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9)
- 2023(7323)
- 2022(6400)
- 2021(6223)
- 2020(4973)
- 2019(11484)
- 2018(11286)
- 2017(20993)
- 2016(11712)
- 2015(13881)
- 2014(14148)
- 2013(14078)
- 2012(13573)
- 2011(12661)
- 2010(12725)
- 2009(11974)
- 2008(12020)
- 2007(10672)
- 2006(9743)
- 2005(9147)
- 学科
- 济(51787)
- 经济(51745)
- 管理(29392)
- 业(27092)
- 方法(19060)
- 企(18425)
- 企业(18425)
- 中国(17923)
- 数学(16707)
- 数学方法(16576)
- 农(16390)
- 地方(13611)
- 贸(11435)
- 贸易(11429)
- 制(11237)
- 财(11162)
- 易(11115)
- 学(10589)
- 农业(10464)
- 业经(10460)
- 银(9717)
- 银行(9695)
- 行(9364)
- 融(8771)
- 金融(8769)
- 地方经济(8370)
- 环境(8036)
- 和(7926)
- 发(7228)
- 理论(7022)
- 机构
- 学院(174921)
- 大学(172710)
- 济(74148)
- 经济(72497)
- 研究(66762)
- 管理(59852)
- 中国(53756)
- 理学(49748)
- 理学院(49014)
- 管理学(48238)
- 管理学院(47903)
- 科学(39954)
- 京(38883)
- 财(35757)
- 所(35593)
- 研究所(31797)
- 农(30829)
- 中心(29880)
- 江(28253)
- 财经(27169)
- 范(25468)
- 北京(25357)
- 师范(25251)
- 经(24464)
- 农业(24288)
- 业大(24218)
- 院(24076)
- 州(22886)
- 经济学(22752)
- 经济学院(20532)
- 基金
- 项目(104807)
- 科学(81056)
- 研究(79608)
- 基金(73271)
- 家(64485)
- 国家(63941)
- 科学基金(52334)
- 社会(48849)
- 社会科(46115)
- 社会科学(46107)
- 省(40847)
- 基金项目(38385)
- 教育(36413)
- 划(35013)
- 编号(34426)
- 自然(31989)
- 自然科(31075)
- 自然科学(31068)
- 自然科学基金(30457)
- 资助(30077)
- 成果(28777)
- 重点(24924)
- 发(24811)
- 课题(24499)
- 部(23368)
- 创(21110)
- 性(20732)
- 发展(20223)
- 国家社会(20100)
- 展(19960)
共检索到287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鲁奇,吕鸣伦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传统的“南粮北调”格局愈益明显地被“北粮南调”格局所取代。对有关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这一调运格局变化乃是生产地域重心由南向北逐渐推移的结果。粮食生产重心渐趋北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粮食需求压力、生产知识和技术进步、经济体制变革是最基本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粮食生产,地域格局,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爱军
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黄爱军粮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国15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国粮食总产连攀高峰,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伴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裕瑞 卞新民
综合应用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区位熵等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980年以来地级市尺度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地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联动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一个"上升-平稳-下降"的波动过程;地域差异增大,尤其是1995年后,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发生明显的空间分异;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在全省粮食生产地域分工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江苏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域。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经济发展 地域格局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翟荣新 刘彦随
该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做了简要回顾,并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分别基于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动特征,结果验证了粮食生产"北上西进"的变动格局。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即使区域粮食作物总产量在全国没有优势,但仍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基于比较优势模型和GIS方法,该文分析了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的区域比较优势,为全国层面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格局 比较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常崇保
理论上讲,石油生产成本就是石油价格扣除利润,可见石油生产成本的变化对石油价格及利润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20年,世界油价大起大落。在世界油价涨落不定的情况下,为了正确把握石油供需平衡,以合理有效地利用石油,对90年代石油生产成本的变化趋势作一分析是有意义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长盛 朱传民
本文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80-2009年江西省县域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西省粮食生产向产粮大县、湖区和平原区集中分布;近30a粮食生产重心一直在丰城市境内,略微向东北偏移2.09km;县域单元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分布显著;1980、1990、2000和2009年位于HH和LL象限的县域分别占总单元数的49.45%、59.34%、58.24%和71.43%,局部集聚格局显著,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局部空间集聚显著高产区(HH)以鄱阳湖平原南部地区为中心,包括南昌县、进贤县、高安市、樟树市、丰城市、新干县、余干...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一行
90年代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是一个深刻的历史进程。它对以粮食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相应的供需水平、生产结构与区域结构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为了研究90年代粮食的发展,在此首先分析口粮水平与口粮总量的几个转折阶段。 从1962年到1990年的28年间,粮食总产量的发展趋势是上升的,但中间有六次跌落,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安希
经济增长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面对90年代我国粮食消费和粮食生产的新动向,我国粮食需求目标和粮食供给方案需要合理选择,确定一个适度的粮食自给水平以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定,然而实现这一自给水平要在政策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少龙
九十年代是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总体设计,将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背景之下,九十年代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将出现各种新的变化,突出反映在以下诸多方面:一是消费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二是消费个性特征将更加显著;三是消费观念将继续更新;四是消费心理预期将更加稳定;五是消费者权益意识将有所加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一星,杨家文
我国的货流联系与对外开放的进程息息相关。随着对外开放从沿海向沿边和内地扩展, 90年代的货运联系继承了开放前十年的变动趋势,各省区运输联系的开放性在不断增强;内陆省区到沿海发达省区的货运比重和沿海发达省区到内陆省区的货运比重都在增长;国外运输与国内区际运输在海港城市之间是高度同构的;海港腹地与口岸对内联系腹地在空间上是高度同构的。
关键词:
货流联系 对外开放 同构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涛 陆建飞
从耕地变化的角度,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分化过程:1990~-2009年,在总量相对平衡下,江苏省粮食生产格局从地区平衡自给转向粮食余缺不均高度分化状态。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用途变更,直接导致苏南地区粮食生产急速衰退;耕地集约化利用度的不断提高,强化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全省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对于江苏粮食生产区域分化的调控,提出要维持苏南主销区基本粮食生产、强化苏中和苏北部粮食主产区的生产优势,通过虚拟耕地贸易方案协调好产销区粮食经济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宁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变化问题进行分析,以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延缓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成本 市场经济体制 小农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友孝
中国粮食生产条件变化趋势的有利方面表现在需求压力增大 ,市场前景看好 ;激励机制日臻完善 ,种粮积极性得以恢复 ;粮食增长的资源潜力尚可挖掘 ,技术潜力不可低估。不利方面表现在人均耕地递减 ,后备资源不足 ;灌溉用水日益短缺 ,环境恶化 ,生态失衡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粮食生产受到的冲击会加大。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趋势在其组成结构上表现为谷物的绝对优势地位不会变 ,薯类和豆类比重略有上升 ;粗粮比重上升 ,细粮比重下降。在其地域结构上表现为尽管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的趋势不可逆转 ,但东部地区仍然是粮食增长的主体。
关键词:
粮食生产条件 粮食生产结构 变化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霞 封志明 杨艳昭
通过对全球近50年来分析的粮食总产、单产、播种面积、人均产量等指标的深入剖析,定量揭示了全球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粮食生产格局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集中性特征。从时间格局上看,全球粮食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增速明显减慢,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粮食总产波动明显,主要原因是同期发达国家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单产增速减缓。从空间格局上看,全球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空间集中性,主要生产国集中在亚洲和北美洲,欧洲曾是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地区,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生产国粮食产量下降趋势明显;非洲和大洋洲历来是粮食生产最少的区域,其中非...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柴玲欢 朱会义
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与地域分工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以及耕地保护、农业补贴、价格保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区域专业化的方向和地域分工取向尚不清晰,不过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化趋势却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论文以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域单元1981—2013年的产量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方法揭示1980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程度的演变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明显上升,3种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最高,并呈相对稳定的集中化趋势,而稻谷和玉米生产的集中化程度则经历了一个"U"...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