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9)
- 2023(14106)
- 2022(11595)
- 2021(11214)
- 2020(9168)
- 2019(21409)
- 2018(21054)
- 2017(40132)
- 2016(20916)
- 2015(23501)
- 2014(22801)
- 2013(22129)
- 2012(20004)
- 2011(17777)
- 2010(17612)
- 2009(16386)
- 2008(14824)
- 2007(12333)
- 2006(10554)
- 2005(9415)
- 学科
- 济(84658)
- 经济(84573)
- 管理(56537)
- 业(54848)
- 企(45566)
- 企业(45566)
- 方法(41982)
- 数学(38090)
- 数学方法(37442)
- 中国(30567)
- 融(27388)
- 金融(27386)
- 银(25237)
- 银行(25233)
- 行(24396)
- 财(21869)
- 农(21541)
- 业经(18807)
- 贸(17815)
- 贸易(17797)
- 制(17564)
- 易(17497)
- 理论(15173)
- 地方(15026)
- 农业(14404)
- 务(14338)
- 财务(14281)
- 财务管理(14253)
- 企业财务(13581)
- 学(13359)
- 机构
- 大学(277506)
- 学院(276725)
- 济(122311)
- 经济(120145)
- 管理(110014)
- 理学(95590)
- 理学院(94657)
- 管理学(92937)
- 管理学院(92425)
- 研究(89762)
- 中国(76738)
- 京(57321)
- 财(54825)
- 科学(49488)
- 财经(44667)
- 中心(44333)
- 所(41247)
- 经(41052)
- 经济学(39732)
- 江(37772)
- 研究所(37634)
- 农(36502)
- 北京(36318)
- 经济学院(35927)
- 业大(35485)
- 范(34809)
- 师范(34490)
- 财经大学(33809)
- 院(32921)
- 州(30798)
- 基金
- 项目(191126)
- 科学(153158)
- 研究(143618)
- 基金(142461)
- 家(122582)
- 国家(121634)
- 科学基金(106595)
- 社会(94094)
- 社会科(89558)
- 社会科学(89540)
- 基金项目(73894)
- 省(71218)
- 教育(67766)
- 自然(66742)
- 自然科(65339)
- 自然科学(65326)
- 自然科学基金(64176)
- 划(60638)
- 资助(58901)
- 编号(57619)
- 成果(45719)
- 部(44046)
- 重点(43031)
- 创(41121)
- 发(40812)
- 国家社会(40682)
- 教育部(39110)
- 课题(39100)
- 创新(38456)
- 人文(37462)
- 期刊
- 济(121225)
- 经济(121225)
- 研究(82311)
- 中国(53688)
- 财(42171)
- 管理(41570)
- 融(37950)
- 金融(37950)
- 科学(35944)
- 学报(35595)
- 农(32333)
- 教育(32153)
- 大学(29591)
- 技术(27607)
- 学学(27588)
- 财经(22265)
- 农业(21997)
- 经济研究(21652)
- 经(19227)
- 业经(18428)
- 问题(15607)
- 统计(14781)
- 贸(14551)
- 技术经济(13580)
- 世界(13381)
- 国际(13282)
- 策(13259)
- 理论(12988)
- 业(12963)
- 图书(12148)
共检索到405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念 王海军 赵立昌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的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尽管国内外学者所持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及网络与通信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形成新的金融业态,而是金融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工具实现的金融服务普及和延伸,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从国内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活动来看,其主要的模式就是P2P、第三方支付、电商金融、众筹以及比特币等五种形态。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拓展市场交易边界以及节约人的劳动时间等四个方面,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在推动实现普惠金融、促进金融交易脱媒、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以及推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对中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技术基础 基本模式 普惠金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念 王海军
在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及"普惠金融"政策启动之际,金融的互联网与互联网式的金融交互发展,集中爆发,对中国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及网络与通信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形成新的金融业态,而是金融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工具实现的金融服务普及和延伸。从国内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活动看,其主要模式是P2P、第三方支付、电商金融、众筹以及比特币五种形态。互联网金融将对中国实现金融民主化和普惠金融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 云计算 移动支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洪珍
2013年被誉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传统金融界从资源到技术、从人才到模式、从市场到权威,全方位地面临着互联网力量的蚕食。"颠覆"与"创新"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重塑了金融产业的参照和坐标——"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2P"、"众筹"、"金融普惠"等纷繁复杂的词汇扑面而来。新一代金融产业参与者面对欣欣向荣的市场格局同时,更多地则是内心难掩的忐忑不安。如果将"互联网金融"视为一个"新大陆",能够越过风浪平稳着陆的毕竟是少数,现实中昙花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志昌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出现已有十余年,直至2013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引起了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重视。互联网金融业务如火如荼展开,同时也出现了业内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如何认识互联网金融,其内涵究竟是什么,分析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征,从互联网精神的角度,明晰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希望能为大家理解互联网金融提供新视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张扬
2012年以后,在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的热议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进入了高峰期,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其列为发展的重点项目。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在概念上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功能上并无颠覆金融的可能,在机制上更多的是利用了中国金融体制机制的缺陷所进行的监管套利,在发展上具有拾遗补缺的作用但难以成为金融的主流运作方式。在互联网金融热潮中,应防止新一轮的金融泡沫产生。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网络金融 金融功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孔原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机制下教育链与产业链的不融通、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利益的缺乏是影响校企协同育人良性互动的根本原因。文章提出借鉴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形成用户中心的职业教育文化,借鉴平台思维整合社会化资源推进产教融合。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互联网思维 创新实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维 何枫 熊熊 张永杰
本文从传统信贷模型出发,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改进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融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改变融资可得性的原理,是利用金融大数据以及现代信息交互技术,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度,并且提供了新型的风险控制模式。在此模型基础上,以电商金融模式为例,探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现状,并提出引导电商金融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适度开放电商平台自融资渠道;建立电商平台融资服务核心数据指标与技术标准;允许电商平台对其会员支付账户余额提供更加广泛的投资服务。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电商金融 风险控制 小微融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欣烨 修 妍
互联网金融包含多种模式并具有普惠金融特点。由于不同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共性基础存在差异,金融服务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不同模式共性基础的差异比较,寻找形成金融服务效果差异的原因,从而辩证地对待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形成差异化监管,并逐步完善监管对策,发挥出其普惠金融的作用,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共性基础差异 金融服务效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文虎 钟敏
"互联网+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新兴教学模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分析对比新兴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功能,指出新兴教学方式并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模式探索;并以机械专业本科生课程为例,探讨基于"互联网+"智慧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文波
引入互联网金融,提出"众筹+PPP"和"P2P+PPP"两种模式,为有效开拓PPP项目资金来源提供一个开放创新的思路和现实可行的方案,可供PPP模式推进过程中借鉴和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PPP 互联网金融 众筹 P2P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庆 王越
互联网作为一种颠覆性力量,已经将音乐、图书这些传统行业彻底颠覆,而当其将触角延伸到金融业时,整个金融行业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互联网的逻辑想要真正理解互联网金融,首先要弄清楚中国互联网的逻辑。互联网逻辑之一:用户比收入重要。周鸿祎在谈到互联网本质的时候借用过毛泽东这样一句话: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地就是你的收入,人就是你的用户。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用户为王,用户利益要大于商业利益。有人认为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互联网理财产品高收益率的背后其实是互联网公司自己在掏腰包补贴。但这却是符合中国互联网逻辑的,早期赚钱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吸引足够多的用户,这才是关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邹传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巧灵 赵睿 鲍新中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社会基础网民规模扩大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户基础。中国网民数量在2008年6月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达5.57亿,占全部网民的85.8%;网民又以青年人为主体,10~39岁年龄段网民占全部网民比例的78.1%。考虑到网络普及和代际更迭因素,中国互联网的群众基础将继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本文讨论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支柱、核心特征和政策含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超
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逐渐转向线上,并延伸至那些没有得到传统、主流金融体系服务的中低端用户群体。在阐述全球消费金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进行了分类,进而对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PEST分析,指出了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