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
- 2023(1250)
- 2022(1093)
- 2021(1031)
- 2020(968)
- 2019(2159)
- 2018(2127)
- 2017(4051)
- 2016(2774)
- 2015(2903)
- 2014(3015)
- 2013(3074)
- 2012(3175)
- 2011(3007)
- 2010(2908)
- 2009(2540)
- 2008(2617)
- 2007(2461)
- 2006(2271)
- 2005(2113)
- 学科
- 济(8128)
- 经济(8116)
- 学(6296)
- 业(4381)
- 管理(4182)
- 方法(3994)
- 数学(3342)
- 数学方法(3247)
- 企(3226)
- 企业(3226)
- 水产(3022)
- 动物(2293)
- 财(1980)
- 动物学(1958)
- 农(1933)
- 贸(1877)
- 贸易(1877)
- 易(1834)
- 中国(1746)
- 地方(1576)
- 和(1541)
- 融(1533)
- 金融(1532)
- 理论(1483)
- 制(1466)
- 及其(1383)
- 农业(1295)
- 世界(1290)
- 教育(1286)
- 业经(1264)
- 机构
- 大学(41045)
- 学院(39045)
- 研究(20291)
- 科学(15897)
- 农(14240)
- 中国(13568)
- 所(13083)
- 济(12503)
- 研究所(12348)
- 经济(12208)
- 农业(11810)
- 管理(10716)
- 业大(9974)
- 京(9338)
- 理学(8937)
- 理学院(8779)
- 管理学(8425)
- 管理学院(8360)
- 院(8091)
- 中心(7963)
- 室(7956)
- 省(7794)
- 实验(7551)
- 江(7394)
- 实验室(7231)
- 研究院(7166)
- 农业大学(7141)
- 重点(6937)
- 业(6790)
- 部(6225)
共检索到60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尹洪滨 孙中武 孙大江
采用德国Partec Pas Ⅲ型流式细胞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Ceorgi)的体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在上述五种鲟鱼类的DNA含量中,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DNA含量非常接近,分别为12.24pg/N,11.60ps/N,11.59pg/N,三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黄旭雄 赵峰 施兆鸿 李伟微
比较了野生与养殖银鲳幼鱼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野生与养殖银鲳鱼体中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组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中均以赖氨酸含量最高,并且四种呈味氨基酸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养殖银鲳鱼体中脯氨酸含量较野生银鲳明显升高(变异系数为11.16%),但丝氨酸、酪氨酸及八种必需氨基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及精氨酸)的含量均较野生银鲳低。养殖银鲳氨基酸总量(54.17 g/100 g干物质)与必需氨基酸总量(27.16 g/100 g干物质)均分别低于野生银鲳鱼体中的氨基酸总量(57.92 g/100 g干物质)与必需氨基酸的总...
关键词:
银鲳 野生 养殖 鱼体 氨基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爱君 徐永江 柳学周 姜燕 李影 王开杰 方璐 王滨
为深入了解■鱼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并比较分析了3种■鱼[高体■(Seriola dumerili)、黄条■(Seriola lalandi)、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的消化系统(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肝脏)中5种消化相关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组织分布特点。结果显示,3种■鱼中5种消化相关酶主要分布在幽门盲囊、肝脏、肠道中。3种■鱼胃组织中胃蛋白酶活性比较无差异。幽门盲囊中胰蛋白酶活性:黄条■>高体■>五条■(P<0.05),高体■肝脏组织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鱼(P黄条■>高体■(P五条■>高体■(P五条■>高体■(P黄条■>高体■(P<0.05);3种■鱼酸、碱性磷酸酶活性组织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黄条■幽门盲囊组织中酸、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P<0.05)。研究表明,3种■鱼消化相关酶活性的组织分布特点基本一致,幽门盲囊是5种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除胰蛋白酶外,高体■其他4种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鱼,黄条■幽门盲囊和肠道5种酶活性显著高。结果可为揭示■属鱼类的消化生理特性、研制适宜■属鱼类消化特点和种特异性生长的高效专用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范兆廷 尹洪滨 宋苏祥 潘峰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青鱼等十三种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外周血红细胞的DNA含量。其中青鱼、草鱼、鲢和鳙的DNA含量比较接近,其2C值分别为2.20、2.18、2.18、2.15pg,四种鱼相比较,差异不显著。兴国红鲤、镜鲤、荷包红鲤的DNA含量也比较接近,其2C值分别为3.80、3.73、3.76pg。相比较差异也不显著。银鲫的DNA含量为6.09pg/N,与鲤比接近3:2。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DNA含量几乎相等,分别为2.27、2.20pg/N。虹鳟、鲟和团头鲂的DNA含量分别为3.47、11.73、2.66Pg/N。由DNA含量可见这些鱼类的血缘关系。最后讨论了测定鱼类体细胞DNA含量...
关键词:
鱼类,DNA含量,流式细胞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利群 孙效文 董崇智 尹家胜
以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达氏鳇(Husodauricus)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小体鲟(A.ruthenus)西伯利亚鲟(A.baeri)的基因组DNA为实验材料,用改进的DNA提取方法获得了完整的基因组DNA片段。通过25个SSLP及Ⅰ型引物对5种鲟鳇鱼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多态性引物筛选,获得11个能扩增出遗传多态性的有效引物,通过对5种鱼的PCR分析,平均遗传距离为0.748,遗传距离最大的为达氏鳇和小体鲟之间为0.9355,DNA分析结果还显示,鲟鳇鱼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十分低下(47.93%)。同时建立了5种鲟鳇鱼的聚类图。
关键词:
鲟 鳇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际英 李宝山 马晶晶 柳旭东 宋志东 苗淑彦 李培玉 王世信 黄炳山 张利民
为探讨养殖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亲鱼后代较野生亲鱼后代质量下降这一问题,本实验分析了野生与人工养殖(包括营养强化处理)褐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养殖褐牙鲆维生素营养强化的探索实验。结果显示,野生与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亲鱼卵中维生素A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野生亲鱼肝脏和卵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维生素E含量在野生和养殖亲鱼各组织内均有显著差异(P<0.05),仅肝脏中养殖亲鱼显著低于野生亲鱼(P<0.05),其余...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兆鸿 黄旭雄 李伟微 彭士明 胡盼 赵峰
分析了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在不同生长阶段(2006年6-9月)的体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养殖银鲳在进入幼鱼阶段初期,其体脂含量相对较低,随幼鱼的生长体脂含量逐渐升高,自7月底至9月银鲳幼鱼体脂含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显著高于6月至7月中旬期间的体脂含量(P<0.05)。在进入幼鱼阶段的初期(6月),鱼体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相对较低,显著低于7至9月间的SFA含量(P<0.05)。幼鱼初期时的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随着幼鱼的生长,鱼体PUFA与HUFA含量呈现降低...
关键词:
银鲳 幼鱼 人工养殖 脂肪 脂肪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金钗 熊邦喜 张小敏 朱玉婷 饶海鸥 马徐发
2010年6-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放养250、35、40和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和鲫分别为250、35、20、20和15尾;模式Ⅲ,草鱼、鲢和鲫分别为250、35和15尾)浮游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8属279种,其中,蓝藻门20属29种、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煜 曹煜成 文国樑 王善龙 李卓佳 徐武杰 胡晓娟
为探讨HACH速测法检测对虾养殖水体氮磷含量的可行性,应用HACH速测法和国标法(GB 17378.4-2007)检测对虾池塘水体NH_3-N、NO_2~--N和PO_4~(3-)含量,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及其相互关系;并研究了对虾养殖池塘水样直接过滤测定、过滤低温冻存和低温冻存过滤三种处理方法对NH_3-N、NO_2~--N和PO_4~(3-)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HACH速测法检测NH_3-N、NO_2~--N和PO_4~(3-)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检测结果与国标法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晓勇 索力 张颖 齐茜 张永旺 孙大江
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baerii)和小体鲟(A.ruthenus)卵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A)和脂肪酸(FA)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鲟鱼中,西伯利亚鲟卵内粗蛋白(22.6%)和粗脂肪(17.9%)含量最高,且与施氏鲟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小体鲟(P<0.05);三种鲟鱼卵内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占总氨基酸(TAA)均高于49%,且施氏鲟卵内TEAA占TAA的50.06%,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P<0.05)。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多的必需氨基酸(EAA)均为亮氨酸,种类间的色氨酸含量...
关键词:
鲟鱼 卵 氨基酸 脂肪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崔舒云 于润林 王卓群 张欣 韩刚 穆迎春 宋怿 程波
为研究养殖特色淡水鱼成鱼主要脏器系数,并探讨各品种组织器官重量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对杂交鲟(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史氏鲟A.schrenckii♂)、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鳜(Siniperca chuatsi)、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7种特色淡水鱼主要内脏器官测定和比较,并对各脏器重量和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拟合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除黄鳝鳃退化无此器官系数外,7种特色淡水鱼的脏器系数中心脏系数最小,肾脏、胃和肠的脏器系数居中,肝脏系数在所测器官中最大。脏器与体重关系上,杂交鲟肝脏和肠,斑点叉尾■肾脏、脾脏、胃、心脏、鳃、胆囊和肝脏,鳜肠和心脏,大口黑鲈鳃、眼睛、肝脏、脾脏、肠、胃,黄颡鱼鳃、眼睛、肾脏、胃、肠、心脏和肝脏,黄鳝胆囊、肝脏、胃、肾脏和肠,泥鳅鳃、眼睛、脾脏和肠的重量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符合线性关系。不同性别上,鳜的肝脏系数和大口黑鲈的鳃系数雌、雄之间差异显著,其他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鱼类之间脏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鱼类主要脏器重量与体重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关键词:
淡水鱼 脏器重量 脏器系数 回归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富亿
根据近年来的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初步分析了我国黑龙江的鲟鳇鱼资源现状、资源变动原因和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增殖与保护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坤 王子健 祝东梅 方礼豹 王卫民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对麦穗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以麦穗鱼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Cell LabQuanta SC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麦穗鱼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结果显示:麦穗鱼染色体数目2n=50,未观察到次缢痕及性染色体,亦未发现有随体,核型公式为18m+22sm+10st,NF=90;麦穗鱼二倍体细胞DNA含量为鸡血对照的1.38倍,绝对含量为3.18pg。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梦海 李慷 张文博 俞雪钧 湛嘉 吴宗文 刘利平
为获知不同罗非鱼养殖方式下水体中异味物质组成及含量变化,于2013年5月、8月和10月期间对海南文昌1座水库和6处全投料精养池塘,以及广东茂名3座水库、6处全投料精养池塘和6处立体养殖池塘(罗非鱼和家猪立体养殖)的养殖水体进行采样,利用吹扫捕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T-GC-MS)对水体主要土腥味物质: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发现:2-Mib为两地养殖水体中主要致嗅物质,含量为0~65.61μG/l;少量采样点检出GSM,含量为0~11.77μG/l。在3种养殖模式(水库、精养池塘和鱼猪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凯 刘利平 陈桃英 梁勤朗 吴宗文 邓棚文 湛嘉
对鱼菜共生系统、底排污系统、底排污+鱼菜共生3种养殖系统的水质变化和罗非鱼产出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微波蒸馏-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各系统水体中和罗非鱼肌肉中异味物质的含量变化。经过12周的养殖实验,对终重、生物量、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增重率等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发现,罗非鱼的产出效果从优到差依次为:鱼菜共生组、底排污+鱼菜共生组、底排污组、对照组;底排污+鱼菜共生系统水体中溶解氧在各时期均最高,其亚硝氮、氨氮含量在各时期均最低;底排污或鱼菜共生系统均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异味物质2-M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