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9)
- 2023(17003)
- 2022(14187)
- 2021(12989)
- 2020(11106)
- 2019(24792)
- 2018(24567)
- 2017(47878)
- 2016(25254)
- 2015(27711)
- 2014(26621)
- 2013(26217)
- 2012(23312)
- 2011(20633)
- 2010(20544)
- 2009(19109)
- 2008(18696)
- 2007(16623)
- 2006(14203)
- 2005(12322)
- 学科
- 业(105220)
- 济(102030)
- 经济(101920)
- 企(86842)
- 企业(86842)
- 管理(85293)
- 农(47902)
- 方法(46710)
- 数学(37834)
- 数学方法(37386)
- 业经(34217)
- 农业(31862)
- 财(31437)
- 中国(26252)
- 务(22720)
- 财务(22679)
- 财务管理(22650)
- 技术(22565)
- 制(21953)
- 企业财务(21508)
- 贸(19428)
- 贸易(19415)
- 易(18971)
- 理论(17930)
- 策(17603)
- 地方(17179)
- 和(16765)
- 划(16670)
- 银(16017)
- 银行(16001)
- 机构
- 学院(345396)
- 大学(336392)
- 济(146833)
- 管理(145513)
- 经济(144138)
- 理学(126450)
- 理学院(125334)
- 管理学(123536)
- 管理学院(122875)
- 研究(102940)
- 中国(82769)
- 京(67572)
- 财(65839)
- 农(64760)
- 科学(60643)
- 财经(52826)
- 业大(52408)
- 江(51686)
- 中心(50554)
- 农业(49475)
- 所(48835)
- 经(48256)
- 研究所(44096)
- 经济学(43917)
- 州(40823)
- 北京(40723)
- 范(40416)
- 经济管理(40308)
- 师范(40055)
- 经济学院(39699)
- 基金
- 项目(236766)
- 科学(190785)
- 研究(176458)
- 基金(175342)
- 家(150720)
- 国家(149295)
- 科学基金(132315)
- 社会(116910)
- 社会科(110691)
- 社会科学(110666)
- 省(94419)
- 基金项目(93086)
- 自然(84330)
- 自然科(82535)
- 自然科学(82516)
- 自然科学基金(81142)
- 教育(79538)
- 划(76664)
- 编号(71432)
- 资助(69126)
- 成果(55062)
- 创(54615)
- 部(52538)
- 重点(51738)
- 发(51220)
- 创新(50253)
- 国家社会(48878)
- 业(47483)
- 课题(46771)
- 制(46530)
- 期刊
- 济(162441)
- 经济(162441)
- 研究(92754)
- 中国(65135)
- 农(65089)
- 管理(56411)
- 财(53710)
- 科学(46732)
- 学报(46418)
- 农业(44201)
- 大学(37626)
- 学学(35885)
- 业经(33879)
- 融(33047)
- 金融(33047)
- 技术(32867)
- 教育(29769)
- 财经(25929)
- 经济研究(24435)
- 业(24232)
- 经(22429)
- 问题(21525)
- 技术经济(19369)
- 商业(17022)
- 科技(16870)
- 版(16806)
- 现代(16606)
- 世界(15996)
- 财会(15943)
- 策(15322)
共检索到500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海红
互联网+引入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促进服务的不断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依托互联网+,以农业价值链为基础,分析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象的需求、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体追求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的内源动力,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外源动力。互联网不仅带动农业生产要素和技术的升级以及革新服务模式,而且促生新服务业态、创新服务内容,这是互联网驱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本文结合案例提出服务主体创新、共享经济平台化服务、专业化精准服务、跨界融合服务等四种模式是典型的互联网+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 生产性服务业 价值链 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邢赛鹏 陈琴弦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的高度融合,颠覆了传统物流业的价值链结构,推动了物流业的深刻变革。针对传统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向"互联网+物流"转型必要性,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以价值链和价值网理论为依据,把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五种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到物流价值链系统中,整合实体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实现信息流、物流、营销流、资金流和服务流的"五流合一",重构"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产业价值链。
关键词:
创新驱动 互联网+ 物流 价值链 重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高鸣
以分工、交易、合作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形成原因、演变脉络,将其分为基于"熟人社会"形成的人际关系纽带、基于"收益捆绑"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基于"组织创新"形成的组织联结机制、基于"服务叠加"形成的服务联结方式、基于"产业融合"形成的产业联结方式等五种联结模式。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演变,要受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边界的调整、农业经营兼业化和专业化二元分化趋势、农业服务主体类型和服务地域的选择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要素市场的完善程度、涉农二三产业联结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等因素影响。未来,要适应农户分化趋势从多维度策略性地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杰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助推行业转型发展。得益于此,基于横向、纵向与内部价值链亟待创新优化的现实诉求,逐步引入互联网技术升级与优化全价值链各环节,成为流通业主流发展方向。本文契合流通企业性能属性零周期、成本结构零利率与组织形式零冗合的全价值链互联网化发展内在逻辑,创新构建流通企业全价值链互联网化运营模式,并提出采用全渠道管理模式、搭建"1+N"智库平台与加强消费者信息反馈等方面管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秀香 黄伟凤
生产性服务是增加值创造过程中重要的中间品投入,对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OECD AMNE投入产出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进而促进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从细分生产性服务来看,专业与科学技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投入均能显著提高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运输和储存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一定正向影响,而信息和通信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有负向影响,对后向参与度则有正向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上游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利用。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农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郎郸妮 刘宏曼
文章以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 Added,简称TiVA)数据为基础,测度了38个国家的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按照行业来源分解出口增加值以进一步考察生产性服务对出口增加值的贡献,最后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存在"参与率高、分工地位低"的事实;服务业是农产品出口增加值的重要来源,与其他农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率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值中生产性服务的贡献不足,制造业和农业的增加值占比相对较大;在生产性服务中,研发(R&D)对于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贡献最大,交通运输及仓储次之;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研发(R&D)对创新能力较高、留住人才能力较高国家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刚贞 江光辉
农业价值链+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农业价值链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地为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实现整个农业价值链的不断增值,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改变了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真正解决了"业务成本高、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三大困境,具有惠及农户多和风险可控、可持续、可推广的鲜明特点,是未来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重点研究"农业价值链+三农服务商"和"农业价值链+电商平台"两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行机制与风险控制,深入剖析大北农的农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刚贞 江光辉
"农业价值链+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农业价值链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地为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实现整个农业价值链的不断增值,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改变了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真正解决了"业务成本高、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三大困境,具有惠及农户多和风险可控、可持续、可推广的鲜明特点,是未来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重点研究"农业价值链+三农服务商"和"农业价值链+电商平台"两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行机制与风险控制,深入剖析大北农的农富贷和京东金融的京农贷案例,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畅 王纯 张晴云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技术创新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对各省市技术创新强度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技术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强度不均衡特征明显,且区域差距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双向互动促进效应,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存在空间挤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交互效应不显著。因此,应充分考虑技术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效应和空间效应,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立足于空间体系,增强区域技术创新交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徐远彬
相对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纳入互联网、交易成本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我国200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互联网、交易成本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会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交易成本的中介效应,互联网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发挥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 生产性服务业 交易成本 中介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俊芳
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小农户,尤以位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小农户为甚,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从而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引擎。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经济效应,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继而提出了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启龙
"互联网+现代农业"通过产业链融合,改变了现代农业的技术供给和资源配置,形成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的机理,接着探讨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和全产业链融合中的实践模式,最后指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创新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农业 产业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启龙
"互联网+现代农业"通过产业链融合,改变了现代农业的技术供给和资源配置,形成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的机理,接着探讨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和全产业链融合中的实践模式,最后指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创新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农业 产业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