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8)
- 2023(4678)
- 2022(3676)
- 2021(3376)
- 2020(2716)
- 2019(6185)
- 2018(5807)
- 2017(11587)
- 2016(5594)
- 2015(5898)
- 2014(5653)
- 2013(5447)
- 2012(4926)
- 2011(4474)
- 2010(4856)
- 2009(5083)
- 2008(4075)
- 2007(3649)
- 2006(3391)
- 2005(3306)
- 学科
- 融(24559)
- 金融(24559)
- 济(23233)
- 经济(23209)
- 银(21346)
- 银行(21346)
- 行(20834)
- 业(17161)
- 企(15553)
- 企业(15553)
- 管理(15374)
- 中国(14935)
- 中国金融(10879)
- 财(8633)
- 方法(8406)
- 制(8342)
- 业经(8070)
- 理论(6542)
- 数学(6490)
- 务(6465)
- 财务(6451)
- 财务管理(6445)
- 数学方法(6431)
- 地方(6384)
- 企业财务(6233)
- 农(5546)
- 产业(5147)
- 体(5056)
- 事业(4622)
- 体制(4452)
- 机构
- 学院(75121)
- 大学(74521)
- 济(35129)
- 经济(34379)
- 管理(27605)
- 中国(26281)
- 研究(23362)
- 理学(23314)
- 理学院(23129)
- 管理学(22845)
- 管理学院(22724)
- 财(18869)
- 京(14989)
- 财经(14912)
- 银(14797)
- 融(14701)
- 金融(14421)
- 银行(14332)
- 经(13511)
- 行(13454)
- 中心(13252)
- 经济学(12827)
- 人民(12064)
- 经济学院(11575)
- 财经大学(11364)
- 科学(11148)
- 国人(11088)
- 中国人(11045)
- 中国人民(10963)
- 江(10523)
- 基金
- 项目(45565)
- 研究(36593)
- 科学(36472)
- 基金(33550)
- 家(27620)
- 国家(27343)
- 社会(24806)
- 科学基金(24373)
- 社会科(23642)
- 社会科学(23639)
- 省(17664)
- 基金项目(17091)
- 教育(16348)
- 编号(15027)
- 划(14083)
- 资助(13655)
- 自然(13408)
- 自然科(13127)
- 自然科学(13125)
- 自然科学基金(12913)
- 成果(12633)
- 融(10671)
- 国家社会(10626)
- 创(10584)
- 发(10536)
- 重点(10460)
- 课题(10265)
- 性(10217)
- 部(10127)
- 项目编号(9868)
共检索到121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本文讨论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支柱、核心特征和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巧灵 赵睿 鲍新中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社会基础网民规模扩大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户基础。中国网民数量在2008年6月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达5.57亿,占全部网民的85.8%;网民又以青年人为主体,10~39岁年龄段网民占全部网民比例的78.1%。考虑到网络普及和代际更迭因素,中国互联网的群众基础将继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炜 郑扬扬
"互联网金融"不仅包括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金融业态创新,也涵盖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随着互联网金融实务发展与日俱进,剖析与之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但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本文贴合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特点,运用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金融中介理论,联系我国互联网金融各类细分领域实务发展情况,探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其中,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解说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与相关现象,金融中介理论论证了互联网金融中介的存在性与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念 王海军
在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及"普惠金融"政策启动之际,金融的互联网与互联网式的金融交互发展,集中爆发,对中国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及网络与通信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形成新的金融业态,而是金融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工具实现的金融服务普及和延伸。从国内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活动看,其主要模式是P2P、第三方支付、电商金融、众筹以及比特币五种形态。互联网金融将对中国实现金融民主化和普惠金融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 云计算 移动支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念 王海军 赵立昌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的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尽管国内外学者所持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及网络与通信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形成新的金融业态,而是金融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工具实现的金融服务普及和延伸,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从国内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活动来看,其主要的模式就是P2P、第三方支付、电商金融、众筹以及比特币等五种形态。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拓展市场交易边界以及节约人的劳动时间等四个方面,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在推动实现普惠金融、促进金融交易脱媒、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以及推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对中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技术基础 基本模式 普惠金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钦先 李士涛
征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质上属于金融中介功能的分离与专业化。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征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规模经济特征、准公共性特征和正外部性进行研究,指出征信的基本功能在于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征信 金融中介理论 金融资源 普惠金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钦先 李士涛
征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质上属于金融中介功能的分离与专业化。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征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规模经济特征、准公共性特征和正外部性进行研究,指出征信的基本功能在于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征信 金融中介理论 金融资源 普惠金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钦先 李士涛
征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质上属于金融中介功能的分离与专业化。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征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规模经济特征、准公共性特征和正外部性进行研究,指出征信的基本功能在于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征信 金融中介理论 金融资源 普惠金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伟 蒋逸
目前,互联网金融正在国内飞速发展,但其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却非常薄弱。同时,相较于互联网技术更发达的美国,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虽然诞生更晚,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对已有金融体系的冲击却比美国显著得多。尝试从金融中介理论出发,用已有的金融学理论来解释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意义和根据,并从制度红利的角度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内涵。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中介理论 制度性摩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晓华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促进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互联网+"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关键。"互联网+"具有连接一切、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技术特征,对整个经济的生产模式、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对促进创新驱动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发现新的增长动力、实现传统产业的环境友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应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以人为本、虚实结合、完善"生态"五个原则。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晓英 孙雨薇 曹洁婷
"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赋予了学习新的内涵,学习由共性的标准化知识的习得转变为个性化知识的自主建构与创造性知识的生成。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理论基础与教法学基础。"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适宜用建构主义理论解释个性化知识的习得,用联通主义理论解释创造性知识的生成。"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是一种颠覆性创新,撬动了教师角色定位的根本性转变,促使教师由学科专家、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和学习促进者。探究社区模型和混合式教学动态支架模型,共同为混合式学习提供了教法学基础,为教师如何有效设计混合式学习、促进混合式学习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框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伍爱群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正在全面影响上海"四新经济"构建的方方面面,并将深刻改变上海"五个国际中心"建设蓝图的未来走势。上海市政府也已经制定完成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和保障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行业发展规范与评价标准不统一、信用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整体信用素养有待提高、金融法律会计监管体系不成熟、大信息平台体系不完善等,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广奇 黄伟丽
互联网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的模式、机制、规则、方式、范围等具有巨大的创新与促进作用。现有的线下丝路金融合作进展、沿线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的逐步提高、中国领先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及其可行的征信模式为互联网时代的丝路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沿线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金融风险防范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尚待完善,复合型国际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以互联网促进丝路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因此,逐步促进沿线国家金融协同发展,全面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培养复合型国际专业人才是借助互联网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的解决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杨晖 唐羿 刘林 谢芳俊 郭美娟
与传统贷款业务征信授权所需的现场身份核实和纸质授权不同,互联网信贷通过互联网渠道以电子签名的方式线上完成客户身份识别、信用信息查询和数据报送的授权。但由于当前各机构线上授权机制欠完善,存在着电子授权法律效力不足、客户身份真实性难以认定、授权内容和用途约定不明确、信息主体权益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容易导致违规查询、冒名贷款和征信投诉等风险。应通过完善电子授权流程及技术规范、加强客户身份真实性审核、规范电子授权合同内容、强化征信监管执法、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等措施,促进互联网信贷和征信授权依法依规衔接,确保征信授权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依法保障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互联网信贷 征信授权 信用信息 征信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