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2)
- 2023(11867)
- 2022(10644)
- 2021(10194)
- 2020(8652)
- 2019(19905)
- 2018(19806)
- 2017(38398)
- 2016(20651)
- 2015(23544)
- 2014(23533)
- 2013(22921)
- 2012(20825)
- 2011(18640)
- 2010(18858)
- 2009(17037)
- 2008(16288)
- 2007(14051)
- 2006(12116)
- 2005(10523)
- 学科
- 济(81940)
- 经济(81842)
- 管理(58473)
- 业(55315)
- 企(46586)
- 企业(46586)
- 方法(41045)
- 数学(35996)
- 数学方法(35314)
- 农(21448)
- 中国(19888)
- 学(18765)
- 财(18331)
- 业经(17584)
- 地方(16990)
- 理论(14935)
- 贸(14692)
- 贸易(14683)
- 易(14249)
- 农业(14225)
- 和(13754)
- 环境(13336)
- 技术(12912)
- 制(12690)
- 划(11764)
- 务(11608)
- 财务(11534)
- 财务管理(11511)
- 企业财务(10841)
- 银(10718)
- 机构
- 大学(290840)
- 学院(289320)
- 管理(118443)
- 济(109914)
- 经济(107413)
- 理学(103534)
- 理学院(102376)
- 管理学(100181)
- 管理学院(99683)
- 研究(94302)
- 中国(68433)
- 京(62426)
- 科学(61455)
- 财(48286)
- 所(47025)
- 农(45991)
- 业大(45068)
- 研究所(43324)
- 中心(42736)
- 江(40389)
- 北京(39598)
- 财经(39518)
- 范(38579)
- 师范(38232)
- 经(35957)
- 农业(35855)
- 院(34826)
- 州(33446)
- 经济学(31724)
- 师范大学(31025)
- 基金
- 项目(206073)
- 科学(161319)
- 基金(149118)
- 研究(148467)
- 家(131118)
- 国家(129792)
- 科学基金(111335)
- 社会(91303)
- 社会科(86450)
- 社会科学(86423)
- 省(80172)
- 基金项目(79396)
- 自然(75006)
- 自然科(73136)
- 自然科学(73116)
- 自然科学基金(71751)
- 教育(68369)
- 划(67946)
- 资助(62619)
- 编号(61053)
- 成果(48551)
- 重点(45838)
- 部(44615)
- 发(42832)
- 创(42462)
- 课题(41477)
- 科研(39647)
- 创新(39543)
- 大学(38393)
- 教育部(38049)
- 期刊
- 济(115705)
- 经济(115705)
- 研究(80943)
- 中国(51733)
- 学报(47216)
- 科学(43919)
- 管理(42773)
- 农(41243)
- 大学(35506)
- 财(34798)
- 学学(33420)
- 教育(32879)
- 农业(29176)
- 技术(26123)
- 融(20149)
- 金融(20149)
- 业经(19346)
- 经济研究(18162)
- 财经(18070)
- 图书(16691)
- 业(15593)
- 经(15289)
- 科技(15074)
- 问题(14860)
- 理论(14088)
- 资源(14062)
- 技术经济(13968)
- 版(13488)
- 实践(13151)
- 践(13151)
共检索到408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雲 苏德 李新通 包扬 杨巍 赵艳华
对已有的冠层截留模型进行改进,以ArcPy函数库为基础借助遥感和GIS模拟技术,以半小时为时间步长对井冈山保护区2012年9月~2014年8月研究森林冠层降雨截留进行了模拟。在区域尺度上利用模拟结果对森林冠层年、月降雨截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整个保护区年均冠层降雨截留率为18.46%,截留量为257.60mm,不同森林类型区域尺度的年均截留率在17.26%~21.25%;月降雨量与各森林类型区域尺度的冠层截留率负相关,与截留量正相关。不过降雨量对截留量和截留率的解释程度分别只有约58%和72%。一个与月降雨量和月内雨量分配有关的参数PA对月截留量的解释程度可达0.84以上,通过分析得到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子恒 王怀领 王宇欣
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及方法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1.2998亿元/a,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0.8952亿元/a和10.4047亿元/a,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1.62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松 欧阳杰 吕丹 欧阳勋志
在对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林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有栲树分布的不同环境类型设置8个典型样地,以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资源位,以物种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状态指标,对栲树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栲树、罗浮栲、红楠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值,Ba为0.853、0.787、0.720,对群落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作用。杜英仅在两个资源位中出现,分布范围小,Ba为0.026,对资源利用能力弱;15个优势树种间的生态位高度重叠占4.8%,中度重叠占35.2%,低度重叠占60%,生态位重叠值不大,各树种因对共同资源的利用而产生的竞争不强,群落中优势树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欣 丁松 欧阳勋志
【目的】分析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为其恢复及次生林改造过程中的树种配置、人工抚育与综合定量评价林分空间结构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0年6月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于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具代表性的地段,分别对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3种典型常绿阔叶林群落设置标准地,每种群落类型各设置3块,对标准地进行调查,获取数据,计算群落的大小比数、混交度、角尺度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各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丝栗栲、罗浮栲和红楠群落的平均大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卓文 杨志海 张志永 陈玉生 崔鸿侠 袁玉万 朱传忠
以莲峡河小流域内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样地进行降水截留实测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穿透系数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多元线性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穿透系数、树干茎流率和降雨强度而预测林冠截留量模拟模型,实测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准确地估算马尾松林分的林冠截留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冉 王玉杰 王云琦 刘春霞 郭平
为了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对三峡库区内缙云山典型常绿阔叶林冠层截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2012年4~7月的气象和林分特征资料以及实测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等资料,分析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特征,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周降雨累计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模型参数对截留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34次降雨,总降雨量为522.1mm,平均降雨强度为1.3mm/h,大部分为低雨强、低雨量级、长历时的降雨;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的实测值分别为450.9、9.6和61.6mm,模拟值分别为446.1、7.7和6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裴铁璠 郑远长
应用系统论方法.从连续方程出发推演出次降雨通过林冠的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和林冠截留三个过程模型均为n+1阶常系数微分方程。用方程表述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过程,旨在揭示林冠分配降雨特征与动态规律。以穿透降雨为例,其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比较,相对误差不超过2%,与野外观测比较,多次平均相对误差为6%。笔者发现次降雨通过林冠这一多孔介质的穿透降雨、树干径流过程与电学中R-L-C电路暂态过程的方程具有同一形式。
关键词:
林冠,分配降雨,过程模拟,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家冈 万国良 张学培 王本楠
在林冠对降雨截留过程的研究中 ,将理论模型的考虑方法和经验模型的模拟方法结合起来 ,提出一种新的半理论模型。这个半理论模型既具有理论模型把过程与机理紧密联系的优点 ,又具有经验模型计算相对简单的长处 ,新模型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 ,也和理论模型的结果一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蕾 刘家冈
考虑由彼此间有间距的树冠组成的非均匀林冠内的降雨截留过程,将以前的林冠截留理论模型从水平均匀随机分布林冠推广到非均匀林冠,导出相应的偏微分方程和截留量的计算公式,并以实例运行该模型,以揭示非均匀林冠在降雨截留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特征。
关键词:
非均匀林冠 郁闭度 降雨截留 理论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彦辉 于澎涛 徐德应 赵茂盛
该文将常见的林冠截留降雨模型进行了分类.为充分利用以前不同形式的研究结果来定量评价大面积生态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十分有必要将它们转换为某一标准模型.该文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标准模型,并探讨了模型转换途径,汇总和分析了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林冠截留降雨,模型转换,模型参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立为 黄建华 周善义
报道了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144种,隶属18科113属,其中17种为广西新记录。属种组成分析表明,猎蝽科、缘蝽科、蝽科、盲蝽科和长蝽科是猫儿山蝽类的优势类群,构成保护区蝽类区系的主体,但属种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显示猫儿山仍有大量蝽类物种有待发现。区系分析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以东洋界种类和东洋界+古北界种类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东洋界性质,并与古北界有密切联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与华南区关系最为紧密。
关键词:
蝽类 区系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涛 赵明水 杨淑贞 庞春梅 王祖良 刘亮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古树名木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为了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古树名木资源状况,掌握它们的动态发展趋势,2002~2003年作者对该保护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古树名木共计5511株,隶属43科73属100种;优势种群突出,特有珍稀资源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经济文化价值;但有些古树名木生长势衰弱,亟须采取保护措施。表2参1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荣 潘文斌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不均,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53%。在海拔的影响下,保护区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坡度和坡向对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影响程度不同,只对中山草甸、阔叶矮曲林和人工植被等3种植被类型有较显著影响。从各植被类型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异系数看,海拔因子对植被类型的分布影响最大。图4表3参1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密 周红春 谭济才 余桂清
于2006—2008年间,对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馆藏标本,共整理、鉴定、记录天蛾科昆虫49种,隶属于5亚科30属,其中6种为湖南省新记录种.壶瓶山天蛾科昆虫区系成分以东洋成分为主.
关键词:
天蛾科 区系 壶瓶山 湖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传明 侯雨峰 吴丽媛
[目的]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内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和区内居民生计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方法]利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影响"专题调研的272份问卷,实证研究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结果]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中有利影响体现在通过发展旅游增加区内居民收入、为区内居民寻找替代产业和能源、对区内居民生计提供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利影响表现为限制资源利用、野生动物肇事、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