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0)
2023(12280)
2022(10845)
2021(10455)
2020(8680)
2019(20366)
2018(20410)
2017(40846)
2016(22093)
2015(24928)
2014(24709)
2013(24211)
2012(22411)
2011(20229)
2010(20342)
2009(18580)
2008(18285)
2007(16294)
2006(14596)
2005(13066)
作者
(61818)
(51076)
(50587)
(48413)
(32760)
(24369)
(23247)
(19973)
(19455)
(18538)
(17478)
(17181)
(16310)
(16189)
(15923)
(15746)
(15380)
(15030)
(14618)
(14509)
(12729)
(12498)
(12475)
(11621)
(11518)
(11377)
(11374)
(11365)
(10214)
(9992)
学科
(85221)
经济(85134)
管理(63403)
(61847)
(52255)
企业(52255)
方法(37071)
数学(31602)
数学方法(31198)
(23803)
中国(22832)
(22122)
(22112)
银行(21975)
(21315)
(20664)
业经(20003)
地方(17999)
(16925)
(16542)
贸易(16528)
(16107)
金融(16106)
(16071)
农业(15774)
(15005)
理论(14656)
技术(13936)
(13842)
(13581)
机构
大学(304896)
学院(304753)
管理(125360)
(122300)
经济(119455)
理学(107841)
理学院(106723)
管理学(105132)
管理学院(104563)
研究(101381)
中国(80624)
(64922)
科学(60442)
(57505)
(49942)
(47230)
中心(46616)
财经(45618)
(45319)
研究所(45298)
业大(43120)
(41385)
北京(41328)
(39814)
师范(39528)
(37445)
(36910)
农业(36645)
经济学(35037)
财经大学(33923)
基金
项目(203676)
科学(160168)
研究(153056)
基金(146993)
(126106)
国家(124990)
科学基金(107938)
社会(94580)
社会科(89558)
社会科学(89534)
(79161)
基金项目(77985)
教育(70415)
自然(70044)
自然科(68350)
自然科学(68335)
自然科学基金(67101)
(66407)
编号(64363)
资助(61311)
成果(52991)
(45308)
重点(44854)
课题(43888)
(43377)
(42328)
项目编号(39727)
创新(39268)
教育部(39191)
人文(38557)
期刊
(136269)
经济(136269)
研究(95063)
中国(56717)
管理(46255)
(43344)
学报(42960)
(41861)
科学(41476)
(40357)
金融(40357)
教育(35598)
大学(33011)
学学(30840)
农业(28694)
技术(26399)
业经(22837)
财经(21749)
经济研究(20699)
(18362)
问题(17482)
理论(16580)
图书(16560)
实践(15375)
(15375)
技术经济(14722)
现代(14664)
科技(14463)
(14088)
(13644)
共检索到457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戴德宝  薛铭  
互联网银行的出现和发展倒逼传统银行加快信息科技建设步伐,目前趋势是两者选择互利合作。本文运用演化博弈中的捕鹿博弈构建了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银行之间合作策略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参数变化、相位图和数值仿真,分析两者之间演化稳定策略与演化影响因素,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沉没成本、市场收益增量、社会声誉、合作成本变化量是双方选择合作策略的关键因素。通过数值仿真发现,在互联网银行发展初期阶段,收益分配比例对最终演化稳定影响较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玲玲  孙琳琳  
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兴起对传统银行是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但二者互利共赢、相辅相成也是大势所趋。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出发,本文对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合作展开分析,通过构建复制动态方程分析其均衡解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模拟探讨稳定解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合作的超额收益、合作成本、竞争的投机收益和被竞争方所遭受的损失等,其中合作的超额收益对系统演化路径和结果呈正向的影响,而合作成本、竞争的投机收益和被竞争方所遭受的损失等因素,则反作用于系统演化路径与结果。因此提出建立公平的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合作渠道、控制合作成本、构建良好的信任机制等策略,以稳定双方的合作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德宝  安琪  薛铭  
作为互联网金融中的一股新力量,互联网银行是传统银行的破坏性创新对手。金融资源丰富的传统商业银行和高新技术发达的互联网银行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基于合作视角,采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寻找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合作主导下双方利润分配比例区间,发现在区间[0.59,0.64]内约6∶4的利润分配比例下,博弈双方合作关系更加稳定,传统银行不应只注重短期利益而依靠资源强势获得更大的利润分配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银行需要高效利用自身线下网点及规模效应优势,互联网银行则应继续提高服务能力、运营能力和场景化能力,从而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欣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对整个金融生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试从传统银行的视角对互联网金融做一探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德宝  王瑾  薛铭  
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同时两者无法避免地在存贷款和理财业务等方面存在竞争。基于博弈视角构建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差异化竞争的Hotelling模型,建立二阶段博弈过程对二者在中小微市场的竞争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剖析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在不同情况下的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银行在初入市场阶段,会通过低价策略来抢占传统银行市场份额,互联网银行深入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传统银行为维护自身市场份额会进行一定限制,互联网银行则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因此,互联网银行应以低价策略和创新优势获取市场份额;传统银行则需运用线下网点、大数据等外部特征应对互联网银行冲击;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两者竞争合作的监督,避免一方采取消极竞争方式破坏银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银行课题组  张晓朴  姚勇  
互联网银行的本质仍然是银行,具备银行的金融属性,因此其具备传统银行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银行风险的特殊性及风险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系统风险、账户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反洗钱风险等几个部分。本文还指出了互联网银行要想成功地经营风险,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关监管建议。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银行课题组  张晓朴  姚勇  
互联网银行的本质仍然是银行,具备银行的金融属性,因此其具备传统银行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银行风险的特殊性及风险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系统风险、账户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反洗钱风险等几个部分。本文还指出了互联网银行要想成功地经营风险,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关监管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曙光  
商业银行要实现"金融互联网",用互联网金融的思想武装自己、改造自己,才能在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立于不败之地2014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高度概括,同时也指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目标所在,就是要促进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多为小微企业和"三农"做好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正在积极地改变整个金融生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芸淇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有何影响?传统的银行机构该如何有效适应这一潮流以及如何实现趋利避害?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讨而又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动因及其优势来充分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并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对商业银行业务、客户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主要策略。一、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友  
网络金融是在实体金融服务活动运作模式、市场以及流程上的巨大创新,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从实体扩大到以互联网为中介进行的各种金融服务活动,诞生新的金融形式——"网络金融",它是在实体金融服务活动运作模式、市场以及流程上的巨大创新,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扑面而来的互联网经济大潮,商业银行只有知难而进,迎接挑战,推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和服务品种的转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加斌  俞澜天  
近年来,随着我国开放银行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围绕应用场景展开了新一轮合作与竞争,如何推动双方合作、促进开放银行长期稳定发展成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开放银行现实情况,将商业银行异质性与主体决策影响因素考虑到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的关系研究中,构建双方竞合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收益的主观价值感知提高对双方合作起积极影响,同时相对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合作收益的主观价值感知变动对系统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更大;第二,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风险偏好的提高对双方合作起积极作用,同时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风险偏好变动对系统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更大;第三,较为适中的奖惩水平有助于促进双方的合作,而过高或失衡的奖惩则不利于双方开展合作;第四,相对对等的合作收益分配机制有利于促进双方的合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邢远峰  高国勋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业与互联网呈现出日益融合之势。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农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农行的支付结算、存贷款等业务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分流。在此背景下,农行应正视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现实,从经营理念、战略规划、经营策略等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连标  杨小渊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日益兴起,这一新兴金融势力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长期影响和现实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的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升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明仪皓  朱盈盈  张蕾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经历了弱监管时代的野蛮式生长过后,正在步进入规范化发展的监管时代。在弱监管时期,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于抢占市场份额和压缩利润空间,冲击有限。进入监管时代后,其潜在影响是更深层次的,它的实质性是挑战商业银行的思维方式和核心商业模式。展望未来,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方面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加快利率市场化;拓宽互联网销售渠道,提升新渠道的利用效率;构建电商平台,获得一手的客户交易数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恩良  舒春浪  叶飞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了,对我国传统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业务形态,然后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支付业务、借贷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影响,以及分析了传统银行金融服务的现状,最后针对互联网金融在便捷性、普惠性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传统银行在网点布局、风控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加强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