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3)
- 2023(11800)
- 2022(10595)
- 2021(9984)
- 2020(8441)
- 2019(19300)
- 2018(19384)
- 2017(37183)
- 2016(20636)
- 2015(22781)
- 2014(22651)
- 2013(22438)
- 2012(20616)
- 2011(18553)
- 2010(18175)
- 2009(16284)
- 2008(15747)
- 2007(13480)
- 2006(11486)
- 2005(9907)
- 学科
- 济(75960)
- 经济(75875)
- 管理(56047)
- 业(52719)
- 企(44309)
- 企业(44309)
- 方法(37589)
- 数学(32723)
- 数学方法(32299)
- 学(20380)
- 财(19542)
- 农(19113)
- 中国(18920)
- 业经(16530)
- 地方(16051)
- 理论(13022)
- 农业(12922)
- 制(12877)
- 贸(12842)
- 贸易(12836)
- 务(12728)
- 财务(12668)
- 财务管理(12643)
- 易(12450)
- 技术(12431)
- 和(12379)
- 企业财务(11952)
- 环境(11829)
- 银(10831)
- 银行(10761)
- 机构
- 大学(284929)
- 学院(282157)
- 管理(110113)
- 济(103614)
- 经济(101254)
- 理学(96310)
- 研究(96236)
- 理学院(95118)
- 管理学(93152)
- 管理学院(92661)
- 中国(67847)
- 科学(65682)
- 京(60574)
- 农(53488)
- 所(50013)
- 业大(48931)
- 财(46789)
- 研究所(46279)
- 中心(42598)
- 农业(42456)
- 江(40141)
- 财经(38237)
- 北京(37712)
- 范(36950)
- 师范(36477)
- 院(35126)
- 经(34878)
- 州(32989)
- 技术(31656)
- 经济学(30282)
- 基金
- 项目(204335)
- 科学(158094)
- 基金(147327)
- 研究(142297)
- 家(131234)
- 国家(130208)
- 科学基金(110132)
- 社会(86673)
- 社会科(82036)
- 社会科学(82014)
- 省(80765)
- 基金项目(79210)
- 自然(75434)
- 自然科(73655)
- 自然科学(73628)
- 自然科学基金(72295)
- 划(68587)
- 教育(65065)
- 资助(60854)
- 编号(56575)
- 重点(46083)
- 成果(45405)
- 部(43799)
- 发(42832)
- 创(42656)
- 科研(40144)
- 计划(39880)
- 创新(39853)
- 课题(39383)
- 大学(37546)
- 期刊
- 济(107671)
- 经济(107671)
- 研究(77828)
- 学报(55713)
- 中国(50102)
- 科学(48047)
- 农(47864)
- 大学(40594)
- 管理(39866)
- 学学(38569)
- 财(34785)
- 农业(33439)
- 教育(29830)
- 技术(23492)
- 融(20411)
- 金融(20411)
- 业(18024)
- 财经(17970)
- 业经(17566)
- 经济研究(17190)
- 图书(15660)
- 科技(15448)
- 业大(15403)
- 经(15191)
- 版(15061)
- 问题(14114)
- 林业(13752)
- 理论(13616)
- 实践(12707)
- 技术经济(12707)
共检索到396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伶 李晓林 杨志福 李春俭 张福锁
应用五室隔板法研究了三叶草根间菌丝桥对32P的传递作用。结果表明,菌根侵染供体植株根系之后,可以穿过隔板再度侵染受体植株的根系,从而形成植株根系之间的菌丝桥。这一菌丝桥将施用在供体植株的32P运输到受体植株。表明五室隔板法可以在排除其他养分传递途径的情况下用以研究三叶草植株根间菌丝桥在32P传递中作用。
关键词:
菌根 三叶草 菌丝桥 养分传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勇春 张俊伶 李晓林 冯固 杨志福
用五室方法研究了不同收获期三叶草根间菌丝桥对受体植株生长及体内磷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草根问菌丝矫形成以后,受体三叶草的生物量和体内磷的含量和浓度均有所增加,且与对照处理间的差异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表现的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为党 李晓林 杨志福 李隆
应用五室分隔法,通过玉米叶脉吸收~(32)P 而进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研究了 VA 菌根真菌在玉米和花生间作体系中对磷的传递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 VA 菌根真菌后,可在玉米、花生根间形成菌丝桥能将玉米体内的~(32)P 传递给花生,但传递量很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芳玲 田中民
【目的】研究解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同时接种,对低磷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生长于石灰性低磷土壤上红三叶草地上部的生物量及氮、磷营养吸收和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研究丛枝菌根真菌、4种解磷细菌(编号分别为B1、B2、B3和B4)单独接种及同时接种对石灰性低磷土壤植物生长及氮、磷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石灰性低磷土壤条件下,4种解磷细菌单独接种对红三叶草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和总吸磷量均无促进作用;单独接种丛枝菌根菌或不同解磷细菌与丛枝菌根真菌同时接种,均能显著提高红三叶草地上部干质量和总吸氮、磷量;在同时接种处理中,解磷细菌B4与丛枝菌根真菌间的相互作用对红三叶草的生长和氮、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邦平 陈俊愉 张启翔 郭良栋 陈瑞丹 蔡超
从北京、武汉、南京、重庆、昆明五个梅园和野梅主要分布区的云南嵩明、四川木里、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以及北京林业大学的梅圃中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采集梅花根际土壤300份。以梅花根际土壤和蛭石体积为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种植三叶草,培养4个月后,应用染色镜检法测定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三叶草根系的状况。结果表明:所有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都有丛枝菌根侵染;野生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高于人工梅园;四季的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丛枝菌根侵染在季节间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菌根 丛枝菌根真菌 梅花 三叶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芳 高瑾 张艳 李乔仙 梁倩
测定了白三叶草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相的黄酮含量为12.98 mg/g(12.98%),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3.89 mg/g(13.89%),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7.4 mg/g(7.4%),水相的黄酮含量为1.5 mg/g(1.5%);石油醚相对5种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对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
关键词:
白三叶草 黄酮含量 抑菌活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熠斌 刘婷婷 薛蓉蓉 吴磊 曾任森 宋圆圆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在供体与受体番茄根系间建立菌根菌丝网络,研究供体植株叶片被斜纹夜蛾取食诱导产生的抗虫系统防御信号可否通过菌根菌丝网络传递到受体根系,诱导受体植株根系产生防御反应.q-PCR分析表明,预先接种菌根菌Fm的供体植株被斜纹夜蛾取食后,其根系中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基因(AOC)、脂氧合酶基因(LOXD)、蛋白酶抑制剂Ⅰ和Ⅱ基因(PI-Ⅰ和PI-Ⅱ)转录水平显著高于仅被害虫取食和仅接种Fm的处理,以及既未接种Fm又未被害虫取食的对照.同时,与供体有菌根菌丝网络连接的受体植株根系中AOC、LOXD、PI-Ⅰ和PI-Ⅱ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无菌根菌丝网络连接、菌根菌丝网络连接被阻断,以及有菌根菌丝网络连接但供体植物叶片未被害虫取食的处理,这4个基因最高转录水平分别为无菌丝网络连接对照受体植物的19.5、11.7、9.0、19.0倍.可见,斜纹夜蛾为害叶片可产生系统性防御信号,诱导供体根系产生抗虫防御反应,并且通过菌根菌丝网络将防御信号传递到邻近健康受体番茄根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红群 宋勇春 李晓林 陆景陵
采用三室隔网培养方法,研究4种锌水平条件下接种菌根菌(Glomusmosseae)对三叶草生长的影响表明,施锌量对菌根侵染率、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接种菌根菌可使植株地上部磷含量比相应的对照增加近1倍,地下部增加2倍多;随施锌量提高,接种使地上部锌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地下部逐渐增加。
关键词:
丛枝菌根 锌 植物生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庆 王道本 邹松柏 易先宏
在调查核盘菌和三叶草核盘菌发生为害的基础上,以核盘菌菌株Rap-1和三叶草核盘菌菌株CMV-2为代表,比较了温度及降雨等因子对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在15~28℃下Rap-1菌丝生长较CMV-2快,但在8℃下则相反;Rap-1菌核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期间的温度较CMV-2菌核萌发时温度高,两者菌核萌发呈现出明显的先后秩序。春季降雨的波动导致2种核盘菌的菌核萌发出现波动。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核盘菌的致病性明显强于三叶草核盘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法卓 林熠斌 胡林 王杰 曾任森 宋圆圆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在供体与受体番茄根系间建立菌根菌丝网络(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 CMNs),研究机械损伤供体植株叶片诱导产生的防御信号可否通过CMNs传递给受体植株,诱导受体植株产生防御反应.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处理预先接种Fm的供体植株后,与供体有CMNs连接的受体植株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受体植株叶片和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和β-1,3-葡聚糖基因(PR2)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无菌根菌丝网络连接、菌根菌丝网络连接被阻断以及有菌根菌丝网络连接但供体植物叶片未机械损伤的对照处理,其叶片中,4种酶最高活性是无CMNs连接对照处理B的162.1%、69.1%、230.6%和54.6%,而叶片和根系中2个基因最高转录水平分别是无CMNs连接对照处理B的3.9、17.3和7.2、9.0倍.可见,机械损伤诱导供体番茄叶片产生的防御信号可以通过CMNs传递到邻近健康受体番茄植株,诱导其产生防御反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鸣宇 任毅晓 李旭 孙博扬 董小涵 殷秀杰
为研究外源激素对高加索三叶草(Trifolium ambiguum)种子萌发和根蘖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生理作用,本研究设置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两种激素分别对高加索三叶草种子与根蘖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 NAA浸种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高加索三叶草种子的发芽力,其中10 mg·L~(–1)的NAA处理效果最显著(P<0.05),发芽率由37%增长到55%,发芽势由38%增长到45%。IBA和NAA浸种均可以显著提高种子活力指数(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培礼 张宪洲 钟志明 钟华平
针对拉萨河谷的自然气候条件 ,选择了 9种三叶草品种进行集中品比试验 ,观察各种牧草的越冬率、生育期、高生长速率和产草量等生产形状。结果表明 ,拉萨河谷下游河谷区适合引种栽培三叶草 ,三叶草能够顺利越冬 ,能够取得与其它地区相似气候条件下的相当产量。在参试品种中 ,Zgrk880 2红三叶、Beskyd红三叶和Vesna红三叶是适宜于拉萨河谷下游的优良牧草品种 ,在越冬率、产草量、生长期和生长速率方面表现都是优良的品种 ,值得在拉萨河谷下游区推广。
关键词:
拉萨河下游河谷 三叶草引种 品种筛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丽莉 贾炜珑 张彦芹
以白三叶草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直接再生系统中不同基本培养基成分和激素浓度的研究发现:白三叶草下胚轴顶端细胞的分化能力最强,分化率在65%以上,子叶次之,下胚轴其他部位几乎不分化。高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有效提高子叶的再生频率15%,而对下胚轴顶端细胞的分化影响不大。在6-BA3mg/L+NAA0 08mg/L的浓度下,下胚轴上段的再生频率最高,达80%以上。
关键词:
白三叶草 外植体 植株再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涛 刘枭宏 谌芸 王润泽 李铁 翟婷婷 吴晨 宗永青
为探讨草类根系对荒坡紫色土的固土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该环境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空白对照、盆栽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盆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3个处理,8个月后分别取样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Win 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指标、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测定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结果表明,狗牙根的根系指标优于三叶草,且在根系直径(d)≤0.2 mm径级范围内更为突出;较之三叶草,狗牙根更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两种草类均能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