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8)
2023(9420)
2022(7859)
2021(7297)
2020(6394)
2019(14764)
2018(14500)
2017(29286)
2016(15370)
2015(17352)
2014(16896)
2013(16736)
2012(15244)
2011(13588)
2010(14224)
2009(13790)
2008(12584)
2007(11204)
2006(9654)
2005(8523)
作者
(40691)
(33670)
(33667)
(31962)
(21741)
(16142)
(15452)
(13098)
(13088)
(12260)
(11710)
(11392)
(10659)
(10609)
(10456)
(10398)
(10024)
(9859)
(9663)
(9496)
(8523)
(8318)
(8042)
(7750)
(7740)
(7667)
(7496)
(7388)
(6848)
(6508)
学科
(66503)
经济(66430)
(48668)
管理(45289)
(39854)
企业(39854)
方法(37810)
数学(34966)
数学方法(34440)
(28011)
金融(28010)
(26160)
银行(26159)
(25190)
中国(24154)
(19867)
(16000)
(15122)
(14384)
财务(14345)
财务管理(14311)
业经(14131)
企业财务(13747)
地方(12755)
(11956)
贸易(11944)
理论(11897)
(11649)
中国金融(11411)
(11115)
机构
学院(210417)
大学(207598)
(90844)
经济(89076)
管理(86078)
理学(74053)
理学院(73449)
管理学(72053)
管理学院(71689)
研究(59773)
中国(57947)
(46075)
(41414)
财经(36869)
(33534)
科学(32334)
中心(31699)
(30497)
经济学(29735)
(28037)
财经大学(27885)
(27845)
经济学院(27166)
业大(27052)
(26961)
金融(26475)
北京(26049)
(25428)
研究所(24878)
商学(23789)
基金
项目(139194)
科学(110982)
研究(103135)
基金(103057)
(87150)
国家(86430)
科学基金(76806)
社会(67291)
社会科(64089)
社会科学(64069)
(54736)
基金项目(53466)
教育(49284)
自然(49017)
自然科(48017)
自然科学(48009)
自然科学基金(47168)
(44940)
资助(44867)
编号(42004)
成果(33411)
(31458)
重点(30963)
(29841)
课题(28734)
(28594)
教育部(28314)
国家社会(28041)
创新(27759)
人文(27728)
期刊
(89759)
经济(89759)
研究(62906)
(41457)
金融(41457)
中国(39191)
(36224)
管理(30988)
学报(25869)
(24659)
科学(24644)
大学(21183)
学学(20246)
技术(20085)
教育(19298)
财经(18892)
(15924)
经济研究(15510)
农业(15419)
业经(14351)
统计(13572)
(12415)
决策(11326)
问题(11254)
技术经济(11218)
理论(11131)
商业(10132)
实践(10052)
(10052)
财会(9839)
共检索到310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新颖  
文章在互联网金融博弈经济学模型建构的基础上,以余额宝为考察对象,运用我国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收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论显示:要提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安全度,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健康发展,应规范互联网金融交易程序,严惩互联网违法行为,强化互联网的投资监管和风险控制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新颖  
文章在互联网金融博弈经济学模型建构的基础上,以余额宝为考察对象,运用我国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收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论显示:要提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安全度,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健康发展,应规范互联网金融交易程序,严惩互联网违法行为,强化互联网的投资监管和风险控制管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光辉  吴超  吴栩  
度量互联网金融风险非常重要,但传统的风险度量模型能否有效度量其风险,何种模型能更有效地度量其风险犹未可知。以余额宝的风险度量为例,分析了在90%和95%置信水平下的最优GARCH-Va R和GARCH-CVa R模型,作为对应置信水平下的Va R和CVa R的度量。结果表明,CVa R模型能更有效地度量互联网风险,其不仅可以很好地度量现有的风险水平,还对风险具有预测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雯婷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如何有效地测度其发展风险,从而定位风险产生的根源,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点。本文以此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互联网金融、VAR模型等的深入研究,自主构建了一种泛VAR分析框架,并将其具体应用到我国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实际中。实证研究通过选定对象,确定指标、数据采集、模型构建与分析等的过程化分析,确定了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的不同成因,由此为该类企业的安全、平稳、深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凯琪  沈蕾  
挑选我国7支互联网金融产品挂钩的货币基金,基于VaR建立EGARCH-GED模型,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绩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度量方法适用于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风险,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目的选择适宜指标进行评价分析,且基于VaR的评价指标比传统Sharpe比率对投资者参考意义更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彩凤  梁静溪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业态。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角度出发,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进行评价。基此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为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网络技术安全风险和法律及声誉风险,并且各种风险之间具有相对明显的叠加性。其中,运营风险中的流动性风险、法律及声誉风险中的网络洗钱风险、操作风险中的支付方式创新风险和供应商操作风险、网络技术安全风险中的病毒感染风险为我国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的关键驱动因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诗伟  朱业  
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16个省市2009~2013年的区域金融风险指数,构建空间Dubin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区域金融风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产业集中会加大区域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发展还加剧了金融风险溢出;金融业规模的整体提升有利于抑制金融风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开放与政府干预也是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暖  
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将资源配置到充满经济活力的领域、实现制度增量改革、释放市场创造力,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逻辑起点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定价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实体融资难题主要源于金融活动为机构意志所左右,而互联网金融发端的本质正是通过交易激活金融市场的效率与生机,让市场因素在金融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金融活动的本质是金融资源的配置。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经济资源的配置无非企业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宇阳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由于门槛较低且操作便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人群规模不断增大,甚至开始冲击到以银行业为主的我国传统金融体系。但互联网金融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给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者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产生的主要风险类型,并提出了使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卜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网络消费、投资、理财的需求,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投资习惯的同时,也颠覆着传统金融业的盈利和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有网络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信息泄漏的风险。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目前不论是网络支付、网络融资还是互联网金融渠道的互联网金融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珂  谢晋雯  
本文引入Altman-Z值评分模型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深入刻画,采用定量方式计算了当前16家主要的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水平,并根据计算结果针对性地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丰富现有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识别及控制方法,同时从理论层面进一步完善了Z值评分模型在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上的应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荣  
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已成时代潮流。在技术进步与金融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必须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没有改变金融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发展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提及互联网金融风险案件时强调,"在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宣頔  
互联网金融因在业务模式、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广受欢迎。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风险,其法律成因在于监管失范和司法规制局限。应建构一套预警性的、调整强度(范围、力度)适中的动态规制体系,对未知的新兴互联网金融交易架构及其风险类型适度加以管控,以形成多元、立体、良性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动态监管体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