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78)
- 2023(3075)
- 2022(2461)
- 2021(2364)
- 2020(1801)
- 2019(3876)
- 2018(3486)
- 2017(6170)
- 2016(3315)
- 2015(3709)
- 2014(3498)
- 2013(3106)
- 2012(3091)
- 2011(2859)
- 2010(2964)
- 2009(2394)
- 2008(2401)
- 2007(2167)
- 2006(2062)
- 2005(1860)
- 学科
- 济(10360)
- 经济(10333)
- 业(7914)
- 管理(7385)
- 企(6332)
- 企业(6332)
- 中国(4935)
- 农(4240)
- 财(2930)
- 业经(2718)
- 农业(2698)
- 学(2675)
- 方法(2621)
- 制(2441)
- 融(2425)
- 金融(2425)
- 理论(2353)
- 家(2332)
- 银(2276)
- 银行(2274)
- 关系(2211)
- 行(2197)
- 贸(2190)
- 贸易(2186)
- 教育(2160)
- 易(2147)
- 发(1903)
- 数学(1897)
- 数学方法(1866)
- 和(1860)
- 机构
- 大学(42885)
- 学院(42412)
- 研究(16712)
- 济(16631)
- 经济(16279)
- 管理(14377)
- 中国(12474)
- 理学(11863)
- 理学院(11689)
- 管理学(11482)
- 管理学院(11391)
- 京(9420)
- 科学(9378)
- 财(8700)
- 所(8297)
- 中心(7488)
- 研究所(7237)
- 农(7205)
- 江(7014)
- 范(6998)
- 师范(6949)
- 财经(6487)
- 北京(6200)
- 院(6066)
- 经(5995)
- 师范大学(5720)
- 业大(5661)
- 技术(5384)
- 州(5356)
- 农业(5345)
共检索到74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朱新林
清代学者相继对《晋书》开展了补撰艺文志的工作,传世的有五家。这五家《补晋书艺文志》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文献功底和较高的目录学修养,为后世学者研究晋代学术史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文献资料和良好的学术参照平台,是研究有晋一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但他们在编纂体例、收录范围、文献考证等方面各有长短,通过分析彼此的长处和弊端,有利于学者更好地利用这些文献资料,并对我们编纂《补晋书艺文志辑校汇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五家 补晋书艺文志 补晋书艺文志辑校汇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锦春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史志目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历来不乏研究者。本文试对历代《汉书艺文志》的研究情况进行评述,对有关代表性研究论著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寻绎历代《汉志》研究的发展趋势,推动学术的发展。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研究 评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宣标
殿本《明史艺文志》主要依据《千顷堂书目》删改而成,但《明史艺文志》中现存的疏误并不都源自《千顷堂书目》。在《明史艺文志》的成书过程中,后出的每一个稿本在删改、修订前一稿本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的错误。本文追源溯流,分析《明史艺文志》中五则疏误形成的具体原因。
关键词:
《明史艺文志》 《千顷堂书目》 正误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邵永忠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儒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在目录学史上有较大影响,也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关键词:
元史艺文志 三家补志 学术价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文献并不是当时所有实存文献的全部,从南宋王应麟到近代学者章太炎都曾对其阙收文献进行增补,从而在客观上系统地清理了先秦至西汉末年的文献散亡情况,为后人进一步研究这个时期的典籍和学术文化提供了较为完备的资料。只有结合历代学者的补阙所得,才能真正发挥《汉志》"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价值。然而,历代学者所补文献不尽完善:有些是没有形成文本的口传文献,有些不在《汉志》的收书范围之内,有些则以别名、异名或作为其它文献的一部分已然为《汉志》所著录。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阙收文献 补阙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云
《明史艺文志》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编纂过程,之间产生多部成果。这些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直为学者所研究,而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笔者借助新发现久已失传的清初学者黄虞稷的《明史艺文志稿》,及通过校理国图藏416卷抄本《明史》中的《艺文志》,从《志稿》所附四朝艺文的删削、条目的批改与微调、条目及小注删削等方面,对《志稿》到抄本《明史艺文志》这两部前后相承的作品之间的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
《明史艺文志》 删稿 目录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玉祥
介绍清代学者对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书类书目的增补情况,并对其特点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增补书类书目的变迁,厘清各个时代的书目区别、消长情况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以为读者有效地利用尚书学典籍提供一份比较全面、可信的书目。
关键词:
正史 艺文志 补正史艺文志 书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戴建业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经由对《汉志》所载典籍的叙录,追溯了六经的经典化历程和权力—知识话语的形成,探寻了各学术流派兴盛与衰微的动因,并进而考索了各科知识产生与消亡的社会语境。典籍在古代是最重要的知识载体,《汉书艺文志通释》对典籍的叙录考辨,自然也就成了别具一格的知识考古,本文阐释了校雠学这种知识考古的形式与特点。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戴建业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通过叙录解题,对《汉志》所载典籍进行了辨体、辨义、辨人与辨伪,考辨了《汉志》典籍各种独特的知识形态和存在方式,因而这种叙录解题构成了别具特色的知识考古,本文阐述了校雠学这一知识考古的形式与特点。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小林 李俊颖
武英殿本《明史·艺文志》经众人之手,历经数十年编纂而成,其中错谬之处难以避免。1974年问世的中华书局点校本虽对殿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证纠误,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点校本《明史·艺文志》仍有疏漏,今将"集部"15条讹误之处予以辨析、勘误。
关键词:
《明史·艺文志》 集部 勘误 原因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宣标
尤侗编纂的《艺文志》五卷是康熙18年以来的首部《明史艺文志》稿本。此书不易得见,以致有学者认为它已经亡佚,实则上海图书馆藏有此书的清刻本。依据这一新见版本,订正《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两处错误,并从序文、分类、断代等方面的对比论证尤侗《艺文志》对殿本《明史艺文志》的影响。
关键词:
尤侗 《艺文志》五卷 殿本《明史艺文志》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古月
史志目录对于考察典籍亡佚时间有着重要作用。顾实于《汉书艺文志讲疏》中多次利用史志目录判断典籍亡佚时间,惜其结论时有瑕疵。文章补正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中的失误,进而探讨在考察典籍亡佚时间时史志目录的使用问题及该方法的局限,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春晖
分析阐述了我国传统方志艺文志的目录学本性,总结了方志艺文志目录体系的特征,并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方志艺文志的目录学成就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
方志 艺文志 目录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湘铭
地方志中的"艺文志"保存了各地学者读书治学及著述情况,为梳理某地典籍之流传、学术之传承,以及学术研究之地域特征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更为重要的是,方志艺文志中的一些珍贵文献甚至可补正史之不足——或为校勘提供参考,或为辑佚充实材料。除此之外,方志艺文志还对弘扬地域文化、塑造地域文化品位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方志艺文志 辨章学术 文献价值 文化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傅荣贤
《汉志》以书目著录为主要形式“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中可以甄别出西汉今文经学内部齐学和鲁学之间的纷争。认为鲁学以《礼》、《鲁诗》、《谷梁春秋》、《鲁论语》为主要经典,它以礼乐为学术重心,重视家法和师承;齐学则是以《齐诗》、《公羊春秋》、《尚书》和《易经》为主要经典,其学罕言礼乐,长于发挥,而其所发挥又多以“天人之学”为旨归。
关键词:
《汉志》 齐学 鲁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