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9)
2023(11023)
2022(8936)
2021(8181)
2020(6849)
2019(14962)
2018(14681)
2017(28447)
2016(14996)
2015(16043)
2014(15330)
2013(15087)
2012(13605)
2011(11748)
2010(11997)
2009(11334)
2008(11741)
2007(10758)
2006(9275)
2005(8685)
作者
(40678)
(34348)
(34069)
(31996)
(21932)
(16284)
(15124)
(12970)
(12746)
(12280)
(11628)
(11413)
(11042)
(10828)
(10655)
(10252)
(10018)
(9942)
(9885)
(9655)
(8341)
(8247)
(8195)
(7975)
(7698)
(7650)
(7566)
(7486)
(6844)
(6642)
学科
(82866)
(77349)
企业(77349)
(64049)
经济(63980)
管理(63948)
业经(27605)
方法(27183)
(24821)
(23920)
(20395)
财务(20388)
财务管理(20367)
技术(20059)
企业财务(19389)
数学(19104)
数学方法(18957)
农业(18129)
(15356)
中国(15199)
(13780)
理论(13668)
技术管理(13532)
(13241)
(12428)
企业经济(12330)
(11937)
经营(11892)
(10999)
银行(10988)
机构
学院(212476)
大学(205722)
(92473)
管理(91624)
经济(90958)
理学(78552)
理学院(77896)
管理学(77091)
管理学院(76675)
研究(63583)
中国(53056)
(44634)
(41671)
(37324)
科学(36194)
财经(35084)
(33296)
(31882)
(30716)
业大(30436)
中心(29672)
农业(28993)
研究所(27360)
经济学(27093)
商学(26643)
商学院(26400)
(26034)
财经大学(25790)
北京(25498)
经济管理(25347)
基金
项目(138224)
科学(112703)
研究(103647)
基金(103067)
(88793)
国家(87930)
科学基金(78659)
社会(69339)
社会科(65914)
社会科学(65902)
(55522)
基金项目(54443)
自然(49931)
自然科(48839)
自然科学(48828)
自然科学基金(48120)
教育(45743)
(44484)
编号(40707)
资助(39676)
(36296)
(35489)
创新(32745)
成果(31315)
(30456)
重点(30387)
(29729)
国家社会(29466)
(28852)
(27837)
期刊
(104814)
经济(104814)
研究(61131)
中国(42345)
管理(40306)
(40027)
(35297)
科学(29015)
学报(27443)
农业(23986)
(22628)
金融(22628)
大学(22041)
学学(21190)
技术(20795)
业经(19923)
财经(18145)
教育(17947)
经济研究(16385)
(15820)
(15719)
技术经济(14129)
问题(13110)
财会(12973)
科技(11676)
现代(11652)
商业(10956)
会计(10710)
(10061)
世界(10028)
共检索到319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宇  蔡双立  
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对创新收益的自主控制,现有自主创新文献往往忽视了这一本质内容,从而使其无法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自主创新的实质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创新过程形成与其创新能力相配套的互补性资产,其二是企业在市场上通过对创新收益的控制形成客户资产,二者的共同作用构成企业自主创新的本质逻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薛红志  张玉利  
主导企业在技术变革中经历了技术劣势后,这种劣势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商业劣势取决于突破性创新的破坏幅度。如果新技术只破坏了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而没有破坏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那么主导企业的绩效将会改进;如果新技术同时破坏了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那么主导企业的绩效将会下滑。正是由于大量突破性创新属于前者并且主导企业控制了大部分的互补性资产,开发了突破性创新的新进入企业只能与主导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分享创新利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建华  
突破性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企业在利用既有技术构建竞争优势过程中形成的路径依赖,以及与之配套的专用性资产产生沉没成本的作用,使得企业难以有效的构建起与突破性创新相配套的互补性资产,导致企业在对突破性创新进行商业化和重塑新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中面临着困境。文章认为突破性创新要想真正转化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首先要对突破性创新给顾客带来的价值进行战略定位;其次是根据战略定位选择、构建、培育相应的互补性资产,并通过提高它们的经营效率来强化战略定位;再次这些互补资产提供的活动要具有互补性,活动方向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宇  
学术界对于企业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技术创新层面上,无论是单纯技术推动的自主创新还是需求推动的自主创新都有其自身不足。创新资产和增值性资本是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取创新自主性的必要条件。持续竞争战略导向下的企业自主创新是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企业需要的是系统创新能力,不仅要考虑到内部条件、外部市场,还要整体考虑到竞争对手的竞争态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蔡双立  张建宇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已经进入关键的转型期,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企业的自主创新并不单纯依赖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而应注重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并形成最终的客户资产;客户资产的形成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企业自主创新的结果性指标;互补性资产的形成则是判断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重要依据。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应进行有效的客户资产管理,有意识地培育互补性资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池睿  张剑渝  徐英  
平台经济时代,平台系统内互补性资产如何影响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现有文献并未有清晰的探讨。将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拟剖析平台互补性资产对平台内企业双向开放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平台互补性资产对企业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企业的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显著促进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且在平台互补性资产对企业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平台开放度在互补性资产与企业内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关系中均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平台行为不确定性在以上二者的关系中均起负向调节作用,且在互补性资产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更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建华  倪自银  
破坏性创新战略的成功应用,必须围绕破坏性创新产品价值主张制定业务成长计划和商业运作模式,构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高绩效价值网,在此过程中,互补性资产起决定作用。在破坏性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互补性资产决定着创新绩效的获取能力,互补性资产的创新为破坏性创新构筑了更多的产业壁垒,增强了对破坏性创新保护力度,构建了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在价值网构建过程中,产品价值来源与价值网的绩效决定于互补性资产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而价值属性排序和衡量标准又为互补性资产选择提供了依据,价值网的特性为互补性资产活动能力提出了要求,进而完善和提升了互补性资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广宇  乔金晶  
技术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一种方式,就其本质而言是一致的,但是企业的自主创新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上,它要更多地引发出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说,企业自主创新除应满足其适用前提外,包含在创新理论下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生产创新、商业及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等都可以在自主创新中得以体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珉  赵红梅  
本文认为,相对于欧美先进厂商,中国后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产品主流设计定型出现之后,甚至是产业体系转变为模块化专业分工形态之后的产业,中国制造的秘密并非是技术创新,而是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和互补性资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俊岑  银路  王敏  
结合互联网和服务经济的特点,分析了互补性资产的内涵和概念边界,并将之划分为3类——生产类、销售类和服务类。根据创新成果商业化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特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3类互补性资产对创新获利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创新成果的商业化速度、用户体验、壁垒构筑是互联网时代互补性资产对创新获利的主要影响,而价值创造、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是互补性资产影响创新获利的主要环节。最后,对当前中国企业如何通过互补性资产增强创新获利能力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镒  刘人怀  
平台企业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但平台企业如何利用互补性资产推动双元创新的内在机理仍未得到清晰的理论解释。为此,构建互补性资产、平台领导力与双元创新理论模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通用性互补资产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专有性互补资产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通用性与专有性互补资产均正向影响平台影响力和引领力;平台影响力和引领力均正向影响双元创新,平台协调力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平台领导力在互补性资产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从平台领导力视角解释了平台企业利用互补性资产促进双元创新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平台企业理论,对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科  李常洪  徐晓肆  
拓展以互补性资产为主要内容的平台创新理论和以知识冗余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基础理论,分别引入企业价值网络和知识冗余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216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在企业价值网络中随着知识冗余的变化,互补性资产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机理作用。研究发现:企业价值网络生态中可以利用的互补性资产越丰富,网络的运行越稳定,网络稳定性的增强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一定水平的知识冗余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企业价值网络在互补性资产与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知识冗余调节了互补性资产与创新绩效、企业价值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创新型企业创新及其价值网络构建,提出重视利用互补性资产,关注价值网络关系的积极作用,保持适当的知识积累,并注意知识冗余与互补性资产、企业价值网络的交互作用的不利影响等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具恒  
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关键,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的至高点。国家高新区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西安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特色,形成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有效机制和内陆地区科技园区发展的西安模式。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西安高新区还需正视瓶颈,在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孵化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人才高地战略、转变资源供给方式聚集全球资源、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园区活力、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园区、完善科技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晓  
本文通过构建回归分析模型,从市场类型差异视角,深入分析商誉、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研究创新发展理念下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问题。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并购商誉给予了认可。但在单独考虑不同市场类型时,商誉对企业价值提升并无显著作用,表明商誉对企业价值的增效作用在于不同市场类型企业之间的协同增进;无形资产并未成为企业提升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因,表明现阶段无形资产构成中技术性无形资产比重偏低。由此可知,企业需要通过自主研发开展创新活动,进而有效提升市场估值水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丽芳   曹新宇   边琰澔  
数据资产化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即法律角度的数据资产确权、会计角度的数据资产入表入注和市场角度的数据资产估值交易。技术赋能业务与财务驱动数据创造价值,表明数据具备了资产属性和价值属性。社会对资产和价值的认定有两种方式,会计视角把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且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资源认定为资产,并入表入注正式计入企业资产。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即使具有价值也不计入报表。经济视角认为凡有价值的资源都可以是资产,即使不符合报表确认原则、没有在报表中确认的资源也都是资产。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入注是数据资产市场交易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披露问题,成为数据在要素市场实现创造价值的重要逻辑基础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