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3)
2023(11106)
2022(9264)
2021(8543)
2020(7189)
2019(16304)
2018(15655)
2017(31087)
2016(15690)
2015(17290)
2014(16435)
2013(16071)
2012(14167)
2011(12395)
2010(12076)
2009(11100)
2008(9384)
2007(7750)
2006(6393)
2005(5286)
作者
(39497)
(32928)
(32460)
(31000)
(20535)
(15468)
(15025)
(12799)
(12677)
(11287)
(11112)
(10971)
(10394)
(9904)
(9872)
(9728)
(9644)
(9374)
(9272)
(9254)
(7882)
(7810)
(7579)
(7528)
(7481)
(7461)
(7005)
(6740)
(6451)
(6424)
学科
(67106)
经济(67054)
(46099)
管理(44219)
(39096)
企业(39096)
方法(31976)
数学(28787)
数学方法(28413)
(25518)
金融(25517)
(22957)
银行(22952)
(22217)
中国(21678)
(17719)
业经(17231)
(16860)
地方(16131)
(14233)
产业(13318)
(12474)
财务(12434)
财务管理(12409)
企业财务(11889)
农业(11596)
(11571)
贸易(11562)
技术(11328)
(11291)
机构
学院(205009)
大学(201812)
(91857)
经济(90314)
管理(86199)
理学(75909)
理学院(75274)
管理学(74068)
管理学院(73696)
研究(60470)
中国(52059)
(40484)
(39201)
财经(33613)
科学(33375)
中心(32050)
(30770)
经济学(29903)
(27647)
业大(27599)
经济学院(27376)
(26977)
(26217)
财经大学(25570)
研究所(24083)
经济管理(23729)
商学(23654)
商学院(23441)
北京(23356)
(23351)
基金
项目(149856)
科学(121121)
基金(111897)
研究(111608)
(95699)
国家(94948)
科学基金(84778)
社会(74807)
社会科(71493)
社会科学(71478)
基金项目(59793)
(59074)
自然(53289)
自然科(52168)
自然科学(52159)
自然科学基金(51250)
教育(50559)
(48477)
资助(44377)
编号(43986)
(33692)
重点(33483)
(33445)
(33413)
成果(32601)
国家社会(32219)
创新(31211)
人文(29800)
教育部(29780)
(29216)
期刊
(88374)
经济(88374)
研究(55164)
中国(33057)
管理(31641)
(31584)
金融(31584)
(31267)
科学(25277)
学报(24998)
(23594)
大学(20996)
学学(20170)
技术(19715)
财经(16448)
业经(15816)
农业(15738)
经济研究(15145)
教育(14774)
(14253)
问题(11818)
理论(10368)
技术经济(10361)
统计(10200)
商业(9965)
(9767)
实践(9401)
(9401)
科技(9192)
现代(8947)
共检索到284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浩  
研究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原因和过程有助于理解新技术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变动,明确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属性及其市场边界。基于分工理论和一般均衡的方法,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存在的理由,及其纵向整合产业链上游或下游业务的条件。研究发现:(1)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体系中信息、数据资源显性化,成为可以交易的经济要素,信息量及其交易效率是互联网信息服务这种分工形成出现的两个先决条件;(2)信息中介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基本功能,但是,为了寻求总体利益最大化,在权衡上游或下游业务的专业化水平、学习成本,以及整合上游或下游业务所获收益的基础上,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有可能凭借其信息资源的优势纵向整合产业链上的相关业务,造成了产业融合的现象;本研究把"信息"作为连接互联网技术、产业链调整与产业融合的中间因素,完善了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在解释互联网产业融合成因方面的细节。研究结果对于重新设定互联网企业的产业分类标准,制定合理的产业监管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雪  沈灏  王栋晗  
数字经济时代,场景成为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演化的新范式,但现有文献并未进行充分揭示。采用纵向案例研究解构产业互联网平台场景创新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演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场景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的逻辑基础是“场景洞察—场景创造—场景赋能—网络创新”;场景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的动态机制是三重嵌入下场景数字化赋能驱动的价值共创主体(生态网络节点)与客体(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结论有助于拓展场景驱动创新理论、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理论和数字化赋能理论,为平台企业、创业企业场景创新和商业生态构建提供实践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胡凌啸  周应恒  武舜臣  
我国农业规模经营模式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对各类经营模式形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土地托管为例,从农资零售商的视角出发,透过该主体转型的行为逻辑为土地托管模式的形成提供一种解释。文章基于产业链纵向整合理论,结合典型案例,对农资零售商转型驱动土地托管实现的内在机制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争取产业链整合收益构成了农资零售商转型发展,对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的动因;出于降低纵向整合成本和风险的需要,农资零售商选择土地托管模式作为纵向整合的策略;农资零售商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产业链纵向整合,一方面在于他们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方面的优势契合了实现土地托管模式的需要,另一方面得益于他们获得的外部支持。根据上述发现,本文给出了研究和政策层面的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克歌  高文  
本文通过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而且通过"交易货币资本化",扩大了货币资本的源泉,使资本高增殖大众化成为可能。另外,互联网金融也在逐步改变着产业的内部结构,实现着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逐步融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网络信息要素越来越多地在传统行业中实现渗透,对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积极展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同时,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本着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加强对"互联网经济"的认识和应用。文章结合这一背景展开对中国产业融合与创新的研究,分析当前中国产业的现状、内容、特征,进而对我国产业融合与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期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彦锋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新业态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说,产业融合的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的大量出现是产业融合的表现特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旅游产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蕙馨  纪玉俊  吕萍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链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分工,分工制度安排的优化与产业链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链中分工制度安排包括:企业分工、准一体化契约分工和市场分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决定分工制度安排选择的主要因素,成本与收益的变化又决定了分工制度安排的进一步整合。通过实施不同的产业链纵向关系可以实现不同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与整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伟  蒋逸  
目前,互联网金融正在国内飞速发展,但其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却非常薄弱。同时,相较于互联网技术更发达的美国,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虽然诞生更晚,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对已有金融体系的冲击却比美国显著得多。尝试从金融中介理论出发,用已有的金融学理论来解释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意义和根据,并从制度红利的角度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内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俊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融合的步伐正在加快,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技术不断应用到传统产业,可以创造农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消除各产业之间的体制、机制和技术壁垒,激发产业新业态,释放产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舒  
论文针对团队旅游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旅游产业链纵向关系、刻画旅游产业链市场均衡的方法,阐明双重加价是导致旅游产业链市场低效率和社会福利损失的本质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燕君  
消费升级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平台互联网发展趋于稳定,产业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新方向。一方面,线上市场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逐渐趋于稳定与饱和,传统平台互联网线上发展空间有限,急需寻求新的市场,于是向线下拓展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商业模式面临诸多发展瓶颈与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寻找新的发展契机进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融合成为必然,互联网是传统企业的升级路径,而传统企业则是互联网企业的新市场。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消费大爆炸背景下的互联网产业融合进行相关探讨,通过分析平台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发展现状,找出现阶段互联网产业融合的难点所在,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促进互联网产业的融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佳元  张曼茵  
工业互联网通过产业生态重构和数据融合增值等路径赋能产业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的万物互联功能,打破传统的产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重构产业生态,为产业融合新模式的兴起创造了基础条件。工业互联网的海量数据汇聚处理功能,将产业生态系统相关环节的多源数据进行交互连接、融合使用,产生数据融合增值效应,为产业融合新模式的兴盛提供了直接经济动因。当前,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融合也面临着基础能力不够强、数据融合增值存在多方面障碍等问题,建议完善体制机制、突破制约短板、加快产业生态重构进程、拓宽数据融合增值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宇飞  
互联网与金融的产业间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文章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互联网金融产业模式进行重新解构,从现行金融体制、技术障碍与信任危机、传统与创新链接体系、监管效果与法律供给等角度剖析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政策大环境,以产业融合的语境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探求相应的政策应对出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宇飞  
互联网与金融的产业间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文章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互联网金融产业模式进行重新解构,从现行金融体制、技术障碍与信任危机、传统与创新链接体系、监管效果与法律供给等角度剖析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政策大环境,以产业融合的语境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探求相应的政策应对出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蕙馨   齐超   张金艳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企业能力观为理论基础,借助服务主导逻辑的演化,通过对海尔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前因-过程-结果”的制造企业“能力建构与动态适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两业”融合在制造企业层面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不同阶段的主导技术催生了差异化的生产服务场景和企业服务主导逻辑,范式转换与敏捷响应、互联工厂与大规模按需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生态赋能是不同阶段的主要标志;(2)在微观层面,基于“两化”融合的“两业”融合,本质上是不同阶段制造企业能力建构以及与特定生产服务场景和主导逻辑动态适配的过程;(3)敏捷响应能力与个性化定制以及与“边缘-响应”服务主导逻辑的适配是第一阶段,属于“两化”融合。大规模定制能力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以及与“协同-响应”服务主导逻辑的适配是第二阶段,属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阶段。生态赋能能力与大规模流程化定制以及与“生态-竞合”服务主导逻辑的适配是第三阶段,属于“两业”融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两业”融合的实现以及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微观理论解释框架,拓展了企业能力观和主导逻辑的作用边界,丰富了“两业”融合相关研究,对我国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