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
- 2023(71)
- 2022(80)
- 2021(63)
- 2020(79)
- 2019(192)
- 2018(234)
- 2017(550)
- 2016(240)
- 2015(161)
- 2014(102)
- 2013(62)
- 2012(25)
- 2011(17)
- 2010(14)
- 2009(4)
- 2008(6)
- 2007(4)
- 2006(5)
- 2004(12)
- 学科
- 济(623)
- 经济(623)
- 业经(507)
- 贸(471)
- 贸易(471)
- 易(469)
- 产业(467)
- 信息(462)
- 信息产业(455)
- 总论(455)
- 电子(444)
- 网上(442)
- 网上贸易(442)
- 银(267)
- 银行(267)
- 行(263)
- 业(253)
- 中国(246)
- 管理(235)
- 融(213)
- 金融(213)
- 企(188)
- 企业(188)
- 中国金融(166)
- 制(133)
- 农(119)
- 财(83)
- 农业(82)
- 制度(77)
- 度(77)
- 机构
- 学院(1540)
- 大学(1313)
- 济(608)
- 管理(598)
- 经济(593)
- 理学(518)
- 理学院(517)
- 管理学(507)
- 管理学院(506)
- 中国(335)
- 研究(330)
- 京(283)
- 职业(265)
- 财(256)
- 技术(235)
- 江(230)
- 财经(208)
- 经济学(198)
- 北京(191)
- 经(191)
- 中心(189)
- 技术学院(187)
- 州(183)
- 经济学院(183)
- 科学(181)
- 职业技术(179)
- 商学(173)
- 商学院(172)
- 财经大学(162)
- 融(157)
共检索到2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金丽 秦鹏飞
"互联网+"的本质是要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反映了资源基础观,兼具长尾效应并颠覆了传统二八原则。"互联网+"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是中国产业升级耗散结构的动力与引擎、促成了交易费用的显著降低及商业世界变革并蓬勃了物流业、互联网金融及创业。外部非经济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问题、政府监管难度加大。非经济性规避措施包括完善和细化互联网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互联网+"时代信息与技术人才、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提升网络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娟
中国互联网发展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本文运用泰尔系数考察了2000至2013年中国31个省市区互联网普及率,有效地认识中国互联网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变,得出中国互联网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互联网空间差异的主要表现已从少数发达城市为主的极化差异过渡到三大地区间的梯度差异。将互联网变量引入经济收敛模型探索互联网对区域收敛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中国互联网扩大了经济收敛性,在互联网普及早期作用并不明显,但在后期互联网显著扩大了中国经济差距。
关键词:
互联网 空间扩散 区域差异 β收敛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录全 邹志仁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es on Internet Economy Indicators put forward b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ing indicators of Internet Economy,and the actual measuring result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1998 and 1999.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侯汉坡 何明珂 庞毅 郑国梁
本文在对资源属性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首先将互联网看作一种新的资源形态,并对互联网资源的技术性、公共性、渗透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从产生新的经济形态、项目式虚拟组织、改变生产组织方式和减弱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入手,对互联网资源对现实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 资源属性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邹传伟 刘海二
"互联网+"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交换经济,具有交换标的、交换媒介、交换参与者等三项基本要素。"互联网+"模式很多,但无论何种模式,其核心都离不开物流与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这三大支柱。"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应当顺应这个趋势,引入负面清单监管模式,明确"互联网+"的法律地位,防止"互联网+"发展中形成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强化"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支撑。还要发挥互联网金融与其他"互联网+"模式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活动在互联网上实现高度融合。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钟伟
一、互联网对商品流通和国际营销的影响 互联网络(Internet)的崛起使商品流通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网络上开设起“虚拟公司”(VirtualCompany),即这种公司并无实际经营交易场,消费者只是通过电脑屏幕上的详尽商品介绍来选购商品,并通过电子货币的支付完成交易,由店家送货上门。目前,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已出现数百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陶岚 矫玉洁
随着体验经济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时下火热的"互联网+"概念出发,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市场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得出"互联网+"环境下的体验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实施举措,借体验经济之东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
互联网+ 体验经济 个性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文玲
互联网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其作用和渗透力远远超过前几次科技革命,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首先,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引发实体经济变革,推动当代世界经济产生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并将之连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实体经济;其次,互联网推动更多经济存在表现为一种网络状态的存在,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革;其三,互联网作为引领性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变革,深刻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组织演进,特别是互联网促使制造业在存在状态上形成了一种没有任何产权关系的产业链的链状链接,如价值链的链接、服务链的链接以及信息链的链接。"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及社会商品购买力的急剧...
关键词:
互联网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新实体经济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大安
【目的/意义】互联网作为厂商与厂商、厂商与消费者、厂商与政府之间的交易运作平台,正在催生大面积的网络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体验经济等数字经济形式。【设计/方法】经济学家如何从基础理论来解说数字经济与互联网的关联和融合,如何对数字经济改变主体决策行为作出基础理论解释,如何通过这些关联和融合来解读产业组织变动,需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以下讨论:经济学有关数字经济的相对准确内涵是什么,大数据、5G通讯、社交媒体、物联网、元宇宙、区块链、边缘计算、VR/AR等的发展如何推动互联网成为数字经济的运行平台,数字经济的拓宽和加深会在哪些方面改变个人、厂商和政府的选择行为,数字经济运行趋势化在经济运行层面上将如何引致产业组织变动等。【结论/发现】本文拟在区分数字经济和数字经济运行这两个概念存在差别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数字经济与产业组织变动作出经济学解释,试图对数字经济背景下投资、生产、消费等行为勾勒出一幅以数字经济运行为分析主线的一般图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许光
当前,互联网假货泛滥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若不及时加以管制,势必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品牌厂商利益,甚至将动摇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在界定互联网假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假货交易的现状及其危害,并从经济学视角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析。同时,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假货 市场失灵 成本收益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文涛
互联网平台经济有别于传统经济模式且近年来发展迅猛,但目前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生成机制仍有待探索。文章运用双边市场理论构建了地理租金促进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三种影响机制假设,即厂商贸易扩大效应、消费者贸易选择效应、网络平台创新效应,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采用2009-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三种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贸易扩大效应与贸易选择效应都显著为正,而网络平台的创新效应不显著。换言之,在地理租金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中,一方面,企业会借助网络平台优势来拓宽其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会借助网络平台来扩大其消费选择,这种双边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客观上推动了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不过这种依赖于地理租金驱动的模式并非显著通过平台创新效应得以实现。文章的研究可为促进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志昌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出现已有十余年,直至2013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引起了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重视。互联网金融业务如火如荼展开,同时也出现了业内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如何认识互联网金融,其内涵究竟是什么,分析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征,从互联网精神的角度,明晰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希望能为大家理解互联网金融提供新视角。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英隆 李新家
伴随互联网应用平台的行业细分化发展,供应商能更精准地切入消费差异群体,消费结构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基于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对接的视角,探讨新型消费中的经济理论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消费者在消费互联网条件下,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进入市场,不仅改变了其需求表达的方式和对消费品的信息搜寻方法,也改变了消费品购买的决策模式。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应用平台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其对产品需求的表达更明确,不仅有利于提升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信息对称性,也更有利于产品的创新和生产工艺的变革,有利于形成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创价值、消费与生产良性互动的生态发展模式。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对接,还将促进数字资源与共创价值的开发,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双循环格局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