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09)
- 2023(16659)
- 2022(14101)
- 2021(12880)
- 2020(10721)
- 2019(24421)
- 2018(23825)
- 2017(45414)
- 2016(24765)
- 2015(27350)
- 2014(27137)
- 2013(27025)
- 2012(25545)
- 2011(23362)
- 2010(23779)
- 2009(22341)
- 2008(21604)
- 2007(19790)
- 2006(17704)
- 2005(16155)
- 学科
- 济(106793)
- 经济(106686)
- 业(72632)
- 管理(63009)
- 农(49497)
- 企(48672)
- 企业(48672)
- 方法(39656)
- 中国(35206)
- 数学(35095)
- 数学方法(34800)
- 农业(33058)
- 地方(29400)
- 融(28478)
- 金融(28475)
- 银(27740)
- 银行(27667)
- 业经(26813)
- 行(26751)
- 财(25695)
- 制(23377)
- 学(21799)
- 贸(21382)
- 贸易(21364)
- 易(20732)
- 发(16686)
- 环境(16081)
- 技术(15922)
- 务(15420)
- 财务(15385)
- 机构
- 学院(356969)
- 大学(352479)
- 济(148760)
- 经济(145691)
- 管理(130319)
- 研究(129072)
- 理学(111542)
- 理学院(110176)
- 管理学(108294)
- 管理学院(107650)
- 中国(102695)
- 农(86373)
- 科学(81875)
- 京(74949)
- 所(68459)
- 农业(67516)
- 财(66316)
- 业大(62803)
- 研究所(62235)
- 中心(61084)
- 江(55827)
- 财经(52105)
- 经(47318)
- 北京(46975)
- 范(46841)
- 师范(46227)
- 经济学(45280)
- 院(44849)
- 州(44831)
- 省(43234)
- 基金
- 项目(236608)
- 科学(183677)
- 基金(169066)
- 研究(168653)
- 家(150327)
- 国家(148967)
- 科学基金(124848)
- 社会(106839)
- 社会科(100967)
- 社会科学(100932)
- 省(95385)
- 基金项目(90156)
- 自然(80520)
- 划(79642)
- 自然科(78643)
- 自然科学(78617)
- 自然科学基金(77222)
- 教育(75323)
- 编号(68749)
- 资助(67711)
- 发(56831)
- 成果(55225)
- 重点(53805)
- 部(51053)
- 创(49664)
- 课题(47631)
- 创新(46491)
- 科研(45618)
- 计划(45048)
- 发展(44689)
- 期刊
- 济(171262)
- 经济(171262)
- 研究(102990)
- 农(85882)
- 中国(76769)
- 学报(65371)
- 科学(57379)
- 农业(57263)
- 财(49442)
- 融(48530)
- 金融(48530)
- 大学(48236)
- 学学(46082)
- 管理(43763)
- 教育(34740)
- 业经(33171)
- 业(29090)
- 技术(28757)
- 经济研究(26183)
- 财经(25456)
- 问题(23665)
- 经(21900)
- 版(19975)
- 业大(17981)
- 世界(17938)
- 技术经济(17722)
- 科技(17191)
- 贸(16898)
- 商业(16835)
- 农村(16416)
共检索到548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婧 田雅群 刘甜 李庆海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能否切实缓解农户金融排斥,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储蓄、信贷和支付三个方面,构造农村互联网金融排斥指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识别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多数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互联网金融排斥,其中互联网储蓄排斥和互联网信贷排斥最为严重,互联网支付排斥次之。互联网排斥的主要原因不是设施排斥和条件排斥,而是自我排斥。引发自我排斥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到最近银行网点的时间和是否进行过网络购物和销售。本文同时分析了传统信贷与互联网信贷的关系,结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闵诗筠
基于江苏省184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熵权法构建指标体系,从金融需求视角,实证考察了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的互联网金融排斥处于中等程度,从分项指标来看,农户对融资、投资和支付的排斥程度依次降低;需求因素对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具有显著影响,并且投资、融资和支付排斥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传统金融排斥较高的农户受到的外部约束更大,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会因为主观信任不足、互联网使用技能低下和电子设备缺乏而存在互联网融资排斥,而贫困县域的农户更容易由于需求不足、电子设备使用技能低下和政策信息匮乏而受到互联网金融排斥。研究结论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长庚 罗午阳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年度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金融排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降低农户金融排斥的概率,且对储蓄排斥、风险资产排斥、贷款排斥和商业保险排斥都存在抑制作用。即使在克服内生性和替换核心变量衡量方法的情况下,结论依然可信。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对农户金融排斥的作用效果总体上在低收入、中老年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农户样本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突显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弱势群体金融福利的提升效应。
关键词:
互联网 金融排斥 金融福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芹 罗剑朝
以473户农户数据为依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三类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农户忠诚度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户忠诚度不高,农户金融服务满意度和金融产品满意度是影响农户忠诚度最基本的因素;比较三类金融服务提供商农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发现,农户对于"三农"服务商和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忠诚为冲动型忠诚,对于正规金融机构网上金融部门的忠诚为认知型忠诚。基于此,建议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构建客户评价体系,有效区分客户类别,并对客户进行差异化营销与管理。三类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可尝试建立金融共生模式,优势互补,探索金融科技服务的全新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芳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从金融排斥的角度展开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状况。在本文中,笔者对农户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农户金融排斥现象多方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惠普理念的指导下,加大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构建多层次的金融结构体系。
关键词:
农户 金融排斥 影响因素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芳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从金融排斥的角度展开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状况。在本文中,笔者对农户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农户金融排斥现象多方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惠普理念的指导下,加大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构建多层次的金融结构体系。
关键词:
农户 金融排斥 影响因素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康达 刘鹏飞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电脑在农村的普及,互联网逐渐成为农户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利用Probit回归模型对北京市京郊两个农村的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农户的计算机熟练程度、性别和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对农户互联网信息利用产生显著影响,但仍然不能忽视一些农户自身、家庭及农村社区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
农户 互联网 信息利用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忠连 邱晖
农村互联网金融兼具农村传统正规金融及民间金融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二者的缺陷,关键在于其能够对农户社会资本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利用。通过信任与声誉机制以及社会抵押与惩罚机制,农村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利用农户社会资本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通过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农村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对农户虚拟社会资本的深度开发并构建起产业闭环,通过设置特殊的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嵌入农户的社会网络并实现市场向底层农户的下沉。
关键词:
农户 社会资本 互联网金融 惩罚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温雪 聂勇
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是劳动力流动既可以提高农户获得互联网金融借贷的概率,又有助于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金额,从而缓解农户家庭流动性约束。二是劳动力流动可以扩大家庭交际范围和社会网络关系,从而对农户社会资本产生正向的影响。三是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劳动力流动既可以直接促进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可获得性和金额,又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社会资本—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这一中介机制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可获得性和金额产生间接的影响。四是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直接影响和通过社会资本渠道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间接影响仅在中西部地区和低资产农户家庭中成立。本文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参与度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互联网金融 社会资本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霄 贾金荣
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金融排斥问题。为研究农户受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陕西省47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回归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户是否受到贷款排斥即受到家庭中是否有成员担任村干部或是否有亲戚朋友在当地金融机构工作、农户家庭的年纯收入、农户家庭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户主的文化水平等四个因素的影响;农户是否受到储蓄排斥即受到农户家庭的年纯收入、农户家庭的劳动力数量、农户对金融机构是否信任、农户家庭是否拥有电脑、农户家庭距最近金融机构的距离等五个因素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柳翠 任哲
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及国内一线城市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大力支持下,江西省金融学会于2015年11月4日在南昌举办"互联网金融促进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交流会,江西省博汇九洲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参与了协办。来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层领导、学术专家、业界重要代表云集南昌,就互联网金融促进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推进江西经济快速赶超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综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京蓉 李炯光
在对三峡库区重庆辖区的7个乡镇23个行政村共427户农户土地流转行为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特征、农户土地转入和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非农收入比例和土地流转收益是农户土地流转行为选择的决定因素,农户土地转入和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 张晓钰
基于陕西省农村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测度了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农村居民微信支付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较低,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样本家庭微信支付采纳比例为66.5%,教育、收入水平与微信支付采纳概率正相关;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越高,采纳微信支付的概率也越高;金融素养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微信支付采纳概率,教育、收入水平及社会资本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论具有稳健性。综上,应准确评估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微信支付采纳概率,降低互联网支付排斥,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福利,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金融素养 互联网金融 支付 稳健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鹏达 王巧瑜 陈鹏宇 石宝峰
由于农户小额贷款对象分散等特点,致使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当严重。本文基于"互联网+农业金融"视角,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武功县220个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对农户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意愿等10个指标进行线性变换降维,得到了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等5个互不相关的公共因子;在此基础上,以5个公因子为自变量,以农户是否借贷为因变量,构建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结果得出:农户家庭投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特征和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对农户借贷行为有正向影响;农户家庭风险偏好对农户借贷行为有负向影响;农户交易成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不显著。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关于拓宽农户融资渠道、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以及提高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金融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鹏达 王巧瑜 陈鹏宇 石宝峰
由于农户小额贷款对象分散等特点,致使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当严重。本文基于"互联网+农业金融"视角,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武功县220个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对农户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意愿等10个指标进行线性变换降维,得到了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等5个互不相关的公共因子;在此基础上,以5个公因子为自变量,以农户是否借贷为因变量,构建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结果得出:农户家庭投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特征和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对农户借贷行为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金融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