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5)
2023(8646)
2022(7063)
2021(6512)
2020(5328)
2019(11909)
2018(11543)
2017(21565)
2016(11286)
2015(12767)
2014(12302)
2013(12447)
2012(12014)
2011(11364)
2010(11263)
2009(10372)
2008(9786)
2007(8610)
2006(7986)
2005(7379)
作者
(32960)
(27644)
(27623)
(26396)
(17673)
(13126)
(12413)
(10727)
(10602)
(9740)
(9628)
(9140)
(8932)
(8766)
(8632)
(8556)
(8228)
(7881)
(7856)
(7634)
(7094)
(6576)
(6553)
(6294)
(6268)
(6263)
(5812)
(5631)
(5536)
(5458)
学科
(75253)
经济(75208)
管理(26732)
方法(25613)
数学(23576)
数学方法(23476)
(22901)
中国(19155)
地方(17198)
(15968)
企业(15968)
(14655)
(12990)
贸易(12983)
(12624)
地方经济(12604)
业经(12389)
(12162)
环境(10420)
农业(9836)
(9633)
(9586)
(9084)
金融(9084)
(9072)
关系(8570)
(8534)
银行(8518)
(8380)
(7916)
机构
大学(174047)
学院(172168)
(92216)
经济(90977)
研究(69174)
管理(61375)
理学(52587)
中国(52575)
理学院(51931)
管理学(51308)
管理学院(50977)
科学(37501)
(36886)
(36758)
(34525)
研究所(31412)
经济学(31376)
财经(29860)
中心(29041)
经济学院(28089)
(27391)
(26631)
(24315)
北京(24026)
(23707)
业大(22506)
(22272)
财经大学(22171)
师范(22116)
科学院(21786)
基金
项目(111339)
科学(89011)
基金(84126)
研究(82011)
(73689)
国家(73166)
科学基金(61947)
社会(57370)
社会科(54693)
社会科学(54680)
基金项目(43518)
(39654)
教育(36607)
自然(36560)
自然科(35724)
自然科学(35712)
自然科学基金(35134)
资助(34715)
(34022)
编号(30023)
(26412)
(26107)
国家社会(25948)
重点(25572)
中国(24694)
成果(24255)
教育部(23119)
(22562)
发展(22049)
人文(21975)
期刊
(105855)
经济(105855)
研究(58738)
中国(33377)
(25637)
科学(24687)
学报(24611)
(24438)
管理(23806)
经济研究(19592)
大学(19377)
学学(18428)
农业(17234)
财经(16343)
(16019)
金融(16019)
(14440)
问题(14051)
技术(13951)
(13489)
业经(13410)
教育(13290)
世界(12884)
国际(12416)
技术经济(10503)
(9810)
统计(9561)
经济问题(8685)
(8077)
资源(7867)
共检索到267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7月16日公布,随着国家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逐步落实,国民经济企稳向好。备受关注的GDP季度增幅显著提高,同时,工业生产的回升、投资的增长、消费的回暖、出口下挫的触底以及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等,都在昭示中国经济正在走出最困难时期。不过,笔者认为,不能忽视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约束条件,不宜过分看重依靠简单的粗放式投资和天量信贷营造的表面繁荣景象,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判断中国经济是否真正复苏以及把握复苏之后的发展前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乃武  周帅  郑超愚  
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主要可以归结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通货膨胀预期作用的发挥以及合理的结构调整。中国在世界经济出现危机后迅速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强调树立信心、稳定预期,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国际和国内条件,可以预测中国经济的复苏将会经历三个阶段和三个转折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一、中国经济走势预测(一)中国经济增长走势呈"V+U"形首先,谈谈我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年初的时候我曾经提出过,中国经济走势很可能是沿着一个W形轨迹复苏。理论上是这样的,因为一般来讲,政府会在危机当中用很大的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本文主要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前景。根据国际比较和历史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三大条件:稳定而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开放,进而中国在未来10-15年仍将具备7%或以上中高速增长的潜力。释放潜力需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中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带来年均1%的GDP增长潜力。第二,通过改革充分发掘我们定义的有效劳动供给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有效劳动供给的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长潜力。第三,合理应对TPP等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挑战。从"十三五"前期经济增长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宇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以重创,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备受考验。从两个维度看,一是疫情促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许多潜在危机正由暗到明,如短期内很难解决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地缘政治对立、全球市场动荡以及国际合作碎片化等,并埋下较为严重的潜在风险;二是疫情折射出全球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理论与实践危机,如日益扩大的债务赤字、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科技和贸易"脱钩"以及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思潮。未来,疫后宏观经济的复苏将迎来一个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内部更为精准、合理和稳健的政策协调预期,弥合政策基调与市场预期的"缺口"。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于潇  
1999年以来,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东亚国家出现经济复苏迹象,如汇率基本稳定,股票市场活跃,出口大幅度增长,外汇储备增加。东亚经济真的复苏了吗?我们认为;东亚经济复苏的进程将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内部经济调整状况的影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断言东亚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复苏的阶段为时尚早,同时,东亚国家再次陷入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调整步伐,是东亚国家走向全面复苏的基础,也是21世纪东亚国家创造新一轮经济发展空间的关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徐秀军  
在经历2021年的强劲反弹后,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日益凸显,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全球就业形势改善有限,通胀水平屡创新高,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国际贸易增长乏力,跨境投资出现萎缩。展望未来一段时间,美欧货币政策紧缩的溢出效应、大规模经济制裁及其影响、全球债务可持续性、全球粮食与能源短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困局、全球经济治理的进展等问题值得关注,全球经济复苏也将面临更大压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宇  
进入2023年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步入经济复苏期,日本的经济增长也因此受到公众的关注。2023年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4%,按年率计算增幅为1.6%,高于市场预期;二季度GDP在剔除物价变动影响的实际季节调整值后,较上季度增长1.5%,按年率换算为增长6%,创2020年末以来的最快增速,远超经济学家的预测数值。此外,日本的居民消费和投资也出现复苏增长的趋势,带动了企业利润的增长,从而使日本股市大涨,成为全球市场焦点。2023年,日经225指数上涨28%,达到十年来最快涨幅,创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来的收盘新高。由此引发了市场对日本经济复苏增长能否持续的猜测。本文将从日本经济复苏增长的特征、日本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现实情况以及日本经济复苏增长的根源进行详细剖析,并据此提出日本经济复苏增长前景展望。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郑捷  
文章综合GDP增长、主权债务占比、银行业风险及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方面的情况,分析了当前英国经济面临的现实困境,指出英国经济的复苏,需要扭转过度依赖金融业发展的局面,需要政府部门在谨慎把握货币宽松与通货膨胀、财政紧缩与经济增长之间平衡的条件下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尽管复苏前景不甚明朗,但是由于英镑与欧元截然不同的货币体制以及英、美微妙的同盟关系,英国料将不会成为下一个希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迅雷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对未来经济走势争议较多的,集中在究竟是V型、U型或L型,或者再下台阶,即从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5%-6%)的判断上。放眼全球,过去十年主要经济体的名义GDP都出现过负增长,增速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现阶段应考虑或担忧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也出现负增长?在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的模式下,中国社会总债务水平不断攀升,高杠杆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情形下,要么力推改革以提高经济潜在增速,要么放弃GDP增长目标。如果能够换来改革的成功和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上升,经济负增长未必是坏事。放低经济增长目标,或许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对决定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做出了中国经济在中长期还会保持快速持续发展的判断,同时提出了一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任伍  李楚翘  
经济韧性是经济体抵御冲击扰动、自我恢复和调节重组的重要机能,中国经济在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并快速恢复过程中展现出强劲韧性。文章在系统梳理经济韧性的概念内涵和分析工具的基础上,运用核心变量法考察中国经济韧性在各种危机下的现实表现并追踪其动态演进路径,借助构建的经济韧性表现整合模型加以阐释,为客观呈现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及韧性培育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深入探究包括内质禀赋、制度安排、政策工具、历史文化等在内的多重因素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和决定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夯实中国经济系统的韧性能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宝成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本次深度经济危机中率先"超预期反弹",其核心根源不在于中国的强刺激计划,而在于中国模式,它可以为世界各国走出目前经济危机提供有用的思路和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军  
进入4月份,身处中国内地,你总是能不断感受到经济的"春暖花开",好消息接连不断。如果这段时间你从欧美来到中国,你几乎感觉不到中国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海车展的人气,一些城市房屋市场的回暖动向,"五一"假期的人流,高速公路的拥堵,城市里一如既往的购物和消费人群。虽然第一季度的中国GDP增长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的下降趋势,但是在公布的其他经济数据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