(26802)
- 重点(25504)
- 国家社会(25492)
- 成果(25448)
- 中国(24824)
- 教育部(23869)
- 发(23436)
- 创(22874)
- 人文(22202)
共检索到262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文津
氏族社会的解体和土地王有制度的兴起,出现了代表王朝对王有土地的管理,即《周礼》六官或称六卿中的地官司徒及其所属官员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完整的行政管理机构。同时,还出现了对王有土地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井田制。按照古文字的考释和古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圣民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契约理论和井田制时期有关历史史实、资料分析解释井田制度兴衰的整个过程,这种分析方法是基本可行的。但诺斯的部分观点,即人口压力和通货膨胀因素促使契约向自由化方向转变,在解释中国井田制衰落时是不成功的。诺斯的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分析中国井田制兴衰历史时,要做部分修正。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变迁 井田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贤磊 仇童伟 石晓平
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剖析了历史上井田制演变中农业生产组织,土地所有权,劳动者身份,税收、地租形式的演化规律,并从宏观社会结构、中观社会关系网络和微观行为人互动三个层次阐释了井田制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井田制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演变扩展了农民社会关系网络,促使社会阶级关系和农业生产组织发生转变,继而提升农民的资源支配权,诱使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税制的转变;社会阶层数量、规模和不同阶层资源占有量是农民社会身份的重要表征;不同阶级的表达性行为和工具性行为的均衡演变推动了社会结构演化。由此,本文结合当前农地制度研究成果,探讨了井田制演变对当前农地制度改革中的生产组织、产权确立、农地流转和非农就业...
关键词:
社会资本理论 井田制 农地制度 制度演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志文 包小忠
采用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西周时期井田制兴起和衰落的经济机制,认为在周王朝当时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稀少,缺乏有效的市场,很高的消费组合谈判成本使得井田制形式的劳动分成成为唯一理性的契约安排。而随着周王朝人口的增加和不断分封,市场出现了,这改变了井田制契约存在的条件。作为对新经济条件的反应,各诸侯国废除了井田制契约,建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和实物租契约。
关键词:
井田制 劳动分成契约 实物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昌
税,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税,是引起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推动力;税,是政府调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杠杆。税收作为典型的政治经济学,能够集中而深刻地反映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脉络,清晰透视王朝兴败盛衰的运动轨迹。远古时代,中国大地上活跃着诸多从事农业耕作的部落,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国家,没有阶级,当然也没有税收。相传伏羲氏结绳捕鱼,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神农氏遍尝百草。他们分别代表中国远古的渔猎时代、火器时代、巢居时代和农耕时代,这是人类早期经历的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蓝
《横向布局中国:论流域经济带崛起思考》一书(张子云、于武、杨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值得一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文津
中国最早的土地管理文津中国的土地管理出现很早,约在部落内部生产产生分工之后。专职管理土地的官员最旱出现在夏商国家形成时刻。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政治命脉所系。因此,五千年文明史上,很早就开始了对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土地的管理。中国农业起源于传说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国华 朱小静
本文通过对股田制的性质、风险、实施条件和发展趋势等作了全方位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在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现行制度约束条件下,我国应把股田制作为农村土地流转创新的目标制度。
关键词:
股田制 规模化 使用权股份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先东 李录堂 米巧
从历史角度,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追溯中国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同时总结历史改革经验,为当下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迁是公有制(国有制)与私有制的循环过程;土地制度的变迁是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均衡过程;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土地产权交易形式在历史演变中不断丰富。对于当下,(1)土地制度改革不应为土地流转而流转,要以产业为支撑调动社会生产积极性。(2)土地制度变迁是国家、集体和农民三个主体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权衡好国家与各利益主体的博弈是土地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3)"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土地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主流趋势,而土地混合结构化的改革思路不失为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戴岳明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实质就是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在一个农业国家里,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经济思想以致政府的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诚赞
首先推导合乎自然法则的土地产权理论,即"土地原理"。然后在对近现代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转移过程进行回顾的前提下,按照已推导的土地原理,对近现代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是否符合土地原理,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完善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前虎 崔莉萍
文章阐述了练习生制在清末民初、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练习生制的性质及管理现代性、市场自发性、企业主导性、剥削隐在性的特点。基于此,提出了探索多元合作模式的实践路径、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全方位的法治化保障体系三方面启示,对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练习生制 现代学徒制 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忠
对"李约瑟之谜"已有不同解答,但深入分析仍有必要。中国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过一段"停滞期",其原因至今未明。通过大跨度建立7种制度模式以求解答这两个问题。研究发现,土地、劳动和资本要素一样会受不同制度的约束而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而放松约束可以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当前,土地流转不过是土地要素约束的一次放松,它和100多年以前自由经济时代的土地制度不完全一样。未来的农业发展要力争让不同生产要素的制度约束获得同步的放松,实现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忠
对"李约瑟之谜"已有不同解答,但深入分析仍有必要。中国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过一段"停滞期",其原因至今未明。通过大跨度建立7种制度模式以求解答这两个问题。研究发现,土地、劳动和资本要素一样会受不同制度的约束而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而放松约束可以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当前,土地流转不过是土地要素约束的一次放松,它和100多年以前自由经济时代的土地制度不完全一样。未来的农业发展要力争让不同生产要素的制度约束获得同步的放松,实现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本文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探讨农地流转制度的变迁历程,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存在管理制度供给不足、管理主体不明确、地方寻租空间过大等问题,提出加强制度变迁的综合性和配套性,明确管理主体,以土地使用权能一致性为基础,逐步清晰产权,规范微观管理主体行为,保护农民利益,消散制度租。
关键词:
农地流转制度 管理主体 寻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