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38)
2023(15645)
2022(13469)
2021(12513)
2020(10398)
2019(23678)
2018(23411)
2017(44732)
2016(24619)
2015(27572)
2014(27324)
2013(27213)
2012(25022)
2011(22808)
2010(22766)
2009(20856)
2008(20442)
2007(18154)
2006(16070)
2005(13698)
作者
(75301)
(63127)
(62426)
(59268)
(39638)
(30226)
(28030)
(24844)
(23879)
(22200)
(21384)
(21280)
(19901)
(19742)
(19276)
(19175)
(19139)
(18377)
(17977)
(17785)
(16004)
(15378)
(15346)
(14541)
(14253)
(14025)
(13916)
(13834)
(12763)
(12610)
学科
(99669)
经济(99559)
(70938)
管理(63305)
(51410)
(48958)
企业(48958)
方法(42926)
数学(37199)
数学方法(36791)
农业(34037)
业经(26900)
中国(25004)
(23417)
(21823)
地方(20665)
(18579)
贸易(18572)
(18047)
(18027)
技术(15469)
理论(15144)
环境(15011)
(14907)
(14229)
(14211)
银行(14135)
(13766)
(13480)
(13446)
机构
学院(356451)
大学(355829)
(138758)
管理(138158)
经济(135848)
研究(124294)
理学(121069)
理学院(119667)
管理学(117417)
管理学院(116805)
中国(90839)
(85577)
科学(81993)
(75497)
农业(66609)
业大(65889)
(64751)
研究所(59798)
(58245)
中心(56425)
(51744)
(47689)
财经(47514)
师范(47127)
北京(46784)
(43849)
(43448)
农业大学(42536)
(41624)
经济学(39929)
基金
项目(251947)
科学(195906)
基金(181707)
研究(178613)
(161908)
国家(160506)
科学基金(135294)
社会(111491)
社会科(105186)
社会科学(105156)
(99749)
基金项目(97633)
自然(89908)
自然科(87780)
自然科学(87751)
自然科学基金(86186)
(84127)
教育(80246)
资助(73308)
编号(72701)
成果(58082)
重点(56745)
(54615)
(54521)
(52211)
课题(49482)
创新(48746)
科研(48445)
计划(47918)
国家社会(45589)
期刊
(153869)
经济(153869)
研究(98617)
(85916)
学报(68714)
中国(65992)
科学(60169)
农业(58488)
大学(51009)
学学(48601)
管理(45220)
(40258)
教育(35834)
业经(31014)
(29988)
金融(29988)
(27670)
技术(27507)
经济研究(22506)
财经(21927)
问题(21449)
(21309)
业大(20510)
科技(19260)
(18671)
图书(17366)
农业大学(17114)
资源(16910)
技术经济(16787)
理论(16658)
共检索到509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建民  王金霞  
本文利用大规模村级调查数据,描述了近10年来农村地下水水位的变动状况,并通过一阶差分模型量化分析了导致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很多井灌区农村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黄河和海河流域是下降最严重的地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降水减少是水位下降的重要气候因素;井灌区农业灌溉率和深水机井比例的增加会加速水位的下降;农村工业用水需求的增加也是加速水位下降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水根  叶皓研  张成龙  李枫  
针对华北平原农业灌溉地下水超采的问题,以房山节水示范区为例,采用机井取水量定额管理的方法,基于水文地质模型软件GMS,对示范区地下水位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取水量定额管理后,示范区2020年模拟的地下水位比现状回升了3.34m,比按现状取水量模拟的地下水位多回升了1.49m。机井取水量定额管理可以提高地下水位的回升力度,是实现区域地下水采补平衡的有效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昕  陆迁  
本文将水资源稀缺性感知划分为水量短缺认知、水位下降认知、风险认知、机井使用感受和灌溉感受五个维度,利用华北井灌区1168户农户户主的调查数据,运用边际结构模型(MSM)逆向概率加权(IPW)估计方法剔除气候、资源禀赋等伪关联因素的影响,实证分析了水资源稀缺性感知对农户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稀缺性感知影响地下水利用效率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其中间接影响发挥作用更大。直接影响是通过水量短缺认知和水位下降认知来实现的,即认知水平越高,地下水利用效率越高。稀缺性感知通过影响超采行为、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和水利设施维护等投入行为决策间接作用于地下水利用效率,且风险认知、灌溉感受和行为决策间存在交互效应。风险认知水平高导致超采行为频发,降低地下水利用效率;灌溉感受越差的农户水利设施维护动力越强烈,从而提高地下水利用效率;节水技术采用行为有利于实现地下水的高效利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宇  费良军  
在气候干旱的宁蒙引黄灌区,控制地下水位是防治土壤盐碱化、保证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灌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LM算法的灌区神经网络地下水位预测模型,并以宁夏河东灌区为实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灌区地下水系统的变化特征,对地下水位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龚亚珍  关宝珠  代喆  张惠  
农用机井的迅猛发展使地下水灌溉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使地下水面临超采严重和水位下降的严峻形势。为了可持续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政府需采取必要措施。鉴于地下水使用中存在的外部效应,合理控制机井密度可能是值得政府考虑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现有文献对机井密度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仍缺乏实证分析。本研究以兰考县为案例研究区,结合有关部门的机井普查数据和研究小组搜集的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发现机井密度与地下水位之间具有显著的关系。具体而言,当某一机井100 m半径范围内的机井数目每增加一眼,该机井的水位显著下降约15 cm;机井密度对水位的边际影响随半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研究建议:政府在今后应采取有关措施控制机井密度,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证制度建设等配套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去凡  王数  张凤荣  张蚌蚌  石建初  
以历史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探讨了地下水位下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对曲周县主要种植模式需水量及投入产出分析得出: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灌溉成本的增加,制约曲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成本的增加会促使农民耕种收益更高、风险更大的经济作物,增加了农村经济的风险,同时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曲周县地下水位在快速下降,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安全风险。建议曲周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最优化配置,完善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同时应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耕地的播种面积,达到提高粮食产量和持续土地利用的目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冬梅  王磊  万欣  徐庆  高德强  左海军  
[目的]了解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平原典型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区淡水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里下河平原两种典型淡水湿地植被(池杉针叶林和杨树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布设2个地下水水位观测井,并对井中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长期观测,分析其月际和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同时采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1个水文年的降水量和气温数据,分析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典型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池杉林几乎全年淹水,其月均地下水水位大于杨树林,而杨树林月际间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表现出季节差异;从季节动态看,池杉林和杨树林夏季的地下水平均水位相对于其他季节均明显要低。两种淡水湿地森林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受降水量影响程度不同,杨树林地下水水位月动态表现出滞后于降水量变化约1个月,而这种滞后性未体现在池杉林中。杨树林和池杉林地下水的月均水位与月均气温间均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淡水湿地森林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具有不同特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在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平原,降水量大小并不是影响该区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而气温则是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娟  王金霞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南亚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地下水市场可能会成为管理地下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市场发育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的地下水市场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发育,而且具有和南亚国家相类似的无约束性、地域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影响地下水市场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机井产权制度、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短缺程度等。预计未来地下水市场还将不断发展,然而它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建民  王金霞  
论文的目的是调查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地下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通过机井私有化而改变水资源利用的一些反应状况。研究以河北省农村地下水资源利用为例,论文中所用到的数据主要来自2006年在河北省随机调查的20个村。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农村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早期,农民开始打井利用地下水资源;从70年代开始,地下水资源的利用进入了加速期;而80年代中后期,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利用,随着机井数量的继续增加,一些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例如水位的下降等。研究发现,伴随着水位的下降,农民也逐渐做出了适应性反应,他们开始将一些机井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私有化。而机井的私有化将导致高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花林  程玲娟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耕地休养生息,推行土地休耕制度,以提高地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华北地下水漏斗区作为土地休耕的三个试点之一,主要目标是退耕高耗水的冬小麦,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以减少地下水用量,修复地下水环境。农户作为农村最主要的生产与经营主体,如何给予农户合理的补偿,使其有效地实施冬小麦休耕政策成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关键因素。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机会成本法与Logistic模型对意愿与补偿标准进行分析,探讨了河北衡水地下水漏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敖菲  于静洁  王平  张一驰  
论文选取分布于黑河下游段额济纳东河、西河沿岸具有代表性的6眼长期观测井,根据其地下水位旬观测数据(1990—2009年),应用统计特征分析以及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趋势检验法分析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990—2009年期间,东、西河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存在上中部浅、下部深的空间分布特征;下部地下水位埋深呈显著增加、上中部呈非显著性减少态势。各井地下水位埋深在2000年后不同年份出现了变化趋势转折。分析表明:2000年实施的生态输水是研究区地下水位得以逐渐恢复的根本原因,但输水量不足、抽取地下水灌溉是导致下部地下水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黑河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美  耿雅冬  张鑫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不合理地开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扩大、水质恶化、海水入侵等。恢复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海河流域地貌单元将海河流域划分为3种类型:山前倾斜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并确定了不同类型区地下水的生态水位。最后提出了恢复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青军  唐仲华  吴琦  刘建奎  
利用2008~2011年4年荆州地区36个水位观测孔、30个水质监测孔的连续监测资料,结合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了该区上部孔隙承压水水位和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荆州地下水位动态类型分为自然动态型和人为动态型两种,不同类型地下水水位动态规律在时空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呈现出周期性、同步性、特殊性等特点。41.67%~50%的监测孔地下水位处于稳定状态,22.22%~36.11%的监测孔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大于0.2m,19.44%~36.11%的监测孔地下水位上升幅度大于0.2m,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气候条件与人工开采条件影响。(2)荆州地区地下水质不容乐观,整体较差。连续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玉峰  罗专溪  于亚军  陈迎辉  张树刚  张清华  
京津冀西北地区是北京、天津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的支撑区域。为揭示京津冀西北地区地下水位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以张家口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81—2015年56个地下水位观测井连续观测数据、水文地质相关资料、气象数据、地下水资源开采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对研究区内坝上高原、柴宣盆地、涿怀盆地和蔚阳盆地四个地貌单元地下水位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四个地貌单元及下辖各区县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逐步加快。35年间坝上高原水位降幅3.59 m80%,其中第一个主成分主要为蔬菜总产量、猪牛羊肉总产量、年末总人口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地貌单元均可解释66%以上,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张家口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调配以及京津冀西北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立伟  延军平  
依据咸阳市1986-2008年地下水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咸阳市的气候干燥度和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咸阳市各分区地下水位以不同速率持续下降,到2010、2011年泾河两岸黄土高原区地下水位将比2008年分别下降0.6m和0.9m;黄土台原区降低0.52m和0.81m;河流阶地区降低1m和1.3m;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影响。(2)在1961-2009年间,咸阳市气候呈明显的变干趋势,且在1985年发生这种变干趋势的突变,影响着地下水位的变化。deMartonne气候干燥度和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关系,即气候越干燥地下水水位就越低。结果显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