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9)
2023(13362)
2022(11199)
2021(10244)
2020(8376)
2019(18616)
2018(18180)
2017(34236)
2016(18235)
2015(19739)
2014(19116)
2013(18664)
2012(17727)
2011(15941)
2010(16652)
2009(15617)
2008(14883)
2007(13631)
2006(12281)
2005(11687)
作者
(50637)
(42042)
(41664)
(39546)
(27028)
(20109)
(18785)
(16114)
(16001)
(15263)
(14372)
(14196)
(13623)
(13585)
(13127)
(13122)
(12277)
(12271)
(12049)
(11942)
(10746)
(10336)
(10063)
(9796)
(9606)
(9556)
(9404)
(9320)
(8559)
(8437)
学科
(72998)
经济(72915)
(57894)
管理(55529)
(48237)
企业(48237)
中国(30222)
(28583)
金融(28583)
(27656)
银行(27637)
(26882)
地方(23275)
方法(22384)
(21032)
(20657)
业经(20585)
(20180)
技术(19469)
数学(18417)
数学方法(18191)
农业(14753)
(13736)
(13328)
财务(13292)
技术管理(13264)
财务管理(13257)
(12861)
贸易(12840)
企业财务(12804)
机构
学院(245518)
大学(242126)
(102495)
经济(100135)
管理(91505)
研究(87568)
理学(76330)
理学院(75466)
中国(74667)
管理学(74323)
管理学院(73845)
(52235)
(51882)
科学(50366)
(43820)
中心(42470)
(41024)
财经(39509)
(39278)
研究所(39013)
(35713)
(33779)
北京(33509)
(32871)
师范(32525)
业大(32103)
(31753)
经济学(31508)
农业(30052)
财经大学(29328)
基金
项目(155613)
科学(123823)
研究(117913)
基金(110835)
(95858)
国家(94920)
科学基金(82175)
社会(75741)
社会科(71978)
社会科学(71966)
(63832)
基金项目(57805)
教育(53688)
(52380)
自然(50698)
自然科(49635)
自然科学(49623)
自然科学基金(48799)
编号(46964)
资助(44252)
成果(39266)
(39080)
(38529)
重点(35482)
创新(35087)
课题(34758)
(33351)
发展(31754)
(31497)
(31218)
期刊
(123257)
经济(123257)
研究(82523)
中国(62167)
(44141)
金融(44141)
(40853)
管理(39182)
(37958)
学报(34860)
科学(33381)
教育(33378)
大学(27183)
学学(25230)
农业(24789)
技术(22305)
业经(21292)
财经(19948)
经济研究(19897)
(17230)
问题(15034)
(13655)
科技(13420)
技术经济(12510)
(12166)
论坛(12166)
图书(11789)
(11773)
商业(11685)
理论(11568)
共检索到407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菁  
互联网+开创了金融服务的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无束缚发展极大地便利了金融交易。在渠道创新溢出正效应的同时,也因监管滞后出现脱轨,风险累积的负效应日渐凸显。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现行监管体系的非对称性展开分析,发现法律依据缺失、监管主体不明、信用评级滞后、监管手段落后等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分业监管体制与互联网金融多元化运作模式不对称,最后给出了监管创新的相关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菁  
互联网+开创了金融服务的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无束缚发展极大地便利了金融交易。在渠道创新溢出正效应的同时,也因监管滞后出现脱轨,风险累积的负效应日渐凸显。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现行监管体系的非对称性展开分析,发现法律依据缺失、监管主体不明、信用评级滞后、监管手段落后等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分业监管体制与互联网金融多元化运作模式不对称,最后给出了监管创新的相关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秦文岩  
对于缺乏完备监管系统、详细监管数据和清晰风险底数,且混合着互联网信息科技因素的多样化新兴金融而言,金融监管科技的引入对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互联网信息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存在高度虚拟性、迅速迭代性、技术同源性等自限性,但金融监管科技底层支撑技术的实时性、敏捷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征,使其能较为容易、便捷地将金融监管从传统的命令性、时滞性、封闭性、分散性监管向智能化的协同性、过程性、包容性、集成性监管转变,并在实践中逐步构建具有公私协同性、数据自动化、人机交互性科技型金融监管体系。推动传统金融监管与科技型金融监管的衔接与融合,破解互联网信息科技应用于金融监管创新的自限性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优化金融监管系统:一是以数据为核心,设计新兴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二是统筹安排传统与新兴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协同和链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宁连举  刘茜  
互联网金融是从技术到产品及金融制度和体系的全方位创新,不仅使交易、理财和融资更加便捷、高效,而且在关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需求多元化、支付电子化、存款理财化、融资多元化。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流程监控,推进征信体系建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青  黄俊杰  肖立伟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虚拟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等细分行业已趋于成熟;而P2P、互联网理财等行业仍处于混乱局面。互联网金融有零边际成本、长尾理论、互联网思维和双边市场理论等理论支撑,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经历0-1和1-N两个阶段,这不仅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与新兴产业融资需求的匹配性,也预示着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整合与规范化趋势。参考英美监管模式,中国应当采取多样化监管措施,并打通全业务监管渠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鹏  龙海明  李佳珂  
互联网金融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内在价值冲突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不同的监管目标,引入法经济学理念,从法律原则监管、行政规则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三个层面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有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鹏  龙海明  李佳珂  
互联网金融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内在价值冲突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不同的监管目标,引入法经济学理念,从法律原则监管、行政规则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三个层面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有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鹏  龙海明  李佳珂  
互联网金融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内在价值冲突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不同的监管目标,引入法经济学理念,从法律原则监管、行政规则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三个层面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有积极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新鹏  
蚂蚁借呗业务发展总体上经历了简单的小贷、复杂的资产证券化(ABS)到传统的银行信贷等阶段过程。2015年之前,蚂蚁商诚小贷资产负债结构具有小贷公司的特征,之后具有证券融资中介的特征,营业收支结构从生产性贷款类利息收支转向资产性转让类、服务性通道类非利息收支,按出表计算蚂蚁借呗业务是低杠杆经营,按不出表计算业务处于高杠杆状态。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要坚持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不能成为流量业务,严格控制高杠杆经营。互联网金融监管具有复杂性,要突出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加强业务合规和信息披露。互联网普惠金融要处理好平等性与商业性的关系,避免让低收入人群因网贷落入债务陷阱。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艳  李娟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初生到急速跃进的过程,与此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有效跟进,使得部分业务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突出风险。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混业发展的现状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探讨了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实施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的双重监管模式的可能性与操作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雪军  尹振涛  
互联网消费金融通过深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以创新的方式全面赋能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这种创新体现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商业模式多元化、促进金融普惠化、增强消费场景化、加深金融科技化等方面。但是,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亦暗藏着众多现实问题,如:经营主体竞争激烈引发的市场乱象,行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构分化严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滋生的金融风险,实际融资渠道有限与普惠性有待提高,金融科技背景下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等问题。从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范缺失、法律规制模糊、风险防范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亟待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并给予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培武  范诗洋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实现了创新性的快速发展,在提升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包含了较大的经营性、技术性和市场性风险因素。现有的监管政策尚未完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变革,在监管政策体系、机构整合、功能统筹、风险化解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监管政策体系、明确监管主体职责以及加强部门间的监管功能协同等政策建议,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在风险可控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明海  麻君  赵舜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金融监管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金融监管在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 ,实现金融对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作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金融监管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通过创新与发展来实现金融监管对金融业的强力支持 ,成为摆在金融监管当局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琪  姚舜达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整顿行动中,相关监管政策和整顿行动的落实,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地方金融监管的现状针对金融监管而言,当前所处的阶段是中央顶层设计调整和地方底层创新并行。中央层面的监管体系,整体呈现出全面性、制度特征明显、制度间联动性强的特点。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中央授权地方政府开展金融监管;地方通过中央监管部门的委托对地方金融进行监管;地方政府通过创新开展不同形式的金融监管。具体说来,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存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承惠  
近年来,在网络金融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乱象。一些机构"野蛮生长",行业内鱼龙混杂。跑路、倒闭、停止兑付等风波频发,且涉及金额和人群数量庞大。一旦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暴露,往往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巨大的负面社会影响。由于网络金融活动监管缺失,带来了巨大的道德风险,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需要尽快出手治理。从互联网金融的经营者结构看,目前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真想做事又稳健经营者,运作规范审慎,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