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2)
- 2023(15671)
- 2022(13432)
- 2021(12540)
- 2020(10387)
- 2019(23348)
- 2018(23031)
- 2017(44148)
- 2016(23587)
- 2015(26099)
- 2014(25342)
- 2013(24897)
- 2012(22339)
- 2011(20183)
- 2010(20173)
- 2009(18899)
- 2008(17361)
- 2007(15085)
- 2006(13201)
- 2005(11562)
- 学科
- 济(91399)
- 经济(91308)
- 管理(69743)
- 业(66274)
- 企(57007)
- 企业(57007)
- 方法(39580)
- 数学(33838)
- 数学方法(33435)
- 中国(29575)
- 融(27354)
- 金融(27352)
- 银(25685)
- 银行(25646)
- 行(24759)
- 财(23905)
- 农(23273)
- 地方(22819)
- 业经(22300)
- 学(19476)
- 制(18774)
- 技术(18300)
- 理论(16896)
- 贸(16363)
- 贸易(16348)
- 农业(16018)
- 务(15979)
- 财务(15911)
- 财务管理(15889)
- 易(15844)
- 机构
- 学院(318257)
- 大学(318023)
- 管理(127346)
- 济(125734)
- 经济(122939)
- 理学(110576)
- 理学院(109344)
- 管理学(107435)
- 管理学院(106869)
- 研究(104528)
- 中国(83099)
- 京(66996)
- 科学(64610)
- 财(57615)
- 所(51205)
- 中心(49160)
- 研究所(46810)
- 财经(46505)
- 农(46324)
- 江(45294)
- 业大(45226)
- 范(42658)
- 师范(42296)
- 经(42236)
- 北京(42183)
- 院(38556)
- 经济学(37960)
- 州(37924)
- 农业(36100)
- 财经大学(34802)
- 基金
- 项目(221382)
- 科学(174907)
- 研究(164444)
- 基金(160180)
- 家(138556)
- 国家(137401)
- 科学基金(119013)
- 社会(103569)
- 社会科(98241)
- 社会科学(98217)
- 省(87464)
- 基金项目(85353)
- 自然(76668)
- 自然科(74898)
- 自然科学(74882)
- 教育(74771)
- 自然科学基金(73490)
- 划(72839)
- 编号(67922)
- 资助(64935)
- 成果(54067)
- 重点(49445)
- 创(48208)
- 发(48085)
- 部(47821)
- 课题(46141)
- 创新(45016)
- 项目编号(42479)
- 国家社会(42295)
- 科研(42067)
- 期刊
- 济(134889)
- 经济(134889)
- 研究(94816)
- 中国(59541)
- 学报(47342)
- 管理(46851)
- 科学(44747)
- 财(42679)
- 农(41706)
- 融(38938)
- 金融(38938)
- 教育(37442)
- 大学(35921)
- 学学(33598)
- 农业(28777)
- 技术(27347)
- 业经(22928)
- 经济研究(22220)
- 财经(21816)
- 经(18643)
- 图书(17706)
- 科技(16450)
- 问题(16349)
- 理论(16198)
- 技术经济(15011)
- 实践(14833)
- 践(14833)
- 业(14802)
- 商业(14542)
- 现代(14299)
共检索到464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霖
金融地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在ICT及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该学科活力不但没有消亡,反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合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四个方向,即零售银行服务、分销渠道、机构观点及消费者观点的基础上,从金融地理学的思维与理念出发,探析互联网金融六个方面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地理(包括传统地理观、功能地理观、智能社会观)、互联网与ICT对金融空间的再塑造、金融服务的传递通道、金融的历史地理学转向、虚拟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交叉及与互联网横向思维相补充的工作场所地理学。归纳了新形势下金融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具体应用的六个视角:文化金融地理、房地产金融地理、农业金融地理、保险金融地理、地缘政治金融地理以及健康金融地理,指出该学科未来有可能深入拓展和研究的方向与路径,即学科融合协同发展、金融地理空间复杂多元以及"小金融"与"大金融"互促共进。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地理学 金融排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发 徐梦冉 贺灿飞 潘峰华
金融地理学作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其研究成果对维护金融业稳定运行,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理学视角,首先梳理了国际金融地理学发展历程与主要研究领域。根据特定时期内主流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萌芽、政治经济学主导和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影响三个阶段。借助文献计量分析,将国际金融地理学研究划分为以金融中心、金融主体的空间演化、金融网络与区域互动为主的经典研究领域,和以不同尺度金融化进程为主的新兴研究领域。随后总结了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中国金融地理学虽起步较晚,研究广度与深度相比于国外仍有差距,但其区别于西方的制度背景为自身特异性的金融景观提供了多元化的解释。最后,结合国内外金融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对该学科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征
近期我国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规模保持快速扩张,服务范围更加广阔;二是业务模式不断创新,但常游走于政策模糊地带;三是巨头更多占领市场,行业壁垒明显提高;四是金融本质并未改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五是行业监管开始发力,规范发展成为行业趋势。本文认为,政府应驱逐"劣币",明确规则,鼓励创新,同时提供信用信息共享和统计信息监测等公共服务,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使其为中国经济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互联网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普及,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崭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雪军,田霖
金融地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鉴于国内对该学科研究的薄弱状态,文章对金融地理学的学术渊源、最新研究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区域金融学与金融地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展望其应用前景,为金融学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全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视角,并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瑜
在互联网和经济迅速发展下的"校园贷",引发了一系列借贷市场乱象,严重侵害着大学生的权益。但是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和司法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大学生难以运用合理的手段进行维权。文章通过在互联网金融视域下对大学生维权问题的研究,为大学生探索更有效的维权方式,提出更好的保护大学生权益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校园贷 大学生维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向群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形态金融本身是社会性、群体性的产物,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没有金融。所以,当环境或者生产力的变化不足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金融创新是很难的,即使创新,也是产品层级的。而当群体的、社会关系变化的时候,就会带来金融领域里业务模式、生态模式、服务模式的变化,而不仅仅是产品创新。金融新生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生态系统尤其重要。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学梅
本文阐述了三农领域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内涵及意义;从互联网金融克服农村金融需求侧长尾效应、网络金融大数据技术增强农村金融风控能力和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等方面,揭示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域的优势;给出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众筹融资平台,创新点对点网络融资模式和探索供应链式网络融资模式等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金融型融资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学梅
本文阐述了三农领域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内涵及意义;从互联网金融克服农村金融需求侧长尾效应、网络金融大数据技术增强农村金融风控能力和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等方面,揭示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域的优势;给出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众筹融资平台,创新点对点网络融资模式和探索供应链式网络融资模式等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金融型融资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基于对国际文献和中国实际的了解和思考,从金融机构的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过程以及金融机构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理论问题包括地理存在论、金融变化的区域经济影响观点、区域金融系统演化模式、金融地理的路径依赖、金融全球化与地方关系等;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对金融地理影响、全球化与区域金融系统、行政格局与金融体系、金融系统与区域发展、金融企业地理5方面提出中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切入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田霖
新型危机背景下,金融空间结构由于路径依赖而呈现的刚性开始松动,金融包容成为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增长、共赢的必需手段。它是金融排斥理念的拓展与深化,也是动态、多层次、复合维度理念,不仅包括微观供求主体的包容,也涵盖了区域层面的包容共生,即各区域经济、金融、社会的协调、城乡金融协调以及区际金融协调。影响金融包容的因素包括需求、供给与社会三个方面,其作用渠道与强度随国别、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深度包容比宽度包容更为重要,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金融普惠。包容的精髓在于充分信息下所有参与主体的机会均等、自主选择与互利共赢。
关键词:
金融包容 金融排斥 金融地理学 过度负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龙
理解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理解技术、金融和经济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有助于给互联网金融定位,对消费者、金融从业者、监管者和政府都意义深远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常态。其名义GDP的增长率在过去的三年中已经下降了十个百分点。从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间,除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名义GDP的平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课题组 孙龙 申莉
近年来,我国网络金融创新方兴未艾,对满足互联网时代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期货等四种典型金融创新发展形态为抓手,力求通过对我国网络金融创新现状、积极效应和面临挑战的全面分析,从宏观角度探寻我国网络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再清 吴娇 陶冶
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10年5年实际平均数据,从金融地理学角度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曲线法考察环境因子、文化因子、设施因子、科技因子、经济因子等金融地理因素对各省(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各影响因子中科技因子影响程度最大,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开放、劳动因子影响次之,聚集因子影响程度较小。因此,缩小农村金融省际差异,必须统筹各金融地理因素,尤其应注重农村科技、经济和文化对金融的提升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安小雪
大数据评级方法在互联网融资中的应用日趋广泛,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信息资源,并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比较全面的信用评价,实现对互联网融资中贷款审批前与贷款审批后的风险进行监控。大数据评级为互联网融资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此同时,由于存在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问题、大数据评级信息的集成与存储问题以及大数据评级信息的融合问题,大数据信用评级也面临着重要的技术改革挑战。
关键词:
大数据 信用评级 互联网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