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3)
- 2023(10032)
- 2022(8249)
- 2021(7745)
- 2020(6609)
- 2019(14572)
- 2018(14037)
- 2017(25870)
- 2016(13785)
- 2015(15181)
- 2014(14268)
- 2013(13245)
- 2012(11922)
- 2011(10674)
- 2010(11251)
- 2009(10806)
- 2008(9898)
- 2007(9193)
- 2006(8037)
- 2005(7391)
- 学科
- 济(45475)
- 经济(45425)
- 业(44559)
- 管理(41664)
- 企(37347)
- 企业(37347)
- 融(27471)
- 金融(27471)
- 银(25711)
- 银行(25703)
- 行(24875)
- 中国(23171)
- 方法(19442)
- 财(17513)
- 数学(17085)
- 数学方法(16886)
- 制(14640)
- 务(13018)
- 财务(13002)
- 财务管理(12982)
- 技术(12961)
- 企业财务(12568)
- 业经(12350)
- 农(11429)
- 中国金融(11345)
- 险(11006)
- 保险(10915)
- 理论(10411)
- 地方(9739)
- 技术管理(9692)
- 机构
- 大学(179100)
- 学院(174320)
- 济(73428)
- 经济(71830)
- 管理(68031)
- 理学(57818)
- 理学院(57202)
- 管理学(56151)
- 管理学院(55820)
- 研究(55326)
- 中国(52820)
- 财(39650)
- 京(36215)
- 财经(30969)
- 科学(29266)
- 中心(28739)
- 经(28238)
- 江(26732)
- 所(25215)
- 融(23846)
- 经济学(23671)
- 财经大学(23487)
- 金融(23404)
- 北京(23220)
- 范(22900)
- 师范(22709)
- 研究所(22615)
- 银(22261)
- 农(22032)
- 州(22011)
- 基金
- 项目(114005)
- 科学(92548)
- 研究(87701)
- 基金(84420)
- 家(71439)
- 国家(70769)
- 科学基金(62987)
- 社会(57732)
- 社会科(54761)
- 社会科学(54745)
- 基金项目(44405)
- 省(44228)
- 教育(41896)
- 自然(39297)
- 自然科(38549)
- 自然科学(38542)
- 自然科学基金(37913)
- 划(37101)
- 编号(35381)
- 资助(33722)
- 成果(29700)
- 创(27471)
- 重点(25895)
- 部(25831)
- 创新(25559)
- 课题(24943)
- 大学(24395)
- 国家社会(23881)
- 发(23528)
- 教育部(23354)
共检索到279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雷 朱玉 谢心怡
新时代大学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投资市场的主力军,研究其风险认知、风险偏好与投资行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15所高校694位样本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ANOVA分析、Logistic回归和Probit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后发现:(1)大学生认知到的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和网络风险越大,投资就越谨慎,但是金融业务风险认知与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表明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创新背后的信用风险等认知能力有限;(2)大学生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发生互联网金融投资行为可能性越大,风险偏好还可通过影响风险认知间接作用于投资决策,支持了风险认知的中介效应假说;(3)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也会对其投资行为产生正向效应。上述结论在不同风险认知组和不同层次高校具有稳健性。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促进大学生理性投资,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雨容 朱如嘉 张煜 谢丹丹 黄冠婷
本文对作为未来市场主力投资者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了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调研,利用搜集到的数据建立了Logit和Probit模型来研究影响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概率的因素,其中影响投资者选择的诸多因素中,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态度是最显著的,其次是对互联网金融公司资产状况的重视程度、对互联网金融了解途径的数量等其他因素。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投资概率 产品组合 风险偏好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玲 王彦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平台发展经常面临资金困境,能否及时获得风险投资突破资金瓶颈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偏好,研究发现:需求漂移率和政府优惠力度的提高,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产生正面影响;而需求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越高,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越小。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要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一方面需要平台强化自身业务创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平台经营行为,以维持业务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支持和适当引导。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实物期权 风险投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玲 王彦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平台发展经常面临资金困境,能否及时获得风险投资突破资金瓶颈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偏好,研究发现:需求漂移率和政府优惠力度的提高,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产生正面影响;而需求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越高,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越小。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要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一方面需要平台强化自身业务创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平台经营行为,以维持业务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支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实物期权 风险投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晓红 赖俊彬 赵翠翠 杨立
基于风险认知与风险偏好理论,利用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独特的用户行为轨迹追踪数据集,以投资人网站访问深度作为网络互动程度的代理,以选择投资不同风险属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投资偏好的表现,考虑投资人投资前的相对风险偏好系数和期望收益率,实证研究访问深度与投资风险偏好之间关系及其在不同群体中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访问深度越深,投资人越偏好于选择投资低风险的金融产品;(2)IV Probit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访问深度每增加一单位,投资人选择高风险金融产品的概率下降5.18%;(3)访问深度对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在不同性别、资产特征、账户特征和历史投资特征的群体中均存在异质性。本文研究可应用于智能投资顾问领域,研究结论对于引导投资人合理投资,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侯建强 王喜梅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是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本文认为支付体系作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金融业创新发展中的主要技术因素,目前为止整个金融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证明了支付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支付体系在账户、终端和交易功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及形成的新型组织和市场,是金融业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等功能创新的基础。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付创新改变了传统金融的信息行为,使互联网金融风险受信息摩擦影响更为显著、信息技术风险更加突出,但信息来源多元化和信息处理技术提升同时给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资源。在应对支付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方面,国际上已经形成一整套管理措施和立法经验,可广泛运用于我国互联网...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支付创新 信息行为 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暖
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将资源配置到充满经济活力的领域、实现制度增量改革、释放市场创造力,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逻辑起点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定价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实体融资难题主要源于金融活动为机构意志所左右,而互联网金融发端的本质正是通过交易激活金融市场的效率与生机,让市场因素在金融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金融活动的本质是金融资源的配置。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经济资源的配置无非企业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宇阳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由于门槛较低且操作便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人群规模不断增大,甚至开始冲击到以银行业为主的我国传统金融体系。但互联网金融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给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者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产生的主要风险类型,并提出了使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模式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卜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网络消费、投资、理财的需求,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投资习惯的同时,也颠覆着传统金融业的盈利和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有网络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信息泄漏的风险。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目前不论是网络支付、网络融资还是互联网金融渠道的互联网金融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喻言 徐鑫
本文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风险偏好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显著;从风险偏好调节作用模型分析发现,农户风险偏好抑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金融资产占比、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的促进作用,强化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在使用互联网的农户样本中,农户风险偏好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户越偏好风险,越倾向于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依据农户风险偏好程度分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效应具有风险偏好情景依赖特征。此外,按照地区划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效应大小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喻言 徐鑫
本文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风险偏好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显著;从风险偏好调节作用模型分析发现,农户风险偏好抑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金融资产占比、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的促进作用,强化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在使用互联网的农户样本中,农户风险偏好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户越偏好风险,越倾向于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依据农户风险偏好程度分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效应具有风险偏好情景依赖特征。此外,按照地区划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效应大小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惺惟
中国当前的金融风险隐患点,既包括传统的金融风险,也包括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型金融风险,二者同根同源、相互交叉、同步出现,使中国处在金融“双风险”的聚集期、散发期,也容易产生共振效应,增加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传统金融风险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型金融风险理论基础一致,基因耦合度较高,传导载体、传导链条和节点传染模式一致。金融“双风险”共振对传统金融监管造成冲击,使其应对乏力。金融“双风险”共振会倒逼科技驱动型金融监管崛起,在传统金融监管维度之外,加之以科技维度,形成金融监管的双维体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朔 史建平
工作决策风险偏好体现对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风险收益的权衡行为。而金融风险管理,由于受到风险管理实施者工作实践和风险意识强化的影响,风险管理决策中的风险规避倾向也较经营管理决策更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思路,使用实验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验证,并对风险规避倾向以及该倾向导致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风险管理较强的风险规避倾向也会导致在风险管理实践中,管理效果与原本设想之间存在一些偏差。
关键词:
风险偏好 金融风险管理 行为金融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朔 史建平
工作决策风险偏好体现对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风险收益的权衡行为。而金融风险管理,由于受到风险管理实施者工作实践和风险意识强化的影响,风险管理决策中的风险规避倾向也较经营管理决策更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思路,使用实验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验证,并对风险规避倾向以及该倾向导致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风险管理较强的风险规避倾向也会导致在风险管理实践中,管理效果与原本设想之间存在一些偏差。
关键词:
风险偏好 金融风险管理 行为金融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诗伟 朱业
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16个省市2009~2013年的区域金融风险指数,构建空间Dubin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区域金融风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产业集中会加大区域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发展还加剧了金融风险溢出;金融业规模的整体提升有利于抑制金融风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开放与政府干预也是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