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49)
2023(3082)
2022(2668)
2021(2558)
2020(2163)
2019(5078)
2018(5142)
2017(9222)
2016(5275)
2015(6095)
2014(5772)
2013(5800)
2012(5524)
2011(4855)
2010(4617)
2009(3989)
2008(3698)
2007(3036)
2006(2643)
2005(2195)
作者
(16018)
(13681)
(13240)
(12618)
(8825)
(6907)
(6116)
(5369)
(5193)
(4810)
(4656)
(4645)
(4517)
(4224)
(4203)
(4175)
(4110)
(4025)
(3799)
(3720)
(3509)
(3331)
(3217)
(3109)
(3070)
(3060)
(3035)
(2939)
(2862)
(2838)
学科
(17131)
经济(17114)
地方(10006)
管理(9269)
(8286)
(7076)
(5452)
(5153)
企业(5153)
农业(4953)
方法(4421)
地方经济(4320)
中国(3819)
业经(3800)
数学(3782)
数学方法(3721)
环境(3519)
(3300)
贸易(3295)
(3071)
(2795)
资源(2606)
生态(2587)
(2563)
(2448)
城市(2383)
土地(2344)
理论(2179)
技术(2178)
农业经济(2155)
机构
学院(65944)
大学(63885)
研究(26792)
科学(21013)
管理(20046)
(19700)
(18784)
中国(18661)
经济(18173)
理学(16933)
理学院(16538)
管理学(16085)
管理学院(15948)
农业(15816)
(14830)
业大(14771)
(14549)
研究所(13843)
中心(12761)
(12086)
(11326)
(11206)
(10623)
师范(10486)
农业大学(10377)
(9848)
科学院(9753)
技术(9242)
(9086)
北京(8937)
基金
项目(49932)
科学(36918)
基金(33490)
研究(33437)
(31525)
国家(31267)
科学基金(24776)
(21699)
基金项目(18915)
(18675)
自然(18361)
社会(17937)
自然科(17741)
自然科学(17732)
自然科学基金(17363)
社会科(16716)
社会科学(16709)
教育(14236)
编号(13832)
资助(12562)
(12223)
重点(11970)
计划(11711)
科技(11456)
成果(10816)
课题(10427)
(10233)
科研(9788)
创新(9651)
(9268)
期刊
(23949)
经济(23949)
(17857)
研究(16574)
学报(16381)
中国(15510)
科学(13696)
农业(12162)
大学(10669)
学学(10080)
(8240)
教育(7139)
资源(6540)
(6143)
管理(5800)
技术(5060)
业大(4939)
(4561)
(4556)
业经(4492)
(4263)
金融(4263)
图书(4090)
农业大学(3910)
林业(3872)
科技(3857)
中国农业(3834)
城市(3670)
问题(3598)
自然(3386)
共检索到99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洪全  张忍顺  王艳红  
江苏沿海为全国最大的互花米草人工盐沼区,面积达1.25×104hm2以上。江苏滩涂围垦由来已久,随着条件较好的潮上带已大部分被围垦,自然盐沼日趋减少,互花米草已成为许多岸段的主要建群物种;同时,新围区的起围高程逐渐降低,围垦难度也在增加。互花米草具有强生命力、高生产力和扩张优势,其立地条件、生态位对滩面的动态变化、拟围区起围高程及围堤走向有着指示作用。以海州湾顶区为例,选择3个实测断面及1978—2003年8个时相的卫片,分析了海州湾顶区海岸动态变化及互花米草盐沼的扩展,得出该岸段稳定淤长,最大速率为20m/a,老海堤外高滩面积已超过300hm2,高滩外互花米草分布宽带在200~1200m之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仲阳康  周慧  施文彧  周晓  周立晨  王天厚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到的鸻形目鸟类有13种,优势种有尖尾滨鹬和黑腹滨鹬,而20年前的类似调查则观察到23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细嘴滨鹬和红颈滨鹬。通过分析滩涂结构、植被分布与鸻形目鸟类群落之间的关系发现鸻形目鸟类对生境选择中,滩涂结构完整度、藨草带和光滩带的宽度、周边景观的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都是影响鸻形目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分析了鸻形目鸟类群落与栖息地景观的关系,并就如何改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吉强  郑珉磊  王琼  薛俊增  吴惠仙  
滩涂促淤围垦会对大型底栖动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关于不同促淤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未见有报道。以长江口浦东机场外侧滩涂促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吹沙促淤区域和抛坝促淤区域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在抛坝促淤区和吹沙促淤区年均密度分别为(835.98±572.41)ind./m~2和(52.85±12.04)ind./m~2,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35.25±63.99)g/m~2和(40.82±6.84)g/m~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而表明不同促淤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影响不同。CLUSTER聚类和mdS排序图说明吹沙促淤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钦杰  吴宇哲  
浙江省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沿海县市人口密度高于省内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更为稀少,当地淤积滩涂成了沿海县市的重要的土地储备资源。为科学利用滩涂资源,合理开展滩涂围垦工作,需要对沿海县市滩涂围垦进行优先排序。本文以县域(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当地耕地面积、滩涂资源总量、滩涂土壤质量、围垦开发度、滩涂淤涨速率等变量因子中,提取了社会驱动、资源驱动和经济驱动三大主成分因子,对滩涂围垦优先度展开分析与讨论,并进一步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的分类功能,将评价单元划分成若干类型,进行优先度排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生   陈韬略   蔡林生   李若华   罗文   高永胜   李振宇   裴孝钟   王雪  
研究镉(Cd)污染对滩涂湿地围垦区西兰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探求有益于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耐Cd细菌菌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Cd浓度分别为0,3.5,60 mg·kg~(-1)时对台州湾滩涂湿地围垦区西兰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检测到的细菌菌群分属于35门、97纲、205目、315科、506属。低浓度Cd污染时,西兰花根际土壤细菌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与对照相比大幅度升高,而高浓度Cd污染时,土壤细菌Chao 1指数和Shannon均大幅度下降。随着Cd污染程度的增加,西兰花根际土壤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相对丰度呈一直下降的趋势,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呈一直升高的趋势。土壤变形菌门和髌骨菌门相对丰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土壤酸杆菌门、棒状杆菌门、疣微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形菌门、拟杆菌门、髌骨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在高浓度Cd污染下为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的主体。土壤罗思河小杆菌属相对丰度在低浓度Cd污染时呈下降趋势,而在高浓度Cd污染时呈升高趋势,土壤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在低浓度Cd污染时呈上升趋势,在高浓度Cd污染时呈下降趋势。土壤罗思河小杆菌属、马赛菌属、黄杆菌属和杜擀氏菌属可以被认为是西兰花根际土壤高抗Cd污染的细菌菌属。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滩涂地西兰花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鹏  濮励杰  朱明  许艳  谢天  张润森  张晶  孙与杰  
通过引入聚集系数、变异系数和分形维数等参数揭示了不同围垦年限下的沿海滩涂土壤剖面盐分和粒径的分布特征,并且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了土壤盐分与土壤粒径的相关联程度,结果发现:①随着围垦年限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沿海滩涂土壤中总体盐分含量逐渐下降,且表现出有农作物生长的田间的脱盐效果明显快于、好于无农作物生长的田边土壤。同时沿海滩涂土壤经历了"均匀型-表聚型-震荡型-底聚型-震荡型-均匀型"的变化趋势;②围垦20~60a的无盐土盐分处于临界轻度盐化土的状态,土壤次生盐碱化风险较高;③沿海滩涂土壤各层盐分表现出"临层相关-隔层相关-上层相关"的变化过程,各层与平均含盐量的相关性体现了土壤剖面含盐量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艳  濮励杰  
滩涂围垦与开发是海岸带地区特有的土地利用模式,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滩涂已开发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能够为该地区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提供一个标尺。论文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指数两部分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围垦年限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该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东县不同年限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阶段性特征。从围垦时间序列来看,农用地占比在30 a围垦区最高,其变化呈现"S"型特征;建设用地呈现间歇性增长,周期为20 a,其中村庄用地在围垦10 a逐步出现;未利用地一直下降,在40 a围垦区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艳  濮励杰  于雪  朱明  蔡芳芳  
沿海淤泥质滩涂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之一,滩涂围垦新增的大量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能反映滩涂土壤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本文以江苏省如东县滩涂围垦区为例,在现有的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基础地力贡献率和盐分限制因子作为土壤有效性系数,构建沿海地区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并通过水稻和小麦产量对模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滩涂围垦区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5%~59%;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80%。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围垦区水稻和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的系数分别为0.73和1.00。2007年垦区由于盐分太高不能种植水稻,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系数为0.35。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垦区土壤基础地力修正后的水稻和小麦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2235.84和6502.23 kg/hm2;土壤盐分修正后的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5677.42和10329.39 kg/hm2;土壤基础地力和盐分共同修正后的土地水稻和小麦生产潜力分别为8934.97和6502.23 kg/hm2。与实地调查的水稻产量(9750 kg/hm2)和小麦生产潜力(6000 kg/hm2)相比,目前土地生产力远小于盐分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与基础地力和盐分双重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接近,改善土壤施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显金  钟昌标  
论文综合利用能值分析法、生态足迹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和生态消费系数构建了沿海滩涂围垦生态补偿能值拓展模型以测算滩涂在各时期的生态外溢价值,并以生态外溢价值改变量作为滩涂围垦生态损害的衡量标准,且以此为生态补偿依据,在生态价值系数调整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沿海滩涂围垦生态补偿标准。最后以杭州湾新区为例,测算了该区域滩涂围垦过程中各年份生态补偿标准,结果显示,2000—2015年,该区域生态补偿标准从2000年0美元/m2平缓递增到2015年0.05美元/m2。此研究表明,能值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显金  钟昌标  
论文综合利用能值分析法、生态足迹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和生态消费系数构建了沿海滩涂围垦生态补偿能值拓展模型以测算滩涂在各时期的生态外溢价值,并以生态外溢价值改变量作为滩涂围垦生态损害的衡量标准,且以此为生态补偿依据,在生态价值系数调整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沿海滩涂围垦生态补偿标准。最后以杭州湾新区为例,测算了该区域滩涂围垦过程中各年份生态补偿标准,结果显示,2000—2015年,该区域生态补偿标准从2000年0美元/m~2平缓递增到2015年0.05美元/m~2。此研究表明,能值拓展模型能有效弥补传统的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模型的一些不足,使评估标准相对客观化,评估结果动态化和体现对补偿主客体双方意愿的尊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京梅  王晓玲  
评估湿地围垦的生态损害,对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政策以及生态修复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黄海胶州湾湿地围垦,运用生境等价分析法,完成了围垦湿地的生境受损量、补偿量及补偿面积的评估。结果显示:1988年-1997年期间,胶州湾湿地围垦面积约为2264hm2,生境损害程度为54.5%。假设通过人工种植沼泽植被来修复受损湿地生境,且修复生境所提供的服务等于受损区域的生境服务,则修复工程的规模为358hm2,才能达到补偿受损湿地生境服务水平的目标。进一步参照不同类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平均公益价值标准,该围垦规模的生境服务损害成本约4264万元/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卓雯静  
滩涂的匡围与开发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慈溪市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遥感数据,提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信息,分析慈溪市开展滩涂围垦和建设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第一,从1990年到2010年,慈溪市滩涂围垦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由于滩涂淤涨,20年间海域面积共转化385km2,82.71%转化为滩涂生态系统。第二,1990年到2010年间,慈溪地区滩涂围垦开发,原有滩涂共有77.54%发生转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为17.91%,其次为养殖面积的增加。第三,从1990年到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总体看,2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一致,其间接的生态服务功能由32.18亿元上升到52.61亿元,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华兵  甄艳  吴菲儿  李玉凤  张亚楠  
盐城滨海湿地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境质量是栖息地功能的重要反映,而互花米草扩张已经严重威胁栖息地生境。因此,本文以1983—2017年10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GIS和RS技术,运用InVEST模型,分析了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境质量时空变化与互花米草扩张的关系。结果显示:①1983—2017年,互花米草扩张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性,面积百分比从1.693%增加到24.930%。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扩张表现出多方向、多变的特征;②受人类活动和互花米草扩张的影响,生境质量表现出明显波动变化:1983—1988年,生境质量指数从0.863上升至0.878,2014年下降至0.740,2017年又上升至0.775。③互花米草湿地面积变化与生境退化指数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与生境质量指数变化之间呈负相关。互花米草扩张致使区域适宜性生境——碱蓬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少,成为区域生境质量退化的重要因素,控制互花米草扩张也将是区域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结果可从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关系的视角为滨海湿地栖息地功能提升与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晶  濮励杰  朱明  许艳  
滩涂围垦是沿海地区开拓土地资源和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土壤环境也因此发生剧烈变化。以江苏如东县沿海不同年限的垦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速效养分的分布情况,pH值、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相关性随垦区围垦年限而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如东滩涂围垦区土壤呈碱性,土壤养分较为缺乏;随着围垦年限的增加,垦区土壤pH值下降,土壤养分呈增加趋势,垦区围垦年限对土壤pH值、有机质与速效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影响,其中10a围垦期是pH与有机质、速效磷之间相关性变化的转折点。围垦年限不仅对垦区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绝对含量有着明显影响,还影响土壤pH值、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永光  李秀珍  何彦龙  贾悦  马志刚  
基于1987、1995、2000和2006年长江口TM、ETM遥感影像,采用"空间代时间"和主成分分析(PCA)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对长江口奉贤不同围垦年限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利用南汇围垦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验证。表明:(1)围垦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随着围垦年限增加而呈线性升高趋势(R2=0.4577),GM(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呈现指数上升趋势并在围垦后35~40a达到稳定态;(2)PCA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F)与农耕用地正相关(水田>大棚用地>旱地>林地>园地),与反映滨海特征类型(养殖塘>草地>开放水域>光滩)呈负相关;(3)土地利用PCA综合评价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