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38)
2023(16112)
2022(13579)
2021(12746)
2020(11066)
2019(25578)
2018(25153)
2017(49520)
2016(26290)
2015(29515)
2014(29388)
2013(28734)
2012(26376)
2011(23404)
2010(23588)
2009(22471)
2008(21590)
2007(19340)
2006(16373)
2005(14706)
作者
(73818)
(61484)
(61123)
(58489)
(39202)
(29687)
(28413)
(24025)
(23386)
(22086)
(21031)
(20818)
(19354)
(19331)
(19295)
(19132)
(18471)
(18348)
(17859)
(17574)
(15232)
(15075)
(14911)
(14033)
(13906)
(13869)
(13842)
(13649)
(12520)
(12193)
学科
(101655)
经济(101548)
(75222)
管理(74040)
(61575)
企业(61575)
方法(52057)
数学(46381)
数学方法(45645)
(35590)
银行(35444)
(33777)
(32666)
金融(32663)
中国(32321)
(29660)
(27718)
(26430)
业经(22747)
(20512)
财务(20447)
财务管理(20403)
地方(19863)
(19662)
企业财务(19375)
(19134)
贸易(19118)
(18649)
理论(18544)
农业(17767)
机构
学院(363409)
大学(361894)
(146704)
经济(143515)
管理(141993)
理学(122199)
理学院(120937)
管理学(118489)
管理学院(117829)
研究(114103)
中国(100553)
(74662)
(71405)
科学(69331)
(60581)
中心(57857)
财经(57378)
(56753)
(54009)
业大(53176)
(52101)
研究所(51600)
农业(47978)
北京(46462)
经济学(46277)
(44389)
(43877)
师范(43368)
财经大学(43064)
经济学院(42101)
基金
项目(244784)
科学(192687)
基金(178900)
研究(176280)
(155521)
国家(154240)
科学基金(133458)
社会(111469)
社会科(105771)
社会科学(105740)
(96041)
基金项目(94148)
自然(88093)
自然科(86151)
自然科学(86126)
自然科学基金(84587)
教育(82720)
(80753)
资助(75103)
编号(71580)
成果(57247)
重点(55319)
(54326)
(51588)
(51314)
课题(48730)
创新(48165)
科研(47989)
教育部(47000)
大学(46330)
期刊
(149911)
经济(149911)
研究(104815)
中国(68708)
(59415)
金融(59415)
(56778)
学报(55865)
(53976)
科学(50912)
管理(50092)
大学(42855)
学学(40812)
教育(34828)
农业(34271)
技术(32685)
财经(28502)
经济研究(24885)
业经(24695)
(24313)
问题(19396)
统计(19351)
(18569)
理论(18497)
(17837)
技术经济(17710)
(17142)
实践(16898)
(16898)
财会(16394)
共检索到534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争荣  林清泉  卜静  
文章以余额宝为例,运用银行挤兑模型和大数定律,对互联网金融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尽快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立法,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避免储户恐慌而发生大规模赎回,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尹亭  
机构和衍生品交易对手方的电子挤兑是导致雷曼、北岩银行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如何控制银行的电子挤兑风险。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和主要金融市场国家的改革方案,过分强调了公权力的作用。一个有弹性的法律控制方法,应该能够合理的平衡风险与收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新宇  葛扬  
由于缺少成熟的证券化市场,我国商业银行无法通过证券化手段转移风险,只能通过传统的线性交换策略转移风险。通过在"挤兑模型"中加入证券化因素,并利用"挤兑边界"分析法将风险大小可视化,可以得到证券化策略能够在绝大多数条件下提供比线性风险规避策略更好的规避效果。在不存在信心冲击的条件下,以银行个体风险最小化为基础的最优选择是交换整个证券化中的高级部分,并使高级部分的偿还额等于存款额;但在存在信心冲击的条件下,这一选择失效,银行风险最优选择策略存在变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翠玲  
银行特定的资产负债结构强化了银行的易受挤兑性,作为典型的具有负外部性的部门,其一旦出现挤兑给各市场主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存款人挤兑及挤兑均衡蔓延的主因,使得存款人挤兑不仅引起存款人的损失,还会影响到其他银行,甚至影响到借款人,导致货币紧缩,经济停滞。文章采用Diamond-Dybving模型分析银行遭受挤兑的原因,指出存款人挤兑的经济金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云  刘帅光  李宝伟  王壬玚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影子银行的迅速崛起,银行挤兑再度成为经济学讨论热点。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银行挤兑理论的两大学说以及理论模型,从源头分析银行挤兑的内在原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银行挤兑危机归根结底是由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性错配,当某一时点上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超过其短期资产价值时,挤兑就有可能发生;(2)银行挤兑危机的防范政策上以存款保险制度、流动性供应以及资本金管制为主。这三项政策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其通过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及对金融中介提供流动性支持降低了挤兑风险,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将来如何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挤兑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亚君  邢乐成  李国祥  
本文利用2006~2015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提高了银行吸储能力,增加了银行流动性,但从长期来看,互联网金融将在业务领域与银行展开正面竞争,导致银行融资成本上升,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要想使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之间出现非零和博弈,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沛龙  王晓婷  
本文通过构建随机流动比率模型,测算中国12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距离和风险概率,并进行流动性风险评级;在此基础上,从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及资产负债匹配程度三方面分析各银行流动性风险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除建设银行外,其它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低于12家样本银行的平均水平。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流动性较高,负债流动性较低,且各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差别较大。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大型商业银行应增加持有流动性资产,股份制银行则应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合理进行资产负债匹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清  陈靖元  
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吸收流动性强且随时备取的存款再将其以长期贷款的形式发放出去,因而普遍存在着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现象。流动性困难是引发储户挤兑并导致商业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根据电荷吸引原理建立的资产负债引力模型,通过改进不同种类资产和负债匹配度,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常巍  任少华  
戴蒙德(Douglas Diamond),美国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所金融学教授;迪布维格(Philip Dybvig),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商学院银行与财务学教授。两位著名的金融学家于1983年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银行挤兑模型,发表于1983年第6期《政治经济学期刊》上,题为《银行挤兑、存款保险和流动性》。该文以博弈论为基础对银行业的挤兑行为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文章中所建立的模型用简明的数学结构深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亚君  邢乐成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传导效果,利用2006年-2015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流动性,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加了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大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因此,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谢疏影  
选取2010-2019年中国98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分流银行存款及理财资金对银行盈利形成冲击,由此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倒逼银行加大存贷期限错配来缓解盈利下降压力,从而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互联网金融对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力度更大。金融脱媒仅在P2P网络借贷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中承担着中介作用,但"第三方支付-金融脱媒-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渠道无效。银行业景气度提高会加剧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顺周期倾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运信  洪佳欢  王聪聪  骆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是近年金融业态变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结果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总体上显著地促进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但这种影响因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商业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的同时抑制了其表外流动性创造。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银行风险承担在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中间传导作用。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发展会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和流动性创造,进而影响银行体系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建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秋菊  杨权  
美联储加息预期直接触发跨境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国际金融冲击,可能会通过国内政策调整和金融市场适应间接导致汇率政策调整冲击和国内金融市场冲击。因此,依赖银行中介引入国际资本,基于家庭投资信息不对称、银行家道德风险分析国内金融冲击、国际金融冲击和政策冲击下流动性风险的传导路径和救援路径有很好意义。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一般冲击均衡下,银行生产率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最大,不仅关乎着一国金融市场的兴衰,也牵动着一国的经济增长,该冲击主要通过资本资产价格渠道引致银行挤兑风险,而银行挤兑发生后的救援又可能会背离流动性注入的初衷,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跨境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冲击主要依赖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资本资产价格渠道进行扩散,触发银行挤兑后实施的流动性救援政策有助于缓解经济波动,但外汇储备的减少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汇率政策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