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8)
2023(7689)
2022(6135)
2021(5831)
2020(4714)
2019(10964)
2018(10355)
2017(19971)
2016(10013)
2015(11193)
2014(10666)
2013(10642)
2012(9899)
2011(9163)
2010(9162)
2009(9080)
2008(8115)
2007(6993)
2006(6365)
2005(6114)
作者
(25793)
(21363)
(21259)
(20478)
(13692)
(10186)
(9598)
(8446)
(8232)
(7494)
(7475)
(7096)
(6902)
(6846)
(6734)
(6566)
(6235)
(6168)
(6130)
(5509)
(5496)
(5122)
(4884)
(4856)
(4850)
(4847)
(4582)
(4294)
(4264)
(4230)
学科
(47018)
经济(46972)
(26003)
(25808)
金融(25808)
管理(25106)
中国(23014)
(22993)
银行(22993)
(22438)
(21223)
企业(21223)
方法(19577)
数学(17123)
数学方法(17046)
(12438)
(12331)
贸易(12318)
(12163)
(12123)
中国金融(11229)
业经(11192)
(11174)
地方(8245)
(7889)
财务(7874)
财务管理(7864)
(7834)
农业(7696)
(7696)
机构
大学(143298)
学院(140813)
(73936)
经济(72878)
研究(52532)
管理(51282)
中国(49696)
理学(43812)
理学院(43384)
管理学(42952)
管理学院(42707)
(33848)
(30365)
财经(27400)
经济学(26697)
科学(25864)
(25264)
中心(25154)
(24818)
经济学院(24085)
研究所(22545)
财经大学(20874)
(20571)
金融(20233)
北京(20128)
(18477)
(17827)
(17823)
人民(17321)
银行(17199)
基金
项目(89365)
科学(72224)
研究(69104)
基金(68891)
(59032)
国家(58591)
科学基金(50449)
社会(48585)
社会科(46367)
社会科学(46361)
基金项目(34903)
教育(30667)
(30095)
资助(28716)
自然(28485)
自然科(27892)
自然科学(27885)
自然科学基金(27464)
(26344)
编号(25925)
国家社会(22242)
(22068)
成果(21895)
中国(21699)
重点(20535)
(20169)
教育部(19912)
(19370)
(18716)
人文(18619)
期刊
(76142)
经济(76142)
研究(49633)
(31150)
金融(31150)
中国(27597)
(24931)
管理(19541)
科学(17936)
学报(17045)
(16071)
财经(14990)
经济研究(14584)
大学(14159)
学学(13335)
(13086)
教育(11949)
(11143)
国际(10504)
农业(10431)
世界(10221)
问题(10112)
技术(9958)
业经(9394)
理论(6873)
技术经济(6756)
(6205)
统计(6120)
经济问题(6090)
现代(5925)
共检索到221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伟  蒋逸  
目前,互联网金融正在国内飞速发展,但其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却非常薄弱。同时,相较于互联网技术更发达的美国,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虽然诞生更晚,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对已有金融体系的冲击却比美国显著得多。尝试从金融中介理论出发,用已有的金融学理论来解释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意义和根据,并从制度红利的角度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内涵。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平  
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迅速进入金融领域,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也纷纷主动联姻互联网企业,一时间,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甚至展示出对传统金融业的颠覆之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著名学者谢平先生在本文中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和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是对传统金融业的颠覆。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程度将取决于互联网的发展程度,而金融则可能成为互联网的一种工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杰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其发展始终受限于我国原有的金融业格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内在耦合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梳理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与普惠金融相悖的现象,如目标偏移、金融排斥、成本高企等;最终提出需要从大数据的利用、金融创新、边界界定等方面引导互联网金融走向普惠金融之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安强身  胡金焱  姜占英  
近年来,民间金融互联网化趋势日趋增强,在运营主体、信任机制以及资金运作三个方面持续变迁,呈现开放式、复杂化、套利化特征。在有效提高长尾市场金融可得性、促进金融深化、改进金融效率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民间金融的互联网化加剧了资本脱实向虚,增加了金融风险防控难度,放大了民间金融风险。立足金融稳定与互联网化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主管部门协同监管,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强化利率管控和征信体系建设,有效防范交叉传染引致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璟玮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长尾理论、普惠金融理论、金融功能理论、金融脱媒理论探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渊源;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驱动发展、风险防范机制、监管责任落实、法律体系完善等方面的现实策略。本文为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安强身  胡金焱  姜占英  
近年来,民间金融互联网化趋势日趋增强,在运营主体、信任机制以及资金运作三个方面持续变迁,呈现开放式、复杂化、套利化特征。在有效提高长尾市场金融可得性、促进金融深化、改进金融效率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民间金融的互联网化加剧了资本脱实向虚,增加了金融风险防控难度,放大了民间金融风险。立足金融稳定与互联网化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主管部门协同监管,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强化利率管控和征信体系建设,有效防范交叉传染引致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文娟  汤珊珊  
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互联网与消费金融深度融合的金融创新。鉴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实现其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两大主要特性,协调这两大特性是实现互联网消费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而强制性监管模式因监管太过严苛,虽可以控制并降低风险,但会限制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无法有效协调创新性和风险性。对于不断创新的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可引入“激励相容”理论,对其施以包容性监管,在明确监管底线和可包容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性与风险性协调机制:一是建立监管机构与互联网消费金融从业机构目标协同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消费金融市场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性监管机制,从而实现监管机构与从业机构的激励相容,进而协调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性和风险性,实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浩  
研究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原因和过程有助于理解新技术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变动,明确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属性及其市场边界。基于分工理论和一般均衡的方法,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存在的理由,及其纵向整合产业链上游或下游业务的条件。研究发现:(1)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体系中信息、数据资源显性化,成为可以交易的经济要素,信息量及其交易效率是互联网信息服务这种分工形成出现的两个先决条件;(2)信息中介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基本功能,但是,为了寻求总体利益最大化,在权衡上游或下游业务的专业化水平、学习成本,以及整合上游或下游业务所获收益的基础上,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有可能凭借其信息资源的优势纵向整合产业链上的相关业务,造成了产业融合的现象;本研究把"信息"作为连接互联网技术、产业链调整与产业融合的中间因素,完善了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在解释互联网产业融合成因方面的细节。研究结果对于重新设定互联网企业的产业分类标准,制定合理的产业监管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本文讨论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支柱、核心特征和政策含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乔海曙  吕慧敏  
互联网金融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我国金融发展史上较为特殊的金融业态。KMRW声誉模型、互联网经济学理论、梅特卡夫定律和长尾理论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现阶段学者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渊源、发展动力、内在属性、发展模式、风险与监管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五大方面,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亦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分析的问题,如互联网金融的属性研究、风险测量研究、思维研究、权利异化研究等,对这些问题的厘清将会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进展的新突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霍学文  
在中国涌现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功能探索。这是历史的机遇,也是时代的需求,更是未来的方向。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经济和平崛起、创新驱动成为时代要求、大众理财变成时尚、互联网技术提供了有效支撑、国外新金融创新不断借鉴、宽容创新的氛围日益形成等多种难得的因素组合契合下,得到快速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互联网金融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面也会充满风险,并非坦途。但是作为在传统金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志阳  黄可鸿  
梯若尔因对市场势力及经济规制的分析荣获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其有关金融规制的基础研究却远未引起学术界和金融界的足够重视。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金融系统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文章在分析以P2P网络信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梯若尔金融规制理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1)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坚持适度监管、分类监管、依法监管和负面清单管理等基本准则;(2)在国安委框架下建立金融系统风险理事会,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管理,由其统一履行宏观金融监管职责和制定金融冲击对策;(3)在已有"一行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董玉峰  刘婷婷  路振家  
农村互联网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缺陷,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新途径。农村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具有高度耦合性,可以助推精准扶贫脱贫,缓解农村金融排斥,满足农户财富管理需求,但存在着对农村互联网金融认知度不足、借贷农户主体有限、网络交易数据积累不够、农村信用生态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应逐步汇集农户信息数据,构建农村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金融联结创新农村互联网金融合作模式,积极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农业产业跨界融合,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监管,增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马艳  刘泽黎  
互联网可被看作是一块虚拟的土地,从而可引入级差概念来区分不同等级的互联网收益,并将地租理论应用于互联网级差收益的理论分析之中。互联网收益级差性首先与互联网的定价直接相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但是,互联网是一个由互联网技术链接和支撑的虚拟空间,由此承载的价值运行与实体经济载体承担的价值不同,前者是劳动的产品,后者与劳动的联系不大。为此,依附互联网虚拟空间获得的收益,也与依附实体经济载体获得的收益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