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3)
- 2023(9860)
- 2022(8972)
- 2021(8523)
- 2020(7224)
- 2019(16515)
- 2018(16702)
- 2017(32131)
- 2016(17901)
- 2015(20061)
- 2014(19787)
- 2013(19568)
- 2012(17990)
- 2011(16137)
- 2010(15769)
- 2009(14222)
- 2008(13502)
- 2007(11679)
- 2006(10043)
- 2005(8535)
- 学科
- 济(64771)
- 经济(64704)
- 管理(47412)
- 业(45303)
- 企(38190)
- 企业(38190)
- 方法(31409)
- 数学(26894)
- 数学方法(26573)
- 学(18430)
- 农(16824)
- 中国(16161)
- 财(15014)
- 业经(14319)
- 地方(14046)
- 贸(11774)
- 贸易(11768)
- 理论(11580)
- 环境(11508)
- 易(11409)
- 和(11290)
- 农业(11227)
- 技术(10478)
- 制(10383)
- 划(9808)
- 务(9808)
- 财务(9749)
- 财务管理(9732)
- 企业财务(9226)
- 教育(9222)
- 机构
- 大学(246076)
- 学院(244589)
- 管理(96667)
- 济(89832)
- 经济(87740)
- 研究(85421)
- 理学(84569)
- 理学院(83551)
- 管理学(81968)
- 管理学院(81556)
- 中国(59883)
- 科学(58203)
- 京(52896)
- 农(47383)
- 所(44646)
- 业大(42930)
- 研究所(41411)
- 财(38546)
- 中心(37708)
- 农业(37625)
- 江(34318)
- 北京(33179)
- 范(31972)
- 财经(31677)
- 师范(31571)
- 院(31354)
- 经(28866)
- 州(28213)
- 技术(28055)
- 师范大学(25584)
- 基金
- 项目(177986)
- 科学(137662)
- 基金(127841)
- 研究(124602)
- 家(113880)
- 国家(112991)
- 科学基金(95537)
- 社会(74690)
- 省(70827)
- 社会科(70583)
- 社会科学(70563)
- 基金项目(69185)
- 自然(65917)
- 自然科(64329)
- 自然科学(64305)
- 自然科学基金(63122)
- 划(60126)
- 教育(56490)
- 资助(52821)
- 编号(50466)
- 成果(40363)
- 重点(40282)
- 发(37929)
- 部(37782)
- 创(37123)
- 计划(35043)
- 课题(34943)
- 科研(34835)
- 创新(34675)
- 大学(32506)
共检索到343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耀蓉 李登煜 张小平 梁如玉 陈强
研究了施用五氯酚钠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主要生化活性以及微生物的优势菌群。结果表明, 五氯酚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明显的影响, 对土壤细菌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有强烈的刺激效应, 而放线菌和霉菌则被严重抑制; 土壤呼吸作用强度、氨化作用强度、硝化作用强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 而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减弱; 芽孢杆菌B3、B4、B5菌株为污染土壤的优势细菌,青霉属为霉菌的优势属, 淡紫灰类群、粉红孢类群、白孢类群、金色类群、烬灰类群、轮生类群、青色类群从污染土壤中发生缺失。
关键词:
五氯酚钠污染 土壤微生物活性 优势菌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洁 王天顺 范业赓 何洁 黄芳 莫磊兴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外源镉(Cd)对甘蔗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讨Cd污染与甘蔗生长、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参考。【方法】盆栽条件下,以糖料甘蔗为材料,采用不同Cd浓度(0、25、50、100、250、500 mg/kg)进行污染处理至甘蔗成熟期,测定其株高、茎径、蔗茎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甘蔗株高、茎径和蔗茎产量随着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d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Cd污染使酶活性发生变化,随着Cd浓度的增大,特别达到100 mg/kg
关键词:
甘蔗 镉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珍 牛伟 戎宏立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三氯卡班(TCC)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mg/kg三氯卡班(TCC)处理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激活作用,20.0~70.0 mg/kg的浓度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对于真菌,2.5~20.0 mg/kg的浓度表现为激活作用,40.0~70.0 mg/kg的浓度开始阶段表现为激活作用,随时间推移,激活作用逐渐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随后又表现为激活作用且激活作用逐渐增强。各个浓度TCC处理对土壤中蛋白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1 d时抑制作用最大...
关键词:
三氯卡班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邵佳 周文晶 宋瑶 潘洋 秦华 陈俊辉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能否缓解长期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胁迫效应,为污染土壤生物质炭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竹材边角料(BB)、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蒲壳(PB)和玉米Zea mays秸秆(CB)制备的3种生物质炭分别以3%比例(炭土质量比)添加到长期受铅、镉污染土壤中,分析生物质炭短期施用下土壤养分、重金属有效质量分数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3种生物质炭添加均未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而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氯化钙可提取态铅、镉质量分数。与不施生物质炭处理相比,BB、PB和CB分别使可提取态铅质量分数显著(P<0.05)降低了69%、84%和72%;使可提取态镉质量分数显著(P<0.05)降低了26%、63%和36%,且PB处理显著(P<0.05)低于BB和CB处理。PB和CB添加均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pH(0.79和0.51个pH单位)、有机碳质量分数(37%和74%)、全氮质量分数(12%和41%),而BB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BB、PB和CB分别使土壤磷脂脂肪酸总量提高了33%~56%、革兰氏阳性菌提高了30%~41%、革兰氏阴性菌提高了40%~66%、放线菌提高了34%~52%、真菌提高了33%~79%,但3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除PB和CB处理的磷脂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BB处理)。3种生物质炭均显著(P<0.05)提高了脱氢酶活性(2~6倍),但未影响土壤基础呼吸速率,而PB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细菌胁迫指数(13.9%),提高了底物诱导呼吸速率。【结论】山核桃蒲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可作为较好的改良剂,降低土壤铅镉有效性,恢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图4表3参29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蓬蕾 吴凤芝 周新刚
连作障碍是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连作障碍的原因很多,而土壤微生物菌群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对于土壤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围绕连作引起的作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以及特异微生物的变化,提出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重点研究微生物菌群活性和功能变化以及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连作障碍的影响,同时对从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影响的角度和微生物细胞水平解决连作障碍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珣 陈宝楠 孙丽娜
为探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佳乐麝香(HHCB)与镉(Cd)复合污染土壤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采用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与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两种植物配合HHCB降解菌,对HHCB,Cd复合污染土壤进行联合修复研究,并使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孔雀草对Cd的富集效果要好于紫茉莉,且两种植物地上部分对于Cd的富集效果更好。HHCB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降解菌的降解效率降低,在HHCB含量为100Mg·kg-1时,最好的降解效果可达到63.58%,在HH...
关键词:
佳乐麝香 镉 联合修复 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邓秋穗 唐霞 蔡润 许瀚月 张睿韬 李冰洁 李司晨 徐恒 汪红
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制备微生物钝化剂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性质,筛选出能有效处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优良菌种CQ7与FQ2;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表征,并测定其生长曲线,鉴定FQ2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进一步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理化条件测定,测定得CQ7与FQ2的最适生长条件均为p H=5、转速180 r/min、温度25℃。经金属耐受和吸附实验,选定FQ2为工程菌,测序确定其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marcuscens)。将筛选所得菌种与相应理化条件相结合,
关键词:
微生物钝化剂 重金属污染 自动化修复仪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衣海青 刘训理
重金属污染与土壤微生物山东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衣海青,刘训理重金属污染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人们已做了大量工作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降解和矿质营养转化等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并与某些植物病害直接相关,因此这一研究领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健 刘伟峰 魏喜喜 禄彩丽 张梅 李建贵 张磊
【目的】研究枣专用微生物菌剂对干旱区不同土壤类型骏枣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枣园因地制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棕漠土及灌淤土骏枣园作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无拮抗微生物菌剂组合处理,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化学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对于不同类型骏枣园土壤,枣专用微生物菌剂能够起到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的作用;同一种微生物菌剂对不同土壤类型的作用效果不同,但总体上枣专用微生物菌剂对灌淤土类型骏枣园土壤的作用效果更好,说明枣专用微生物菌剂的筛选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及速效磷养分关系密切。【结论】不同菌剂处理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但总体有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且施用效果会因土壤类型的不同产生差异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绾彤 孟彤 齐彬 张威 张兆荣 林冬梅 林占熺 刘艳玲
对6个菌草品种种植前后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进行检测,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菌草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菌草的对照组(P<0.01),酸性磷酸酶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与速效氮、速效磷、全氮和有机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蔗糖酶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种植不同品种菌草后,巨菌草、象草、热研4号王草、桂闽引象草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AC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桂牧1号真菌多样性指数CHA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中多数细菌和真菌优势菌属均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之,种植菌草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东璇 肖鹏飞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白腐真菌Phlebia lindtneri GB1027对有机氯农药氯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腐真菌在土壤中较少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影响,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对氯丹的去除率相差不大。木屑、秸秆和马铃薯均可作为营养物和生长载体促进白腐真菌对土壤中氯丹的降解,其中木屑的强化效果最佳,其次为秸秆。本试验条件下,白腐真菌接种量越大,对氯丹的去除效果越好,当接种量为15~20 m L时生物修复效率最高。在氯丹浓度为5~100 mg/kg的污染土壤中,菌株均显示出较好的修复效果,尤其对100 mg/kg的氯丹的30 d平均降解速率达到最高的1.71 mg/(k...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氯丹 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采样分析了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 :毛竹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林间土 ,其 R/S值 (土壤酶活性比值 )平均为 1.5 3;从不同年龄竹来看 , 、 度竹竹根区细菌数量多于 度竹。毛竹竹根区土壤真菌数量也明显多于林间土 ,R/S值平均为 2 .0 5 ;其中 度竹竹根区真菌数量显著多于 、 度竹根区 ,差异达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无论是毛竹竹根区与林间土之间还是不同年龄毛竹竹根区土之间均无明显不同。毛竹竹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林间土 ,R/S值分别平均为 1.2 8、1.4 8、和 1.94 ,但在 、 、 度竹竹根区之间这 3类酶的活性...
关键词:
毛竹 竹根区土壤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符菁 赵远 赵利华 张玉虎 荆玉琳 胡茜 张艺 张晟 卫国华 申荣艳 朱雅红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娴 桂一峰 朱艳 符菁 朱雪松 朱显 赵远
【目的】探究单一及复合微生物菌群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盆栽试验,通过设置空白对照、施用单一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混合菌群4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结果】微生物菌肥的施用可以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其中混合菌群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产量提高了约17.71%。施用微生物菌肥有效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通过对土壤细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显著改变了土壤群落组成。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氮素对土壤酶活性(r=0.771,P<0.05)存在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α-多样性通过影响参与土壤碳、磷循环的微生物酶活性间接的影响水稻的产量。【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菌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水稻 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群落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志海 刘晶晶 付丽 卢冬雪 岳胜天 杨美英
为研究添加外源溶磷菌wj1和wj3对大豆根际土壤的影响及其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以吉林省主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吉育406"为材料,将wj1和wj3菌液施入到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分析外源溶磷菌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生长的R2和R6两时期,混合菌能显著增加黑土中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菌株wj1在整个生育期内提高了黑土磷酸酶活性;黑土添加溶磷菌对大豆根际各种微生物数量均有提高;菌株wj1有利于促进黑土中溶磷菌和自身固氮菌数量的增加,添加wj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