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
2023(977)
2022(836)
2021(867)
2020(663)
2019(1666)
2018(1590)
2017(3051)
2016(1689)
2015(1807)
2014(1793)
2013(1984)
2012(1900)
2011(1882)
2010(1775)
2009(1379)
2008(1384)
2007(1320)
2006(1228)
2005(1161)
作者
(4353)
(3640)
(3564)
(3562)
(2414)
(1736)
(1665)
(1527)
(1366)
(1301)
(1283)
(1278)
(1229)
(1207)
(1144)
(1142)
(1135)
(1054)
(1030)
(978)
(921)
(915)
(884)
(863)
(861)
(826)
(814)
(771)
(747)
(713)
学科
(12006)
经济(12000)
管理(5801)
地产(5245)
(5245)
房地(5245)
房地产(5245)
城市(3420)
城市经济(3327)
经济管理(3216)
方法(2687)
数学(2509)
数学方法(2497)
(2451)
(1849)
企业(1849)
中国(1784)
地方(1534)
(1496)
(1296)
(1284)
税收(1239)
(1237)
(1099)
(1016)
(963)
金融(963)
市场(934)
地方经济(823)
(783)
机构
大学(21185)
学院(20366)
(9539)
经济(9381)
研究(8330)
管理(8010)
中国(6648)
理学(6434)
理学院(6315)
管理学(6244)
管理学院(6199)
(5174)
(4542)
科学(4369)
(4168)
中心(3989)
财经(3895)
研究所(3651)
(3638)
(3299)
(3208)
经济学(3168)
(3060)
北京(2991)
财经大学(2980)
经济学院(2870)
业大(2837)
(2600)
师范(2574)
(2539)
基金
项目(12701)
科学(10011)
基金(9536)
研究(9032)
(8361)
国家(8307)
科学基金(7006)
社会(5944)
社会科(5690)
社会科学(5689)
基金项目(4974)
自然(4544)
(4516)
自然科(4454)
自然科学(4452)
自然科学基金(4381)
资助(4178)
教育(4097)
(4012)
编号(3229)
(3021)
成果(2795)
重点(2770)
(2595)
教育部(2595)
国家社会(2525)
大学(2512)
(2483)
课题(2456)
(2452)
期刊
(11107)
经济(11107)
研究(7429)
中国(4920)
(4307)
管理(3264)
(3216)
金融(3216)
学报(3175)
科学(2793)
(2655)
大学(2511)
学学(2363)
经济研究(2065)
理论(2019)
财经(1996)
教育(1965)
价格(1948)
实践(1880)
(1880)
农业(1805)
(1734)
技术(1404)
问题(1396)
(1289)
(1287)
统计(1202)
(1090)
会计(1056)
业经(1049)
共检索到36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迅雷  
第一,未来房价为什么会涨?因为房价跟供求关系有比较大的相关性,一方面需求在上升;另外一方面供给没有跟上。无论是新开工面积,还是拿地这两方面的意愿不强,一方面需求在回升,行业供给有滞后,这个滞后需要6~9个月,从下半年开始新开工面积会下行,会影响2015年下半年房地产的供给,如果供给要增加得等到2016年。原来为了去库存可以压低价格,现在不急着卖了,反正市场需求在增加,不涨价就已经是很好了。第二,从15年的数据来看,供给面积同比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子勋  
在2013年3月13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作出了2013年货币政策走向趋于中性的表态。央行之所以选择中性的货币政策,笔者认为有以下几大理由:第一,市场流动性仍有收紧的空间。央行2013年3月10日公布的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前货币环境仍较为宽松。前两月M2增速超过13%的增速目标,2月M2余额同比增长了15.2%,新增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也处于历史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高估,而人民币汇率高估会通过劣化外资质量、抑制贸易发展、助长货币投机、扭曲产业结构、增加金融风险等途径妨碍我国经济的健全发展。基于以上判断,近期内我国应该坚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立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军  
消费总量有低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但它并不是一个最终消费的概念,无法准确完整地衡量真实消费水平。此外,由于统计体系自身的缺陷和不完善,一些事实上存在的新型消费等经济活动,并未被纳入统计范畴,而这部分恰恰是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才可能出现的现象。在经济转型阶段,这个由民间主导的消费活动,其体量正在逐渐变大。有关机构研究显示,"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家云  郭娟娟  
文章基于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283个地级市房价数据匹配得到的微观数据库,实证考察房价上涨是否导致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显著提高了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概率,其中,房价上涨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绿地投资企业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推动作用更大。研究还发现,劳动力成本效应是房价上涨推动外资企业撤离的主要渠道,且房价上涨通过助推低效率企业退出中国提高了所在地区-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总体而言,虽然房价上涨导致了外资企业撤离,但通过倒逼机制提升了资源再配置效率,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靖  陈斌开  
结合中国宏观住房价格和城镇住户调查(UHS)2002—2009年微观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住房价格上涨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探讨房价上涨的社会福利后果。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主要抑制了低消费家庭的消费,是中国消费不平等扩大的重要推动力。其作用机制是"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房价上涨对无房户消费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拥有1套房家庭的消费也有显著负面影响,只有拥有多套房且人均面积很大的家庭才能享受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钱津  
本文认为,国家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不等于不允许房价上涨。治理当前房价过快上涨可采取三项治本措施:一是迅速恢复股票市场的保值功能,以此扭转房地产市场成为投资市场的市场错位;二是积极而果断地开征房屋财产税,以有效制止过度的住房消费需求;三是要求中央企业全部退出房地产市场,即必须通过立法建立公营企业制度,不允许公营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性领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罗尚忠  
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各个国家都认识到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在各方面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但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成效仍然使我们感到个人和组织的潜力发挥不足。这里从房价上涨来谈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慈向阳  宣国良  
关于我国目前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各界对此反映不一。本文对中国房价的影响因素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宁光杰  
本文分析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年、1993年和2004年、2006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住房改革过程中,由于政策不统一、改革不稳步,住房的分配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公平。劳动者获得住房的产权形式不同,住房价值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会影响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水平差异。改革后房地产市场上房价的过快增长又将这种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论文强调不完善的、过快的住房市场化改革是造成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玛莎·斯派尔(MarthaJ.Spear)  刘绿茵  
本文是由一个美国图书馆工作人员写出的心声,文字风趣。笔者将其翻译过来,以飨读者。
关键词: 图书馆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志平,魏 超  
一、网络媒体受众规模的发展存在严重局限 网络媒体的确是覆盖全球,就地域范围而言,似乎没有哪种媒体能和它相提并论。但覆盖域肯定不等于受众规模,这是小孩子都能想明白的事。从受众规模看,据CNNIC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网民总数也不过3370万 人。国内大部分省级电视台中,任何一家电视台的受众规模都要远大于此。在普通群众当中,电脑远没有电视及收音机的普及率高。有了电脑上不上网还是问题,因为上网费用居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一琼  
近年来,有关核心期刊功过是非的论述屡见报端。但有些质疑是有失公允的,核心期刊不能因为使用者的误用或滥用,承担原不该承担的责任。笔者觉得有必要罗列一下反对者的观点,并逐一加以分析,以此与反对者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合理使用、正确定位、共同发展核心期刊,比指责核心期刊更有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