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5)
- 2023(7277)
- 2022(5933)
- 2021(5591)
- 2020(4899)
- 2019(10802)
- 2018(10317)
- 2017(20028)
- 2016(10884)
- 2015(12118)
- 2014(11834)
- 2013(11040)
- 2012(10018)
- 2011(8964)
- 2010(9491)
- 2009(9223)
- 2008(8279)
- 2007(7549)
- 2006(6678)
- 2005(6305)
- 学科
- 济(34994)
- 经济(34962)
- 业(30774)
- 融(27150)
- 金融(27150)
- 管理(26663)
- 银(24995)
- 银行(24988)
- 企(24208)
- 企业(24208)
- 行(24195)
- 中国(20742)
- 方法(15590)
- 财(15056)
- 数学(14406)
- 数学方法(14244)
- 制(12476)
- 务(11733)
- 财务(11711)
- 财务管理(11695)
- 企业财务(11332)
- 中国金融(11266)
- 险(10884)
- 保险(10793)
- 业经(8608)
- 农(8552)
- 地方(8065)
- 理论(7811)
- 教育(7179)
- 体(6873)
- 机构
- 大学(140694)
- 学院(135272)
- 济(56118)
- 经济(54771)
- 管理(48850)
- 中国(44640)
- 研究(44466)
- 理学(40875)
- 理学院(40373)
- 管理学(39466)
- 管理学院(39221)
- 财(32241)
- 京(28928)
- 财经(25076)
- 科学(23663)
- 中心(23599)
- 经(22871)
- 融(21719)
- 金融(21331)
- 所(21217)
- 江(21101)
- 银(20804)
- 银行(19985)
- 财经大学(19141)
- 研究所(18992)
- 北京(18927)
- 行(18769)
- 经济学(18586)
- 农(18472)
- 范(18167)
- 基金
- 项目(85955)
- 科学(68498)
- 研究(65736)
- 基金(62985)
- 家(53097)
- 国家(52578)
- 科学基金(46013)
- 社会(41909)
- 社会科(39741)
- 社会科学(39728)
- 省(33085)
- 基金项目(32806)
- 教育(32310)
- 自然(29114)
- 自然科(28513)
- 自然科学(28508)
- 划(28352)
- 自然科学基金(28016)
- 编号(26951)
- 资助(26715)
- 成果(23409)
- 重点(19878)
- 部(19861)
- 课题(19539)
- 大学(19428)
- 创(18542)
- 性(18298)
- 教育部(17854)
- 发(17523)
- 项目编号(17369)
共检索到224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雨容 朱如嘉 张煜 谢丹丹 黄冠婷
本文对作为未来市场主力投资者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了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调研,利用搜集到的数据建立了Logit和Probit模型来研究影响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概率的因素,其中影响投资者选择的诸多因素中,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态度是最显著的,其次是对互联网金融公司资产状况的重视程度、对互联网金融了解途径的数量等其他因素。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投资概率 产品组合 风险偏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雷 朱玉 谢心怡
新时代大学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投资市场的主力军,研究其风险认知、风险偏好与投资行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15所高校694位样本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ANOVA分析、Logistic回归和Probit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后发现:(1)大学生认知到的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和网络风险越大,投资就越谨慎,但是金融业务风险认知与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表明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创新背后的信用风险等认知能力有限;(2)大学生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发生互联网金融投资行为可能性越大,风险偏好还可通过影响风险认知间接作用于投资决策,支持了风险认知的中介效应假说;(3)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也会对其投资行为产生正向效应。上述结论在不同风险认知组和不同层次高校具有稳健性。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促进大学生理性投资,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玲 王彦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平台发展经常面临资金困境,能否及时获得风险投资突破资金瓶颈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偏好,研究发现:需求漂移率和政府优惠力度的提高,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产生正面影响;而需求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越高,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越小。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要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一方面需要平台强化自身业务创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平台经营行为,以维持业务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支持和适当引导。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实物期权 风险投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玲 王彦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平台发展经常面临资金困境,能否及时获得风险投资突破资金瓶颈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偏好,研究发现:需求漂移率和政府优惠力度的提高,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产生正面影响;而需求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越高,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越小。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要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一方面需要平台强化自身业务创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平台经营行为,以维持业务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支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实物期权 风险投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晓红 赖俊彬 赵翠翠 杨立
基于风险认知与风险偏好理论,利用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独特的用户行为轨迹追踪数据集,以投资人网站访问深度作为网络互动程度的代理,以选择投资不同风险属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投资偏好的表现,考虑投资人投资前的相对风险偏好系数和期望收益率,实证研究访问深度与投资风险偏好之间关系及其在不同群体中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访问深度越深,投资人越偏好于选择投资低风险的金融产品;(2)IV Probit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访问深度每增加一单位,投资人选择高风险金融产品的概率下降5.18%;(3)访问深度对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在不同性别、资产特征、账户特征和历史投资特征的群体中均存在异质性。本文研究可应用于智能投资顾问领域,研究结论对于引导投资人合理投资,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慕丽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科技的深入发展催生出了现代投资者极为青睐的一种金融投资方式——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相融合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它使支付转账、资金融通和信息中介等金融服务都可以借助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对传统的金融行业形成了不小的冲击,更对投资者的偏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喻言 徐鑫
本文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风险偏好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显著;从风险偏好调节作用模型分析发现,农户风险偏好抑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金融资产占比、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的促进作用,强化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在使用互联网的农户样本中,农户风险偏好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户越偏好风险,越倾向于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依据农户风险偏好程度分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效应具有风险偏好情景依赖特征。此外,按照地区划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效应大小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喻言 徐鑫
本文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风险偏好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显著;从风险偏好调节作用模型分析发现,农户风险偏好抑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金融资产占比、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的促进作用,强化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在使用互联网的农户样本中,农户风险偏好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户越偏好风险,越倾向于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依据农户风险偏好程度分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效应具有风险偏好情景依赖特征。此外,按照地区划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效应大小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子敏 李婵娟 季仁春
基于抓取的P2P网贷平台人人贷中借款目的为"企业用途"的数据,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建立二元逻辑回归方程,对小微企业在互联网融资过程中投资者形成的身份偏好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将借款人身份分为工薪阶层和小微企业主两类,发现投资者存在对借款人的身份歧视现象,进而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释。研究认为,由于信息披露不足与信息不可信,投资者认为具备"小微企业主"这一身份的借款人的借款存在较高的风险,从而形成了投资者更愿意支持"工薪阶层"借款的投资偏好。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P2P网贷平台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
关键词:
信息披露 风险 身份偏好 人人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子敏 李婵娟 季仁春
基于抓取的P2P网贷平台人人贷中借款目的为"企业用途"的数据,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建立二元逻辑回归方程,对小微企业在互联网融资过程中投资者形成的身份偏好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将借款人身份分为工薪阶层和小微企业主两类,发现投资者存在对借款人的身份歧视现象,进而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释。研究认为,由于信息披露不足与信息不可信,投资者认为具备"小微企业主"这一身份的借款人的借款存在较高的风险,从而形成了投资者更愿意支持"工薪阶层"借款的投资偏好。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P2P网贷平台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披露 风险 身份偏好 人人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庆炜 张晓锋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之初,便备受关注,它的草根性、低门槛和接地气使老百姓趋之若鹜,国内互联网金融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其创新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整套制度、规范和监管,其运转过程中所暴露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性展开分析,进而剖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所在,探索在现有金融体系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之道。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风险 监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景 卓武扬
2015年以来频发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表明了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有其特殊性,体现出更加强烈的传染性、负外部性和隐蔽性,风险的可控性也更低。究其成因,有来自信息技术的过度渗透、市场主体非理性行为突出、互联网企业舆论掌控能力强等外因,也有互联网金融市场本身的脆弱性以及分业、分段式监管模式的缺陷等内因。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坚持宏观审慎理念,将系统重要性机构或平台作为监管重点,结合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注重功能监管、线上线下结合监管,并健全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规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雨虹
文章基于"互联网+"视角,采用问卷调研方法,实证分析了零售业顾客的消费行为与偏好特征。结果显示:第一,在消费行为特征方面,消费频率高、目的性强且理性消费是顾客重要的消费行为特征。顾客在购物方式上更倾向于超市和网络购物,商家的就近性、商品种类齐全性、商品质量的保障性是顾客关心的方面;第二,在顾客消费偏好特征方面,免费网络、送货上门、退货方便成为顾客关注的重要基本服务,取款机、专员引导、打印复印则是顾客关注的重要便捷性服务,而在"亮点"型服务上,顾客更偏好于价格实惠、会员专享服务、游乐体验服务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罗吉 党兴华
本文从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风险投资"抱团"现象入手,以CVSourCe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应用模块性指标G-N算法,动态识别了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网络社群结构,进而探讨了社群结构的稳定性,最后基于网络社群特征分析,对社群成员身份的稳定性和风险投资机构间偏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社群现象在我国风险投资网络中广泛存在,且趋势愈发显著;风险投资网络社群结构的变动具有延续性与稳定性;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网络社群特征所呈现出机构间相互偏好在投资行业特征方面倾向于同质,而在投资阶段和投资项目的地理分布特征方面倾向于异质。本文对风险投资网络社群的分析,有助于从网络社群层次探讨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为深入分析联合...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网络社群结构 稳定性 偏好特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高鹤 李旻文 高峰
本文研究了中国女性与男性基金经理在个人特征、所在基金特征、风险偏好、实际投资风格以及业绩方面的差异。利用2006年到2011年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经理的数据,本文发现总样本中女性基金经理相较男性基金经理年龄较大,上任前证券从业时间长并且拥有研究员经历的比例较高,女性基金经理拥有理工专业教育背景和毕业于名校的比例较低,但是拥有MBA学位和持有CFA、CPA等各类资格证书的比例较高。利用配对样本研究法针对每一位女性基金经理选取一位个人特征均类似的男性样本之后,我们发现与配对的男性基金经理相比,女性持有的投资组合市场风险水平相对较低,对市场风险的厌恶程度较高,但是男性与女性基金经理在实际投资风格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