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9)
2023(5879)
2022(5284)
2021(4715)
2020(4362)
2019(10135)
2018(10071)
2017(19460)
2016(11195)
2015(12712)
2014(13028)
2013(13049)
2012(12391)
2011(11233)
2010(11394)
2009(10664)
2008(10752)
2007(9970)
2006(8387)
2005(7437)
作者
(35841)
(30345)
(30254)
(28818)
(19006)
(14702)
(13911)
(11915)
(11299)
(10954)
(10339)
(10077)
(9944)
(9624)
(9580)
(9489)
(9482)
(9033)
(8843)
(8776)
(7750)
(7520)
(7397)
(6896)
(6871)
(6762)
(6733)
(6688)
(6287)
(6267)
学科
(47247)
经济(47208)
(27870)
管理(27644)
方法(25537)
数学(23178)
数学方法(22982)
(21214)
企业(21214)
(13671)
(11161)
(10896)
中国(10685)
(9405)
贸易(9405)
(9114)
农业(8980)
地方(8969)
业经(8699)
(7574)
(6994)
(6893)
财务(6880)
财务管理(6857)
环境(6681)
理论(6643)
企业财务(6444)
(6377)
银行(6320)
(6011)
机构
大学(168319)
学院(167122)
(66396)
经济(64972)
管理(61118)
研究(58214)
理学(53079)
理学院(52411)
管理学(51293)
管理学院(50986)
中国(41371)
科学(39510)
(39432)
(35752)
业大(32349)
(32089)
农业(32069)
研究所(29635)
(28707)
中心(26813)
(26103)
财经(23368)
北京(21952)
(21657)
农业大学(21520)
师范(21399)
(21103)
经济学(20611)
(20084)
(19853)
基金
项目(113654)
科学(86696)
基金(80669)
研究(77290)
(72610)
国家(72035)
科学基金(59359)
社会(47070)
(46126)
社会科(44588)
社会科学(44567)
基金项目(43480)
自然(40134)
自然科(39169)
自然科学(39154)
(38888)
自然科学基金(38496)
教育(36513)
资助(33460)
编号(31366)
重点(26188)
成果(25590)
(25009)
(24552)
计划(23358)
(23163)
科研(22676)
课题(21908)
创新(21744)
科技(21082)
期刊
(68669)
经济(68669)
研究(43501)
(35571)
学报(34969)
中国(30373)
科学(28506)
大学(24990)
农业(24381)
学学(23853)
(22713)
管理(18732)
教育(15915)
技术(13995)
(13389)
(12166)
金融(12166)
财经(11476)
业经(11354)
经济研究(11084)
业大(10088)
(10077)
问题(9859)
(9846)
技术经济(8922)
统计(8572)
农业大学(8520)
理论(7988)
科技(7901)
图书(7843)
共检索到236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存政  何丹军  骆爱兰  刘贤进  刘敏  季丽莉  
建立了井岗霉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紫外检测器UV,检测波长210nm,以甲醇与Na2HPO4缓冲液(pH=7,体积比为2∶98)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1,以甲醇/水(体积比为9∶1)为提取溶剂,以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并研究了井岗霉素在水稻叶片上的残留行为。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4.25%~102.25%,变异系数(CV)为1.64%~2.98%,最低检出限为0.92mg·kg-1,方法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或不添加表面活性剂9708的井岗霉素在稻叶中的半衰期(T1/2)分别为2.4和3.0d,最终残留量未检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继林  严小军  徐年军  冯凯  
建立了对虾中残留氯霉素(CAP)负化学源(NCI)的GC/MS分析方法。样品中CAP用乙酸乙酯提取,脂肪用正己烷去除,过聚苯乙烯型DiaionHP-20吸附层析小柱纯化样品,BSTFA-TMCS衍生后用NCI源选择m/z为466的特征离子为目标离子,在SIM模式下进行GC/MS分析。被检测CAP质量浓度在5~500μg/L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8。方法的最低检测限达到0.037μg/kg。当空白样品CAP水平为1~100μg/kg时,平均回收率达71.33%~95.29%,相对标准偏差为1.73%~7.45%。用此方法对市场上销售的人工养殖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云  刘新清  徐汉虹  黄炳球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苯噻草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苯噻草胺在植株、米糠、土壤、糙米和田水的添加回收率为80.40%~104.27%;苯噻胺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37~2.5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01~2.19 d,在稻田水的半哀期为0.41 d;收获的水稻糙米中苯噻草胺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卫星  龚道新  杨仁斌  邹雅竹  高海英  郭正元  
为评价青枯灵的环境安全性及指导科学合理使用青枯灵,建立了青枯灵在水稻中的残留量分析方法.水稻土壤、稻壳、稻草、糙米、植株中青枯灵残留量采用甲醇∶水混合液提取,采用三氯甲烷萃取(稻田水直接用三氯甲烷萃取),萃取液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淋出液经浓缩后再用甲醇定容,HPLC检测.当添加0.05~5.0mg/kg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79.23%~103.19%,变异系数为1.51%~9.33%.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82×10─10g,稻田水、土壤、糙米、稻壳、稻草、植株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mg/L,0.005,0.01,0.03,0.03,0.03mg/k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军  程东美  徐汉虹  张志祥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5%丁.苄可湿性粉剂(WP)中丁草胺在2006年和2007年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植株的降解动态,以及其在稻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丁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12%~92.82%、85.10%~96.17%和83.64%~93.49%;丁草胺在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动态符合1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植株茎叶的半衰期分别为4.99~5.80 d、4.79~5.55 d;在水稻田以常规剂量2 571 g/hm2和高剂量3 857g/hm2施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后,广东省和湖北省水稻植株中的残留量为0.173 8~0.223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宙明  林永  黄琼辉  邹华娇  曾强  刘新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推荐剂量下30%莎稗磷乳油在福建稻田系统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莎稗磷在稻田水、土壤、稻叶以及稻茎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36、1.37、1.41和1.34 d;收获时在稻秆、稻米、稻壳、水中均未检测出莎稗磷,在稻田土壤中有痕量的莎稗磷被检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月  张海南  韩召军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稻田施用dsRNA的环境稳定性,以便为dsRNA农药的高效应用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模板合成dsRNA,利用点滴法处理稻苗叶片,利用定量添加处理稻田水,定时取样测定观察。用痕量dsRNA简易检测方法分析水稻表面、水稻植株内和稻田水中的dsRNA残留动态。[结果]检测发现,在温室内,用dsRNA溶液(2 μL含3000 pg)点滴水稻叶片后,叶面上的dsRNA半衰期为16 d;测定处理植株内部的dsRNA发现,点滴处理后植株内的dsRNA逐步升高,至第12 d达到峰值,此后缓慢下降,叶面点滴处理后植株内外总dsRNA的半衰期为27 d。在处理植株体内dsRNA达到峰值时(处理后12 d)采集不同部分进行测定发现,老叶内浓度较高,处理叶片内和根内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新叶内浓度略低,其中新叶、根和老叶中dsEGFP浓度分别是处理叶片中的0.60、1.02和1.46倍。通过添加实验测定不同预处理稻田水中dsRNA的残留动态发现,稻田插管的原位水样中dsRNA的半衰期小于1 h,采集的原样水和经过滤纸过滤的滤样中,dsRNA的半衰期均在15 h左右,在滤样进一步去除蛋白后的灭活样中,dsRNA非常稳定,与在纯水中相似,在观察的28 d内基本无衰减。[结论]由此证实稻苗叶面处理,dsRNA可以被水稻吸收传导,并在水稻表面和体内残留较长时间;但dsRNA进入稻田水中会快速衰减消失,稻田水中的蛋白因子是导致dsRNA快速衰减的主要因素,底泥也有一定加速衰减的作用,而离子和浮游生物的直接影响较小。因此认为,稻田中施用dsRNA对环境产生残留污染的风险较小,但要延长dsRNA农药的有效防治期,就必须考虑剂型以促进植株的快速吸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礼栋  廖立洪  华文礼  毛军华  胡金根  
对毛竹竹腔注射 50 %甲胺磷原液后的竹叶进行了甲胺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竹叶中甲胺磷含量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减少 ;新打孔注射比用旧孔的残留量高。所以对胸径 1 2cm以上的毛竹注射 1 0mL·株 -1原液 ,胸径在 1 2cm以下的注射 0 5mL·株-1原液即可。打新孔注射甲胺磷 ,防治竹叶害虫效果好。表 2参 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雷  王树槐  汪霞  宋志超  班付国  周红霞  
研究吡利霉素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常规饲养条件下,对6头健康奶牛乳房注入方式给予盐酸吡利霉素乳房注入剂(5 mg/mL),每个乳区10 mL,连续2次给药,间隔24 h。停药后分别于第6、12、24、36、48、60、72、96和120 h对每头奶牛4个乳区挤得的混合奶进行采样,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各时间点牛奶中吡利霉素的残留量,结果统计以盐酸吡利霉素残留消除规律曲线及平均消除规律曲线表示。结果表明:吡利霉素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较快,48 h时6头奶牛牛奶中吡利霉素残留量平均值为94.0μg/L,已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100μg/L),到60 h时6头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维  魏瑞成  王恬  王冉  
为研究建立抗生素药物残留的环境生态风险性评估提供方法,建立了鸡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鸡排泄物经复合提取液均质提取后,调节溶液pH后,离心过滤,以ZORBAX SB-C18色谱柱作为固定相,用0.01 mol/L乙二酸、甲醇、乙腈按77∶11.5∶11.5体积比混合溶液为流动相,在375 nm波长状态下进行HPLC检测。金霉素浓度在0.1~10.0μg/mL之间,其标准曲线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999 8,在0.5~10.0 mg/kg浓度添加范围内,回收率71.46%~98.01%,日内变异系数0.89%~4.72%,日间变异系数1.94%~7.94%,检出限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美同  郭文  林仲锋  郑国兴  沈亚林  周凯  王蓓  金凤  朱鑫源  
在23~27℃水温中以每天200mg/kgb.w.剂量灌服土霉素五天,测定鳗鲡组织中土霉素残留的消除规律。停药后每天剖取五条鱼的肉和肝,用4%三氯乙酸-0.02mol/L磷酸氢二钠水溶液和三氯甲烷匀浆,用石油醚除去脂肪。水层用固相萃取C18柱净化后,用HPLC法在360nm下测定土霉素残留。色谱柱:ODS-5μ250×4.0mm。流动相:甲醇+乙腈+二甲基甲酰胺+EDTA-柠檬酸钠缓冲液=1+1.2+0.42+1.9。停药1天鱼肉中土霉素含量达到1.0mg/kg,停药7天降低至0.1mg/kg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冉  魏瑞成  刘铁铮  王恬  
研究了肉鸡经由饲料摄入不同剂量金霉素后其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量的变化,以及不同处理条件下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肉鸡分别摄入含金霉素204.23 mg.kg-1和589.66 mg.kg-1饲料,分别有62.37%和79.84%的金霉素被排入排泄物;排泄物中的金霉素残留浓度分别在6和8 h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少,到50和72 h分别降到检测限以下。金霉素在鸡排泄物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937)。排泄物中金霉素的降解方式主要是微生物降解和光解,并且与排泄物中金霉素含量有关,金霉素含量越高,降解半衰期越长。灭菌和避光处理明显减缓了金霉素的降解速率,灭菌兼避光处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惠芸华  蔡友琼  沈晓盛  于慧娟  
对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量测定过程中红霉素的分解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并随着酸度的增大,红霉素的分解也随之增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技术对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的分解产物的鉴定,发现红霉素主要的分解产物为红霉素A8,9-脱水-6,9半缩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进  姚晓云  李清  张宇  任春元  王嘉宇  徐正进  
以粳稻Sasanishiki和籼稻Habataki杂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叶片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4个QTL,包括叶长、叶宽、叶面积的QTL各3个和叶厚QTL 5个,分布在第1,2,5,6,7,11和12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在8.65%~24.45%之间。在第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QTL聚集区段(R566B-R1888),该区段存在着同时控制剑叶和倒二叶叶宽及叶面积的位点,贡献率均超过16.00%。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厚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叶片厚度的QTL位点与控制叶长、叶宽和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党姣  蒋明义  林凡  
运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ABA和H_2O_2诱导水稻热激转录因子基因OsHsfA4a和OsHsfA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BA和H_2O_2均能上调水稻OsHsfA4a和OsHsfA2基因的表达,分别在4 h处理时间内产生2个表达高峰;H_2O_2清除剂和抑制剂预处理试验证明,ABA对水稻OsHsf基因的诱导作用是通过ABA诱导产生的H_2O_2而实现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