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9)
- 2023(5077)
- 2022(4105)
- 2021(3822)
- 2020(3276)
- 2019(7275)
- 2018(6804)
- 2017(14100)
- 2016(7006)
- 2015(7369)
- 2014(6925)
- 2013(6757)
- 2012(6050)
- 2011(5384)
- 2010(5661)
- 2009(5896)
- 2008(4960)
- 2007(4531)
- 2006(4118)
- 2005(4055)
- 学科
- 融(26250)
- 金融(26250)
- 业(25025)
- 济(24794)
- 经济(24770)
- 银(24611)
- 银行(24610)
- 行(23834)
- 企(19729)
- 企业(19729)
- 管理(18307)
- 中国(16819)
- 制(11950)
- 中国金融(11171)
- 险(10767)
- 保险(10676)
- 财(10457)
- 方法(10224)
- 数学(9191)
- 数学方法(9143)
- 务(8294)
- 财务(8281)
- 财务管理(8267)
- 业经(7983)
- 企业财务(7924)
- 农(7115)
- 体(6532)
- 地方(6509)
- 业务(6359)
- 贸(6165)
- 机构
- 学院(87835)
- 大学(86138)
- 济(41074)
- 经济(40211)
- 管理(34691)
- 中国(33238)
- 理学(28422)
- 理学院(28230)
- 管理学(27905)
- 管理学院(27757)
- 研究(25120)
- 财(23833)
- 银(19533)
- 融(19119)
- 金融(18788)
- 银行(18783)
- 财经(18479)
- 行(17647)
- 京(16788)
- 经(16770)
- 中心(15614)
- 人民(14631)
- 财经大学(14121)
- 经济学(14047)
- 国人(13779)
- 中国人(13731)
- 江(13256)
- 中国人民(13167)
- 经济学院(12876)
- 州(11626)
- 基金
- 项目(53220)
- 科学(42307)
- 研究(41429)
- 基金(39861)
- 家(32819)
- 国家(32483)
- 科学基金(29141)
- 社会(27982)
- 社会科(26696)
- 社会科学(26688)
- 基金项目(20507)
- 省(20295)
- 教育(17748)
- 自然(17297)
- 资助(17020)
- 自然科(16944)
- 自然科学(16940)
- 编号(16936)
- 自然科学基金(16669)
- 划(16192)
- 成果(13507)
- 融(12223)
- 创(11968)
- 国家社会(11902)
- 部(11870)
- 性(11819)
- 制(11666)
- 重点(11613)
- 发(11350)
- 创新(11187)
共检索到147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振 王凯
为了抢夺更多的客户,混业经营看似是不错的选择,然而现阶段从市场条件和风险控制角度来看,混业经营并非最优的选择从"余额宝"正式开启互联网金融时代以来,伴随我国金融改革的推进,互联网金融得到了极大发展。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截至2013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达到近10万亿元,且仍呈加速发展趋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为忠 曹新蓉
首先利用文献挖掘法构建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达到简化指标体系的目的。然后引入平均差、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改进CRITIC客观赋值法并对指标赋权,应用GRAP模型对2015年我国90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再从企业性质的视角对样本进行分析,得出创新投入是影响公司经营风险水平的重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为忠 曹新蓉
首先利用文献挖掘法构建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达到简化指标体系的目的。然后引入平均差、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改进CRITIC客观赋值法并对指标赋权,应用GRAP模型对2015年我国90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再从企业性质的视角对样本进行分析,得出创新投入是影响公司经营风险水平的重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胥爱欢
我国互联网金融在推动金融业结构性改革、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创新、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互联网金融创新也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大数据自大"、算法演化和数据生成者学习行为等因素制约大数据在金融领域减少信息不对称;第二,从长期来看,跨界经营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会受到跨行业周期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大企业病"等冲击,容易成为引起金融动荡的潜在风险源;第三,互联网企业巨头通过收购和兼并不同应用场景企业构建互联网经济金融闭环,容易掉入市场垄断的陷阱,由承担着去中心化、重构权利契约的积极角色异化为扮演着阻碍竞争、抑制创新活力的消极角色。对此,我们应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中大数据的作用,警惕互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振 王凯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根据差异化竞争的霍特林竞争模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前提下,产品的供给能力将不再是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竞争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也就是争夺更多的客户。混合平台通过混业经营将自己的客户群扩大,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属性又增强了相关企业混业经营的冲动,其可以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为更多的客户服务。混合平台成本与分业经营时相比没有明显增加,为了抢夺更多的客户,混业经营看似是不错的选择,然而现阶段从市场条件和风险控制角度来看,混业经营并非最优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汉君
从金融稳定的视角看,互联网金融虚拟化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不仅具有传统金融风险的特征,还有其特殊性早在上世纪末,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预言: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资金期限匹配和风险分担的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暖
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将资源配置到充满经济活力的领域、实现制度增量改革、释放市场创造力,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逻辑起点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定价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实体融资难题主要源于金融活动为机构意志所左右,而互联网金融发端的本质正是通过交易激活金融市场的效率与生机,让市场因素在金融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金融活动的本质是金融资源的配置。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经济资源的配置无非企业和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勇
在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脉络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阐释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其主要业务模式和国内外监管现状,总结出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可供监管我国互联网金融时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发展 监管 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阳晓伟 魏家富 房汉国
文章从技术、操作、市场和违法犯罪四个角度,剖析了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提出从完善互联网金融立法、搭建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更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和手段、支持和鼓励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宣传普及互联网金融安全知识这六个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风险管理 众筹融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晓巍 黄运成
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成为金融发展的新亮点,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存在特有的风险,且监管较为困难,使其也蕴藏着诸多市场风险。虽然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已有改进,但仍存在监管漏洞,亟须研究并完善,以实现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互联网金融的特有风险目前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如P2P、众筹等良莠不齐,风险事件频发。这些风险既具有传统金融风险特征,也具有互联网业态的特点,需要特定的风险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党均章
传统金融企业具有的风险识别能力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所不具备的,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法律合规风险都不容忽视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余额宝等创新类货币基金因其收益高、便捷性等优势得到迅猛发展。这类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和庞大的资金规模对我国银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冲击,其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原因中国互联网金融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宇阳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由于门槛较低且操作便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人群规模不断增大,甚至开始冲击到以银行业为主的我国传统金融体系。但互联网金融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给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者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产生的主要风险类型,并提出了使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模式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本身及其风险的特殊性,给金融监管带来了难题。表现在:对市场主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但对监管者来说,这也分散信息和转移信息,导致其无法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同时,非金融与金融因素的混合,使得监管者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加。加之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匿名性和虚拟性,隐蔽了监管所需要的关键信息。总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监管者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抑或根本无法获得。因此,如何进行监管创新,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风险特殊性 监管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晓巍 黄运成
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成为金融发展的新亮点,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存在特有的风险,且监管较为困难,使其也蕴藏着诸多市场风险。虽然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已有改进,但仍存在监管漏洞,亟须研究并完善,以实现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互联网金融的特有风险目前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如P2P、众筹等良莠不齐,风险事件频发。这些风险既具有传统金融风险特征,也具有互联网业态的特点,需要特定的风险管理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丹
互联网金融依赖于网络化与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基础完全不同,也就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金融的互联网金融特征:1.互联网金融扩散速度快,广度宽。互联网金融以虚拟网络为基础,互联网网络是一个遍布世界的网络,用户数量难以估计,而且其以数字化形式传递信息,信息传递速度无时间地域限制,因此互联网金融在资金支付与结算上广度与速度都远远超过传统金融,但与此同时风险扩散的广度与速度也呈正相关同比例增长,可能产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