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2)
- 2023(2941)
- 2022(2524)
- 2021(2291)
- 2020(1933)
- 2019(4371)
- 2018(4379)
- 2017(7930)
- 2016(4395)
- 2015(4776)
- 2014(4601)
- 2013(4734)
- 2012(4484)
- 2011(4294)
- 2010(4267)
- 2009(3593)
- 2008(3430)
- 2007(3056)
- 2006(2906)
- 2005(2568)
- 学科
- 济(15962)
- 经济(15952)
- 业(8151)
- 管理(7761)
- 学(6649)
- 企(5901)
- 企业(5901)
- 方法(5704)
- 农(4874)
- 数学(4557)
- 贸(4538)
- 贸易(4535)
- 数学方法(4502)
- 中国(4487)
- 地方(4442)
- 易(4350)
- 土地(4028)
- 业经(3885)
- 农业(3280)
- 和(2978)
- 制(2651)
- 融(2650)
- 金融(2649)
- 问题(2624)
- 财(2600)
- 资源(2504)
- 物(2358)
- 银(2353)
- 银行(2323)
- 环境(2304)
- 机构
- 大学(59439)
- 学院(59224)
- 研究(27761)
- 济(22279)
- 经济(21784)
- 中国(19999)
- 管理(19680)
- 科学(19304)
- 农(17332)
- 理学(16404)
- 理学院(16085)
- 所(15871)
- 管理学(15742)
- 管理学院(15625)
- 研究所(14646)
- 京(14046)
- 农业(13746)
- 业大(13116)
- 中心(12157)
- 院(10453)
- 江(9780)
- 省(9615)
- 科学院(9237)
- 北京(9192)
- 财(8953)
- 农业大学(8847)
- 室(8287)
- 范(8271)
- 师范(8121)
- 研究院(8019)
- 基金
- 项目(43308)
- 科学(32507)
- 基金(30522)
- 家(29559)
- 国家(29384)
- 研究(27289)
- 科学基金(23299)
- 自然(17146)
- 省(16903)
- 自然科(16694)
- 自然科学(16687)
- 基金项目(16371)
- 自然科学基金(16357)
- 社会(15676)
- 划(15040)
- 社会科(14770)
- 社会科学(14767)
- 资助(12619)
- 教育(11748)
- 重点(10654)
- 编号(10063)
- 计划(10020)
- 科技(9775)
- 发(9766)
- 部(8879)
- 创(8713)
- 科研(8635)
- 创新(8294)
- 成果(7823)
- 专项(7613)
共检索到96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宸 黄庆阳 周庭宇 杨帆 谢立红 肖洋
【目的】为了探究火山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释放(或流失)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以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中落叶松、白桦、山杨为代表的优势植物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解速率及其养分释放动态差异。【结果】6种凋落物叶片的质量残留率在不同时间、树种、来源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Olson指数衰减模型,不同凋落物分解50%的时间是5.73~9.17 a,分解95%的时间是8.04~13.03 a,分解系数为0.545~0.994。分解速率表现为熔岩孤丘>熔岩台地且山杨>白桦>落叶松。从来源来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其C含量、N含量以及P含量均表现为熔岩孤丘>熔岩台地,N∶P值均小于14。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与C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N值呈显著负相关。C∶N值与N∶P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质量残留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相对于阔叶树种凋落物叶片,针叶树种凋落物叶片分解较慢。凋落物的C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P含量变化一致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且P元素相比C元素、N元素更不易被溶出,分解过程中,凋落物样品受到N元素的影响最为显著,N含量越高且C∶N值越低,分解速率越快。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庆阳 曹宏杰 王立民 谢立红 倪红伟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五大连池不同年代火山熔岩台地进行样方调查,在得到物种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火山熔岩台地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物种的科、属、种数量在新期火山中最低,随着火山形成年代的增加,老期火山植物物种的科、属、种数量最高;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17万a火山具有最大值(P<0.05),群落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28万a火山具有最大值(P<0.05),随着火山形成年代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在40~50万a火山具有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火山熔岩台地(P<0.05),随着火山形成年代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乔、灌、草不同层次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的pH值、全氮、全钾有明显的相关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沙刚 黄庆阳 徐明怡 谢立红 杨帆 曹宏杰
【目的】内稳性特征反映生物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和生化适应,与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策略有关。研究养分贫瘠环境植物不同器官的化学计量及其内稳性特征,为原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的适应策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针叶和阔叶2种生活型的4种乔木(落叶松Larix gmelinii、香杨Populus korean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数回归方法探究植物器官化学计量特征、凋落叶再吸收率和内稳性指数(H)的变化特征。【结果】4种植物的叶片磷含量均高于茎和根;落叶松根、茎和叶的C∶P和N∶P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P白桦>山杨>香杨,差异显著(P白桦>香杨>落叶松,差异显著(P<0.05)。4种植物N、P和N∶P的内稳性指数(H_N、H_P和H_(N:P))平均值分别为13.82、13.70和15.59,落叶松不同器官的H_N为弱稳态型及弱敏感型,其他3种植物不同器官的内稳性均为稳态型,粗枝与叶的H_N、H_P和H_(N:P)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生活型植物不同器官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存在差异;植物以提高养分的再吸收率来适应养分贫瘠环境以维持自身生长。内稳性指数较低的落叶松将逐渐替代内稳性较强的香杨和山杨而成为优势物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宏杰 王立民 徐明怡 黄庆阳 罗春雨 谢立红 倪红伟
以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苔藓、草本、灌丛、矮曲林、针阔混交林5种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及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苔藓地衣群落的微生物量及其对土壤养分库的贡献率(SMBC/TOC,0.49%;SMBN/TN,0.87%;SMBP/TP,1.27%)低于其它植被类型,随演替的进行,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对土壤养分库的贡献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下与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胞外酶活性[α-1,4-吡喃葡萄糖苷酶(αG),β-D-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β-1,4-木糖苷酶(XYL),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磷酸酶(PHOS)]均存在差异,CB、XYL、LAP和PHOS的活性随演替的进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针阔混交林的βG、CB、XYL、NAG、LAP和PHOS活性分别为628.14、156.44、112.56、516.43、608.19和1 140.36 nmol·g-1h-1,显著高于其它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与7种胞外酶活性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1);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总有机碳、速效磷、铵态氮和C:N具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αG、βG、CB、XYL和LAP与土壤铵态氮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AG和PHOS与速效磷和C:N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硝态氮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谢立红 黄庆阳 曹宏杰 杨帆 王继丰 王建波 倪红伟
【目的】分析五大连池4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结构特征,揭示蒙古栎种群的生存现状,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五大连池火山森林植被的演替、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种群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种群存活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结构及动态,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结果】4座火山蒙古栎种群均低龄数量不足,以Ⅴ~Ⅶ龄级成熟树个体为主,表现为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Ⅱ型;生存分析表明:4个种群具有前期逐渐减少、中期趋于稳定的特点,但危险率加剧上升,种群在Ⅵ龄级之后开始进入生理衰退期,预示种群后期有衰退的趋势;数量化动态分析表明:东焦德布山、小孤山和南格拉球山蒙古栎种群忽略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大于0,种群表现为增长型,考虑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等于或趋近于0,种群表现为稳定型,而尾山蒙古栎种群V_(pi)和V'_(pi)都小于0,种群表现为衰退型,且4个种群对外界随机干扰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时间序列预测表明:4个种群在未来2、4、6个龄级后个体数量均有减少趋势。【结论】4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当前均为稳定型,但小树阶段有限的环境资源导致个体数量下降趋势显著,种群老龄个体数量发展潜力较小,形成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瓶颈,随着种群发展有向衰退转化的趋势。图5表5参4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立红 黄庆阳 曹宏杰 杨帆 王继丰 杨立宾
【目的】五大连池火山生境植物在土壤水分和营养物质等严重缺乏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存策略,研究单种植物叶性状对生境因子的响应,对深入了解火山生境植物生长限制因素及养分利用策略意义重大。【方法】以五大连池6座火山黑桦为研究对象,测定7项叶性状和9项土壤指标,采用Pearson和冗余分析法分析黑桦叶性状特征及其与生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叶片磷含量(LPC)、叶片钾含量(LKC)、叶片碳磷含量比(LC/P)和叶片氮磷含量比(LN/P)这4种叶性状在6座火山间都有显著差异,老黑山的LPC显著偏高,LC/P和LN/P显著偏低,黑桦叶性状的变异系数除LKC外都小于30.00%。2)6座火山黑桦同时具有同速和异速这两种叶性状间的权衡关系,以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为主;黑桦叶性状叶片面积(LA)、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碳含量(LCC)、叶片氮含量(LNC)、LKC、LC/P、叶片碳氮含量比(LC/N)和LN/P在分化中起到主要作用。3)冬季降水(PCW)是影响叶性状气候条件的主导因子,对LA、LC/P、LN/P、LC/P和LCC都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对LC/N、LPC和LDMC都产生显著的负效应。铵态氮(A-N)、速效磷(A-P)和全钾含量(TKC)为影响叶性状和土壤养分的主导因子,A-N对LCC、比叶面积(SLA)和LDMC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对LA产生显著的负效应;A-P对LDMC产生显著的负效应;TKC对LC/N和LDMC产生显著的正效应。【结论】6座火山黑桦叶性状受火山喷发的特殊性、坡向、气候条件和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叶性状间以同速和异速两种权衡关系来实现其对火山生境有限资源的最佳利用,黑桦生长过程中同化碳的营养利用效率较低,氮元素和速效磷对其生产力起限制性作用,钾元素对养分元素的保存能力等起到显著正效应。
关键词:
五大连池火山生境 黑桦 叶性状 生存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秦利 陈乔伟
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养老机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养老机构绩效评价还不够完善,而养老机构绩效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养老机构的发展。文章通过构建养老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林区养老机构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地区养老机构绩效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林区养老机构绩效评价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林区养老机构 绩效评价 五大连池林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洪亮 孙玉友 魏才强 张艳茗 曲金玲 程杜娟 解忠 宋泽 刘春光 姜龙 徐德海 时新瑞
为揭示火山熔岩石板田土壤环境对提升寒地水稻稻米品质的机制,选取黑龙江省牡丹江响水火山玄武岩天然石板地水稻田(T1)和临近5.2 km的非石板地水稻田(T2),采集土壤样本测定理化性状和元素含量等指标,并测定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叶片光合参数、植株各部位N、P、K养分吸收、籽粒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及稻米品质指标,分析各品质指标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T1土壤中有机质、有效硅及镁、铁、锌、硒等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T2(P<0.05)。2)水稻各生育时期,T1水稻叶片的SPAD均显著高于T2(P<0.05),且植株鞘和叶、茎、穗各部位N、P、K养分的吸收和积累也显著高于T2(P<0.05)。3)拔节-成熟期,T1水稻单穴干物质重显著低于T2(P<0.05),而单茎干物质重则显著高于T2(P<0.05)。4)T1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在灌浆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而谷氨酰胺合成酶在籽粒整个灌浆进程中酶活性均显著高于T2(P<0.05)。5)T1条件下稻米的17种氨基酸含量及Mg、Fe、Zn、Se等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T2(P<0.05);T1稻米的垩白米率、垩白度、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T2(P<0.05),整精米率和食味评分均显著高于T2(P<0.05);T1土壤可使水稻籽粒淀粉的峰值粘度升高,同时降低了籽粒淀粉的最低粘度、衰减值和回生值等淀粉RVA特征值。综上,火山熔岩石板田土壤环境可促使水稻植株光合能力及水稻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升高、促进植株对N、P、K养分及天然腐殖土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增加整个灌浆结实期或灌浆后期淀粉形成的关键酶代谢活性,进而改善稻米品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序强,李华,董雪旺,张桂兰
以生态学中的阻力面理论为依托,创建了符合旅游规划需要的旅游地阻力面理论模型,构建了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地、旅游区域之间联系的阻力层次体系,建立了旅游空间联系关系的影响因子系统,提出了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指导区域、地方及旅游区规划中的作用,并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为例展示了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地方旅游开发建设实践中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
阻力面 旅游地 空间联系 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郁善 荣俊冬 陈礼光 张玲玲 夏海涛 张志欣
对沿海沙地小叶龙竹林的凋落物及养分月动态特征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凋落物量月动态波动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和9月,2005年1月和7月处于低谷.凋落物各营养元素组分平均值大小为N>K>P.N、K养分含量月动态变化幅度相对较大,P变化相对平稳.凋落物N年归还总量最高,K年归还量次之,P年归还量最低.凋落叶分解速度最快,分解6个月残留率为51.43%,竹枝分解速度最慢,6个月后残留率为83.27%.分解1 a后竹叶残留最少,笋箨其次,竹根残留的最多.应用二次方程对小叶龙竹各器官分解剩余量与分解时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出模拟方程.
关键词:
小叶龙竹 凋落物 分解 养分 滨海沙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洋 张健 冯茂松
研究四川洪雅县4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4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5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最低;4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32、86.90、67.72和66.37kg·hm-2,且N>K>Ca>Mg>P,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枝、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18.2%和36.1%,分解系数分别为0.176~0.214和0.383~0.445,半衰期分别为3~4年和1~2年,周转期分别为14~17年和6~8年。5种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Mg>Ca>K>N>...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分解速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兆飞
采用网袋法研究木荷Schima superba叶凋落物分解及其养分动态。结果表明:木荷叶凋落物分解1 a后质量损失率为41.5%,分解率为0.001 6 d-1,完成50%分解以及完成95%分解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36和5.47 a。分解过程中,氮存在一定的富集现象,磷处于波动的富集状态,钾呈现单调下降的变化趋势,而碳氮比和碳质量分数都是前期少量上升而后期下降。各营养元素的年释放率大小顺序依次为钾(81.3%)>碳(54.8%)>氮(35.7%)>磷(28.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彭少麟 毕华 张洪溢 李志安 马文辉 李妮亚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笔者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了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 .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 1个 ,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 ,年均气温为主要差异 ,达 3 7℃ .各样地分别收集了 1 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 .其中 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 ,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做为单种样 .1 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 ,共计6类凋落叶 ,交互置于 2个样地分解 .结果表明 :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 .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 0 在 3 7~ 7 5范围内 .在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