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4)
- 2023(18619)
- 2022(15902)
- 2021(14847)
- 2020(12099)
- 2019(27590)
- 2018(27461)
- 2017(52045)
- 2016(28104)
- 2015(31188)
- 2014(30943)
- 2013(30442)
- 2012(28206)
- 2011(25603)
- 2010(25606)
- 2009(23703)
- 2008(22518)
- 2007(20066)
- 2006(17890)
- 2005(15415)
- 学科
- 济(111408)
- 经济(111288)
- 业(80515)
- 管理(80018)
- 企(62948)
- 企业(62948)
- 方法(43380)
- 农(41721)
- 数学(35983)
- 数学方法(35584)
- 中国(33843)
- 地方(29237)
- 业经(28791)
- 农业(26871)
- 财(26145)
- 学(23134)
- 技术(22732)
- 制(21367)
- 贸(21063)
- 贸易(21044)
- 易(20363)
- 理论(19438)
- 银(18579)
- 银行(18539)
- 环境(18046)
- 行(17833)
- 和(17599)
- 融(17574)
- 金融(17571)
- 发(16976)
- 机构
- 学院(389332)
- 大学(385425)
- 管理(153507)
- 济(152146)
- 经济(148591)
- 理学(132073)
- 研究(131530)
- 理学院(130532)
- 管理学(128340)
- 管理学院(127613)
- 中国(99450)
- 京(82784)
- 科学(81357)
- 财(69102)
- 农(66283)
- 所(65057)
- 中心(60784)
- 江(59148)
- 研究所(58968)
- 业大(57634)
- 范(55562)
- 师范(55080)
- 财经(54351)
- 北京(52429)
- 农业(50664)
- 经(49269)
- 州(48494)
- 院(48179)
- 师范大学(44189)
- 经济学(44173)
- 基金
- 项目(264068)
- 科学(208231)
- 研究(198406)
- 基金(188599)
- 家(163139)
- 国家(161629)
- 科学基金(139414)
- 社会(124652)
- 社会科(117755)
- 社会科学(117728)
- 省(105630)
- 基金项目(100869)
- 教育(90678)
- 自然(88501)
- 划(87609)
- 自然科(86429)
- 自然科学(86411)
- 自然科学基金(84851)
- 编号(82852)
- 资助(75496)
- 成果(67057)
- 发(60126)
- 重点(58668)
- 创(57764)
- 课题(57293)
- 部(57063)
- 创新(53249)
- 国家社会(50326)
- 项目编号(49938)
- 科研(49359)
- 期刊
- 济(177726)
- 经济(177726)
- 研究(115427)
- 中国(82510)
- 农(64468)
- 学报(57938)
- 管理(56775)
- 科学(56105)
- 财(50901)
- 教育(50773)
- 大学(44545)
- 农业(44062)
- 学学(41553)
- 融(35803)
- 金融(35803)
- 技术(34664)
- 业经(33505)
- 经济研究(26671)
- 财经(25040)
- 问题(23206)
- 业(22163)
- 图书(21930)
- 经(21483)
- 科技(20331)
- 技术经济(18599)
- 版(18361)
- 商业(18032)
- 理论(17892)
- 现代(17691)
- 资源(17593)
共检索到586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翠玲 陈秋华 苏玉卿 肖婷婷
从乡村创意旅游产品及五感的内涵出发,认为五感视角下的乡村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围绕重点考虑的要素、鲜明的主题制定、塑造深刻的形象、去除多余干扰的信息、设计有价值的产品等要求,并进一步以棋磐寨采桑园为例,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面对其乡村创意旅游产品开发进行探讨,提出适当摒弃传统的产品开发设计理念、抓住景区主导特色选取开发重点要素、强调创意融入并重视游客体验、从游客感官视角充分考虑设计等建议,以帮助游客在旅游中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关键词:
五感 乡村 创意旅游产品 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葵
在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农村旅游逐渐成为一支生力军,但是其发展进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农村旅游开发中创意不足就是一个突出问题,它直接制约着农村旅游的深层次发展。本文在阐述创意农村旅游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旅游开发的现状,浅析引入创意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意开发对策。
关键词:
创意视角 农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环宙 童逸璇 吴茂英
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深度剖析国内外8个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社区,聚焦其创意经济开发的整体脉络与流程,探讨其基础条件、促进因素、创意模式和创意产出。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创意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市场、政策和生态等基础条件能够影响创意开发的方向和高度;有力的领导与合作、绿色发展理念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创意经济形成的驱动因素。基础条件和促进因素的互动催生了两大乡村旅游的创意模式:构建特色创意集群和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乡村性的创意开发能带来积极产出,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熟的创意模式与持续的创意产出能够反哺创意开发的基础条件与促进因素,使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达到内在平衡。
关键词:
创意经济 乡村旅游 乡村性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玉蓉
在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从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并从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构建多元营销网络、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等方面对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统筹城乡 乡村旅游 发展路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民坤 桑虹丽 梁建华
利用文化特色作为乡村旅游吸引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让文化活起来,不仅符合文旅融合大势,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也能促进乡村旅游地文化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调研地314名乡村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消费价值观和感知价值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的旅游消费者类型和研发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创产品研发时,外部感知性应作为吸引乡村旅游者消费的基础,行为功能性作为刺激购买行为的助推器,文化承载性可以成为保障旅游消费的必要条件。乡村旅游者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功能理性型(35.4%)、积极享受型(40.4%)、潜力发展型(11.8%)和面子感知型(12.4%)。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应避免产品同质化,创新民俗乡村特色,在注重实用功能性的基础上保障价格匹配品质,延伸文化传播链,促进文化消费体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颖
[目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促进"三农"发展的大战略,正在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发展迅速。山东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几年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文章以文化创意视角思考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开辟一条新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各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存在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创意 创意旅游 升级 山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旦珍
近些年来台湾创意农业旅游发展较好,吸引了大量游客的注意力。同时创意旅游这种模式也逐渐扩散到大陆,并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热潮。西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前景较好,本文将以乡村体验经济作为西藏旅游发展的指导内容,开发创意旅游模式,以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体验 西藏 创意旅游 开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静
本文建立基于层次分析融合SOM网络的产业融合演化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影响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权值,并根据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阶段,将SOM网络定量地模拟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这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即使处于较高水平,新产生的融合障碍影响因素过大,同样会使产业融合水平重新回到融合准备阶段。
关键词:
SOM网络 文化创意 乡村旅游产业融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晓英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大潮中,迎合城市人对自然向往心理的乡村旅游也得到快速发展。但大量同质化竞争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局限了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坚持差异化、真实性以及创新性开发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鲜明和易懂易记的产品主题、确定目标市场需求、赋予产品历史文化内涵、营造更多元的感官体验、围绕服务品质下工夫等开发模式,实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旅游与农业的融合、旅游与农村疗养的融合、旅游与教育的融合等方向,是产业融合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比较有利的几个方向,可以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 产品开发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露
将乡村旅游资源的魅力充分展示,设计开发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这是促进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体验经济理论,从内涵出发,分析体验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提出提升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及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体验价值的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
体验经济 乡村旅游 产品开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晓英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大潮中,迎合城市人对自然向往心理的乡村旅游也得到快速发展。但大量同质化竞争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局限了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坚持差异化、真实性以及创新性开发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鲜明和易懂易记的产品主题、确定目标市场需求、赋予产品历史文化内涵、营造更多元的感官体验、围绕服务品质下工夫等开发模式,实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旅游与农业的融合、旅游与农村疗养的融合、旅游与教育的融合等方向,是产业融合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比较有利的几个方向,可以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其市场竞争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 产品开发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金华 章锦河 陆佩雯 胡欢 李克强
后现代旅游理念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观。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采用实地研究与问卷调查方法,以长沙县开慧镇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后现代旅游是对现代旅游的继承性发展,后现代旅游需求是多样、复杂、甚至矛盾的,目前很难统一界定;(2)总体来看,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应该秉持绿色自然、情感体验、个性本我、健康公平等理念;(3)开慧镇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现有产品开发存在游客参与度不高,消费水平偏低,产品认知程度不一,新媒体营销收效甚微等问题;(4)探索性地设立了由13个影响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依据对游客的重要性程度将权重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并以此作为产品开发的参照;(5)提出了加强"大地艺术类""儿童旅游类""农家体验类""户外休闲类"4类后现代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今后,有必要加强对"后现代"或"跨现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研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超 王子岚 贾勤
"边界"效应多产生于一些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在促进原生态文化保护的同时却又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位于湘桂黔交界处的从江县岜沙苗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阐释了地域文化、心理防御和农业经济生活"边界"效应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合这三种"边界"效应,以突破和保护为思路,提出了旅游设施与产品营销升级、有限开发与游客引导、社区参与经营与利益分配等构成的联合驱动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跨越三重"边界",搭建村民与政府、旅游企业及游客沟通桥梁,对其他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亦有一定的适用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超 王子岚 贾勤
边界效应多产生于一些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在促进原生态文化保护的同时却又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位于湘桂黔交界处的从江县岜沙苗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阐释了地域文化、心理防御和农业经济生活"边界"效应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合这三种"边界"效应,以突破和保护为思路,提出了旅游设施与产品营销升级、有限开发与游客引导、社区参与经营与利益分配等构成的联合驱动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跨越三重"边界",搭建村民与政府、旅游企业及游客沟通桥梁,对其他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亦有一定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光华
贵州省乡村旅游产业出现于2000年左右,2004~2007年发展迅速,但随之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在互联网经济影响下,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业的产值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为了能够促进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稳步提升,文章对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发现了贵州省在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文化创新速度慢、产业模式落后等问题,该文进一步探讨了导致其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减慢的主要原因,并对"互联网+"时代背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与产业升级策略进行了阐述,结合贵州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提出了通过运营、销售模式的网络化改造,以促进文化创意乡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