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5)
2023(6697)
2022(5476)
2021(5073)
2020(4268)
2019(9486)
2018(9294)
2017(17322)
2016(9211)
2015(10206)
2014(9909)
2013(9418)
2012(8793)
2011(7711)
2010(8167)
2009(7818)
2008(6664)
2007(6179)
2006(5513)
2005(5097)
作者
(25982)
(21279)
(20904)
(20115)
(13394)
(10083)
(9666)
(8380)
(8201)
(7622)
(7233)
(7221)
(6850)
(6773)
(6719)
(6699)
(6262)
(6093)
(6015)
(5973)
(5420)
(5234)
(5194)
(4918)
(4838)
(4720)
(4684)
(4676)
(4465)
(4392)
学科
(27421)
经济(27375)
(26249)
金融(26242)
管理(24473)
(23849)
银行(23827)
(23201)
(23155)
(19718)
企业(19718)
中国(17422)
(14998)
(12166)
中国金融(11059)
(9598)
业经(8820)
方法(8615)
(8559)
地方(8359)
(8350)
财务(8318)
财务管理(8298)
(8058)
制度(8055)
企业财务(7978)
教育(7532)
数学(7328)
数学方法(7252)
理论(7171)
机构
学院(115305)
大学(115009)
(44239)
研究(42838)
经济(42784)
中国(40112)
管理(39214)
理学(32059)
理学院(31702)
管理学(31047)
管理学院(30844)
(25271)
(25050)
科学(24089)
中心(22176)
(21663)
(21398)
(19466)
研究所(19191)
财经(18843)
(18706)
银行(17917)
(17080)
农业(16883)
业大(16815)
(16716)
(16639)
金融(16391)
(16295)
(16071)
基金
项目(74795)
科学(57144)
研究(56960)
基金(51551)
(45125)
国家(44669)
科学基金(37350)
社会(34179)
社会科(32335)
社会科学(32331)
(31100)
教育(26770)
基金项目(26671)
(25506)
编号(24164)
自然(23006)
自然科(22496)
自然科学(22483)
自然科学基金(22084)
资助(21269)
成果(20560)
课题(18191)
重点(17410)
(16551)
(16445)
(15892)
创新(15346)
(15342)
项目编号(15017)
(14754)
期刊
(51876)
经济(51876)
研究(39883)
中国(32398)
(31077)
金融(31077)
(20888)
(20081)
学报(20025)
教育(18683)
科学(16065)
大学(15262)
管理(14826)
学学(14416)
农业(12475)
技术(9754)
财经(9705)
经济研究(8411)
业经(8252)
(8246)
(7388)
理论(6388)
(6268)
实践(5804)
(5804)
(5781)
问题(5636)
财会(5611)
职业(5575)
中国金融(5535)
共检索到195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饶越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的互相渗透,凭借其成本及信息两大优势,为传统金融业务开辟新的渠道和市场,为开展小微金融提供便利,更以我国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融资困境这一现实背景为契机,在国内迅猛发展。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的梳理,讨论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其重点关注问题。在分析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所处的金融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探析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华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主体是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多边平台企业,其竞争表现出明显的双边市场特征,如不均衡的双边用户定价结构、集中度较高但不稳定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企业间复杂的竞合关系等。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需要充分考虑多边平台用户间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放松基于成本的价格规制,正确评价垄断的社会福利影响,建立综合性的消费者保护机制,促进平台企业间有序竞合关系的形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颖  芮正云  
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性、技术性和普惠性等独特优势,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然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隐患,监管的缺位势必将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政府监管对互联网金融自我规范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监管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自我规范能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向荣  
地方金融办的机构设置与主要职能有待改进和完善。其改革方向是:地方政府将职能定位于"统筹管理、协调服务",在此基础上规范地方金融办职能,统一地方金融办机构设置模式,建立"金融办统筹协调、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投资企业进行资产管理"的基本架构,进而形成有效的金融分层监管体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柳学信  
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前提是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未来的国有资本监管体制将由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两部分构成。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侧重于国有资本运营和管理的市场化措施和手段。在未来的国有企业监管体制下,公益类国有企业主要通过政府的行业监管来实现,功能类国有企业通过产业政策实现扶持和引导,竞争类国有企业通过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来宏观协调。应建立一个综合的国有资本管理机构来负责我国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监管和运营。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淑慧  贾婧  
以我国上市金融企业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金融企业高管薪酬与绩效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金融企业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高管的固定薪酬在整体薪酬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并且相对稳定,其整体薪酬受到市场绩效指标影响的程度比财务绩效指标的程度高。这说明我国上市金融企业薪酬结构设计存在基本薪酬过于稳定且在整体薪酬中占比较高;薪酬设计缺乏弹性;对高管的薪酬激励主要以短期为主,缺乏与绩效挂钩的中长期激励等问题。须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上市金融企业高管薪酬进行制度设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涂怡雯  
生产力决定生产系,生产力发生变化,生产关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必将带来金融监管理论的重大变革,传统的忽略技术手段的监管理论已经不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重构基于技术驱动的金融监管理论刻不容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石松  孙谦  
文章通过界定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范畴,以及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提出了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究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金融属性(互联网金融产品所替代的金融功能)和互联网属性(互联网技术在产品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以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晶  张昆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一般银行之外的信用媒介主体及其活动,它们发挥着与商业银行同样的职能。随着"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其高杠杆率、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等特点愈加凸显,使得社会中的流动性被大量释放,房地产业、金融业被推向高潮,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和国外相比,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影子银行"体系,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经验,引导其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一稀  魏博文  
"云端"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运用最为广泛的高科技技术之一,在其模式创新、市场拓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给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本文从"云端"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云端"互联网金融在技术革新、对象虚拟化、金融形态变化等方面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并以构建"云端"监管系统、突破"云端"监管桎梏、重建"云端"监管制度为框架提出构建我国"云端"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开展创新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健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也积累大量的风险和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在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从健全相关法律、加强行政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征信体系、提高信息技术安全水平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海员  王盼盼  
本文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及监管现状,并分析了美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研究发现: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存在着操作平台法律地位模糊、欺诈现象较普遍、立法滞后、监管体系不统一、监管力度难以把握等缺陷。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思路是将其作为新兴金融业态补充到传统监管框架中,着重于监管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并实行分头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在借鉴美国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明确监管主体及监管立场、监管模式和原则、内外部控制与协调、动态监管与风险保护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设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双  刘鹏  
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亟待化解的三大突出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开放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差异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从处理好"必须"监管与"必要"监管关系,实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监管方式,构建登记注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底线,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双  刘鹏  
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亟待化解的三大突出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开放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差异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从处理好"必须"监管与"必要"监管关系,实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监管方式,构建登记注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底线,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有效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邓舒仁  
"互联网+金融"是创新2.0时代下的金融业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催生了新的特点,如形态突变、跨界混业、技术密集等,不仅给传统金融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以"产品逻辑+机构逻辑+分业监管"为核心的传统金融监管带来一定的挑战。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总体处于"弱监管"状态,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组织体系、自律管理体系、监管协同体系和统计与技术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